教育
5 posters
回复: 教育
学生举报老师“中科院院士”作假 :他抛弃了我
2013-11-14 11:48:17 来源: 南方周末(广州) 有43人参与
分享到
2013-11-14 11:48:17 来源: 南方周末(广州) 有43人参与
分享到
学生举报导师,披露中科院院士申报前的筹备细节:一文多投,把已发表的专著拆分后再在自己担任主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凑足论文数量;托人寻找“院士推荐人”,并一一上门游说。
中国顶级专家学术著作撰写中的诸多细节也得以浮现:“书中三百多幅图,两百多幅抄袭。数十幅都是我按照指示从其他书籍上抠下来的,英文说明直接翻中文,没有注明来源”。
王正敏的另一位学生用“鸡毛蒜皮”来形容王宇澄的举报。他始终认为,这只是利益纠葛下的闹剧。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被举报了,举报者是他的学生兼前任助手王宇澄。2013年11月8日,王宇澄在北京向中科院递交了举报材料,内容涉及论文数目造假、专著抄袭以及临床试验造假等多个方面,并指控王正敏利用不规范的专著、论文获得了院士头衔。
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宇澄还曾兼任王正敏的秘书,是导师在单位最亲密的伙伴。王正敏的传呼机和个人邮箱都一度交由王宇澄打理。2005年,王正敏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家的身份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
学生公开举报导师,而且举报的对象是院士,这在学术界还是头一回。近年来,院士评选、资质审查和院士德行规范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透过王宇澄对自己导师的举报,可以管窥中科院院士申报工作的部分细节。
抄袭与注水
王正敏出版的《耳显微外科》一书中绝大部分图片来源于Ugo Fisch教授编著的两本专著。
王宇澄提供给中科院指控王正敏依靠违规学术成果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材料里,最主要的指控,是关于著作抄袭。被抄袭者是王正敏的导师,也即王宇澄的“师爷”Ugo Fisch教授。
王正敏的第一本专著《耳显微外科》出版于1989年。这本专著中,有一百多幅关于如何实施耳部手术的手绘图,和Ugo Fisch教授的两本专著《Tympanoplasty and Stapedectomy: A Manual of Technology(鼓室成形术和镫管切除术:技术手册)》和《Microsurgery of the SkullBase(颅底显微手术)》中的图片相同。但《耳显微外科》一书中,并未注明图片来源,书中参考文献里,也未提及这两本书。
南方周末记者翻阅3本书对比发现,王正敏出版的《耳显微外科》一书中绝大部分图片来源于Ugo Fisch教授编著的两本专著。这些被标注为由Ugo Fisch教授和其他合作者手绘的图案被直接拿来引用。从图片的形态来看,仅存在线条粗细和角度等略微差别。
“从严格学术规范上讲,大量引用国外的著作而未注明出处均属于抄袭。”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耳显微外科》,所涉及的问题不只是抄袭。2005年前后,王宇澄担任王正敏的秘书,目睹了王正敏为当选院士“凑”论文数目的全过程。其做法之一,便是将《耳显微外科》一书的内容,拆分成14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
熊丙奇认为,像王正敏这样把自己的专著拆分成多篇论文发表或者是把一般的文章当做研究性的论文来申报,这和我国的学术评价体系有关系,“评价体系不独立,过分地追求数量和档次这都是不科学的做法。”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办,创刊于2001年,是一份双月刊,自创刊起王正敏一直担任该刊主编。
南方周末记者从王正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附件材料》中发现,截至2005年4月3日,王正敏申报院士前,共发表论文271篇。但其中有88篇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发表。这88篇“论文”中,除了14篇是从《耳显微外科》一书摘取之外,还有40余篇文章是作为非研究性文章发表在“发刊词”、“专家笔谈”、“我如何做”等栏目的小品文。
在王正敏当选院士时提供的271篇论文中,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其中还有6篇文章属于“一稿多投”(一篇论文在国内外两处发表,在计算学术成果时,却当成两篇学术论文)。
“对于院士申请而言,这些问题都是不可饶恕的。”王宇澄说。而在8年前,正是在他的参与和帮助下,王正敏成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但王正敏院士的另一位学生刘政(化名)用了“鸡毛蒜皮”来形容王宇澄的举报。“举报的是八几年很老的书了,那个年代知识产权概念很淡漠,科学界出书都东抄一段西抄一段。改革开放后才有了大的变化”;“圈内的人都会觉得举报内容挺可笑的,上面也查过,没有实质性问题”。
刘政介绍,王正敏在圈内号称“东方一只耳”,申报院士的核心材料其实是在“人工耳蜗和内耳细胞损伤修复机制”、“颅底显微外科”等方面。“大医院40岁以上的资深耳科医生都清楚,他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
“师生情”
“我的亲属还帮助他寻找到了两位院士推荐人。”
王宇澄与王正敏的师生情分开始于1999年。为了深造医术,当时31岁的王宇澄离开了南京鼓楼医院耳科大夫的职位,考取了王正敏的研究生。“王正敏是行业里顶尖的专家,我慕名到了上海。”王宇澄说,那时候对导师只有崇敬,只想跟他好好学习技艺。
不过,身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科主任职务的导师忙于手术和会议,并不总能见得到。王宇澄的课业和论文实际上是由“二老板”——导师小组中另一名专家指导的。因为表现优秀,王宇澄从硕士生变更为硕博连读,并获得了留院的机会。
2003年,王宇澄被聘为王正敏的秘书,负责协助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他当时告诉我,希望我全力帮助他。”
在有王宇澄辅助工作后,2003年开始,王正敏开始写作他的第三本专著《王正敏耳显微外科学》,这本书出版于2005年院士增选之前。王宇澄参与了这本书的出炉过程,负责校对书中一些知识错误,并负责图片编辑。王宇澄说:“那本书中三百多幅图,两百多幅都是抄袭。数十幅图片都是我按照王正敏的指示从其他书籍上抠下来的,英文的说明就翻译为中文,后来成书中并没有注明这些图片的来源。”
除了帮导师出版专著,王宇澄当时最紧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导师王正敏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正敏从1999年开始就已经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申报了三次院士都没当选。工程院院士重实践,王正敏申请工程院院士顺理成章,这次却改弦更张,申请重视理论方面的科学院院士。
在原来资料上,王宇澄需要将王正敏新增加的专著、论文和科技奖项添加上去,并扫描装帧成册。“他原来有一百多篇论文,第二年提交材料时就有271篇了。”材料准备旷日持久,不过王正敏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夸奖他装订精美。
资料准备工作进行的同时,王正敏也开始带着王宇澄拜访院士,争取推荐。“第一次他和院士们交谈,我只是跟过去,后来就我自己去。”王宇澄说,自己的任务不仅是沟通关系,还会带上能够体现王正敏学术成果的书籍画册,言简意赅给院士们介绍,说明这些成果的重大意义。
“我的亲属还帮助他寻找到了两位院士推荐人。”王宇澄说,后来推荐王正敏的院士有7位,5位医学学部院士,还有另外2位其他学部的院士。原本,推荐王正敏的院士中有人过世了,推荐人不足,王宇澄有亲属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就帮助联系了两名院士推荐人。
2005年12月,经过一段焦急的等待,中科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王正敏顺利当选,成为了医院唯一一位院士,王宇澄也发自内心为导师感到开心。“他是神一样的人物,我当时根本不会怀疑他的著作有问题。”王宇澄说,直到后来他才发现,当时院士申报材料中存在大量的“水分”论文,甚至是抄袭。
“我帮他申请上了院士,他却抛弃了我。”王宇澄称,王正敏在当选院士后对自己多方为难,导致他在医院难以立足,这是他愤而举报的原因。
反目
"我付出了这么多,你不能这么对我。"
王正敏的另一名学生刘政也认为评选院士后的"回报问题"是师徒反目的原因,但他是从另一个角度解释:"王宇澄希望有更多的资源更好的职位,但按照实力来说拿不到,被拒绝";"王院士其实是个很老派很严肃的人,学生平时都不太能跟他亲近"。
但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申报院士成功正是王宇澄与王正敏师生关系的转折点。
"秘书的工作都属杂事,会耽误我的科研进步,但想着能跟他学习,我答应了。"王宇澄说。此前王正敏是他内心敬佩的师长,他觉得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成为秘书之后,帮助导师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211重点学科等资料准备一个接着一个。
王宇澄的父亲王惠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作为王正敏秘书的三年,儿子基本上都是早上7点起床,常常到深夜一两点才休息。很多时候,王宇澄就直接睡在王正敏在医院8号楼的办公室中,床是用两张条桌拼接起来的。2004年12月17日,正是申报院士材料准备的紧张阶段,王宇澄在工作中晕倒导致左门牙跌断,下唇被洞穿,缝了三针。"第二天继续工作,直到院士评选结束,我一天都没休息。"王宇澄说。
2006年春节过后,王宇澄与王正敏的关系没有预兆地起了变化。"他主动找到我谈话,说外面有人说我们搞小集团,以后你不要到我这里来了。"王宇澄回忆。
多名王正敏的同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王正敏有换秘书的"惯例"。此前,王正敏与数任秘书都不欢而散,有的人还因此离开了医院,避走他处。
"我2006年本就应该提副教授,当时三个人参评,我的论文等等条件最好。"王宇澄说,等到第二年他才评上。之后有人提醒他,他之所以没有第一年评上,就是因为他的导师王正敏不支持。这令旁人都感到大惑不解。
之后,王宇澄接连遭遇挫折。他未能进入科室的耳科组,提职称也总被要求"礼让",他感到自己工作全无希望了。2011年,王宇澄前往瑞士苏黎世大学进修三个月,跟随王正敏曾经的导师Ugo Fisch教授学习。学成归来后,他发现医院多了新规定,必须进院到达一定年限才能做手术,而他正好在"红线"之外。
王宇澄认为,正是自己的导师在故意为难自己。"我付出了这么多,你不能这么对我。"王宇澄说自己曾找到导师,希望他高抬贵手给自己一条生路,但是王正敏表示这都是医院领导决定的,他并没做什么。
王宇澄决定反击,借助自己曾担任王正敏秘书的便利,收集王正敏在临床实验数据、论文数目、著作抄袭等方面的问题。
"没什么好说的"
当年大家都这么做,这是学界的原罪。
2012年1月12日,王宇澄带着他搜集的"证据"去见导师,希望王正敏不再为难他。"谈完之后,我就被赶去门诊了。"王宇澄说。
一对师徒由此彻底反目。王宇澄开始更大规模地在网络上披露自己导师、院士王正敏学术造假的信息。
这些指控中,有些是证据确凿的,比如抄袭;有些则是捕风捉影,比如王正敏博士学位造假——2013年11月12日,苏黎世大学媒体与公关部负责人Sylvia在给南方周末记者的邮件回复中证实,王正敏毕业之后通过《面神经拉伸受损试验》的论文答辩并获得了博士学位。该论文现在在该校图书馆的论文库里依然可以查询。
也是在2012年年初,王宇澄开始向所在的医院领导反映王正敏学术不端的问题,但并无结果。2012年2月,王宇澄向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提交了举报材料。
2013年8月19日,在经过了长达一年半的研讨之后,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出具了调查报告。报告认为,王正敏的博士学位经过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不存在造假行为。对于图片、内容抄袭的质疑,学术规范委员会认为有大量图片的确与Ugo Fisch专著中的图片雷同,这仅仅是"不规范"而已。但因Ugo Fisch教授曾为王正敏的书写序,这表明原作者无异议,因此不违规。
复旦大学在2011年的《复旦大学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规定》中明文规定,"将他人论著中的内容,录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不注明出处","将外文作品的全部或部分翻译或改写作为自己著作的内容,而不加明显的注释的行为等"均属于抄袭。其中并无"被剽窃者无异议便不属于剽窃"的规定。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的报告认定了王正敏"一稿多投"及在自己学生的论文上署自己名字,并且作为自己学术成果的情况;同时认定王正敏在申报科学院院士过程中,有"不实事求是"行为,报告认为王正敏应就院士申报论文材料中存在不实事求是的做法"向中国科学院做出说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候选人行为守则》明文规定,"被推荐人附件材料"的提供者要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包括不得编造学术、专业技术经历和国籍证明,不得作虚假陈述,不得提供关于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不实信息,"有科研不端行为的,应当如实向推荐者说明,不得隐瞒"。
王正敏是否已经按照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的要求,"向中国科学院做出说明"南方周末记者不得而知。"这根本就是诬告诬陷。"2013年11月12日,南方周末记者拨通了王正敏院士的电话,他语气略显激动地谢绝了采访请求。他说,关于举报一事复旦大学与中科院都已有调查结论,自己不便多言。对于被学生王宇澄举报的尴尬,他说自己作为导师,"对这种人没什么好说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院士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院士是一种终身荣誉,对待学术造假是零容忍的,就连瑕疵也容忍不了。在增选院士的过程中,推荐单位和被推荐人必须对自己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一旦发现任何形式的造假都会被警告,严重的话会取消推荐单位的下一次推荐资格。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候选院士的过程中,如果候选人有任何形式的造假被发现,必然会落选。2005年中科院增选院士时,一位候选人就仅仅是因为论文署名排序问题而落选。
王宇澄的举报尚未有效果,却引发了师门之内的争议,有人支持,也有人觉得这样有辱斯文。"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举报自己的老师,大逆不道。"如今身在广东某医院的耳鼻喉科医师刘政与王宇澄其实是前后脚入学的师兄弟,他始终觉得这是一场利益纠葛下的闹剧。
但他并没有否认导师著作的"瑕疵",只是认为这些不规范是时代的产物,"当年大家都这么做,这是学界的原罪"。
中国顶级专家学术著作撰写中的诸多细节也得以浮现:“书中三百多幅图,两百多幅抄袭。数十幅都是我按照指示从其他书籍上抠下来的,英文说明直接翻中文,没有注明来源”。
王正敏的另一位学生用“鸡毛蒜皮”来形容王宇澄的举报。他始终认为,这只是利益纠葛下的闹剧。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被举报了,举报者是他的学生兼前任助手王宇澄。2013年11月8日,王宇澄在北京向中科院递交了举报材料,内容涉及论文数目造假、专著抄袭以及临床试验造假等多个方面,并指控王正敏利用不规范的专著、论文获得了院士头衔。
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宇澄还曾兼任王正敏的秘书,是导师在单位最亲密的伙伴。王正敏的传呼机和个人邮箱都一度交由王宇澄打理。2005年,王正敏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家的身份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
学生公开举报导师,而且举报的对象是院士,这在学术界还是头一回。近年来,院士评选、资质审查和院士德行规范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透过王宇澄对自己导师的举报,可以管窥中科院院士申报工作的部分细节。
抄袭与注水
王正敏出版的《耳显微外科》一书中绝大部分图片来源于Ugo Fisch教授编著的两本专著。
王宇澄提供给中科院指控王正敏依靠违规学术成果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材料里,最主要的指控,是关于著作抄袭。被抄袭者是王正敏的导师,也即王宇澄的“师爷”Ugo Fisch教授。
王正敏的第一本专著《耳显微外科》出版于1989年。这本专著中,有一百多幅关于如何实施耳部手术的手绘图,和Ugo Fisch教授的两本专著《Tympanoplasty and Stapedectomy: A Manual of Technology(鼓室成形术和镫管切除术:技术手册)》和《Microsurgery of the SkullBase(颅底显微手术)》中的图片相同。但《耳显微外科》一书中,并未注明图片来源,书中参考文献里,也未提及这两本书。
南方周末记者翻阅3本书对比发现,王正敏出版的《耳显微外科》一书中绝大部分图片来源于Ugo Fisch教授编著的两本专著。这些被标注为由Ugo Fisch教授和其他合作者手绘的图案被直接拿来引用。从图片的形态来看,仅存在线条粗细和角度等略微差别。
“从严格学术规范上讲,大量引用国外的著作而未注明出处均属于抄袭。”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耳显微外科》,所涉及的问题不只是抄袭。2005年前后,王宇澄担任王正敏的秘书,目睹了王正敏为当选院士“凑”论文数目的全过程。其做法之一,便是将《耳显微外科》一书的内容,拆分成14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
熊丙奇认为,像王正敏这样把自己的专著拆分成多篇论文发表或者是把一般的文章当做研究性的论文来申报,这和我国的学术评价体系有关系,“评价体系不独立,过分地追求数量和档次这都是不科学的做法。”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办,创刊于2001年,是一份双月刊,自创刊起王正敏一直担任该刊主编。
南方周末记者从王正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附件材料》中发现,截至2005年4月3日,王正敏申报院士前,共发表论文271篇。但其中有88篇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发表。这88篇“论文”中,除了14篇是从《耳显微外科》一书摘取之外,还有40余篇文章是作为非研究性文章发表在“发刊词”、“专家笔谈”、“我如何做”等栏目的小品文。
在王正敏当选院士时提供的271篇论文中,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其中还有6篇文章属于“一稿多投”(一篇论文在国内外两处发表,在计算学术成果时,却当成两篇学术论文)。
“对于院士申请而言,这些问题都是不可饶恕的。”王宇澄说。而在8年前,正是在他的参与和帮助下,王正敏成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但王正敏院士的另一位学生刘政(化名)用了“鸡毛蒜皮”来形容王宇澄的举报。“举报的是八几年很老的书了,那个年代知识产权概念很淡漠,科学界出书都东抄一段西抄一段。改革开放后才有了大的变化”;“圈内的人都会觉得举报内容挺可笑的,上面也查过,没有实质性问题”。
刘政介绍,王正敏在圈内号称“东方一只耳”,申报院士的核心材料其实是在“人工耳蜗和内耳细胞损伤修复机制”、“颅底显微外科”等方面。“大医院40岁以上的资深耳科医生都清楚,他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
“师生情”
“我的亲属还帮助他寻找到了两位院士推荐人。”
王宇澄与王正敏的师生情分开始于1999年。为了深造医术,当时31岁的王宇澄离开了南京鼓楼医院耳科大夫的职位,考取了王正敏的研究生。“王正敏是行业里顶尖的专家,我慕名到了上海。”王宇澄说,那时候对导师只有崇敬,只想跟他好好学习技艺。
不过,身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科主任职务的导师忙于手术和会议,并不总能见得到。王宇澄的课业和论文实际上是由“二老板”——导师小组中另一名专家指导的。因为表现优秀,王宇澄从硕士生变更为硕博连读,并获得了留院的机会。
2003年,王宇澄被聘为王正敏的秘书,负责协助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他当时告诉我,希望我全力帮助他。”
在有王宇澄辅助工作后,2003年开始,王正敏开始写作他的第三本专著《王正敏耳显微外科学》,这本书出版于2005年院士增选之前。王宇澄参与了这本书的出炉过程,负责校对书中一些知识错误,并负责图片编辑。王宇澄说:“那本书中三百多幅图,两百多幅都是抄袭。数十幅图片都是我按照王正敏的指示从其他书籍上抠下来的,英文的说明就翻译为中文,后来成书中并没有注明这些图片的来源。”
除了帮导师出版专著,王宇澄当时最紧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导师王正敏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正敏从1999年开始就已经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申报了三次院士都没当选。工程院院士重实践,王正敏申请工程院院士顺理成章,这次却改弦更张,申请重视理论方面的科学院院士。
在原来资料上,王宇澄需要将王正敏新增加的专著、论文和科技奖项添加上去,并扫描装帧成册。“他原来有一百多篇论文,第二年提交材料时就有271篇了。”材料准备旷日持久,不过王正敏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夸奖他装订精美。
资料准备工作进行的同时,王正敏也开始带着王宇澄拜访院士,争取推荐。“第一次他和院士们交谈,我只是跟过去,后来就我自己去。”王宇澄说,自己的任务不仅是沟通关系,还会带上能够体现王正敏学术成果的书籍画册,言简意赅给院士们介绍,说明这些成果的重大意义。
“我的亲属还帮助他寻找到了两位院士推荐人。”王宇澄说,后来推荐王正敏的院士有7位,5位医学学部院士,还有另外2位其他学部的院士。原本,推荐王正敏的院士中有人过世了,推荐人不足,王宇澄有亲属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就帮助联系了两名院士推荐人。
2005年12月,经过一段焦急的等待,中科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王正敏顺利当选,成为了医院唯一一位院士,王宇澄也发自内心为导师感到开心。“他是神一样的人物,我当时根本不会怀疑他的著作有问题。”王宇澄说,直到后来他才发现,当时院士申报材料中存在大量的“水分”论文,甚至是抄袭。
“我帮他申请上了院士,他却抛弃了我。”王宇澄称,王正敏在当选院士后对自己多方为难,导致他在医院难以立足,这是他愤而举报的原因。
反目
"我付出了这么多,你不能这么对我。"
王正敏的另一名学生刘政也认为评选院士后的"回报问题"是师徒反目的原因,但他是从另一个角度解释:"王宇澄希望有更多的资源更好的职位,但按照实力来说拿不到,被拒绝";"王院士其实是个很老派很严肃的人,学生平时都不太能跟他亲近"。
但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申报院士成功正是王宇澄与王正敏师生关系的转折点。
"秘书的工作都属杂事,会耽误我的科研进步,但想着能跟他学习,我答应了。"王宇澄说。此前王正敏是他内心敬佩的师长,他觉得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成为秘书之后,帮助导师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211重点学科等资料准备一个接着一个。
王宇澄的父亲王惠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作为王正敏秘书的三年,儿子基本上都是早上7点起床,常常到深夜一两点才休息。很多时候,王宇澄就直接睡在王正敏在医院8号楼的办公室中,床是用两张条桌拼接起来的。2004年12月17日,正是申报院士材料准备的紧张阶段,王宇澄在工作中晕倒导致左门牙跌断,下唇被洞穿,缝了三针。"第二天继续工作,直到院士评选结束,我一天都没休息。"王宇澄说。
2006年春节过后,王宇澄与王正敏的关系没有预兆地起了变化。"他主动找到我谈话,说外面有人说我们搞小集团,以后你不要到我这里来了。"王宇澄回忆。
多名王正敏的同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王正敏有换秘书的"惯例"。此前,王正敏与数任秘书都不欢而散,有的人还因此离开了医院,避走他处。
"我2006年本就应该提副教授,当时三个人参评,我的论文等等条件最好。"王宇澄说,等到第二年他才评上。之后有人提醒他,他之所以没有第一年评上,就是因为他的导师王正敏不支持。这令旁人都感到大惑不解。
之后,王宇澄接连遭遇挫折。他未能进入科室的耳科组,提职称也总被要求"礼让",他感到自己工作全无希望了。2011年,王宇澄前往瑞士苏黎世大学进修三个月,跟随王正敏曾经的导师Ugo Fisch教授学习。学成归来后,他发现医院多了新规定,必须进院到达一定年限才能做手术,而他正好在"红线"之外。
王宇澄认为,正是自己的导师在故意为难自己。"我付出了这么多,你不能这么对我。"王宇澄说自己曾找到导师,希望他高抬贵手给自己一条生路,但是王正敏表示这都是医院领导决定的,他并没做什么。
王宇澄决定反击,借助自己曾担任王正敏秘书的便利,收集王正敏在临床实验数据、论文数目、著作抄袭等方面的问题。
"没什么好说的"
当年大家都这么做,这是学界的原罪。
2012年1月12日,王宇澄带着他搜集的"证据"去见导师,希望王正敏不再为难他。"谈完之后,我就被赶去门诊了。"王宇澄说。
一对师徒由此彻底反目。王宇澄开始更大规模地在网络上披露自己导师、院士王正敏学术造假的信息。
这些指控中,有些是证据确凿的,比如抄袭;有些则是捕风捉影,比如王正敏博士学位造假——2013年11月12日,苏黎世大学媒体与公关部负责人Sylvia在给南方周末记者的邮件回复中证实,王正敏毕业之后通过《面神经拉伸受损试验》的论文答辩并获得了博士学位。该论文现在在该校图书馆的论文库里依然可以查询。
也是在2012年年初,王宇澄开始向所在的医院领导反映王正敏学术不端的问题,但并无结果。2012年2月,王宇澄向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提交了举报材料。
2013年8月19日,在经过了长达一年半的研讨之后,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出具了调查报告。报告认为,王正敏的博士学位经过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不存在造假行为。对于图片、内容抄袭的质疑,学术规范委员会认为有大量图片的确与Ugo Fisch专著中的图片雷同,这仅仅是"不规范"而已。但因Ugo Fisch教授曾为王正敏的书写序,这表明原作者无异议,因此不违规。
复旦大学在2011年的《复旦大学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规定》中明文规定,"将他人论著中的内容,录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不注明出处","将外文作品的全部或部分翻译或改写作为自己著作的内容,而不加明显的注释的行为等"均属于抄袭。其中并无"被剽窃者无异议便不属于剽窃"的规定。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的报告认定了王正敏"一稿多投"及在自己学生的论文上署自己名字,并且作为自己学术成果的情况;同时认定王正敏在申报科学院院士过程中,有"不实事求是"行为,报告认为王正敏应就院士申报论文材料中存在不实事求是的做法"向中国科学院做出说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候选人行为守则》明文规定,"被推荐人附件材料"的提供者要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包括不得编造学术、专业技术经历和国籍证明,不得作虚假陈述,不得提供关于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不实信息,"有科研不端行为的,应当如实向推荐者说明,不得隐瞒"。
王正敏是否已经按照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的要求,"向中国科学院做出说明"南方周末记者不得而知。"这根本就是诬告诬陷。"2013年11月12日,南方周末记者拨通了王正敏院士的电话,他语气略显激动地谢绝了采访请求。他说,关于举报一事复旦大学与中科院都已有调查结论,自己不便多言。对于被学生王宇澄举报的尴尬,他说自己作为导师,"对这种人没什么好说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院士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院士是一种终身荣誉,对待学术造假是零容忍的,就连瑕疵也容忍不了。在增选院士的过程中,推荐单位和被推荐人必须对自己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一旦发现任何形式的造假都会被警告,严重的话会取消推荐单位的下一次推荐资格。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候选院士的过程中,如果候选人有任何形式的造假被发现,必然会落选。2005年中科院增选院士时,一位候选人就仅仅是因为论文署名排序问题而落选。
王宇澄的举报尚未有效果,却引发了师门之内的争议,有人支持,也有人觉得这样有辱斯文。"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举报自己的老师,大逆不道。"如今身在广东某医院的耳鼻喉科医师刘政与王宇澄其实是前后脚入学的师兄弟,他始终觉得这是一场利益纠葛下的闹剧。
但他并没有否认导师著作的"瑕疵",只是认为这些不规范是时代的产物,"当年大家都这么做,这是学界的原罪"。
一马当先- 帖子数 : 666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旧制家教覆盖全 置顶网撒罗万象
授技传业为王权 竞存技能尽显彰
万化定基私有立 根腐质败尽消亡
新界教育鼎天足 架构重建明四方
传道讲法语心长 查错纠偏心明亮
今宵普渡好时光 正值良机莫错失
授技传业为王权 竞存技能尽显彰
万化定基私有立 根腐质败尽消亡
新界教育鼎天足 架构重建明四方
传道讲法语心长 查错纠偏心明亮
今宵普渡好时光 正值良机莫错失
一马当先- 帖子数 : 666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震惊:中国与俄罗斯的差距实在太大了(组图)
俄罗斯有两样东西很多,二战纪念馆和列宁雕塑,俄罗斯人结婚都要去二战纪念馆献花,并在长明灯前默哀,而且俄罗斯法律规定只有新人才能靠近长明灯,其他人不能靠近,莫斯科的二战纪念馆规模宏大,最醒目的是,里面刻满了战死者的名字,每个战役都很多油画来表现,旁边的拄子或墙壁上全部密密麻麻的名子,从将军到士兵,没有任何区别。
列宁雕塑则让我很奇怪,我原来以为都被撤除了,问导游,他说确实拆了很多,但也保留了一些,我问为什么要保留,他说因为俄罗斯还有很多人喜欢他,他们就不希望拆除,这些人的权利必须得到保障,“这很奇怪吗?”他反问。
国家杜马每年都有人提议把列宁的遗体迁走,但每年都迁不走,因为总有很多人反对,每年都有人到红场示威,反对迁走,示威的人不但有老人,***员,也有学生甚至还有歌星,比较有趣的是,很多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也来示威,反对迁走列宁遗体,而且人很多,比俄罗斯人还起劲,说这是全人类的遗产,不能由俄罗斯自己说了算,国家杜马通不过,政府也没办法。
俄罗斯人身体非常好,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路非常快捷,俄罗斯象学校医院法院都没有退休制度,都是终身制,只要你自己愿意,就可以一直工作下去,没人赶你走。
[color][font]
俄罗斯街上最有特权的人,是孕妇,只要孕妇一出现,那场面,绝对象我们的领导出巡,人们纷纷往路两边让,还不停地小身提醒,听导游说孕妇在莫斯科确实是特殊人群,只要她愿意,随时有警车为她服务,一个卢布都不收。[/font][/color]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北京取消小学一二年级英语课 专家:政府做法理智
2013-11-21 22:44:00 来源: 中国广播网(北京)
2013-11-21 22:44:00 来源: 中国广播网(北京)
央广网北京11月2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最近有一条消息引发了家长的热议和关注:北京市小学一二年级将不再开设英语课程。今后,北京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零起点”开设外语课。不过,小学一二年级目前已经开设英语课程的,不会叫停,还会继续学习。但是又有消息称,北京市教委还没有公布具体实施的时间,究竟是不是明年现在还是要打一个问号。那么,要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来不学英语的话会有怎样的影响?家长、孩子们又会怎么看待孩子的英语教育?
北京市教委2001年的相关通知中规定,2001年秋季开学,全市城市地区小学和远郊区县县城地区小学都要开设英语课。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可将开课的起始年级提前。现在12年过去了,记者采访了解到,北京很多小学都是从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的。
二年级的学生天天特意向记者确认是说学校的英语课情况,还是课外班的情况,因为他们班很多同学都在上课外英语班。他觉得,学校的学起来更难一些。
天天:一年级就有了,就是学课文,学英文字母。
记者:上小学之前学过吗?
学生:没学过英语。课上就是读英语单词,不会做一些英语游戏,如果是课文的就是比较长、比较难的。
据天天父亲讲,孩子在学习英语上起步比较晚,花费的精力算同年龄段孩子算少的。在北京西城区某小学教授一年级英语课的刘老师介绍,现在她班上三分之二的孩子在上一年级前都已经会一些英语了。
刘老师:现在的小孩学的早,学英语越来越低龄化,所以到了一年级,以前学过的孩子日常对话都没问题。现在大部分的小孩都在外面学。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难找到没有让孩子在学校教育之外进行英语学习的家庭。刘先生的孩子上二年级了,从幼儿园到现在一直在校外英语机构学习。
刘先生:他五岁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在外面上,我这都是看人家学我就学,就是跟风,上完就跟没上似的。
记者:您觉得在外面学有作用吗?
家长:有点作用,要不然更差。
在北京某少儿英语机构工作的李老师介绍,很多家长在孩子3到4岁左右就会去咨询,把孩子送去学习。
李老师:一般都是三岁左右,最早的就是三岁。因为孩子越小接触第二种语言,学起来就越像母语。总体上来说,低年龄段小朋友报课外班的数量会多于高年级。家长都喜欢从小抓孩子教育。
而在学前英语教育和小学课外英语越来越普及的时候,有消息称,北京市教委将采取进一步改进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措施,其中一项是小学一二年级不再开设相关课程。记者就此向北京市教委进行了了解。北京市教委方面表示,具体方案尚未落实,没有可对外公布的具体情况:
北京市教委:这个事情没有定论,只是目前处于这么一种状态,我们正在推进这项工作。但是,目前没有什么可以对外公布的结果,这个事情等有了进展或者确定的政策出来之后,肯定会跟大家及时说的。
记者分别向首都教育热线和市教委基础教育处进行咨询,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没有接到关于小学一二年级不再开设英语的相关正式文件或通知。不过,不论小学一二年级是否不再开设英语课,似乎对家长们的教育计划都影响不大。在采访中,很多孩子在近两年内要上小学的家长都表示,他们现在很重视孩子对英语的运用,而不单纯追求英语考试分数高。所以,本来就计划让孩子继续课外英语学习,如果学校不教了,就在外面学。
家长:课外的可能会更加强一些,真要到考级的时候,也不会说因为不考了,达到的程度就能减弱。所以我觉得,课外的可能更需要加强。
家长:这不是逼着上外面学去吗?
家长:就想这样一直学下去,因为我老公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学了十年,也经常去国外的夏令营什么的,现在英语说的非常好。所以他觉得学英语是长期的。
家长:学校里面没有英文课,至少对我们家庭来讲,对孩子的英语教育不准备停下来。可能就是增加了在社会上对英语课的需求,这个时间肯定要更多。
而目前,小学一二年级不再开设英语的消息,对多数课外英语培训机构并未产生实质性的明显影响。但有报道称,有些机构认为这对他们来讲是个利好消息。
其实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应该是在三年级之后开始设置英语课,当然如果要是学校和当地的地区有条件,可以在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也因此,现在有些地方打算尝试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北京市教委2001年的相关通知中规定,2001年秋季开学,全市城市地区小学和远郊区县县城地区小学都要开设英语课。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可将开课的起始年级提前。现在12年过去了,记者采访了解到,北京很多小学都是从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的。
二年级的学生天天特意向记者确认是说学校的英语课情况,还是课外班的情况,因为他们班很多同学都在上课外英语班。他觉得,学校的学起来更难一些。
天天:一年级就有了,就是学课文,学英文字母。
记者:上小学之前学过吗?
学生:没学过英语。课上就是读英语单词,不会做一些英语游戏,如果是课文的就是比较长、比较难的。
据天天父亲讲,孩子在学习英语上起步比较晚,花费的精力算同年龄段孩子算少的。在北京西城区某小学教授一年级英语课的刘老师介绍,现在她班上三分之二的孩子在上一年级前都已经会一些英语了。
刘老师:现在的小孩学的早,学英语越来越低龄化,所以到了一年级,以前学过的孩子日常对话都没问题。现在大部分的小孩都在外面学。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难找到没有让孩子在学校教育之外进行英语学习的家庭。刘先生的孩子上二年级了,从幼儿园到现在一直在校外英语机构学习。
刘先生:他五岁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在外面上,我这都是看人家学我就学,就是跟风,上完就跟没上似的。
记者:您觉得在外面学有作用吗?
家长:有点作用,要不然更差。
在北京某少儿英语机构工作的李老师介绍,很多家长在孩子3到4岁左右就会去咨询,把孩子送去学习。
李老师:一般都是三岁左右,最早的就是三岁。因为孩子越小接触第二种语言,学起来就越像母语。总体上来说,低年龄段小朋友报课外班的数量会多于高年级。家长都喜欢从小抓孩子教育。
而在学前英语教育和小学课外英语越来越普及的时候,有消息称,北京市教委将采取进一步改进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措施,其中一项是小学一二年级不再开设相关课程。记者就此向北京市教委进行了了解。北京市教委方面表示,具体方案尚未落实,没有可对外公布的具体情况:
北京市教委:这个事情没有定论,只是目前处于这么一种状态,我们正在推进这项工作。但是,目前没有什么可以对外公布的结果,这个事情等有了进展或者确定的政策出来之后,肯定会跟大家及时说的。
记者分别向首都教育热线和市教委基础教育处进行咨询,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没有接到关于小学一二年级不再开设英语的相关正式文件或通知。不过,不论小学一二年级是否不再开设英语课,似乎对家长们的教育计划都影响不大。在采访中,很多孩子在近两年内要上小学的家长都表示,他们现在很重视孩子对英语的运用,而不单纯追求英语考试分数高。所以,本来就计划让孩子继续课外英语学习,如果学校不教了,就在外面学。
家长:课外的可能会更加强一些,真要到考级的时候,也不会说因为不考了,达到的程度就能减弱。所以我觉得,课外的可能更需要加强。
家长:这不是逼着上外面学去吗?
家长:就想这样一直学下去,因为我老公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学了十年,也经常去国外的夏令营什么的,现在英语说的非常好。所以他觉得学英语是长期的。
家长:学校里面没有英文课,至少对我们家庭来讲,对孩子的英语教育不准备停下来。可能就是增加了在社会上对英语课的需求,这个时间肯定要更多。
而目前,小学一二年级不再开设英语的消息,对多数课外英语培训机构并未产生实质性的明显影响。但有报道称,有些机构认为这对他们来讲是个利好消息。
其实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应该是在三年级之后开始设置英语课,当然如果要是学校和当地的地区有条件,可以在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也因此,现在有些地方打算尝试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一马当先- 帖子数 : 666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天价研修班”引关注 北大“解读全会”班停办
2013-11-29 08:38:17 来源: 新闻晨报(上海) 有14人参与
分享到
2013-11-29 08:38:17 来源: 新闻晨报(上海) 有14人参与
分享到
●各地各部门要坚决制止以解读全会精神为名举办各种营利性研修班等借机牟利行为,严格禁止以党校、行政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等名义举办或参与举办此类营利性研修班,正在举办的一律停办,计划举办的一律取消
●禁止党校、行政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有关负责人或教研人员参与营利性研修班授课
●禁止用公款组织党员干部报名参加各种营利性研修班
●禁止用公款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报销参加此类研修班的费用
□晨报记者 李晓明
11 月22日,本报报道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不少名校、名机构以“解读全会精神”为名义,举办各类研修班,并收取高额报名费的现象(详见11月22日新 闻晨报A6、7版《“解读全会”天价研修班遍地开花,最高一天收费8800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注意到,日前,中组部、中宣部已联合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坚决制止以解读全会精神为名举办各种营利性研修班等借机牟利行为。昨日,记者经采访核实,本报曾披露的两家依托名校所办的“高级研修 班”,目前已经停办。
“名校搭台,专家唱戏”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市场上出现了一批“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 神”的“高级研修班”,它们大多以“权威专家解读会议精神”、“精确把握政策走向”为宣传重点,面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招揽学员。这些“高级 研修班”主要依托名校平台,邀请的主讲人以政府官员和各领域学者为主,授课内容则为讲座形式。
光是北京、上海、浙江三地,近期就有四个相关的“高级研修班”,主办方包括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相关学院。不过,部分班的报名费不低,短短几天课程培训费用要数千元,最高的一天课程要价8800元,大多数培训完毕并不发证书。
“正在招生”变“停办”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举办的“北京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高级研修班”,原本已经开到第二期,上课日期原定为12月7日-12月13日,报名费为3200元/人,但昨日记者发现,报名网页“办班状态”栏已经由上周的“正在招生”变为“停办”。
随 后记者向报名负责人询问停办原因,该负责人出言谨慎,一再询问记者身份,打消疑虑后才表示,是校方下的通知要求停办的,并向记者透露,自媒体报道“天价研 修班”一事之后,前段时间已经接到了不少记者的来电采访,外界舆论压力也很大。记者又问:“这个研修班停办,此后还会不会有类似其他的班?”该负责人明确 表示,不会有了,因为校方下了通知,“任何与三中全会相关的研修班都不能举办。”
另外,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继续教育中心 原本于本月28日-29日举办《十八届三中全会政策解读与形势分析高端论坛》研修班,收费6800元/人,也已经取消。记者昨日询问该研修班的报名负责 人,他向记者证实,这个研修班不会办了。至于原本邀请的专家会不会来,后续如何处理,他表示不愿多说。
8800元天价班仍将举行
至 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简称CF40)主办的研修班,原定于12月1日举行,收费8800元/人。记者昨日证实,目前该研修班仍会于当天如期举行。对于 “天价收费”的质疑,CF40回应称,研修班面向理事单位提供23个免费名额,为覆盖部分成本,同时以收费形式招收了10余位非理事单位的金融机构管理人 员。
他们的定价主要考虑两点:“第一,参会者大部分是理事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为保证研修班内部交流的质量,我们希望外部报 名者也须是本单位的中高级管理者,此价格可自然屏蔽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人员;第二,由于大部分参会者均为免费,收费标准须达到一定水平方能覆盖场租、用餐等 会议成本。”
中央发通知禁止公款报销研修班费用
记者注意到,新华社11月26日播发了一篇题为“加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的稿件。稿件指出,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组织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
通 知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 热潮。要制定专门计划,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主渠道作用,对党员干部进行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要把国有企业负责人和有关 民营企业负责人纳入培训计划,满足他们学习全会精神的需求。要在原原本本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上下功夫,组织党员干部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和全会《决定》,全面准确把握全会精神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要义。
通知还特别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坚决制止以解读全会精神为名举办各种 营利性研修班等借机牟利行为,严格禁止以党校、行政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等名义举办或参与举办此类营利性研修班,正在举办的一律停办,计划举办的一律取 消。要禁止党校、行政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有关负责人或教研人员参与营利性研修班授课,禁止用公款组织党员干部报名参加各种营利性研修班,禁止用公款为 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报销参加此类研修班的费用。
[记者手记]
堵上浪费公款的漏洞
□晨报记者 李晓明
6800元听两天讲座,8800元上一天课。在普通大众看来,花这个价钱肯定是天价了。那是谁在花钱上这样的课?这钱会是从自家腰包掏出的吗?还有就是,学习好全会精神,一定要花这代价才成吗?
这些问题,是我在采写11月22日见报的 《“解读全会”天价研修班遍地开花,最高一天收费8800元》这篇新闻稿件时所担忧的。
我 不得不佩服“研修班”的高明之处,对于时势热点的灵敏“嗅觉”,对于市场需求、目标人群的精准“定位”,实在是“高人一头”的。全会刚结束,招生的广告就 已发出。解读“全会精神”成为旗号,吸引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干部等特殊人群前来“入彀”。一方面为其镀金,另一方面这些人可支配公费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在最初采访这些研修班时,各班就对报名人群的身份和经费来源讳莫如深,并称会严格保密。究竟是公款还是自掏腰包,发票抬头即可一目了然,而开发票这事,对 方表示会根据需求而开。显然,大家都懂的。
从月饼券、到大闸蟹、再到研修班,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事情,其内在却有着看不见的联系。天价月饼、高价大闸蟹、天价研修班,为什么能够一度大行其道?因为它们都可以沾上公款消费的光,这也让相关市场曾经异常火爆。
所幸的是,今年以来,中央接连下达禁令,狠刹“公款消费”的各种不正之风。因此,今年中秋月饼市场萎缩,金秋大闸蟹遭遇寒流,贺年明信片也没人印制了,这些 都是禁令之后的立竿见影。即使对于“研修班”这样可能存在的隐蔽的“公款消费”,中央也明察,立即全面叫停,并明确禁止用公款组织党员干部报名参加各种营 利性研修班。这都显示了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细心。
禁令之下,“研修班”都如阳光化雪,消散无形。余下的,则是相关经营者的恼怒 和沮丧。记者昨天再次回访那些“研修班”时,大多已经宣布停办。相关招生负责人都流露出不甘的情绪,有的甚至认为正是媒体的曝光,才坏了他们的“好事”; 还有的,极力为自己辩解,撇清公款嫌疑,并称媒体失之片面。
其实,中央的决心和细心,正是践行全会精神的最好体现。真想学好全会精神,先得明白一个道理:改革再出发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百姓更满意,是顺应民心。若说为了吃透全会精神,用公款去读天价研修班,你说会顺民心吗?自己掂量一番吧。
●禁止党校、行政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有关负责人或教研人员参与营利性研修班授课
●禁止用公款组织党员干部报名参加各种营利性研修班
●禁止用公款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报销参加此类研修班的费用
□晨报记者 李晓明
11 月22日,本报报道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不少名校、名机构以“解读全会精神”为名义,举办各类研修班,并收取高额报名费的现象(详见11月22日新 闻晨报A6、7版《“解读全会”天价研修班遍地开花,最高一天收费8800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注意到,日前,中组部、中宣部已联合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坚决制止以解读全会精神为名举办各种营利性研修班等借机牟利行为。昨日,记者经采访核实,本报曾披露的两家依托名校所办的“高级研修 班”,目前已经停办。
“名校搭台,专家唱戏”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市场上出现了一批“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 神”的“高级研修班”,它们大多以“权威专家解读会议精神”、“精确把握政策走向”为宣传重点,面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招揽学员。这些“高级 研修班”主要依托名校平台,邀请的主讲人以政府官员和各领域学者为主,授课内容则为讲座形式。
光是北京、上海、浙江三地,近期就有四个相关的“高级研修班”,主办方包括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相关学院。不过,部分班的报名费不低,短短几天课程培训费用要数千元,最高的一天课程要价8800元,大多数培训完毕并不发证书。
“正在招生”变“停办”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举办的“北京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高级研修班”,原本已经开到第二期,上课日期原定为12月7日-12月13日,报名费为3200元/人,但昨日记者发现,报名网页“办班状态”栏已经由上周的“正在招生”变为“停办”。
随 后记者向报名负责人询问停办原因,该负责人出言谨慎,一再询问记者身份,打消疑虑后才表示,是校方下的通知要求停办的,并向记者透露,自媒体报道“天价研 修班”一事之后,前段时间已经接到了不少记者的来电采访,外界舆论压力也很大。记者又问:“这个研修班停办,此后还会不会有类似其他的班?”该负责人明确 表示,不会有了,因为校方下了通知,“任何与三中全会相关的研修班都不能举办。”
另外,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继续教育中心 原本于本月28日-29日举办《十八届三中全会政策解读与形势分析高端论坛》研修班,收费6800元/人,也已经取消。记者昨日询问该研修班的报名负责 人,他向记者证实,这个研修班不会办了。至于原本邀请的专家会不会来,后续如何处理,他表示不愿多说。
8800元天价班仍将举行
至 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简称CF40)主办的研修班,原定于12月1日举行,收费8800元/人。记者昨日证实,目前该研修班仍会于当天如期举行。对于 “天价收费”的质疑,CF40回应称,研修班面向理事单位提供23个免费名额,为覆盖部分成本,同时以收费形式招收了10余位非理事单位的金融机构管理人 员。
他们的定价主要考虑两点:“第一,参会者大部分是理事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为保证研修班内部交流的质量,我们希望外部报 名者也须是本单位的中高级管理者,此价格可自然屏蔽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人员;第二,由于大部分参会者均为免费,收费标准须达到一定水平方能覆盖场租、用餐等 会议成本。”
中央发通知禁止公款报销研修班费用
记者注意到,新华社11月26日播发了一篇题为“加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的稿件。稿件指出,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组织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
通 知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 热潮。要制定专门计划,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主渠道作用,对党员干部进行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要把国有企业负责人和有关 民营企业负责人纳入培训计划,满足他们学习全会精神的需求。要在原原本本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上下功夫,组织党员干部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和全会《决定》,全面准确把握全会精神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要义。
通知还特别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坚决制止以解读全会精神为名举办各种 营利性研修班等借机牟利行为,严格禁止以党校、行政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等名义举办或参与举办此类营利性研修班,正在举办的一律停办,计划举办的一律取 消。要禁止党校、行政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有关负责人或教研人员参与营利性研修班授课,禁止用公款组织党员干部报名参加各种营利性研修班,禁止用公款为 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报销参加此类研修班的费用。
[记者手记]
堵上浪费公款的漏洞
□晨报记者 李晓明
6800元听两天讲座,8800元上一天课。在普通大众看来,花这个价钱肯定是天价了。那是谁在花钱上这样的课?这钱会是从自家腰包掏出的吗?还有就是,学习好全会精神,一定要花这代价才成吗?
这些问题,是我在采写11月22日见报的 《“解读全会”天价研修班遍地开花,最高一天收费8800元》这篇新闻稿件时所担忧的。
我 不得不佩服“研修班”的高明之处,对于时势热点的灵敏“嗅觉”,对于市场需求、目标人群的精准“定位”,实在是“高人一头”的。全会刚结束,招生的广告就 已发出。解读“全会精神”成为旗号,吸引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干部等特殊人群前来“入彀”。一方面为其镀金,另一方面这些人可支配公费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在最初采访这些研修班时,各班就对报名人群的身份和经费来源讳莫如深,并称会严格保密。究竟是公款还是自掏腰包,发票抬头即可一目了然,而开发票这事,对 方表示会根据需求而开。显然,大家都懂的。
从月饼券、到大闸蟹、再到研修班,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事情,其内在却有着看不见的联系。天价月饼、高价大闸蟹、天价研修班,为什么能够一度大行其道?因为它们都可以沾上公款消费的光,这也让相关市场曾经异常火爆。
所幸的是,今年以来,中央接连下达禁令,狠刹“公款消费”的各种不正之风。因此,今年中秋月饼市场萎缩,金秋大闸蟹遭遇寒流,贺年明信片也没人印制了,这些 都是禁令之后的立竿见影。即使对于“研修班”这样可能存在的隐蔽的“公款消费”,中央也明察,立即全面叫停,并明确禁止用公款组织党员干部报名参加各种营 利性研修班。这都显示了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细心。
禁令之下,“研修班”都如阳光化雪,消散无形。余下的,则是相关经营者的恼怒 和沮丧。记者昨天再次回访那些“研修班”时,大多已经宣布停办。相关招生负责人都流露出不甘的情绪,有的甚至认为正是媒体的曝光,才坏了他们的“好事”; 还有的,极力为自己辩解,撇清公款嫌疑,并称媒体失之片面。
其实,中央的决心和细心,正是践行全会精神的最好体现。真想学好全会精神,先得明白一个道理:改革再出发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百姓更满意,是顺应民心。若说为了吃透全会精神,用公款去读天价研修班,你说会顺民心吗?自己掂量一番吧。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小学生毕业留言雷倒校长:为人民币努力加油
“加油!努力!为了人民币!”、“梦想将来有很多钱”……近日,湖北省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翻阅学生毕业留言册后,直言“目瞪口呆”,留言中那些庸俗、功利的价值判断让他担忧。
让张校长翻阅学生毕业纪念册的动机是,有六年级的家长反映,看了孩子毕业留言册,班上同学留言让他非常震惊,特地让校长也关注一下毕业班学生之间的留言。
张校长在征得孩子同意后,从他们那里借来几本留言本。“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张校长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中感慨,“看着看着,我的心像那位家长一样,越来越沉重。”
留言五花八门,有向往金钱的—“加油!努力!为了人民币!”、“以后一定要当高富帅,开豪车,揣着萡赖师忒到处泡嫩模”,有倾诉感情的—“过期不候的温柔,我不要”、“十字路口,我们分着走,你走我的泪,我走你的恨”,还有过于消极的—“偶木有什么梦想,你别强求”。
张校长对这些成人式的留言很是担忧,孩子受成人世界、网络世界、电视媒介的影响,已经透露出了庸俗、功利、世故、消极的价值判断。他表示也许孩子们只是觉得好玩,只是毕业之前的一个玩笑或者一个“恶作剧”,但教育毕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长此以往,“我不知道这一代孩子将会成为怎么样的一代人”。
鉴于此,张校长专门找来六年级的班主任,给老师们提了一个建议,建议六年级各班准备一次班会,以毕业留言为讨论主题,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让孩子明白如何通过留言留下一份感动、留下一份同学之情,留下小学六年时光、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加油!努力!为了人民币!”、“梦想将来有很多钱”……近日,湖北省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翻阅学生毕业留言册后,直言“目瞪口呆”,留言中那些庸俗、功利的价值判断让他担忧。
让张校长翻阅学生毕业纪念册的动机是,有六年级的家长反映,看了孩子毕业留言册,班上同学留言让他非常震惊,特地让校长也关注一下毕业班学生之间的留言。
张校长在征得孩子同意后,从他们那里借来几本留言本。“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张校长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中感慨,“看着看着,我的心像那位家长一样,越来越沉重。”
留言五花八门,有向往金钱的—“加油!努力!为了人民币!”、“以后一定要当高富帅,开豪车,揣着萡赖师忒到处泡嫩模”,有倾诉感情的—“过期不候的温柔,我不要”、“十字路口,我们分着走,你走我的泪,我走你的恨”,还有过于消极的—“偶木有什么梦想,你别强求”。
张校长对这些成人式的留言很是担忧,孩子受成人世界、网络世界、电视媒介的影响,已经透露出了庸俗、功利、世故、消极的价值判断。他表示也许孩子们只是觉得好玩,只是毕业之前的一个玩笑或者一个“恶作剧”,但教育毕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长此以往,“我不知道这一代孩子将会成为怎么样的一代人”。
鉴于此,张校长专门找来六年级的班主任,给老师们提了一个建议,建议六年级各班准备一次班会,以毕业留言为讨论主题,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让孩子明白如何通过留言留下一份感动、留下一份同学之情,留下小学六年时光、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觉醒- 帖子数 : 84
注册日期 : 13-11-16
回复: 教育
薄法平:我国教育改革或已走向失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55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
[③] http://www.zhgpl.com/doc/1024/7/8/2/102478284.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2478284
[④] 新浪黑龙江http://hlj.sina.com.cn/edu/exams/2013-10-10/103731591.html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十几年前,中国开始了以高等教育收费为标志的所谓教育体制改革,这一改革不但摧毁了***时代奠定的实行免费教育的基础,也违背了先进国家高等教育免收学费的潮流,属于不折不扣的逆势而动。今天,我们不妨回过头来,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看看这场教育改革的效应是否随了当年改革者的初衷呢?
改革是为了消除已经出现的各种矛盾,然而,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旧的矛盾消除了,新的矛盾还会在新的基础上产生出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物质世界的有限性所引起的矛盾,并不比它的无限性所引起的少,正像我们已经看到的,任何消除这些矛盾的尝试都会引起新的更糟糕的矛盾。”
[①]当年的教育改革是为了消除教育领域里出现的矛盾,然而,如果实事求是地分析这十几年的教育改革,就不难发现,改革的结果恰恰印证了恩格斯的话,“任何消除这些矛盾的尝试都会引起新的更糟糕的矛盾”,这些“更糟糕的矛盾”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如果把这些矛盾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教育改革已经走向失败,或者说已经失败。
[①]当年的教育改革是为了消除教育领域里出现的矛盾,然而,如果实事求是地分析这十几年的教育改革,就不难发现,改革的结果恰恰印证了恩格斯的话,“任何消除这些矛盾的尝试都会引起新的更糟糕的矛盾”,这些“更糟糕的矛盾”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如果把这些矛盾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教育改革已经走向失败,或者说已经失败。
第一,高等教育学费高企,工农子女上不起学。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统治者是人民的公仆。这不仅仅是在寻求一个冠冕堂皇的统治借口,还是因为相对于统治者来说,人民占据了国家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国家的主体。与此相适应,应当接受教育的工农子女也就是教育的主体。而教育的主体却成为了教育收费的主要来源,教育收费被变成了摇钱树。
通货膨胀,收入微薄,物价高企,许多寒门学子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背负着读书几年带来的沉重债务,很多人充其量只能找到一份维持温饱的工作,既无法成家立业和养活家人,也无力偿还读书欠下的数万元债务,而就业的压力,竞争的残酷,现实的不公平,生存日益艰辛,生活处处捉襟见肘,令心理脆弱的寒门学子对前景愈加失望,有些人因心生畏惧而选择了自杀。据媒体报道: 2006年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成都华为员工李栋兵,因生前念大学留下大量债务不堪重负而跳楼自杀。2009年1月19日下午3时许,从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毕业不久的刘伟因为“花了这么多钱读书,却找不到工作,对不起家里人。”在校读书期间,刘伟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在学校食堂卖过饭、擦桌子、打扫卫生,她甚至曾经依靠在校园里拾废纸变卖度日。2009年11月26日,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女研究生***因为贫困和被歧视,在确认“知识不能改变命运”后,用两条系在卫生间水龙头上的毛巾结束了自己年仅30岁的生命。北京邮电大学,2005年10月22日早上,博士生秦绪海从第三教学楼7楼坠下身亡;2010年3月22日下午13时50分左右,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研究生吴某在校本部主楼高坠身亡;随后不久,又有一名女研究生也从主楼天井跳下,他们的自杀都有共同的原因:贫困和绝望。
根据高等学校的现行收费标准,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工农子女,如果要完成4年学业,需要背负数万元的债务,如果要读研,债务负担无疑还要大大加重。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在制定教育收费标准的时候,应该站在寒门学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一想。
我国的高等教育收费标准早已经高居世界各主要国家前列,然而,就在前不久,重庆、湖南、山东、广西等地政府纷纷颁发文件,再一次提高了当地高校的收费价码。
第二,高等学校的自杀率和犯罪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②]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以来的十几年间,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研究生的自杀事件不断发生,而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成为许多大学说不出的隐痛。搜狐教育2005年11月21日发表署名显清河的文章认为:“自杀事件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02级学生程小龙对大学生自杀状况展开调查,他在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发放了200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6%的大学生曾经有过自杀念头。据统计,大学生心理障碍人数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23%,增长到90年代的25%,近来已在30%以上。”
[②]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以来的十几年间,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研究生的自杀事件不断发生,而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成为许多大学说不出的隐痛。搜狐教育2005年11月21日发表署名显清河的文章认为:“自杀事件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02级学生程小龙对大学生自杀状况展开调查,他在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发放了200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6%的大学生曾经有过自杀念头。据统计,大学生心理障碍人数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23%,增长到90年代的25%,近来已在30%以上。”
据《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瑞先、黄泓,实习记者柴爱新报道,大学生、研究生自杀的原因很多,分析起来主要有: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学校人文精神的流失,学校风气的浮躁。具体来说诸如:就业难、学习失败、感情失意、经济压力、生理疾患、家庭变故等。可悲的是,当自杀悲剧发生的时候,很多学校竭力逃避自己的责任。2010年1月12日上午,上海松江大学城内一男一女跳河自杀,死亡两人均为20岁左右的大学生,据称可能是由于感情问题自杀。2013年4月23日凌晨3点左右,江苏大学一名即将毕业的三年级女研究生跳楼身亡。2013年10月8日中午11时30分许,合肥一名刚刚毕业的90后大学生从16楼跳下身亡。此外,近几年来,中国政法大学女生跳楼身亡,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福州大学、兰州大学……大学生、研究生自杀事件屡屡见诸媒体。虽然这些自杀者有这样那样的内在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是在高等学府里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找到了自己的最后归宿。
鉴于大学自杀问题的不断发生,有的高等学校别出心裁地使出某些预防自杀招数。据新华网报道:2013年9月,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5000多名新生完成报到,他们踏入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校方签订《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协议书明确规定:“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新华网称,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此举等于是要大一新生签自杀免责书。
每一个孩子都是花朵,每一个花朵在凋零之前都经历了痛苦抉择。如果认真地统计一下十几年来媒体报道的大学生、研究生自杀事件,几天时间可能都统计不完。
大学生、研究生的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在某种意义上,高等教育体制和办学机制难辞其咎,大学本身也有着不可推诿的责任。
第三,现行教育体制机制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提出已有8年时间,钱老也已离世4年多。然而,面对“钱学森之问”,几乎无所不在的“有关部门”这次也不知去向。钱老提出的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实际解答,因循守旧的教育体制几乎依然如故。据说“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难题。既然上至政府总理和卓越科学家,下至许多黎民百姓,都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症结之所在,这道难题真的就那么艰深吗?
某知名大学哲学系一位博导说:我们辛苦创建了一个学生社团,主要探讨哲学问题,不可避免的触及社会问题,在学生中有了些名气,促进了学术成长,有关部门找上门来,要求解散社团,无奈那就解散吧。另一位博导抱怨学校行政部门要求老师们必须把讲义书写成册,以备上级的评比和检查。教育管理的泛行政化已经深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学术自由被渐渐地扼杀,学术气氛被锁进了囚笼。改革前高校那令人神往的求知、求实、笃学的人文主义风尚,几乎荡然无存。
“杰出人才”绝不会诞生在一个缺乏自由与创新土壤的教育环境里,中国不得不进入一个漫长的没有大师的时代。与此相反,这些高校培养不出大师,却意外地培养出来许多高官,甚至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都成为了中高级官员“在职读研”的温床,以至于被网民戏称“党校”。
第四,大学人文精神丧失,高等教育轻教近利重商。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十几年的教育改革,使得大学逐步抛弃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本色,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本色和重教轻利的传统知识分子不复存在。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高校利欲熏心,轻教重商,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不择手段的捞钱,***苍蝇逐臭般的追逐利润。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名校除了为企业家举办收费昂贵的MBA、MPA……之类的赚钱培训外,还成立了这样那样的公司,随着著名的“清华紫光”、“交大昂立一号”红极一时,高等学府里的人文精神被彻底抛弃。
皇城根下的北京师范大学另辟发财蹊径,充分利用了戊戌变法遗留下来的老本钱,在全国各地的一二三线城市不厌其烦地设立名目繁多的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网上已经报道的北师大在各地扩张“办学”成立的各种附属学校和附属幼儿园已达近百所,其“办学”业绩辉煌的同时,到底收受了地方财团和学校多少银两,这些银两用到了何处,是否依法纳税,可能只有他们自己心知肚明。倘若慷慨赴死的“戊戌六君子”和光绪皇帝九泉之下获知北师大此举,真不知他们作何感想。
高等教育热衷收费和近利重商,这是高等教育改革不折不扣的失败,也是“钱学森之问”的答案之一。
第五,中高级领导人子女、精英财富阶层子女纷纷出国接受高等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政治逐渐走向清明,经济愈加开放发达,绝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收入呈提高趋势,送子女出国留学本来也无可厚非。包括许多厅局级、省部级和政治局常委在内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的子女和孙辈们纷纷出国留学。据媒体报道,先后在哈佛大学就读的领导人子女有:***的孙子、***的孙子、贾庆林的孙子。此外,几乎所有现任最高领导人的子女都曾在欧美留学。另据2013年3月22日中评网报道,在美留学的现任领导人子女大都已经退学,在卖房卖车和注销银行帐号后回国,这显示了领导人子女回国绝非短暂的权宜之计,而是作长期不再返美的打算。
[③]
[③]
高级领导人的子女或孙辈为何热衷出国留学,而放弃在国内读大学、读研究生,无需深思便可得知:那就是国内高等教育不足以令他们感到信任,或者至少不是完全信任。
许多领导人的子女及孙辈在国外留学几年后,获得外国绿卡而不再回国,这也使得他们在国内担任领导干部的老爸老妈成为备受舆论责备的“裸官”。究竟有多少中高级领导干部的子女出国留学或者定居海外,中国政府的有关机构还没有公布过任何此类统计数字。当然,与之相反的是,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唯一的孙子邓卓棣,虽然在美国出生,先天就拥有美国籍,是个美国人,但据说他已经回国,并直接担任了广西平果县的副县长,他的美籍华人和华侨身份也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兴起。实际上,回国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一定非要担任领导职务,当年周总理的养女周秉建就在内蒙古草原做了牧民,她在内蒙草原牧民中的影响力迄今不衰,可谓现代版的昭君出塞。
中高级领导人作为社会建设和政治、经济发展的主导者,是人民群众的心理柱石,是我们的江山社稷的坚强支柱,其子女和孙辈热衷出国接受高等教育,许多人长期滞留或定居国外。这等于中高级领导人间接地承认了中国当今教育改革的失败,或者至少是当前的教育体制、机制已不被其信任,或者至少不被他们的子女和孙辈们所信任。
第六,中小学基础教育规模顺应人口出生率下降之势而大幅压缩,高等学校规模却逆势大肆扩张。近几年来,随着人口出生率大幅降低,适龄儿童入学率逐年下降,因而许多中小学校顺势纷纷裁减。城市里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紧缺,大中城市纷纷出现了孩子上学难,本来不该出现的所谓“学区房”也应命而生,而且价格不断上涨。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读一所满意的小学、中学而无奈地四处送礼求人,购买所谓“学区房”,而那些中小学也在依仗其教育资源优势巧取豪夺的敛取各种名目的赞助费。农村孩子为了上学则需要起早贪黑跋涉几里路,有些大山里的孩子们甚至需要遛索道、攀天梯、涉河水去上学。对小学阶段强行实施的外国语教育,更是逼迫孩子把几乎全部时间都用到应试学习上,剥夺了孩子们阅读中外名著、博览群书、培养业余兴趣的时间,孩子们已经没有欢乐的童年。
不得不说的是,对一个国家的孩子们强行实施外国语教育,这是殖民地教育的一个典型特征。当年,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强行实施葡语教育,日本侵略者在台湾和东三省强行实施日语教育,英国殖民者在它的所有殖民地都强行实施英语教育,法国殖民者也在其殖民地强行实施了法语教育。外国语教育不可避免的淡化孩子们的母语,占去孩子们了解本民族历史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量时间。虽然英语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让孩子们尽早地掌握英语,可以给孩子更多了解世界的机会,但关键是教授内容与考试方式并不适用于实践,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也被过分强调。
教育领域的改革还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在基础教育规模大幅压缩的同时,高等教育规模却在急剧扩大。近几年来,一方面,中小学教育悄无声息的压缩规模,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大张旗鼓的扩招扩容。如果说由于适龄儿童入学率严重下降而压缩基础教育规模,属于顺势而为,那么,高等教育规模一直在不停地大幅扩张,就属于逆势而动,或者至少属于缺乏长期发展战略的短期行为。因为既然适龄儿童入学人数已经大幅降低,也就意味着十年、十几年后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将会大幅减少,高等教育以保持目前规模或者适度扩张为宜,如今的大学扩招、扩容已经***脱缰的野马肆意奔腾,留给未来的只能是一片空旷的校园鬼城。
许多大学的所谓扩容扩招,实际上就是不停地向银行申请贷款和扩建一个又一个分校,其结果之一就是大学的校长书记成了建筑商追逐的目标,这些“精英”们丝毫不担心他们的大学未来是否有足够的生源,也不担心扩张后的“大学城”在十年、二十年后是否会成为空旷的“鬼城”,只把累累贷款变成负债留给了国有银行,或者把负债转嫁给无数可怜的学生。据南方网报道:被称为国内第一座大学城的河北省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方大学城,从1999年8月开工建设,短短5年时间平地而起,占地11000多亩,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然而,在东方大学城令人瞠目结舌的建设速度背后,是巨额债务拖欠和复杂债务链。那些大大小小的银行、建筑商和数万民工,都被拖进了深不可测的债务黑洞。作为中国首个大学城,它在10年时间里留下了逾20亿元的沉重债务。以至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记者专程赴廊坊对东方大学城展开了新闻调查。
而事实上,许多省市的大学城每每在学生放假后,校区内便瞬间人迹罕见,昔日热闹的理发店、饭店、美食街霎时一片萧条。透过教育领域的诸多乱象,人们看到的不外乎两个字:折腾。
第七,校园里的道德严重滑坡,犯罪率不断上升。高校素来以教书育人和“传道授业解惑”而使自身显得崇高、圣洁,学术道德、师德和学生品德是社会大众衡量校园道德的基本指标。
中国学界一直渴望有人能获得诺贝尔奖。然而,诺奖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而可悲的是,中国学界的“权威”们总是习惯于拿着从西方照搬来的教科书,跟在西方的后面亦步亦趋地缓缓爬行,自己不善创新、不敢创新,也容不下学生的自主创新,偶尔的拾人牙慧就欣喜不已,甚至明知道是学术错误也不去纠正而只一味地亦步亦趋、得过且过,学术进取、学术道德的滑坡不言而喻,学术自觉完全丧失。浮躁、浮夸、虚伪的伪学术习气在高等学府里弥漫。
时下的高校里,学生的学术思维得不到尊重,学术创造力被简单机械的教学机制生硬地扼杀,几乎每一名有理想、有思想的学子,都曾深深体验过这种悲哀,求真、求实、督学的传统风尚亟需恢复。
学术道德下滑的另一弊病表现为抄袭泛滥。天下文章一大抄,几乎成了当今高校某些教师论文和学生毕业论文的一大特色。甚至以所谓“学术打假”名噪网络的方舟子及其妻子,都被人爆出他们的署名文章或毕业论文涉嫌抄袭。几乎所有高校的学历教育都是一个简单的模式,应用一个模板来打造,论文造假之风盛行,高校沦为了一个个学历、学位的批发公司。
大学校长作为一个职业或职位,历来以其学识渊博、建树卓越、师德高尚、学贯中西而令社会广为尊重,令校园学子们仰视和仰慕。然而,近几年来,许多大学校长几乎成了行政干部的化身,他们不思在学术造诣、师德、学识等方面做学生的楷模,反而助长校园里浮躁、散漫的习气,在毕业生的典礼上,以低俗的网络俚语、市井的流民习气迎合部分幼稚的失去了理想的学生,以获取廉价的喝彩作为自己表演成功的标志而沾沾自喜。
在崇尚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理念被抛弃的同时,性自由、性泛滥逐渐地充斥在校园之中。一些掌握着话语权的伪“精英们”不负责任地将外来腐朽文化视为神奇肆意传扬,传统的“礼义廉耻”理念被弃之如敝履。本来圣洁的师生情谊受到践踏,甚至发生了大学生杀死“情敌”老师的案例。2008年10月28日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程春明正在上课,被四年级学生付成励持菜刀杀死,起因就是程春明与付成励女友、大一女生陈某保持一年多的两性关系。大学教授对婚姻婚不忠,女生与老师发生性关系并非个案。师生双方如此不自重,师德、师尊、学风何在?中国文人代代推崇的“教学相长”又从何谈起?
除了性泛滥外,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抢劫案、杀人案、投毒案、盗窃案、计算机犯罪案、敲诈勒索案、校园飚车案等屡屡发生,比较典型的马家爵杀人案、药家鑫杀人案、林森浩投毒案等都曾轰动全国,引发了社会震动。
大学校园里的诸多乱象,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着,实在令人感到可悲可叹。也许,这就是中高级领导人和精英财富阶层送他们的子女出国留学的重要原因。
第八,高校毕业生争先恐后报考公务员。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只有3%的大学生愿意报考公务员,法国是5.3%,新加坡是2%,公务员在日本年轻人的就业倾向选择中排在第53位,而公务员在英国成为令人厌恶的20大职业之一。然而,在中国,却有76.5%的年轻人选择愿意报考公务员。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最热的20个职位(见下图)新鲜出炉,
[④]最高报考比例居然达到 9470:1,这就是教育改革十几年结出的硕果之一。
[④]最高报考比例居然达到 9470:1,这就是教育改革十几年结出的硕果之一。
对于那些争先恐后地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研究生们来说,他们不应当受到指责。年轻人热衷于考公务员,集中反映了我们的社会的确存在着某种弊端,也说明现行体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比如:一是年轻人对于置身在当前的社会中缺乏安全感,考入政府公务员后,可以摆脱随时可能面临的失业危机;二是生存成本增高和生存压力巨大带来的危机需要化解,考入了公务员就等于找到靠得住的机构,压力会大幅度化解;三是社会缺乏让年轻人安身立命的宽松环境,即使开设一个小店铺可能也会面临许多税费责难;许多有志年轻人拼尽全力也未必能够成功地创一份事业、家业;四是对许多报考者来说,之所以放弃了理想,争先恐后的拥向党政机关去做公务员,试图瓜分一杯***残羹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可能也是一种考量;五是或许还有其他的原因。
王小平、韩寒先后拒绝接受中国式高等教育,他们的勇气,以及他们获得成功,虽然仅仅是少数典型个例,似乎不具有普遍性,但也足以说明,至少对于他们来说,拒绝接受模板式的高等教育,依靠自我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是正确的。
高等教育体制的各种乱象,使得中国文人流传了几千年的“修齐治平”理想已经不复存在,也使得传统士大夫阶层的政治理想在现阶段出现空前断层。面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许多有理想、有思想、善于思考的老师和学生,或者陷入痛苦沉思,或者陷入困惑迷茫,但都屈服于现实而无能为力。
综上所述,正如恩格斯所预见的,为了消除旧的矛盾的十几年教育改革,不可避免的“引起新的更糟糕的矛盾”。高等教育改革收获了金钱,失去了道德;迎合了世俗,失去了理想;教育改革日益走向金钱化,学生管理世俗化,教学管理行政化,办学指导思想党校化,许多教育改革措施急功近利,没有统筹安排,缺乏长远战略,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校园自杀案和犯罪案频发,而中高级领导人和精英财富阶层子女纷纷选择出国深造,无一例外的说明了一个事实,即教育改革的失败。
教育领域里的乱象,归根结底源于教育部的许多改革举措失当,因而也唯有教育部才有能力予以解决。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分析教育领域和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正视教育改革已经走向失败的现实,是因为我深深地热爱着祖国,热爱着党,也相信党能把国家的事情办好,渴望祖国繁荣富强,期盼这块土地上的人民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2013/11/30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55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
2、《中国高校自杀事件(不完全统计)》,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96c650100dfql.html
[③] http://www.zhgpl.com/doc/1024/7/8/2/102478284.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2478284
[④] 新浪黑龙江http://hlj.sina.com.cn/edu/exams/2013-10-10/103731591.html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大学教授拒入普通病房 称自己的命十条命换不来
2013-12-02 07:49:11 来源: 天府早报(成都) 有243人参与
分享到
2013-12-02 07:49:11 来源: 天府早报(成都) 有243人参与
分享到
11月29日下午1点,一名为“华西医院心内科杨庆”的网友发布了一条微博,讲述了某大学教授在病情稳定后拒绝从CCU转入普通病房,对医生破口大骂,“并说别人的命关他屁事。他教授的命,是十个人都 换不 来的。”该网友微博实名认证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副主任医师”。
此条微博一经发布,立刻在网络引发一片愤慨。有网友质疑称:“这样的教授,能带好学生吗?”
@华西医院心内科杨庆:CCU来了个男病人,是某大学教授。患急性心梗,积极抢救数天后,病情稳定。CCU病床紧张,我想把他转到普通病房,以腾出床位收治其他危重病人。不料他坚决拒绝,并说别人的命关他屁事。他教授的命,是十个人的命都换不来的……
■网友观点
@ “橘子2012”:CCU那么贵,我家亲戚做完癌症手术进去一天就急着要出来了…这人是多有钱啊…
@“乐乐秀秀妈”:这位教授:你还记得那位表叔是怎么下马的吗?
微博曝光教授病情稳定拒转病房 粗话连篇
11月29日下午1点,“华西医院心内科杨庆”在微博中描述说:“CCU来了个男病人,是某大学教授。患急性心梗,积极抢救数天后,病情稳定。CCU病床紧张,我想把他转到普通病房,以腾出床位收治其他危重病人。不料他坚决拒绝,并说别人的命关他屁事。他教授的命,是十个人的命都换不来的。不仅恶毒地骂我,还威胁要找川大校长告我。唉!这样的人当上教授,天真瞎了眼!”“华西医院心内科杨庆”随后又发微博转述了当时该教授骂他的部分话语,从中可以看出这名教授当时说话极其不客气,除了“你他妈”这样的脏话外,还有“老子是个教授”“他们的命关老子屁事”等言语出现。
微博发布后,立即引发广泛转发和评论。截至12月1日晚9时许,第一条微博已被转发3582次,评论1000余条。
医生回应涉及隐私不忍心暴露对方
该教授的过分言语在网上引发了网友的强烈愤慨。不少网友留言声讨该教授的恶劣行为,称其“有身份没素质”“极端自私”,更有人质疑:“这样的教授,能带出好学生吗?”
不过,身为当事人之一的杨庆虽然被人大骂,却并不希望曝光对方隐私。
昨晚,天府早报记者联系上华西医院心内科医生杨庆。他表示不方便透露对方身份,并拒绝了采访。随后不久,杨庆发布微博称:“已有几个记者和我联系,想采访这个事情,我拒绝了。毕竟这是负能量的事情。至于是否曝光,涉及到他的隐私,不忍心把他暴露在大庭广众下。唉!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这事就这样了吧!”
■医生态度
出不出CCU不以病人地位决定
一名华西医院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告诉记者:“CCU就是心脏重症ICU,主要收治心肌梗塞和严重心律紊乱的病人,而病人的收入和转出,也都有非常严格的指征和标准。”
据了解,此事在医院也引发不小影响。许多临床医生在此事上都坚决支持杨庆。有医生表示:“出不出CCU,不是以病人的地位高低来决定的。CCU是抢救危重症病人的地方,只要你已经脱离了危险,就该听医生的安排。”
此条微博一经发布,立刻在网络引发一片愤慨。有网友质疑称:“这样的教授,能带好学生吗?”
@华西医院心内科杨庆:CCU来了个男病人,是某大学教授。患急性心梗,积极抢救数天后,病情稳定。CCU病床紧张,我想把他转到普通病房,以腾出床位收治其他危重病人。不料他坚决拒绝,并说别人的命关他屁事。他教授的命,是十个人的命都换不来的……
■网友观点
@ “橘子2012”:CCU那么贵,我家亲戚做完癌症手术进去一天就急着要出来了…这人是多有钱啊…
@“乐乐秀秀妈”:这位教授:你还记得那位表叔是怎么下马的吗?
微博曝光教授病情稳定拒转病房 粗话连篇
11月29日下午1点,“华西医院心内科杨庆”在微博中描述说:“CCU来了个男病人,是某大学教授。患急性心梗,积极抢救数天后,病情稳定。CCU病床紧张,我想把他转到普通病房,以腾出床位收治其他危重病人。不料他坚决拒绝,并说别人的命关他屁事。他教授的命,是十个人的命都换不来的。不仅恶毒地骂我,还威胁要找川大校长告我。唉!这样的人当上教授,天真瞎了眼!”“华西医院心内科杨庆”随后又发微博转述了当时该教授骂他的部分话语,从中可以看出这名教授当时说话极其不客气,除了“你他妈”这样的脏话外,还有“老子是个教授”“他们的命关老子屁事”等言语出现。
微博发布后,立即引发广泛转发和评论。截至12月1日晚9时许,第一条微博已被转发3582次,评论1000余条。
医生回应涉及隐私不忍心暴露对方
该教授的过分言语在网上引发了网友的强烈愤慨。不少网友留言声讨该教授的恶劣行为,称其“有身份没素质”“极端自私”,更有人质疑:“这样的教授,能带出好学生吗?”
不过,身为当事人之一的杨庆虽然被人大骂,却并不希望曝光对方隐私。
昨晚,天府早报记者联系上华西医院心内科医生杨庆。他表示不方便透露对方身份,并拒绝了采访。随后不久,杨庆发布微博称:“已有几个记者和我联系,想采访这个事情,我拒绝了。毕竟这是负能量的事情。至于是否曝光,涉及到他的隐私,不忍心把他暴露在大庭广众下。唉!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这事就这样了吧!”
■医生态度
出不出CCU不以病人地位决定
一名华西医院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告诉记者:“CCU就是心脏重症ICU,主要收治心肌梗塞和严重心律紊乱的病人,而病人的收入和转出,也都有非常严格的指征和标准。”
据了解,此事在医院也引发不小影响。许多临床医生在此事上都坚决支持杨庆。有医生表示:“出不出CCU,不是以病人的地位高低来决定的。CCU是抢救危重症病人的地方,只要你已经脱离了危险,就该听医生的安排。”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南昌一副教授收37万元谋划高考作弊被起诉
2013年12月02日07:36 来源:北京青年报
新华社电 在收取37万元“费用”后,江西南昌一大学副教授邓某某与3名大学生谋划为9名高考生作弊,最终案发落网。近日,江西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检察院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对邓某某和大学生陈某某、龚某某、许某某提起公诉。2011年7月,邓某某招录邵某某等9名学生在该校读“双证”班(即自考班)时,许诺为他们安排参加2012年江西省高考,以录取大学统招本、专科就读,并收取了共计37万元的培训、住宿、高考报名及作弊等费用。2012年5月下旬,邓某某得知程某能帮助高考考生通过无线设备作弊后,与程某取得联系,意图为9名考生购买作弊用的无线电信息接收器及答案。
2012年6月初,程某安排另外两名大学生陈某某、龚某某去萍乡负责将从网上购得的高考答案发送给在萍乡市安源中学参加高考的考生,自己则在南昌准备给湾里中学参加高考的考生发送答案。6月6日,陈某某、龚某某、许某某被萍乡警方相继抓获。6月15日,邓某某在家中落网。(记者 胡锦武)
一马当先- 帖子数 : 666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昆明老师被曝罚学生下跪 学生:有女生回教室落泪
2013-12-06 09:40:13 来源: 云南信息报(昆明) 有0人参与
分享到
网友发的学生下跪图片。本报讯 前日,有网友发微博称,昆明市财经商贸学校的老师用下跪的方式体罚学生,并质疑“老师有多大的借口可以体罚学生?”学校工作人员回应称,老师绝对不会体罚学生,事情发生在前天早上,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引发。昆明市教育局表示,马上就会对学校进行处理,处罚结果会向社会公布。
网友:有女生跪后哭了 是班主任所为
从网友上传的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到,数十个男女同学站成三排,有的同学是双膝跪在地上,有的同学是双掌撑在地上,好像是在做俯卧撑。在三排同学的前面,一个穿着黑衣服和短裙的女子,看着像老师。
另有学生说:“一大清早就这样体罚学生,趴不住的就跪着,男生趴不动你让男生站着,女生跪着,到底会不会当老师……才回到教室,有些姑娘就哭了……”
有学生评论,“我们的纪律是差,但你们做老师的师德何在。我们跪天跪地跪父母跪祖宗,你有什么资格让我向你下跪。我们也是人。这是昆明市财经商贸学校某班主任所为。同感的转!”
学校:事情发生在前天 什么原因不清楚
教育局:马上处理学校 结果向社会公布“应该不是体罚!教育局领导在学校开过专门的会议,需要了解详细情况的人,请找教育局去了解。”昆明市财经商贸学校办公室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都这样告诉记者,其中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则说,事情发生在前天早上,具体是什么原因引发的学生下跪,不清楚。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停地转发,所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老师绝对不会体罚学生,更不会以这种下跪的方式来体罚。目前,学校正配合教育部门对此事展开调查,正对事发当时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调查。
昆明市教育局职成教处的工作人员则称,事发后教育局就立即派人到市财经商贸学校,对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展开调查。是否是老师体罚学生?还是老师让学生下跪,进行变相体罚?都在进一步的调查之中。目前,调查情况基本结束,教育局马上就会对学校进行处理,处罚结果也会向社会公布。“具体情况,你找学校的负责人去了解吧,我不是参与调查的人,对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
2013-12-06 09:40:13 来源: 云南信息报(昆明) 有0人参与
分享到
网友发的学生下跪图片。
网友:有女生跪后哭了 是班主任所为
从网友上传的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到,数十个男女同学站成三排,有的同学是双膝跪在地上,有的同学是双掌撑在地上,好像是在做俯卧撑。在三排同学的前面,一个穿着黑衣服和短裙的女子,看着像老师。
另有学生说:“一大清早就这样体罚学生,趴不住的就跪着,男生趴不动你让男生站着,女生跪着,到底会不会当老师……才回到教室,有些姑娘就哭了……”
有学生评论,“我们的纪律是差,但你们做老师的师德何在。我们跪天跪地跪父母跪祖宗,你有什么资格让我向你下跪。我们也是人。这是昆明市财经商贸学校某班主任所为。同感的转!”
学校:事情发生在前天 什么原因不清楚
教育局:马上处理学校 结果向社会公布“应该不是体罚!教育局领导在学校开过专门的会议,需要了解详细情况的人,请找教育局去了解。”昆明市财经商贸学校办公室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都这样告诉记者,其中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则说,事情发生在前天早上,具体是什么原因引发的学生下跪,不清楚。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停地转发,所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老师绝对不会体罚学生,更不会以这种下跪的方式来体罚。目前,学校正配合教育部门对此事展开调查,正对事发当时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调查。
昆明市教育局职成教处的工作人员则称,事发后教育局就立即派人到市财经商贸学校,对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展开调查。是否是老师体罚学生?还是老师让学生下跪,进行变相体罚?都在进一步的调查之中。目前,调查情况基本结束,教育局马上就会对学校进行处理,处罚结果也会向社会公布。“具体情况,你找学校的负责人去了解吧,我不是参与调查的人,对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母亲与班主任通电话 初一女生赌气跳楼自杀身亡
2014-02-16 11:22:50 来源: 南国都市报(海口) 有400人参与
分享到
2014-02-16 11:22:50 来源: 南国都市报(海口) 有400人参与
分享到
南国都市报2月15日讯 一句“我再也不要上学了”,成为正读初一的女生小瑾留给母亲的最后一句话,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母亲再见到她时,已是在海南省第187医院的太平间内。
今年的1月23日,13岁的小瑾在母亲与班主任通电话时摔门而出,来到附近一座公寓,从15楼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悲剧发生后,小瑾的家人质疑课业压力太重,导致女儿自杀,同时称校方在事后并未主动解决问题。但校方表示,事件发生在寒假期间,校方不承担相关责任。
据小瑾的父亲王先生介绍,悲剧发生在今年1月23日,当时小瑾的母亲正在与班主任通电话,了解孩子平时学习情况。在此之前,家长已经发现小瑾在学习中有些疲劳,因此在通话的过程中,双方聊了许多有关小瑾的学习成绩及平时表现。正在这时,一旁的小瑾偷偷听到了双方的谈话内容,发现大多涉及自己的学习情况,随后她迅速站起身来,朝母亲大喊一声:“我再也不要上学了!”,紧接着甩门而去。
发现女儿离开后,小瑾的母亲也匆匆挂了电话,在小区内寻找女儿,但是直到晚上也没有结果。小瑾的班主任赵老师也与妻子一起发动全班同学寻找,但小瑾仍然下落不明。度过了忐忑不安的一夜后,第二天,小瑾的母亲又四处寻找,仍然无果之后,选择了报警,但警方的反馈却令她大吃一惊。“警方说在海南省第187医院太平间有一具女尸,特征与女儿相似,可以去看一下。”小瑾的父亲王先生说。当小瑾母亲来到医院后,掀开白布看到女儿熟悉的脸庞,身体早已冰凉。女儿的死令她难以接受,几次昏厥过去。事件发生后,家长质疑校方并未主动解决问题,没有第一时间进行解释,而是一拖再拖。
小瑾就读于海口市海南昌茂花园学校。15日晚,南国都市报记者拨打了班主任赵老师的电话,他表示,当天与小瑾母亲的通话内容中,主要是关于小瑾的学习情况,并没有其它的内容。“小瑾成绩不错,考了年级前十名,平时在班里也受到大家的喜爱,是一名好学生。”赵老师说。在昌茂花园学校2月11日对小瑾家长的回复中,校方表示对小瑾的事情十分惋惜和遗憾,但是由于事情发生在寒假期间,校方不承担相关责任。“由于此事件是在学生已放寒假期间,发生在学生监护人家里。放假前学校已经给每位学生家长发放了海口市教育局统一制发的《致家长一封信》,明确了学生在假期期间安全由监护人(家长)负责,家长也已明确签收予以确认,因此学校不承担相关责任。”同时,校方在回复的结尾表示,如有不同意见,家长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但小瑾的父亲王先生认为,事情发生在1月23日,但实际的放假时间是在1月24日,并不在寒假期间。目前,教育部门已介入调查。
今年的1月23日,13岁的小瑾在母亲与班主任通电话时摔门而出,来到附近一座公寓,从15楼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悲剧发生后,小瑾的家人质疑课业压力太重,导致女儿自杀,同时称校方在事后并未主动解决问题。但校方表示,事件发生在寒假期间,校方不承担相关责任。
据小瑾的父亲王先生介绍,悲剧发生在今年1月23日,当时小瑾的母亲正在与班主任通电话,了解孩子平时学习情况。在此之前,家长已经发现小瑾在学习中有些疲劳,因此在通话的过程中,双方聊了许多有关小瑾的学习成绩及平时表现。正在这时,一旁的小瑾偷偷听到了双方的谈话内容,发现大多涉及自己的学习情况,随后她迅速站起身来,朝母亲大喊一声:“我再也不要上学了!”,紧接着甩门而去。
发现女儿离开后,小瑾的母亲也匆匆挂了电话,在小区内寻找女儿,但是直到晚上也没有结果。小瑾的班主任赵老师也与妻子一起发动全班同学寻找,但小瑾仍然下落不明。度过了忐忑不安的一夜后,第二天,小瑾的母亲又四处寻找,仍然无果之后,选择了报警,但警方的反馈却令她大吃一惊。“警方说在海南省第187医院太平间有一具女尸,特征与女儿相似,可以去看一下。”小瑾的父亲王先生说。当小瑾母亲来到医院后,掀开白布看到女儿熟悉的脸庞,身体早已冰凉。女儿的死令她难以接受,几次昏厥过去。事件发生后,家长质疑校方并未主动解决问题,没有第一时间进行解释,而是一拖再拖。
小瑾就读于海口市海南昌茂花园学校。15日晚,南国都市报记者拨打了班主任赵老师的电话,他表示,当天与小瑾母亲的通话内容中,主要是关于小瑾的学习情况,并没有其它的内容。“小瑾成绩不错,考了年级前十名,平时在班里也受到大家的喜爱,是一名好学生。”赵老师说。在昌茂花园学校2月11日对小瑾家长的回复中,校方表示对小瑾的事情十分惋惜和遗憾,但是由于事情发生在寒假期间,校方不承担相关责任。“由于此事件是在学生已放寒假期间,发生在学生监护人家里。放假前学校已经给每位学生家长发放了海口市教育局统一制发的《致家长一封信》,明确了学生在假期期间安全由监护人(家长)负责,家长也已明确签收予以确认,因此学校不承担相关责任。”同时,校方在回复的结尾表示,如有不同意见,家长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但小瑾的父亲王先生认为,事情发生在1月23日,但实际的放假时间是在1月24日,并不在寒假期间。目前,教育部门已介入调查。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高中生教室内无征兆突跳楼 当天曾称末日来临
2014-03-21 16:42:18 来源: 新华网 有3034人参与
[url=#tiePostBox][/url]
分享到
监拍:浙江某高中高三学生跳楼画面
新华网温州3月21日电 近日,网上曝出一起中学生跳楼事件,同时流传一段教室现场监控画面“跳楼”视频。
据悉,这位跳楼的学生名叫贺抒勤,男,19周岁,平阳县鳌江镇墨城社区城北村人,平阳县萧振高中高三(6)班学生。老师反映,学习成绩中等。同学反映,他平常爱好写些武打、玄幻类小说。
监控视频显示,2014年3月13日晚7时05分许,贺抒勤进入5层楼高的班级晚自修。他的座位在第一排左边,左首半步之距就是直通楼下窗户。当时,整个教室秩序正常,学生们各自在自习,一位老师在黑板上作板书。7时11分许,贺抒勤突然蹿身爬窗跳下。
事发后,老师、校方立即向120、110报警及向教育局报告。7时20分左右,120急救车赶到现场火速将该学生送往医院抢救。但在医院抢救40分钟后,医方宣布抢救无效死亡。
萧振高中是平阳县一所普通民办高级中学,创办于1995年,现有在校学生1280名,教职员工125人。县教育局调查人员告诉记者,事发前一天,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数学题叫同学们做。当时,贺抒勤没有举手,直接走到黑板前解题。他解题的思路基本正确,图形画得也不错,但最后部分有点出错。老师点评给予鼓励,随后课堂里传出一些轻微的笑声。
事发前的当天傍晚学生晚自习时,班主任发现贺抒勤没有像往常一样进到教室,就到校园找他。几分钟后,班主任在校园的步行道上找到他,发现他独自一人在走。老师反映,谈话间,发现贺抒勤有点语无伦次,说些“世界末日就要来临”等。老师觉得有点异常,马上打电话叫来家长。经老师和家长疏导,他的情况渐渐转为正常。
随后,老师叫他去晚自习,他听了。大约7时05分,他进入教室坐到自己的位子上翻起字典。其间与老师、同学没有说话、接触。但想不到仅6分钟后,在没有任何征兆和外界因素影响下,他突然蹿起来爬上身边的窗户纵身下跳。
事发后,平阳县警方立即介入调查。警方经调看教室监控录像和多方排查,初步认定该学生现场跳楼的直接原因排除外界人为因素,此前也没发现教师批评、训斥、体罚以及同学间的争吵、打架之类的刺激现象,没有发现涉及刑事案件方面的线索,也没有发现校方和教师工作上有失职、不当等过错行为。
事发后,家长认为,贺抒勤是个很乖的孩子,他的跳楼行为是校方一手造成的,是被学校“逼死的”,学校对此事件要负全责,要赔偿。警方介绍,家长目前尚没有举出学校应对此跳楼事件负责的具体证据,如果下一步出现新的有价值的情况,警方将进一步深入调查、取证,作出相应的处置。
平阳县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完全理解家长的质疑和情绪。他们初步分析导致跳楼的原因可能是该学生心理上有些障碍,可能有想法解不开。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称,对贺抒勤的不幸死亡深表同情、惋惜和悲痛,将从人道主义和法情理出发,尽最大可能做好善后工作,最大限度对其家庭给予抚恤。
“居然这样毫不犹豫地跳了出去……这得有多大的压力啊!”“教育教到人跳楼,培养人才还是毁人不倦?”一些网民纷纷在网上留言。
据了解,2008年至今,平阳县共已发生6名学生在校园或家中跳楼事件。网友“假壳虫”说,“现在的父母和老师总是灌输一种 读书就是生活的全部 的思想,让人以为读书不好这一生就没希望了,把一些人逼上了绝路。同学们,别把文凭看得太重,进入社会后,没人在乎你是哪里毕业的,人们只在乎你有多少的能力”。网友“老陈叔”深有感触地说:“成功和挫折教育两手都要抓”。
(原标题:浙江平阳县高中生跳楼 2008年至今已发生6起类似事件)
2014-03-21 16:42:18 来源: 新华网 有3034人参与
[url=#tiePostBox][/url]
分享到
- 网易微博 0
- 易信
- 新浪微博
- 腾讯空间
- 人人网
- 有道云笔记
监拍:浙江某高中高三学生跳楼画面
新华网温州3月21日电 近日,网上曝出一起中学生跳楼事件,同时流传一段教室现场监控画面“跳楼”视频。
据悉,这位跳楼的学生名叫贺抒勤,男,19周岁,平阳县鳌江镇墨城社区城北村人,平阳县萧振高中高三(6)班学生。老师反映,学习成绩中等。同学反映,他平常爱好写些武打、玄幻类小说。
监控视频显示,2014年3月13日晚7时05分许,贺抒勤进入5层楼高的班级晚自修。他的座位在第一排左边,左首半步之距就是直通楼下窗户。当时,整个教室秩序正常,学生们各自在自习,一位老师在黑板上作板书。7时11分许,贺抒勤突然蹿身爬窗跳下。
事发后,老师、校方立即向120、110报警及向教育局报告。7时20分左右,120急救车赶到现场火速将该学生送往医院抢救。但在医院抢救40分钟后,医方宣布抢救无效死亡。
萧振高中是平阳县一所普通民办高级中学,创办于1995年,现有在校学生1280名,教职员工125人。县教育局调查人员告诉记者,事发前一天,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数学题叫同学们做。当时,贺抒勤没有举手,直接走到黑板前解题。他解题的思路基本正确,图形画得也不错,但最后部分有点出错。老师点评给予鼓励,随后课堂里传出一些轻微的笑声。
事发前的当天傍晚学生晚自习时,班主任发现贺抒勤没有像往常一样进到教室,就到校园找他。几分钟后,班主任在校园的步行道上找到他,发现他独自一人在走。老师反映,谈话间,发现贺抒勤有点语无伦次,说些“世界末日就要来临”等。老师觉得有点异常,马上打电话叫来家长。经老师和家长疏导,他的情况渐渐转为正常。
随后,老师叫他去晚自习,他听了。大约7时05分,他进入教室坐到自己的位子上翻起字典。其间与老师、同学没有说话、接触。但想不到仅6分钟后,在没有任何征兆和外界因素影响下,他突然蹿起来爬上身边的窗户纵身下跳。
事发后,平阳县警方立即介入调查。警方经调看教室监控录像和多方排查,初步认定该学生现场跳楼的直接原因排除外界人为因素,此前也没发现教师批评、训斥、体罚以及同学间的争吵、打架之类的刺激现象,没有发现涉及刑事案件方面的线索,也没有发现校方和教师工作上有失职、不当等过错行为。
事发后,家长认为,贺抒勤是个很乖的孩子,他的跳楼行为是校方一手造成的,是被学校“逼死的”,学校对此事件要负全责,要赔偿。警方介绍,家长目前尚没有举出学校应对此跳楼事件负责的具体证据,如果下一步出现新的有价值的情况,警方将进一步深入调查、取证,作出相应的处置。
平阳县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完全理解家长的质疑和情绪。他们初步分析导致跳楼的原因可能是该学生心理上有些障碍,可能有想法解不开。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称,对贺抒勤的不幸死亡深表同情、惋惜和悲痛,将从人道主义和法情理出发,尽最大可能做好善后工作,最大限度对其家庭给予抚恤。
“居然这样毫不犹豫地跳了出去……这得有多大的压力啊!”“教育教到人跳楼,培养人才还是毁人不倦?”一些网民纷纷在网上留言。
据了解,2008年至今,平阳县共已发生6名学生在校园或家中跳楼事件。网友“假壳虫”说,“现在的父母和老师总是灌输一种 读书就是生活的全部 的思想,让人以为读书不好这一生就没希望了,把一些人逼上了绝路。同学们,别把文凭看得太重,进入社会后,没人在乎你是哪里毕业的,人们只在乎你有多少的能力”。网友“老陈叔”深有感触地说:“成功和挫折教育两手都要抓”。
(原标题:浙江平阳县高中生跳楼 2008年至今已发生6起类似事件)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中高考改革方案落地 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高考
前段时间中高考改革引起了热议,不少家长也都献计献策,现在中高考改革方案已经落地,具体如下。
高考改革: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
3、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将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
4、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
5、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但从明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可以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可以同时报3个。
中考改革:
1、增加市级示范校名额;
2、扩大市级示范校的招生计划,不鼓励小班化;
3、不鼓励市级示范校办国际班;
4、扩大市级示范校向普通初中的招生分配指标,从今年的12%,逐年递增,三年内涨到50%;
5、取消“三限”择校生,逐步取消中考加分(三年之内);
6、大幅度调整中考内容,重新制定课程标准,降低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突出核心知识与能力的考察;
7、中考英语从120分到100分,其中听力要增加到40分;
8、语文从目前的120分要增加到150分;
9、物理、化学和卷考试,逐步体现科学综合,总分160分,其中物理约100分,化学约60分;
10、取消一切特长生的加分政策,特长生入学必须达到学校的最低分数线。
靠英语拿分的童鞋愤怒说:“***!”被英语蹂躏的童鞋兴奋说:“终于改革了!”放眼世界的家长说:“NO!”安守传统的家长说:“传承国学很重要!”曾经的落榜生抱怨说:“早几年会死么?”正在苦读的大学生说:“四六级英语到底还考不考?”你是哪种态度?
前段时间中高考改革引起了热议,不少家长也都献计献策,现在中高考改革方案已经落地,具体如下。
高考改革: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
3、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将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
4、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
5、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但从明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可以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可以同时报3个。
中考改革:
1、增加市级示范校名额;
2、扩大市级示范校的招生计划,不鼓励小班化;
3、不鼓励市级示范校办国际班;
4、扩大市级示范校向普通初中的招生分配指标,从今年的12%,逐年递增,三年内涨到50%;
5、取消“三限”择校生,逐步取消中考加分(三年之内);
6、大幅度调整中考内容,重新制定课程标准,降低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突出核心知识与能力的考察;
7、中考英语从120分到100分,其中听力要增加到40分;
8、语文从目前的120分要增加到150分;
9、物理、化学和卷考试,逐步体现科学综合,总分160分,其中物理约100分,化学约60分;
10、取消一切特长生的加分政策,特长生入学必须达到学校的最低分数线。
靠英语拿分的童鞋愤怒说:“***!”被英语蹂躏的童鞋兴奋说:“终于改革了!”放眼世界的家长说:“NO!”安守传统的家长说:“传承国学很重要!”曾经的落榜生抱怨说:“早几年会死么?”正在苦读的大学生说:“四六级英语到底还考不考?”你是哪种态度?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广东初三学生伏击小学班主任 连捅对方10刀(图)
2014-06-19 16:57:44 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 有16997人参与
分享到
[size=36]1/3
2014年6月18日17时许,广东江门开平市宝源路建设银行附近,15岁初三学生谢某伏击一名女老师,捅其10刀。谢某被一名休班交警和一名民众联手擒获。
[/size]
[size]
|
分享到
[/size]
南方都市报
【毕业三年后学生伏击女班主任当街捅10刀】18日17时许,广东江门开平市宝源路建设银行附近,15岁初三学生谢某伏击一名女老师,捅其10刀。谢某被一名休班交警和一名群众联手擒获。今日下午,警方通报:受害人曾担任谢某的小学班主任,管教严厉,暂无生命危险。
2014-06-19 16:57:44 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 有16997人参与
分享到
[size=36]1/3
2014年6月18日17时许,广东江门开平市宝源路建设银行附近,15岁初三学生谢某伏击一名女老师,捅其10刀。谢某被一名休班交警和一名民众联手擒获。
[/size]
[size]
|
分享到
[/size]
南方都市报
【毕业三年后学生伏击女班主任当街捅10刀】18日17时许,广东江门开平市宝源路建设银行附近,15岁初三学生谢某伏击一名女老师,捅其10刀。谢某被一名休班交警和一名群众联手擒获。今日下午,警方通报:受害人曾担任谢某的小学班主任,管教严厉,暂无生命危险。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北京市教委:学校不应将学生成绩作为分班依据
2014-06-24 16:52:13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有2人参与分享到
网易微博 0 易信 新浪微博 腾讯空间 人人网 有道云笔记 . .京华时报(微博):【北京市教委:按学生多种特长随机分班】目前,本市小学、初中入学工作接近尾声,北京市教委今日通过官方微博重申,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鼓励学校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按照学生的多种特长随机平行分配班级。各级各类学校不应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入学分班的依据。
2014-06-24 16:52:13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有2人参与分享到
网易微博 0 易信 新浪微博 腾讯空间 人人网 有道云笔记 . .京华时报(微博):【北京市教委:按学生多种特长随机分班】目前,本市小学、初中入学工作接近尾声,北京市教委今日通过官方微博重申,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鼓励学校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按照学生的多种特长随机平行分配班级。各级各类学校不应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入学分班的依据。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海口小升初改革引争议 政府:推优过程考验师德
2014-07-13 02:50:59 来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北京)
2014-07-13 02:50:59 来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北京)
一项旨在促进公平招生的小学升初中改革在海南省海口市出台后遭遇广泛质疑。质疑的对象已不再是之前统筹协调优质初中招生名额的教育局官员,而换成了首次拥有推荐权的小学校长和教师。
小学升初中也能搞“指标到校”?
6月28日,海口市教育局向社会发布《海口市2014年小升初指标到校工作方案》,将6所位于海口市内的优质公办初中学校的1225个指标分配到全市89所公办、民办小学。
海口市的方案显示,指标到校招生办法具体是市招办将海南侨中、海口一中、琼山中学、海口实验中学4所省一级学校初中部的部分招生计划,以及海南中学初中部、国兴中学初中部下达到海口市的市县计划,共1225个优质初中学校的学位分配到全市各小学,由各小学根据指标到校计划数,将小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量化后,通过综合比较,等额提出推荐人选。
据了解,教育部曾在初升高的中考中允许各省市采用指标到校的方式,实现教育均衡。海口市小升初实行指标到校,则是将中考时推行的“指标到校”移植到小升初的过程中,其核心则是教育局将部分优质初中名额分配给全市各小学,各小学再自行制定推荐学生的方案。
然而,教育部2014年1月14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显示,对于小升初,教育部的意见是要求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
海口市的指标到校改革是否符合教育部《意见》?在海南著名评论员矢弓看来,海口小升初不考试,改分配指标综合推荐,以前拼分还有点公平,现在“拼爹拼关系”,连基本的公平都难以保证了。
但在海口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符延益看来,指标到校仍是目前海口解决小升初过程中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化的最好途径。他向本报记者介绍,海口城乡一体化程度不高,并没有完全实现乡村、镇一体化,初中学校教育资源本就不均衡,校际之间存在办学水平差异,而且一些城里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划分片区并不均等。符延益举例说:“海南华侨中学初中部就存在这个问题,它处在新城西海岸,人口密度不大,所属片区的学生自然就少,在完成教育规模后仍有空余学位。指标到校后,既能保证学校生源又能让好学生到好学校念书。”
考验师德的时候到了
小升初实施指标到校,海口教育部门原则是要公开、公平、公正,实现阳光化推优,其相关方案中也对所有小学推优进行了原则化限定。但这一政策到了执行阶段变得如何呢?
海南本地媒体报道了几则案例。吴勤梅的儿子小宝所在的海之南外国语实验学校获得4个推荐名额,在指标到校方案公布的第二天,她即到学校找班主任,竟得到不知有这样一回事的答复,现实却是入学意向申请截止日期就在6月30日之前。小宝虽然获得过包括全国奖项在内的74张奖状,但吴勤梅经多方努力仍未能获得学校的一张入学意向申请表。经媒体报道后,海口市教育局才介入调查小宝申请到校指标一事。
另外两所小学自行制定的实施细则也让学生家长质疑。在海口市英才小学和海口市农垦小学制定的细则中,其加分项目中均明确教师子女可以加分。农垦小学3名教师子女在推优公示后被家长质疑,最终主动放弃了推优资格。
至此,学生家长才接受农垦小学的最新公示名单,并称,虽然孩子没在推荐名单内,但是学校公布详细打分数据,让家长明明白白,这才是尊重学生和家长的表现。
海口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也对教师子女加分作出回应:“给学校教师子女加分”在多年以前的招生政策里就已被停止,市教育局已责成相关学校,撤销这一量化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按照海口市教育局下发的遴选要求,班主任和相关任课教师自然而然地拥有了最先选择权,只有通过他们推荐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学校层面的选拔。
这意味着,海口市教育局要求校方主要考察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表现方案,将给推荐老师及学校带来重大考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能否秉公推荐符合标准的学生,全看他们能不能抵得住外界诱惑,守住教师公德这道防线。
面对“推荐自主权”,不少小学校长纷纷表示“压力山大”,获得47个指标到校名额的琼山三小校长吴成坦言,他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来自紧盯学校推荐程序的家长和各路说情人的压力。
“对没有按照要求推荐上来的学生,我们将取消其资格,并对班主任和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如若发现有收钱的,纪检部门会介入。”符延益告诉记者,教育局要制定制度,不需要揽下每件事,把具体工作交给更了解本校学生的学校,最后负责集中公示各个学校的名单。
不过,符延益也承认,推优的过程确实是体现师德的时候。
阳光化能否保证指标到校公平性
在符延益看来,小升初实施指标到校政策是首次实施,也不是长久之计。他认为,随着海口市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目标的实现,指标到校政策将很快成为历史。
符延益认为,指标到校只是小升初的过渡方式,免试和就近入学是制定小升初方案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小升初实施意见的主体和核心。目前,海口各区正全力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缩小辖区学校之间的差距。
符延益表示,海口力争到2015年全市4个区都完成学区管理制,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家长打消“舍近求远、盲目择校”的念头,从根本上遏制“乱收费”和“择校热”现象。
但学生家长更看重自己的孩子在小升初过程中是否得到了公平、公正的对待。
海口市解放西路的第九小学有家长表示不理解:教育部门早已发文要求学校每学期只能统一组织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海口九小为什么自行举办竞赛呢?而且五、六年级的竞赛成绩还被当成小升初指标到校推荐条件中的一项。
该校副校长陈传荣在媒体上回应,方案公布在前,实际操作在后,我们把推荐方案和人选都在校园网上进行了公示,获得了大部分家长的认可,但不可能让每个家长满意。
海南官方新闻网站南海网的专题网络调查则显示,对于海口实施的“指标到校”是否公平这一问题,仅有36.7%的网友认为:“公平,根据学生素质推荐,合理。”63.3%的调查者则认为:“不公平,会导致‘拼爹’。”
身处舆论漩涡的海口市教育局再次向市民展示诚意和决心,7月4日,该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2014年海口市秋季中小学招生工作纪律的通知》,重申7条招生纪律,并明确违规者将被追究责任和实名曝光。
在小升初指标到校生推优工作方面,海口市教育局再次要求,要制定本校实施细则,量化综合评价,严格按照自愿报名、班级推荐、集体研究、校内公示等程序实施,严厉打击以权谋私,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学升初中也能搞“指标到校”?
6月28日,海口市教育局向社会发布《海口市2014年小升初指标到校工作方案》,将6所位于海口市内的优质公办初中学校的1225个指标分配到全市89所公办、民办小学。
海口市的方案显示,指标到校招生办法具体是市招办将海南侨中、海口一中、琼山中学、海口实验中学4所省一级学校初中部的部分招生计划,以及海南中学初中部、国兴中学初中部下达到海口市的市县计划,共1225个优质初中学校的学位分配到全市各小学,由各小学根据指标到校计划数,将小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量化后,通过综合比较,等额提出推荐人选。
据了解,教育部曾在初升高的中考中允许各省市采用指标到校的方式,实现教育均衡。海口市小升初实行指标到校,则是将中考时推行的“指标到校”移植到小升初的过程中,其核心则是教育局将部分优质初中名额分配给全市各小学,各小学再自行制定推荐学生的方案。
然而,教育部2014年1月14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显示,对于小升初,教育部的意见是要求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
海口市的指标到校改革是否符合教育部《意见》?在海南著名评论员矢弓看来,海口小升初不考试,改分配指标综合推荐,以前拼分还有点公平,现在“拼爹拼关系”,连基本的公平都难以保证了。
但在海口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符延益看来,指标到校仍是目前海口解决小升初过程中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化的最好途径。他向本报记者介绍,海口城乡一体化程度不高,并没有完全实现乡村、镇一体化,初中学校教育资源本就不均衡,校际之间存在办学水平差异,而且一些城里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划分片区并不均等。符延益举例说:“海南华侨中学初中部就存在这个问题,它处在新城西海岸,人口密度不大,所属片区的学生自然就少,在完成教育规模后仍有空余学位。指标到校后,既能保证学校生源又能让好学生到好学校念书。”
考验师德的时候到了
小升初实施指标到校,海口教育部门原则是要公开、公平、公正,实现阳光化推优,其相关方案中也对所有小学推优进行了原则化限定。但这一政策到了执行阶段变得如何呢?
海南本地媒体报道了几则案例。吴勤梅的儿子小宝所在的海之南外国语实验学校获得4个推荐名额,在指标到校方案公布的第二天,她即到学校找班主任,竟得到不知有这样一回事的答复,现实却是入学意向申请截止日期就在6月30日之前。小宝虽然获得过包括全国奖项在内的74张奖状,但吴勤梅经多方努力仍未能获得学校的一张入学意向申请表。经媒体报道后,海口市教育局才介入调查小宝申请到校指标一事。
另外两所小学自行制定的实施细则也让学生家长质疑。在海口市英才小学和海口市农垦小学制定的细则中,其加分项目中均明确教师子女可以加分。农垦小学3名教师子女在推优公示后被家长质疑,最终主动放弃了推优资格。
至此,学生家长才接受农垦小学的最新公示名单,并称,虽然孩子没在推荐名单内,但是学校公布详细打分数据,让家长明明白白,这才是尊重学生和家长的表现。
海口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也对教师子女加分作出回应:“给学校教师子女加分”在多年以前的招生政策里就已被停止,市教育局已责成相关学校,撤销这一量化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按照海口市教育局下发的遴选要求,班主任和相关任课教师自然而然地拥有了最先选择权,只有通过他们推荐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学校层面的选拔。
这意味着,海口市教育局要求校方主要考察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表现方案,将给推荐老师及学校带来重大考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能否秉公推荐符合标准的学生,全看他们能不能抵得住外界诱惑,守住教师公德这道防线。
面对“推荐自主权”,不少小学校长纷纷表示“压力山大”,获得47个指标到校名额的琼山三小校长吴成坦言,他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来自紧盯学校推荐程序的家长和各路说情人的压力。
“对没有按照要求推荐上来的学生,我们将取消其资格,并对班主任和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如若发现有收钱的,纪检部门会介入。”符延益告诉记者,教育局要制定制度,不需要揽下每件事,把具体工作交给更了解本校学生的学校,最后负责集中公示各个学校的名单。
不过,符延益也承认,推优的过程确实是体现师德的时候。
阳光化能否保证指标到校公平性
在符延益看来,小升初实施指标到校政策是首次实施,也不是长久之计。他认为,随着海口市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目标的实现,指标到校政策将很快成为历史。
符延益认为,指标到校只是小升初的过渡方式,免试和就近入学是制定小升初方案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小升初实施意见的主体和核心。目前,海口各区正全力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缩小辖区学校之间的差距。
符延益表示,海口力争到2015年全市4个区都完成学区管理制,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家长打消“舍近求远、盲目择校”的念头,从根本上遏制“乱收费”和“择校热”现象。
但学生家长更看重自己的孩子在小升初过程中是否得到了公平、公正的对待。
海口市解放西路的第九小学有家长表示不理解:教育部门早已发文要求学校每学期只能统一组织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海口九小为什么自行举办竞赛呢?而且五、六年级的竞赛成绩还被当成小升初指标到校推荐条件中的一项。
该校副校长陈传荣在媒体上回应,方案公布在前,实际操作在后,我们把推荐方案和人选都在校园网上进行了公示,获得了大部分家长的认可,但不可能让每个家长满意。
海南官方新闻网站南海网的专题网络调查则显示,对于海口实施的“指标到校”是否公平这一问题,仅有36.7%的网友认为:“公平,根据学生素质推荐,合理。”63.3%的调查者则认为:“不公平,会导致‘拼爹’。”
身处舆论漩涡的海口市教育局再次向市民展示诚意和决心,7月4日,该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2014年海口市秋季中小学招生工作纪律的通知》,重申7条招生纪律,并明确违规者将被追究责任和实名曝光。
在小升初指标到校生推优工作方面,海口市教育局再次要求,要制定本校实施细则,量化综合评价,严格按照自愿报名、班级推荐、集体研究、校内公示等程序实施,严厉打击以权谋私,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马当先- 帖子数 : 666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人民日报刊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讲话
2014年07月15日 05:32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不流俗不盲从,不负此生(新语)
沈祖尧
今天,你们毕业了。我祈求你们离校后,都能过着不负此生的生活。
首先,我希望你们能俭朴地生活。快乐与金钱和物质并无必然关系。温馨的家、简单的衣着、健康的饮食,就是乐之所在。漫无止境地追求奢华,远不如俭朴生活能带来幸福和快乐。
其次,我希望你们能高尚地生活。务必庄敬自强,公平待人,不可欺侮弱势之人,也不可做损及他人之事。
其三,我希望你们能谦卑地生活。要有服务他人的谦卑胸怀,时刻不忘为社会、国家以至全人类出力。
我相信,一所大学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断,而应以它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归。
今天,你们毕业了,我送你们钱穆老师的一番话:你们一个人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做学问,怎么做事业,我认为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基本条件,就是我们一定先要认识我们的时代。我们生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就应该在今天的时代中来做人、做学问、做事业。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是一个个人主义抬头的时代。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不应只顾自己的利益,不要过于自以为是,而要学会多听别人意见,考虑各方看法,协力实现梦想。
这是一个资讯爆炸,是非难辨的时代。但事情往往不是表面看来那么简单,是非黑白往往需要仔细分析,深入了解。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
这是一个利益在前,道德在后的时代。金钱、地位、权力,为世人追逐,道德和价值观的培育,却渐渐被人遗忘。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但愿你们不要让利益掩盖良心,我们所追求的,理应是较名与利更能持久的东西。
我盼望中大毕业生能虚怀若谷,以远大眼光,包容态度,带领我们的时代。我盼望中大毕业生能恪守道德,做好本分,不要为了个人利益,埋没良知。我盼望中大毕业生能认识时代,引领潮流,不流俗、不盲从,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各位毕业同学,当我诵念你们的名字时,我默祷你们都能不负此生。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本报记者尹世昌整理)
2014年07月15日 05:32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不流俗不盲从,不负此生(新语)
沈祖尧
今天,你们毕业了。我祈求你们离校后,都能过着不负此生的生活。
首先,我希望你们能俭朴地生活。快乐与金钱和物质并无必然关系。温馨的家、简单的衣着、健康的饮食,就是乐之所在。漫无止境地追求奢华,远不如俭朴生活能带来幸福和快乐。
其次,我希望你们能高尚地生活。务必庄敬自强,公平待人,不可欺侮弱势之人,也不可做损及他人之事。
其三,我希望你们能谦卑地生活。要有服务他人的谦卑胸怀,时刻不忘为社会、国家以至全人类出力。
我相信,一所大学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断,而应以它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归。
今天,你们毕业了,我送你们钱穆老师的一番话:你们一个人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做学问,怎么做事业,我认为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基本条件,就是我们一定先要认识我们的时代。我们生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就应该在今天的时代中来做人、做学问、做事业。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是一个个人主义抬头的时代。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不应只顾自己的利益,不要过于自以为是,而要学会多听别人意见,考虑各方看法,协力实现梦想。
这是一个资讯爆炸,是非难辨的时代。但事情往往不是表面看来那么简单,是非黑白往往需要仔细分析,深入了解。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
这是一个利益在前,道德在后的时代。金钱、地位、权力,为世人追逐,道德和价值观的培育,却渐渐被人遗忘。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但愿你们不要让利益掩盖良心,我们所追求的,理应是较名与利更能持久的东西。
我盼望中大毕业生能虚怀若谷,以远大眼光,包容态度,带领我们的时代。我盼望中大毕业生能恪守道德,做好本分,不要为了个人利益,埋没良知。我盼望中大毕业生能认识时代,引领潮流,不流俗、不盲从,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各位毕业同学,当我诵念你们的名字时,我默祷你们都能不负此生。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本报记者尹世昌整理)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狼师性侵幼童案频发 教育厅发布幼儿性教育内容
校园新闻腾讯大苏网教育频道2014-07-17 16:03
狼师性侵幼童案频发
云南最“禽兽”小学教师:性侵全校女生一半以上
云南省宣威市龙场镇烂泥沟小学,隐没在大山的褶皱里。学校没有门牌,周围杂草丛生,附近几百米范围内都没有一户人家。一位学生家长向当地警方报警,这所小学一名吴姓教师性侵小学生。经医院检查后显示,被性侵的共有8名小女孩,其中年龄最大的11岁,最小的1个只有5岁。
云南省宣威市委外宣办25日通报,目前公安机关正对该案件开展调查,7月8日犯罪嫌疑人吴某因涉嫌猥亵儿童被警方刑事拘留。
7岁女童书包翻出避孕套 遭幼儿园“伯伯”性侵
2013年10月11日下午,楠楠被爸爸从幼儿园接回家。晚上,妈妈帮楠楠洗澡,爸爸阿文则帮楠楠收拾书包。突然,阿文发现女儿的书包里竟然有一个用过的避孕套。女儿说是从伯伯那拿来的。女儿口中所说的“伯伯”,就是幼儿园负责人徐某的丈夫林某船,今年54岁。
经警方调查,林某船从2013年9月至案发期间,先后4次与楠楠发生性关系,并对另外两名幼女实施猥亵。今年7月15日,龙海市法院对该案件进行判决:法院认为,被告人林某船利用幼女寄管在家的条件,与幼女发生性关系,又猥亵儿童,其行为已构成强奸罪和猥亵罪,应从重处罚。判处被告人林某船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三个月;犯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八年四个月。
禽兽教师灌学生堕胎药 借补课屡诱奸怀孕
2013年9月底,在学校上晚自习时,班主任张某让小颖在教室外罚站,待晚自习结束时,张某叫小颖去教室“补课”。随后,在教室内对其进行性侵。
此后不到4个月里,张某又以让小颖去自己宿舍取试卷等为由,以同样方式两次将小颖诱奸,连续遭受四次奸污,张某事后恐吓她不要将此事告诉父母,否则就把她的父母都杀掉。之后张某用试纸给小颖做了检查,发现已怀孕,就将事先准备好的堕胎药给她灌了下去。
“孩子说肚子疼,医院检查后才知怀孕。不久,红色胎体被排了出来。”眉县公安部门表示,经过初步调查,教师张某诱奸学生一事属实,当事人目前已被刑拘。由于该案涉及未成年人,具体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暂未对外公开案情。同时,眉县成立了由县纪检委牵头的联合调查组,县教育体育局亦成立了事件调查工作组,配合县纪委对涉案学校校长、镇教委专干和其他相关人员立案调查,实行责任追究。
湖北省教育厅发布幼儿性教育内容
昨日,省教育厅发布《湖北省幼儿园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教会幼儿安全常识,甚至还有性教育内容。
例如纲要指出幼儿工作工作重点:知道身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基本器官的功能,不做危险的动作,能关心和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知道身体活动的适宜范围,懂得基本的身体安全防护方法,能主动或在成人提醒下远离危险物品和危险场所;懂得身体的正常需求,能细嚼慢咽、不贪喝饮料、不在强光下看书或长时间看视频、不用脏手揉眼睛、不往身体的器官里塞东西……
该指导纲要包括身体安全、心理安全和社会适应安全三个部分的内容。在身体安全方面,幼儿园任何情况下不得体罚或变相损害幼儿的身体健康,不限制或禁锢幼儿的身体发育,不得擅自喂食药物或不健康的食物。在心理安全方面,幼儿园要促进孩子们遭遇挫折能积极面对,有问题时愿意向别人请教等。在社会适应安全方面,要教会幼儿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和电话、幼儿园名称等基本信息,懂得简单的求助或求救方法;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识等;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跟陌生人走或上陌生人的车;不独自呆在车里或家中、不独立乘坐电梯或车辆。
新闻延伸
最高法去年出台“性侵”法案
与12岁以下幼女发生关系算强奸
2013年10月25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严惩性侵未成年人犯罪。
强奸未成年人一般不判缓刑
《意见》规定,对于强奸未成年人的成年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时,一般不适用缓刑。对于判处刑罚同时宣告缓刑的,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宣告禁止令,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与未成年人有关的工作、活动,禁止其进入中小学校区、幼儿园园区及其他未成年人集中的场所,确因本人就学、居住等原因,经执行机关批准的除外。
严惩教师“校园性侵”行为
《意见》明确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女性负有特殊职责的人员,利用其优势地位或者被害人孤立无援的境地,迫使未成年被害人就范,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以强奸罪定罪处罚。专家解读,监护人、教师等身份就是负有特殊职责的人员,《意见》对这类犯罪行为从严惩处,目的是严厉打击“校园性侵”这种犯罪行为。
教室内猥亵判刑5年以上
《意见》规定,在校园、游泳馆、儿童游乐场等公共场所对未成年人实施强奸、猥亵犯罪,只要有其他多人在场,不论在场人员是否实际看到,均可认定为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猥亵儿童。《意见》认定这些行为属于加重处罚情节,构成猥亵犯罪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构成强奸罪的,在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量刑幅度内处罚。
校园发生性侵案学校应赔偿
《意见》规定,未成年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被性侵害而造成人身损害,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据此向法院起诉要求上述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的,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意见》明确规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对方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而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对于不满12周岁的被害人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
家长参考:孩子自保歌谣myjs.qq.com/t-86296-1-1.htm
校园新闻腾讯大苏网教育频道2014-07-17 16:03
狼师性侵幼童案频发
云南最“禽兽”小学教师:性侵全校女生一半以上
云南省宣威市龙场镇烂泥沟小学,隐没在大山的褶皱里。学校没有门牌,周围杂草丛生,附近几百米范围内都没有一户人家。一位学生家长向当地警方报警,这所小学一名吴姓教师性侵小学生。经医院检查后显示,被性侵的共有8名小女孩,其中年龄最大的11岁,最小的1个只有5岁。
云南省宣威市委外宣办25日通报,目前公安机关正对该案件开展调查,7月8日犯罪嫌疑人吴某因涉嫌猥亵儿童被警方刑事拘留。
7岁女童书包翻出避孕套 遭幼儿园“伯伯”性侵
2013年10月11日下午,楠楠被爸爸从幼儿园接回家。晚上,妈妈帮楠楠洗澡,爸爸阿文则帮楠楠收拾书包。突然,阿文发现女儿的书包里竟然有一个用过的避孕套。女儿说是从伯伯那拿来的。女儿口中所说的“伯伯”,就是幼儿园负责人徐某的丈夫林某船,今年54岁。
经警方调查,林某船从2013年9月至案发期间,先后4次与楠楠发生性关系,并对另外两名幼女实施猥亵。今年7月15日,龙海市法院对该案件进行判决:法院认为,被告人林某船利用幼女寄管在家的条件,与幼女发生性关系,又猥亵儿童,其行为已构成强奸罪和猥亵罪,应从重处罚。判处被告人林某船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三个月;犯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八年四个月。
禽兽教师灌学生堕胎药 借补课屡诱奸怀孕
2013年9月底,在学校上晚自习时,班主任张某让小颖在教室外罚站,待晚自习结束时,张某叫小颖去教室“补课”。随后,在教室内对其进行性侵。
此后不到4个月里,张某又以让小颖去自己宿舍取试卷等为由,以同样方式两次将小颖诱奸,连续遭受四次奸污,张某事后恐吓她不要将此事告诉父母,否则就把她的父母都杀掉。之后张某用试纸给小颖做了检查,发现已怀孕,就将事先准备好的堕胎药给她灌了下去。
“孩子说肚子疼,医院检查后才知怀孕。不久,红色胎体被排了出来。”眉县公安部门表示,经过初步调查,教师张某诱奸学生一事属实,当事人目前已被刑拘。由于该案涉及未成年人,具体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暂未对外公开案情。同时,眉县成立了由县纪检委牵头的联合调查组,县教育体育局亦成立了事件调查工作组,配合县纪委对涉案学校校长、镇教委专干和其他相关人员立案调查,实行责任追究。
湖北省教育厅发布幼儿性教育内容
昨日,省教育厅发布《湖北省幼儿园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教会幼儿安全常识,甚至还有性教育内容。
例如纲要指出幼儿工作工作重点:知道身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基本器官的功能,不做危险的动作,能关心和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知道身体活动的适宜范围,懂得基本的身体安全防护方法,能主动或在成人提醒下远离危险物品和危险场所;懂得身体的正常需求,能细嚼慢咽、不贪喝饮料、不在强光下看书或长时间看视频、不用脏手揉眼睛、不往身体的器官里塞东西……
该指导纲要包括身体安全、心理安全和社会适应安全三个部分的内容。在身体安全方面,幼儿园任何情况下不得体罚或变相损害幼儿的身体健康,不限制或禁锢幼儿的身体发育,不得擅自喂食药物或不健康的食物。在心理安全方面,幼儿园要促进孩子们遭遇挫折能积极面对,有问题时愿意向别人请教等。在社会适应安全方面,要教会幼儿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和电话、幼儿园名称等基本信息,懂得简单的求助或求救方法;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识等;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跟陌生人走或上陌生人的车;不独自呆在车里或家中、不独立乘坐电梯或车辆。
新闻延伸
最高法去年出台“性侵”法案
与12岁以下幼女发生关系算强奸
2013年10月25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严惩性侵未成年人犯罪。
强奸未成年人一般不判缓刑
《意见》规定,对于强奸未成年人的成年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时,一般不适用缓刑。对于判处刑罚同时宣告缓刑的,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宣告禁止令,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与未成年人有关的工作、活动,禁止其进入中小学校区、幼儿园园区及其他未成年人集中的场所,确因本人就学、居住等原因,经执行机关批准的除外。
严惩教师“校园性侵”行为
《意见》明确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女性负有特殊职责的人员,利用其优势地位或者被害人孤立无援的境地,迫使未成年被害人就范,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以强奸罪定罪处罚。专家解读,监护人、教师等身份就是负有特殊职责的人员,《意见》对这类犯罪行为从严惩处,目的是严厉打击“校园性侵”这种犯罪行为。
教室内猥亵判刑5年以上
《意见》规定,在校园、游泳馆、儿童游乐场等公共场所对未成年人实施强奸、猥亵犯罪,只要有其他多人在场,不论在场人员是否实际看到,均可认定为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猥亵儿童。《意见》认定这些行为属于加重处罚情节,构成猥亵犯罪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构成强奸罪的,在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量刑幅度内处罚。
校园发生性侵案学校应赔偿
《意见》规定,未成年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被性侵害而造成人身损害,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据此向法院起诉要求上述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的,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意见》明确规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对方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而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对于不满12周岁的被害人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
家长参考:孩子自保歌谣myjs.qq.com/t-86296-1-1.htm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http://bbs1.people.com.cn/post/1/1/2/141682039.html
【强国视点】高考改革后,考生必须知道的7件事
1. 高考不再区分文理科,改为语数外+3自选科目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2. 外语以及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可以考两次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同时鼓励为学生提供每一个科目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这样可以减轻学生集中备考和一次考试所产生的心理焦虑和精神负担。
3. 人口大省及中西部省份考生录取比例将提高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
4. 考生考取本省部属高校的比例将降低,同时考取部属外省院校比例升高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
5. 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比例将提高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涛在接受强国论坛采访时表示:提高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主要是针对国家贫困县的农村学生,他们本来就很弱势,学业水平上起点比较低,通过这个政策对他们给予一定的补偿。
6. 体育、艺术等特长加分项目取消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
7. 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上海纽约大学招办负责人周鸿认为:批次录取等于把高校分成了“等级”,不利于高校真正办出特色,不利于特色专业脱颖而出,现在取消了批次,各高校间就自然会形成一种新的办学竞争态势,学生也更能找到自己心仪的专业。
(责任编辑:彭心韫、代睿)
【强国视点】高考改革后,考生必须知道的7件事
1. 高考不再区分文理科,改为语数外+3自选科目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2. 外语以及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可以考两次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同时鼓励为学生提供每一个科目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这样可以减轻学生集中备考和一次考试所产生的心理焦虑和精神负担。
3. 人口大省及中西部省份考生录取比例将提高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
4. 考生考取本省部属高校的比例将降低,同时考取部属外省院校比例升高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
5. 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比例将提高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涛在接受强国论坛采访时表示:提高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主要是针对国家贫困县的农村学生,他们本来就很弱势,学业水平上起点比较低,通过这个政策对他们给予一定的补偿。
6. 体育、艺术等特长加分项目取消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
7. 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上海纽约大学招办负责人周鸿认为:批次录取等于把高校分成了“等级”,不利于高校真正办出特色,不利于特色专业脱颖而出,现在取消了批次,各高校间就自然会形成一种新的办学竞争态势,学生也更能找到自己心仪的专业。
(责任编辑:彭心韫、代睿)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教育部: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教材进课堂
2015年01月30日11:14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教育部: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教材进课堂
据新华社电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天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
袁贵仁指出,《意见》的贯彻落实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特别是加强教材建设和课堂讲坛管理。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
袁贵仁强调,要强化理论武装和正面引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建好管好用好校园网络。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方面,要把好关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把政治上过硬作为第一标准,选配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经济基础起作用,意识形态唱空腔。旧制虚实绕物转,伦理道德表面光。
2015年01月30日11:14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教育部: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教材进课堂
据新华社电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天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
袁贵仁指出,《意见》的贯彻落实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特别是加强教材建设和课堂讲坛管理。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
袁贵仁强调,要强化理论武装和正面引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建好管好用好校园网络。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方面,要把好关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把政治上过硬作为第一标准,选配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经济基础起作用,意识形态唱空腔。旧制虚实绕物转,伦理道德表面光。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76/61/57/2_1.html#
北大90后才女逆天演讲:我是来改变社会的!
年轻人能为社会做什么?
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刘媛媛
我是一名法学院学生。我的每一门课的教授,曾经在他们的课堂上都讲过这样的话:“法律是这么规定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现实生活是一种很神奇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遵守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反倒是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到最后会名利双收。于是我们会陷入迷茫,这时在我们这样年轻人看来很有经验的前辈,会拍拍我们的肩膀说:“年轻人你还不懂”。
我想问的是:我们年轻人能会这个世界做什么?
终有一天,银行行长会是“90后”,企业家会是“90后”,甚至国家主席都会是“90后”┄┄。当全社会都被“90后”占领的时候,我想问你们“90后”们,大家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
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站在风口浪尖上去把握国家命运的人物,你我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升斗小民,是这个社会机器上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读书的时候,每天都被父母耳提面命,说你干啥都不要给我耽误学习。毕业的时候,到处投简历,凄凄惶惶地等一家企业收留自己。逢年过节被逼婚,结婚买了房子要化自己年轻时候最好的20年来偿还贷款。这些,让每一个年轻人都忙着为生存而没有梦想,没有时间关心政治,没有时间关心环境,没有时间关心国家的命运,更还有什么精力去为社会做什么?
但是后来我发现,还有一件事情你跟我都可以做到,这件事情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在我们老去路上一定不要变坏。不要成为你年轻时最痛恨、最厌恶的那种成年人。
如果你将来去路边摆摊,你就不要卖地沟油小吃,你不要短斤缺两;你将来开了工厂,当了老板,你不要偷工减料,生产一些次品;┄┄每一个普通人,在他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好人,是有非常非常重大的意义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注定会改变世界。
我是一个学法律的。如果我将来是一个公正严明的法官,那么,这个社会会因为多了一个好法官而变好了一点点。我希望大家都记住,即使给了你十万个理由,让你去作恶,你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和底线。仅仅就为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你是一个人,你不是禽兽!
我更希望我们所有的“90后”们,你们都能成为那种难能可贵的年轻人:一辈子都嫉恶如仇,绝不随波逐流。你绝不趋炎附势,你绝不摧眉折腰,你决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你绝不、绝不、绝不放弃人性!
所以,我希望“90后”们,如果将来再有人来跟你说:年轻人,你不要看不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你就告诉他:
“我跟你不一样,我不是来适应社会的,我是来改变社会的!”
谢谢!
北大90后才女逆天演讲:我是来改变社会的!
年轻人能为社会做什么?
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刘媛媛
我是一名法学院学生。我的每一门课的教授,曾经在他们的课堂上都讲过这样的话:“法律是这么规定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现实生活是一种很神奇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遵守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反倒是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到最后会名利双收。于是我们会陷入迷茫,这时在我们这样年轻人看来很有经验的前辈,会拍拍我们的肩膀说:“年轻人你还不懂”。
我想问的是:我们年轻人能会这个世界做什么?
终有一天,银行行长会是“90后”,企业家会是“90后”,甚至国家主席都会是“90后”┄┄。当全社会都被“90后”占领的时候,我想问你们“90后”们,大家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
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站在风口浪尖上去把握国家命运的人物,你我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升斗小民,是这个社会机器上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读书的时候,每天都被父母耳提面命,说你干啥都不要给我耽误学习。毕业的时候,到处投简历,凄凄惶惶地等一家企业收留自己。逢年过节被逼婚,结婚买了房子要化自己年轻时候最好的20年来偿还贷款。这些,让每一个年轻人都忙着为生存而没有梦想,没有时间关心政治,没有时间关心环境,没有时间关心国家的命运,更还有什么精力去为社会做什么?
但是后来我发现,还有一件事情你跟我都可以做到,这件事情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在我们老去路上一定不要变坏。不要成为你年轻时最痛恨、最厌恶的那种成年人。
如果你将来去路边摆摊,你就不要卖地沟油小吃,你不要短斤缺两;你将来开了工厂,当了老板,你不要偷工减料,生产一些次品;┄┄每一个普通人,在他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好人,是有非常非常重大的意义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注定会改变世界。
我是一个学法律的。如果我将来是一个公正严明的法官,那么,这个社会会因为多了一个好法官而变好了一点点。我希望大家都记住,即使给了你十万个理由,让你去作恶,你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和底线。仅仅就为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你是一个人,你不是禽兽!
我更希望我们所有的“90后”们,你们都能成为那种难能可贵的年轻人:一辈子都嫉恶如仇,绝不随波逐流。你绝不趋炎附势,你绝不摧眉折腰,你决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你绝不、绝不、绝不放弃人性!
所以,我希望“90后”们,如果将来再有人来跟你说:年轻人,你不要看不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你就告诉他:
“我跟你不一样,我不是来适应社会的,我是来改变社会的!”
谢谢!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教育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77/87/90/0_1.html
一篇轰动全国的猛文:中国的未来可能就败在这上面!
编者按:中国从来不缺乏对教育倾注无限热情的人,大师、学者、作家,不一而足,而学生作为教育最直接的产品,却往往失去了话语权。近日,一篇万言长帖《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备受中国人关注。一时间对于教育质量的讨论再次达到了一个高度。帖子如此之长恐怕会花费你的一些时间,但可以保证,真正将该帖完整读完,你一定会为作者所写的最真实,最露骨的大学所揪心不已。你也可以保存,或推荐给其他朋友。
一年半以前,我自以为已经看清了中国大学的本质,不愿意再继续自欺欺人地“学”下去,主动放弃了学校保研的名额,退出了用青春和热血换取一纸毫无真实内容和分量文凭的游戏,退出了中国虚伪可笑的“精英学历社会”。决心进入企业,踏踏实实地从事“实业”,站到中国经济第一线,为国家和社会以及自己作真实的努力和贡献。因为我不想用镀金的“文凭”和“文化”来糊弄我自己,也糊弄其他人。
五年多以前,我进入了全国重点名牌大学:武汉大学读书。我抱着最理想的热情,以为从此走上了一条报效祖国,报效父母的人生坦途,以为我的人生即将要大展宏图!
三年以前,抱着对“我的大学”最大的疑惑和不解,我辞去了分团委副书记的职务,开始认真地大量阅读和思考我的人生,我的大学,我的未来。试图找到对周围一切我无法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次的决定,也意味着我放弃了原来一直抱有的,通过“从政”来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一年半以前,我自以为已经看清了中国大学的本质,不愿意再继续自欺欺人地“学”下去,主动放弃了学校保研的名额,退出了用青春和热血换取一纸毫无真实内容和分量文凭的游戏,退出了中国虚伪可笑的“精英学历社会”。决心进入企业,踏踏实实地从事“实业”,站到中国经济第一线,为国家和社会以及自己作真实的努力和贡献。因为我不想用镀金的“文凭”和“文化”来糊弄我自己,也糊弄其他人。
今天,在毕业工作一年多后,在我的工作和能力已经得到老板和同事的肯定,马上就要派我出国任职的时候,我却辞职了。我不想违心地接受这个光荣,我决心到远在大山中的一所规模很小的,志在探索中国新教育模式的私立学堂,试图通过投身中国最缺乏,最需要的教育,来实现我人生最大的价值:为我热爱的中国,为中国的孩子和未来,也为我自己,做一点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日复一日地在无望的等待中浪费掉自己的生命。
因为,中国真正缺的不是钱,我缺的也不是钱。中国缺文化,缺教育。我也一样!
周围的人都认为我疯了,鬼迷心窍阿了。放弃了中国人从小就灌输的,从小就追求的“最正宗”、“最正确”、“最理所当然”的道路的确令人不解。我也在认真地思考我这样做的理由。在这里,把自己对家人和朋友质疑的回答写出来。你们也可以自己评析:到底是我疯了,还是这个社会疯了?
一、精神缺乏、游戏成风、学生忙着贴金、老师忙着项目――你认识这样的大学么?
当我从那古朴典雅的建筑旁走过,再深入到自己的学习环境和学校其他地方后,我发现这个地方与我之前在书中读到的宁静的大学校园不同,这里各色人等纷纷扰扰,大小汽车进进出出,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商业海报或者广告,草坪上遛狗的大妈悠然自得。那种在中小学可以听到的琅琅书声在大学里却寥寥无几,大学怎么竟然不如小学?这些大学生们都不读书么?我很困惑。
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后,我更加见识了大学里很多人是怎么样上课的:早晨上课铃响了之后有很多人穿着拖鞋边吃早点慢悠悠地晃进教室,吃完早点后看看上面的老师,讲得没意思,于是爬着再补一觉。有的学生干脆一睡不起,大学里有句话是这样流传的:“一觉醒来一看表十点了,继续睡到十一点半,起来连早点、中饭一起吃了。”
晚上十一点后,应该是夜深人静、正值休息的时候,如果你此时走进大学里的男生寝室,你绝对可以看到他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打游戏、玩麻将或者是看武侠小说,好不热闹。鲜见一起读书、共同讨论人生智慧的场景,相反可以看到很多的大学生去网吧包夜,或者在寝室联机打游戏,他们的日常交流沟通内容就是游戏,以至于很多学生迫不得已,为了和同寝室的哥们“打成一片”而“学习”打游戏。游戏已经成为了大学里男生的主要“学习内容”,而且不少人发奋用功地学习了四年。
当我第一次在高我一级的学长寝室楼里看到凌乱的宿舍,散发着异味,一抬头就会看到一个蓬松的脑袋和迷离的眼神,我的灵魂被震撼了!我的心中真的不敢相信,这就是武汉大学的学生?空洞的眼神昭示着灵魂的无知和内心的空虚,在终日游戏的日子里打发自己的青春岁月!这是大学生么?这些人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新一代?我的内心里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告诉我:我绝对不要成为这个样子!
我的一个同学,从大一到大四,四年的时间,除了考试和教室见个面,其他时间全部在寝室打游戏或者看武侠,反正大学里也没有人管。后来因为挂科太多被学院劝退,家长过来求情延缓时间,但于事无补,游戏照打不误,直到大四时无法毕业。
另外一个同学,也是因为打游戏挂科太多被劝退,母亲来到学院跪在学院领导面前说:“我自己在家里吃剩的菜叶在供他读书,求你们给他一次机会吧!”当时我听到学院领导讲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的内心很受震撼。父母吃菜叶供孩子在城市里打游戏,混日子?还要求情“给机会”?给他继续游戏的机会吗?
都说可怜父母心,我想起我辛勤劳作的父母,我想起那千百万把孩子送进大学的天下父母,他们都以为自己的子女在大学里“努力学习”,辛苦地赚钱,无私地供养儿女“上学”,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不用担心生活的问题。
殊不知如今大学校园里,有多少人是在游戏人生。用我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位同学的话来说:“如果他的妈妈来在大学住一个星期,就一定会让他退学回去”。因为在中国“上大学”,可能是人生中一段最轻松愉快的时光了。大家可以游戏,看电视,逃课,武侠小说,这是很多大学男生的全部生活。
女生呢?看韩剧,不少女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看韩剧等各种连续剧,感情剧,一部接着一部。你能想象这就是“我的大学”么?很不幸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而且就发生在武大这样的名牌重点大学里。这些人考上大学的时候都是家里的骄傲、很多同学眼羡的对象,可是为什么他们在风华正茂的青春时代里,行为如此令人费解?当时的自己不得而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这样混日子,大学里还是有很多人依然比较用功地学习,但是他们也一样困惑:让他们努力学习的原因主要是“恐惧”和压力:怕找不到好工作,怕考不上研究生。
大家都听说就业很困难,武大每年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都很多,因此不敢“放纵”自己。但是很少有学生努力学习是因为追求智慧,追求真理,为国为民而学。这些用功的学生虽然没有“游戏人生”,但是却生活在沉重的压抑心理状态下,思维往往呆滞,慢慢地走上一条被大学生们嘲笑的“越学越傻”的“傻博士”道路。
实际上,每年大学里自杀的大学生,往往不是“不用功”的“坏学生”,而是这种心理严重压抑,用功学习的“好学生”。他们一样,从一进大学开始就碰到很多无法解决的困惑,同时被灌输着一些所谓“正确的发展方向”,他们只是愿意服从这些“权威结论”,以自我的压抑而不是以心灵的呼唤来“学习”,这难道就真的比“玩游戏”“看影碟”更好吗?大学的学习到底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大学生们为何都迷失了自己的理想。
照本宣科的老师 一学期也见不到几次
首先是专业的学习让人迷惑:很多老师照本宣科,大学里面真正关注教学、关心学生,有上课水平的老师越来越少了,不知道老师都在忙些什么。
老师的本职工作应该是传业授道解惑,可是有的老师一个学期学生也见不了几次,派他的研究生来上课。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他们都在忙着自己的项目和课题。大一的时候,我们通信工程专业有个博导带物理,学生的评价是这样:“还博导呢,都博成个啥了?讲得稀里糊涂,还经常不来上课。”。大学选用的教材令人费解,明明有很好的全国通用教材,比如高等数学的同济五版,却偏偏要选用自己学校编的教材,艰难晦涩,连选用的习题都是历年研究生考试的数一类,可能是编排教材的老师想提前让我们进行考研准备吧?
后来才知道学校选用这种“自编教材”的原因,是老师们因为要“评职称”。需要“科研成果”,就东拼西凑的乱编一些“教材”来“完成任务”,这种放到书店里根本没有人会要的垃圾教材,他们就利用自己教学的权利,发给大学生们上课用。
据说老师们也很可怜,每年都要完成所谓的“科研成果”,要写论文,出书来完成任务,否则就可能降职。有些老师没办法就自己花钱在外面找刊物发表文章,这种可以不花钱出教材,让学生买单的事情也很容易理解了。
大学里的学生生涯,除了要求学生的专业学习之外,鲜有启迪心灵的声音,更重要的是缺乏指导大学生人生发展与定位的课程,能够让大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为什么活的课程。我自己学习的专业是电子信息科学类,和很多同学一样,我在必修的公选课如高等数学等认真学习,但是我在每天的专业学习之外内心十分彷徨,我不知道这个专业适合不适合自己,不知道这个专业意味着什么?
不知道这个专业的社会发展方向和主流是什么?也不明白这个专业培养的目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要求?我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大学的学习,更不知道前面的路在那里。我该怎样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碰到过很多的大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了解甚少。其实我觉得老师也根本不了解这些专业到底要做什么,后来知道大学里的管理人员,看专业叫什么名字容易吸引学生,就改个名字。看什么专业热门好找工作,就赶快“上马”一个专业,拼凑一些“课程”出来糊弄人就完事了。
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就业的方便而“选择专业”,但是当他们真正想去定位自己的时候,就反而陷入了“专业思维”而不能自拔。多数人只是为了一份工作而读一个热门的专业,却忘了去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理想的思考。
《大学重建》让我开始了解大学的起源、存在的意义,那就是大学应该是一个社会的良知和思想发动器,大学应该为这个社会培养具有正义、勇气和智慧的学子,在他们走上社会之后能够有能力去逐步改善这个社会中不好的东西,促进社会的发展,并不断致力于人类物质社会的改造,以及科学、艺术文学等精神文明的探索和提升。
我听到了一些激动内心的声音,也似乎抓住了一些东西,但是我的内心依然彷徨,方向不明确,理想似乎越发遥远,而不知如何下手。同时,为什么我们的大学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这么多的学生缺乏精神思考而且没有老师指引?除了在一些讲座上偶尔能够听到一些激动内心的声音外,为什么大学里的老师讲完课就像是打工混日子,无趣无内容,讲完就走人?为什么大学老师从来不与学生探讨人生智慧?为什么我们这么多的大学生对此熟视无睹?这些问题我不得而知,而我自己也在从事学生干部工作的道路上,碰到了更多的困惑。
二、为什么要辞去团委副书记?
大一时我参加学生会新闻部,然后做部长,和一群志气相投的朋友激扬文字,度过一段难忘的日子。在大二下的时候,成功竞选为分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然而在半年后,我就毅然辞去了这个光鲜的职务,你可能会很惊讶,我不是有“总理的梦想”么?为什么要辞去呢?这可是走上“官员之路”的正途呀?在我最开始做学生会一个小小的部委时候,我只是抱着开阔眼界、锻炼自己的想法。到了后来做部长,在我的本职工作之外,我开始思考我做的事情作用在那里?到底能够做那些有价值的事情去服务同学?
大学里的学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引导帮助,就像我自己内心就有很多的困惑需要解答,学生会做得这么多活动能够解决了么?没有。从我进学生会开始,我就抱着相机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跑着,班团会、运动会、文艺比赛等等,在开始我很兴奋,因为生活很充实,活动的确还比较丰富多彩。但是慢慢的,我的内心开始不明白,我发现这些活动组织了、举办了、精彩了、笑过了,却没有更多的智慧启迪,似乎只是一个“政绩”的记录。那些游戏的大学生继续游戏,我内心对于理想的迷惘更没有在这些活动中得到解答。
于是我开始不明白,为什么要花很大力气很多精力组织这一些形式上的活动,而不去关注学生真正的问题、做学生和大学里真正应该做的工作?那个时候我还是学生会的新闻部部长,在面临换届的时候我想过退出,我的内心已经隐约地告诉我这个地方不适合自己。但内心那个朦胧的梦想让我思考:如果我的“地位”更高一些,“权力”更大一些,如果自己可以领导团委和学生会,是不是就可以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了?自己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锻炼自己,以明确自己的方向。有很多的学生干部就是这样一步步走上从政之路的。
于是我开始努力“提升自己”:凭借自己比较不错的实力和老师的信赖,我成功地竞选为学院的分团委副书记,这可能是学生中地位最高的“官”了。我的内心鼓足了干劲,我要做出一些真正对学生有帮助的事情。可是当真正到了这个位置时候,我才发现我是多么的天真:各种各样的活动,不是我们能够“安排”的,我们只是按照“上面老师”布置的既定程式和内容去走,想要改变其形式上的作用几乎不可能;学院的老师有自己的安排,校团委的领导有自己的想法,一切都要达到一个目的:活动要精彩,形式要多样!可是没有一个人去思考这样的活动带来的实际意义在那里。
我发现自己更加没有个人的“自主权”,必须要面对更多的无聊会议,要去组织很多无意义的活动,这些会议、这些活动大多数对于服务学生或者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根本没有什么作用,更没有办法去解决我所碰到的诸如沉迷网络游戏、缺乏精神风貌的现状,我甚至还失去了思考和学习提高的时间和空间。
我的内心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能针对性地去解决学生中切实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什么不在他们沉迷网络与游戏时加以规劝和引导,甚至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难道非得等到他们挂课后给予处分、开除学籍么?更有甚者,与其他学院的一些学生干部打交道后,我发现大学学生会里面的学生干部,有不少本人就是“游戏大学”的优等生,但是他们却因为和辅导员老师关系不错而成为学生干部,来帮助老师“管理学生”。这样的学生干部能够引领学生走向哪里?同时,这些人似乎非常自信自己是一个“精英团体”,个个都感觉良好。
学生干部中开始有很多的饭局来“拉进”彼此的关系,喝酒甚至吸烟,所谓的“烟搭桥,酒开路”这样的话,我第一次就是从学生会主席的口里听到的,我很困惑,这是在读大学的有志青年学子么?这就是要引领国家未来的“精英集团”嘛?我们国家就缺这样的“人才”吗?
当面对着这样的现状的时候,我的内心开始痛苦:我可以选择若无其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下去,反正都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熬一两年就会有各种优秀的荣誉、保研的机会,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一步步走上从政之路。但是,我也开始明白了,无论我将来的“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我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是一个人在与一个庞大的,堕落的,只关心物质利益和为自己捞好处的集团体系作对。
我如果想当上“总理”或者其他能够有决策权的位置,就必须跟他们一样混下去,否则早早就会被这个体制踢开。但我真的希望这样么?如果我把宝贵的时间都花在了一些根本不能起到实际作用的事情上,来收获一些所谓的荣誉和好处,我内心的困惑将怎么办?我之后的道路该怎样继续?难道这就是我的理想?
在经历了深入的思考后,任职半年我就毅然申请辞去这一职务。当时学院的老师很惊讶我的举动,在明确我执意要辞后,非常好心地建议我可以挂名不做事,这样在大四时候就可以获得保研的机会。我不愿意占这个便宜,告诉老师,既然要走就走个彻底,不需要挂名,我的内心不喜欢这样的方式。
于是,我很高兴地脱离了很多无聊的“学生工作”,回到了没有会议,没有那么多我看不懂活动的自由日子。自己读书、听讲座、听武大的“周末艺苑”,让自己的内心自由自在地成长。我努力去重新定位自己的理想,因为我发现从政似乎不适合自己。剩下来的选择还有两个,一个就是大家都很热衷的,也是很传统的“实业救国”之路,我可以去帮助我们国家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也帮助自己成为一个“经济英雄”,做“李百万”另外一条就是冷板凳的“学术之路”:考研,攻博,成为一个学者。
我很敬佩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当年作为热血青年,做为一个台湾军官,由于反对蒋家王朝的政治***,他“叛逃”到大陆。他当然可以享受“义士”级的待遇,在我国的“党政军”系统里快速地升职。但是,他当时叛逃台湾,绝对不是为了谋取物质利益,而是为了心中的热血理想。
我想他后来离开政治圈子,走上学者之路,是不是跟我一样,发现在中国“从政”不能解决“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只好去研究学问,去当学者。否则如果他叛逃的目的,仅仅是想当一个学者的话,当时的台湾条件更好,所以一定有他的难言之隐。他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学界最好的学者之一,还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
到底那条路更有意义和价值呢?我努力去大量阅读,努力去思考,去发现各种线索和事实来帮助我决定,去解决我内心所有的困惑。
三、读懂“大学”,我发现“做学问”在大学也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我真的能够专专心心去做一个学者吗?像林毅夫那样?在不断地阅读和思考中,我对于大学的认识也越来越多,我也开始明白为什么这个曾经安静和充满追求智慧风气的象牙塔越来越千奇百怪。商业中逐利的浮躁气息充斥着整个校园,学术与商业的挂钩和教师职称评定的畸形化,使得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老师不重视教学而忙于自己的项目,忙于发表论文。因为有了论文,有了项目,才会有职称和金钱,才会有房子、车子和各种名誉,这样的老师那里有时间去传业授道解惑呢?
但是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老师。因为“理想型”的老师注定要被现实“淘汰”。别的学校不了解,但是全国有名的易中天,在武大的时候却因为个性独特,不愿流俗而被排挤,出走厦门大学。后来是学生们敬仰的武大四大名嘴之一的哲学教授赵林也要离开武大,引起学生轰动。
后来据说校长看民意沸腾,才执意挽留赵林老师,勉强留了下来。但是根子上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我最近又听说专注学问的知名哲学教授邓晓芒要去华工。一个文科教授,却要离开以文科着名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宁愿去一所工科大学任职,武大到底怎么了?珞珈山还是个做学问的地方吗?
四大名嘴的尚重生教授也说:当年与他一起留校任教的早期很多有才华的老师,都离开武汉大学了。而且很多离开了大学,离开了学界。难道在中国,学者之路也同“从政”之路一样,是一条不可行的“梦幻之路”?中国之大,放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吗?我很不安地探讨自己从事“学问之路”的可能性。越来越多地发现:所谓的“名牌大学”里,真正的学问根本没有地位。
老师不关心学问和学习。在这样的大学里,缺乏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因为老师在大学里其实是“弱势群体”,他们被一群根本不懂教育的教育官员们“管理”着,迫于生存压力,为了职称,为了提级,为了饭碗等等,不得不向畸形的评定机制屈服。能够独立思考和具有独立人格的老师,可能根本就不见容于这个教育官僚体制。
连知名的教授如赵林,邓晓芒都不得不屈服于“体制”,连四大名嘴尚重生都不断地抱怨无法发挥所长,我一个小小的后生,真的能在“学问”的路上实现理想吗?很多博士生导师会派自己的研究生替代自己给本科生上课,自己忙项目,当老板,追逐金钱和权力地位,这与“官场”和“商场”又有什么不同呢?真正的不同,就是这里更虚伪,贴了一张“教育”的皮,所以更害人。
校长把老师当打工仔 谁也不关心学生
大学的领导不关心学问。他们不关心教师,仅仅是把教师当做打工仔。他们也不关心学生,不理会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很多管学生的“大学领导”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一副“官员”的样子。他们也不关心自己的毕业生到底受不受社会的欢迎,不关心学科的设计是不是符合教育和社会的要求。他们只关心“如何保住位置”,“如何捞取好处”,如何“买卖文凭”,如何与社会上的官员们“交易”。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武汉大学授予了很多官员“特聘教授”的头衔拉拢他们,还送出大量的“博士学位”给各级官员,仅仅因为他们是有实权的“官员”,学校愿意“证明”他们“很有学问”,让他们捞一笔“学问资本”。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
大家都知道前几个月武汉大学的两个校领导被抓,其中一个还是享有“国家荣誉”的获奖“杰出领导”,这暴露了大学一系列问题的冰山一角,据说出事以后,很多有实权的“大学领导”们都惶惶不安,生怕有一天查到自己头上来。我相信这不是武汉大学一家的事情,可能其他大学更***。
可是,我关心的是:这说明了什么?这样的大学,难道真的有“大学精神”吗?真的是一个我要做学问的地方吗?
1.我缺钱么?我们的社会缺钱么?我的人生需要去做一件没人需要的事情吗?
现在我们的国家里,大家都在努力创造着物质的财富,每一个城市里可以看到很多忙忙碌碌的人,每个人都在辛苦的追逐着。特别是我在深圳工作,这个节奏很快的城市就是金钱驱动的城市。每一次,我坐公交车的时候,我都会留意下那些等车的和街上走过的人们,很多人的脸上都写着焦虑和疲惫。
大家都在追求金钱以为会带来幸福,可是为什么都这么不快乐?望着车外的人们,我就问我自己:会不会有一天我也会变成跟他们一样? 我问自己追求的幸福是什么?是更多的物质财富,不是,我想幸福于我而言,是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开心有价值的工作并能保障物质生活,一个和睦的家庭。并能把这个幸福的圈子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推广,那么我实业的梦想能够带给自己幸福和更多的人幸福么?
再看看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中国已经诞生了很多的企业,华为、联想、等等,人们已经创造积累了很多的物质财富,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优越。而我们却越来越齐心协力地追求金钱,我们创造了很高的GDP,但同时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环境污染,大都市白领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每况日下,都市女性白领越来越多的人不能走进婚姻的殿堂,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都市人在物质富足的表象里精神匮乏,借以酒吧、网络游戏、聚餐等打发时间,青少年儿童以及高校大学生自杀比率升高,流行文化越来越庸俗甚至恶俗化,以及我在大学所碰到的种种困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怎样去解决?靠追求金钱可以么?
而这些问题却很实在地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我们这个社会的整体幸福。但这一切,靠钱都不能解决,是要靠文化,靠智慧。如果金钱可以解决,那我们可以用钱买来生理和心理健康,可以买来家庭的幸福和谐,可以买来优秀的文化,我当然应该多赚钱。可惜这一切都买不来。
2. 为什么说中国缺乏真正的教育?
靠文化,靠智慧,人才能够得到幸福,国家才会真正强大。为什么一定要去做教育?答案是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国家的素质,而我们目前的中国缺乏真正的教育,为什么这么说?看看教育和社会的现状以及我们传统文化的断层现象我们就可以明白。
我们的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教育都在教学生不断地考试,关注考分,然而,做了那么多的试卷,考了那么多的试,拿了学士、硕士、博士文凭就能解决人生和幸福的问题吗?看一看现在的大学生面貌,有多少人不过是在混一张文凭而已,还自欺欺人地以为:这张文凭会给自己带来一份不错的工作和钱途,可能么?那么多经过高考的学生,走进大学为什么就失去了青年人本来应该有的朝气和活力?为什么他们沉迷网络游戏、在无聊中打发着自己最宝贵的年华?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找不到工作呆在家里成为“啃老一族?”还有工作之后很多成为“月光一族”?
我们最终都要走上社会,我们最终都要独立地去面对生活和生存,我们最终都要为人父母,我们最终都要赡养自己的父母,真正关乎我们人生幸福的问题,诸如怎样去强身健体,怎样去规划人生方向,怎样去处理婚姻问题,怎样去教育孩子,我们的教育有去关注或者启发我们去思考这些问题吗?难道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在学校里培养一群考试的机器,然后出来成为一个工作的机器?老了成为一个等死的废物吗?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德国二百年前的教育宣言曾经如此说道: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的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
问一问亲爱的朋友们,在中国目前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校园里,有这样的教育么?没有,中国太缺乏真正的教育、缺乏真正的大学了!同时我们回过头来看***传统的知识分子是怎样做的,宋朝一代大儒张载曾如此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此以后,这句话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共识,而现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多少这样的学者?我们的大学里有多少这样的教授和博导?我们可以看到为各种利益集团说话的所谓“专家”,可以看到为了金钱奔波在官场和商场的教授和博导。
现在我们的社会很多人都在一味地追求金钱作为人生最高目标,从让我们痛恨的房地产商到现在的医院,从老师到卖奶粉的,很多人都忘了自己本职工作的职业道德,一味地拜金。缺乏文化和责任的富人们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越来越高的交易成本和越来越多的危害。我们可曾知道美国的清洁工人的工资可以达到年薪五六万,但是他们的房子只需要三十万左右的美金?
而我们国内的老百姓却需要耗费两代甚至三代人的积蓄去买一套房子,就因为一些人昧着良心攫取高额利润,而让多少大学生一毕业就要面临这个严峻的人生大事,房子真的值那么多钱么?孟子曾经告诉过我们:上下交征利,国危矣。三鹿奶粉、各地不断的儿童血铅案例已经用血的事实不断地印证着这句话,而我们的社会还需要多少这样的例子来唤醒大家:如果仅为了钱而忘记了道德,昧了良知,我们的社会将走向何方?
在这么一个逐利的社会里,究竟还有多少中国人会静下心来学习和传承我们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老子》、《论语》、《大学》、《金刚经》、《资治通鉴》等等,这些经典的遗产我们继承了么?我们该怎样把这些东西交给我们的下一代,如果不能交给,如果不能完成五千年里中国文化的传承,我们何以有颜面自称为中国人?
曾经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国家破亡而文化存在的民族,一定可以恢复国家(比如以色列),但一个文化破亡了的民族,无一例外地彻底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比如古巴比伦等。而正是由于这些精髓的传统文化丢失,我们的社会才变得越来越千奇百怪。
学校缺乏真正的教育导致了社会上很多人盲目逐利、精神空虚、各种社会问题曾出不穷,传统文化精髓遗失,后面两者又反过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如此的恶性循环回把我们带向哪里?我们的后代将会生存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里?
究竟是这个社会在疯狂地走向一个危险的境地,还是我是一个疯子在危言耸听?
3.为中华之崛起做教育
考虑到如此的地步,我对于自己做实业的想法又发生了深深的怀疑,我对于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生存发展产生了深深地担忧。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写下《少年中国说》,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且更加严重。只有从教育上去入手,培养优秀和有良知的公民及社会领袖,我们才有希望去改变我们社会中丑恶的一面,才能传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子孙后代才会健康、幸福地生存在这块土地上,才能自豪地说:我是一个中国人!
因此我决定走进大山,去一个小小的私立学校做一名普通老师,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习武修身,传播智慧。为我热爱的这个国家,为中国的孩子和未来,也为自己,去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因为唯有文化方能立国,唯有真正的教育才能树人!唯有智慧方能让一个人拥有真正的幸福,让一个社会真正的和谐,让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
注:没有想到文章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在此说明下――由于体制内教育的失败,我不可能加入任何一所官办的应试学校来实现自己做真正教育的理想,而选择了在大山里的这所私立精英学堂(别误会,不是农村支教,那样我再努力也只是为体制培养几个低级打工仔),不提学堂名字的原因,是因为避免有人说我是商业炒作(毕竟是私立的),玷污了这个神圣的教育理想。
同时,这所学堂目前因为超前的教育理念,虽然规模不大,但影响力已波及全国,她必将成为中国未来先进教育的一个范例,因此我也不想借名生辉,借学堂出名。我更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自己踏实的努力来让学堂因我而更荣耀而非相反。希望大家理解。
另外,我开始新的工作才两个月。在这里,我第一次尝到了“挫折”的感觉,相对于我一贯的“顺风顺水”,我在这里明显感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和思想的浅薄。相比一起工作的,跟我同年毕业的同事和朋友,我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差异,我需要有更多的努力来提高和完善自己。但是,这反而让我更加高兴,更加认定了自己选择的正确:这是一个可以让我不断提高的地方,这是一个可以让我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教育强国之梦----去不断提高自己和需要我帮助提高的人。
写这篇文章目的有两个:
1. 能够唤醒大学里沉睡的一部分人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非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自助者天助之。
2. 引起更多的人对于教育的关注和反思,因为这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我们不能因为老师、大学和社会对我们不负责任就放任自流,相反正因为学校和社会没有为我们负责,我们更要加倍地为自己负责,更要认真地思考和选择自己人生。如若能达到此两者,足矣,谢谢各位。
一篇轰动全国的猛文:中国的未来可能就败在这上面!
编者按:中国从来不缺乏对教育倾注无限热情的人,大师、学者、作家,不一而足,而学生作为教育最直接的产品,却往往失去了话语权。近日,一篇万言长帖《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备受中国人关注。一时间对于教育质量的讨论再次达到了一个高度。帖子如此之长恐怕会花费你的一些时间,但可以保证,真正将该帖完整读完,你一定会为作者所写的最真实,最露骨的大学所揪心不已。你也可以保存,或推荐给其他朋友。
一年半以前,我自以为已经看清了中国大学的本质,不愿意再继续自欺欺人地“学”下去,主动放弃了学校保研的名额,退出了用青春和热血换取一纸毫无真实内容和分量文凭的游戏,退出了中国虚伪可笑的“精英学历社会”。决心进入企业,踏踏实实地从事“实业”,站到中国经济第一线,为国家和社会以及自己作真实的努力和贡献。因为我不想用镀金的“文凭”和“文化”来糊弄我自己,也糊弄其他人。
五年多以前,我进入了全国重点名牌大学:武汉大学读书。我抱着最理想的热情,以为从此走上了一条报效祖国,报效父母的人生坦途,以为我的人生即将要大展宏图!
三年以前,抱着对“我的大学”最大的疑惑和不解,我辞去了分团委副书记的职务,开始认真地大量阅读和思考我的人生,我的大学,我的未来。试图找到对周围一切我无法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次的决定,也意味着我放弃了原来一直抱有的,通过“从政”来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一年半以前,我自以为已经看清了中国大学的本质,不愿意再继续自欺欺人地“学”下去,主动放弃了学校保研的名额,退出了用青春和热血换取一纸毫无真实内容和分量文凭的游戏,退出了中国虚伪可笑的“精英学历社会”。决心进入企业,踏踏实实地从事“实业”,站到中国经济第一线,为国家和社会以及自己作真实的努力和贡献。因为我不想用镀金的“文凭”和“文化”来糊弄我自己,也糊弄其他人。
今天,在毕业工作一年多后,在我的工作和能力已经得到老板和同事的肯定,马上就要派我出国任职的时候,我却辞职了。我不想违心地接受这个光荣,我决心到远在大山中的一所规模很小的,志在探索中国新教育模式的私立学堂,试图通过投身中国最缺乏,最需要的教育,来实现我人生最大的价值:为我热爱的中国,为中国的孩子和未来,也为我自己,做一点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日复一日地在无望的等待中浪费掉自己的生命。
因为,中国真正缺的不是钱,我缺的也不是钱。中国缺文化,缺教育。我也一样!
周围的人都认为我疯了,鬼迷心窍阿了。放弃了中国人从小就灌输的,从小就追求的“最正宗”、“最正确”、“最理所当然”的道路的确令人不解。我也在认真地思考我这样做的理由。在这里,把自己对家人和朋友质疑的回答写出来。你们也可以自己评析:到底是我疯了,还是这个社会疯了?
一、精神缺乏、游戏成风、学生忙着贴金、老师忙着项目――你认识这样的大学么?
当我从那古朴典雅的建筑旁走过,再深入到自己的学习环境和学校其他地方后,我发现这个地方与我之前在书中读到的宁静的大学校园不同,这里各色人等纷纷扰扰,大小汽车进进出出,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商业海报或者广告,草坪上遛狗的大妈悠然自得。那种在中小学可以听到的琅琅书声在大学里却寥寥无几,大学怎么竟然不如小学?这些大学生们都不读书么?我很困惑。
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后,我更加见识了大学里很多人是怎么样上课的:早晨上课铃响了之后有很多人穿着拖鞋边吃早点慢悠悠地晃进教室,吃完早点后看看上面的老师,讲得没意思,于是爬着再补一觉。有的学生干脆一睡不起,大学里有句话是这样流传的:“一觉醒来一看表十点了,继续睡到十一点半,起来连早点、中饭一起吃了。”
晚上十一点后,应该是夜深人静、正值休息的时候,如果你此时走进大学里的男生寝室,你绝对可以看到他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打游戏、玩麻将或者是看武侠小说,好不热闹。鲜见一起读书、共同讨论人生智慧的场景,相反可以看到很多的大学生去网吧包夜,或者在寝室联机打游戏,他们的日常交流沟通内容就是游戏,以至于很多学生迫不得已,为了和同寝室的哥们“打成一片”而“学习”打游戏。游戏已经成为了大学里男生的主要“学习内容”,而且不少人发奋用功地学习了四年。
当我第一次在高我一级的学长寝室楼里看到凌乱的宿舍,散发着异味,一抬头就会看到一个蓬松的脑袋和迷离的眼神,我的灵魂被震撼了!我的心中真的不敢相信,这就是武汉大学的学生?空洞的眼神昭示着灵魂的无知和内心的空虚,在终日游戏的日子里打发自己的青春岁月!这是大学生么?这些人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新一代?我的内心里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告诉我:我绝对不要成为这个样子!
我的一个同学,从大一到大四,四年的时间,除了考试和教室见个面,其他时间全部在寝室打游戏或者看武侠,反正大学里也没有人管。后来因为挂科太多被学院劝退,家长过来求情延缓时间,但于事无补,游戏照打不误,直到大四时无法毕业。
另外一个同学,也是因为打游戏挂科太多被劝退,母亲来到学院跪在学院领导面前说:“我自己在家里吃剩的菜叶在供他读书,求你们给他一次机会吧!”当时我听到学院领导讲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的内心很受震撼。父母吃菜叶供孩子在城市里打游戏,混日子?还要求情“给机会”?给他继续游戏的机会吗?
都说可怜父母心,我想起我辛勤劳作的父母,我想起那千百万把孩子送进大学的天下父母,他们都以为自己的子女在大学里“努力学习”,辛苦地赚钱,无私地供养儿女“上学”,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不用担心生活的问题。
殊不知如今大学校园里,有多少人是在游戏人生。用我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位同学的话来说:“如果他的妈妈来在大学住一个星期,就一定会让他退学回去”。因为在中国“上大学”,可能是人生中一段最轻松愉快的时光了。大家可以游戏,看电视,逃课,武侠小说,这是很多大学男生的全部生活。
女生呢?看韩剧,不少女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看韩剧等各种连续剧,感情剧,一部接着一部。你能想象这就是“我的大学”么?很不幸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而且就发生在武大这样的名牌重点大学里。这些人考上大学的时候都是家里的骄傲、很多同学眼羡的对象,可是为什么他们在风华正茂的青春时代里,行为如此令人费解?当时的自己不得而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这样混日子,大学里还是有很多人依然比较用功地学习,但是他们也一样困惑:让他们努力学习的原因主要是“恐惧”和压力:怕找不到好工作,怕考不上研究生。
大家都听说就业很困难,武大每年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都很多,因此不敢“放纵”自己。但是很少有学生努力学习是因为追求智慧,追求真理,为国为民而学。这些用功的学生虽然没有“游戏人生”,但是却生活在沉重的压抑心理状态下,思维往往呆滞,慢慢地走上一条被大学生们嘲笑的“越学越傻”的“傻博士”道路。
实际上,每年大学里自杀的大学生,往往不是“不用功”的“坏学生”,而是这种心理严重压抑,用功学习的“好学生”。他们一样,从一进大学开始就碰到很多无法解决的困惑,同时被灌输着一些所谓“正确的发展方向”,他们只是愿意服从这些“权威结论”,以自我的压抑而不是以心灵的呼唤来“学习”,这难道就真的比“玩游戏”“看影碟”更好吗?大学的学习到底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大学生们为何都迷失了自己的理想。
照本宣科的老师 一学期也见不到几次
首先是专业的学习让人迷惑:很多老师照本宣科,大学里面真正关注教学、关心学生,有上课水平的老师越来越少了,不知道老师都在忙些什么。
老师的本职工作应该是传业授道解惑,可是有的老师一个学期学生也见不了几次,派他的研究生来上课。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他们都在忙着自己的项目和课题。大一的时候,我们通信工程专业有个博导带物理,学生的评价是这样:“还博导呢,都博成个啥了?讲得稀里糊涂,还经常不来上课。”。大学选用的教材令人费解,明明有很好的全国通用教材,比如高等数学的同济五版,却偏偏要选用自己学校编的教材,艰难晦涩,连选用的习题都是历年研究生考试的数一类,可能是编排教材的老师想提前让我们进行考研准备吧?
后来才知道学校选用这种“自编教材”的原因,是老师们因为要“评职称”。需要“科研成果”,就东拼西凑的乱编一些“教材”来“完成任务”,这种放到书店里根本没有人会要的垃圾教材,他们就利用自己教学的权利,发给大学生们上课用。
据说老师们也很可怜,每年都要完成所谓的“科研成果”,要写论文,出书来完成任务,否则就可能降职。有些老师没办法就自己花钱在外面找刊物发表文章,这种可以不花钱出教材,让学生买单的事情也很容易理解了。
大学里的学生生涯,除了要求学生的专业学习之外,鲜有启迪心灵的声音,更重要的是缺乏指导大学生人生发展与定位的课程,能够让大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为什么活的课程。我自己学习的专业是电子信息科学类,和很多同学一样,我在必修的公选课如高等数学等认真学习,但是我在每天的专业学习之外内心十分彷徨,我不知道这个专业适合不适合自己,不知道这个专业意味着什么?
不知道这个专业的社会发展方向和主流是什么?也不明白这个专业培养的目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要求?我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大学的学习,更不知道前面的路在那里。我该怎样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碰到过很多的大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了解甚少。其实我觉得老师也根本不了解这些专业到底要做什么,后来知道大学里的管理人员,看专业叫什么名字容易吸引学生,就改个名字。看什么专业热门好找工作,就赶快“上马”一个专业,拼凑一些“课程”出来糊弄人就完事了。
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就业的方便而“选择专业”,但是当他们真正想去定位自己的时候,就反而陷入了“专业思维”而不能自拔。多数人只是为了一份工作而读一个热门的专业,却忘了去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理想的思考。
《大学重建》让我开始了解大学的起源、存在的意义,那就是大学应该是一个社会的良知和思想发动器,大学应该为这个社会培养具有正义、勇气和智慧的学子,在他们走上社会之后能够有能力去逐步改善这个社会中不好的东西,促进社会的发展,并不断致力于人类物质社会的改造,以及科学、艺术文学等精神文明的探索和提升。
我听到了一些激动内心的声音,也似乎抓住了一些东西,但是我的内心依然彷徨,方向不明确,理想似乎越发遥远,而不知如何下手。同时,为什么我们的大学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这么多的学生缺乏精神思考而且没有老师指引?除了在一些讲座上偶尔能够听到一些激动内心的声音外,为什么大学里的老师讲完课就像是打工混日子,无趣无内容,讲完就走人?为什么大学老师从来不与学生探讨人生智慧?为什么我们这么多的大学生对此熟视无睹?这些问题我不得而知,而我自己也在从事学生干部工作的道路上,碰到了更多的困惑。
二、为什么要辞去团委副书记?
大一时我参加学生会新闻部,然后做部长,和一群志气相投的朋友激扬文字,度过一段难忘的日子。在大二下的时候,成功竞选为分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然而在半年后,我就毅然辞去了这个光鲜的职务,你可能会很惊讶,我不是有“总理的梦想”么?为什么要辞去呢?这可是走上“官员之路”的正途呀?在我最开始做学生会一个小小的部委时候,我只是抱着开阔眼界、锻炼自己的想法。到了后来做部长,在我的本职工作之外,我开始思考我做的事情作用在那里?到底能够做那些有价值的事情去服务同学?
大学里的学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引导帮助,就像我自己内心就有很多的困惑需要解答,学生会做得这么多活动能够解决了么?没有。从我进学生会开始,我就抱着相机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跑着,班团会、运动会、文艺比赛等等,在开始我很兴奋,因为生活很充实,活动的确还比较丰富多彩。但是慢慢的,我的内心开始不明白,我发现这些活动组织了、举办了、精彩了、笑过了,却没有更多的智慧启迪,似乎只是一个“政绩”的记录。那些游戏的大学生继续游戏,我内心对于理想的迷惘更没有在这些活动中得到解答。
于是我开始不明白,为什么要花很大力气很多精力组织这一些形式上的活动,而不去关注学生真正的问题、做学生和大学里真正应该做的工作?那个时候我还是学生会的新闻部部长,在面临换届的时候我想过退出,我的内心已经隐约地告诉我这个地方不适合自己。但内心那个朦胧的梦想让我思考:如果我的“地位”更高一些,“权力”更大一些,如果自己可以领导团委和学生会,是不是就可以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了?自己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锻炼自己,以明确自己的方向。有很多的学生干部就是这样一步步走上从政之路的。
于是我开始努力“提升自己”:凭借自己比较不错的实力和老师的信赖,我成功地竞选为学院的分团委副书记,这可能是学生中地位最高的“官”了。我的内心鼓足了干劲,我要做出一些真正对学生有帮助的事情。可是当真正到了这个位置时候,我才发现我是多么的天真:各种各样的活动,不是我们能够“安排”的,我们只是按照“上面老师”布置的既定程式和内容去走,想要改变其形式上的作用几乎不可能;学院的老师有自己的安排,校团委的领导有自己的想法,一切都要达到一个目的:活动要精彩,形式要多样!可是没有一个人去思考这样的活动带来的实际意义在那里。
我发现自己更加没有个人的“自主权”,必须要面对更多的无聊会议,要去组织很多无意义的活动,这些会议、这些活动大多数对于服务学生或者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根本没有什么作用,更没有办法去解决我所碰到的诸如沉迷网络游戏、缺乏精神风貌的现状,我甚至还失去了思考和学习提高的时间和空间。
我的内心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能针对性地去解决学生中切实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什么不在他们沉迷网络与游戏时加以规劝和引导,甚至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难道非得等到他们挂课后给予处分、开除学籍么?更有甚者,与其他学院的一些学生干部打交道后,我发现大学学生会里面的学生干部,有不少本人就是“游戏大学”的优等生,但是他们却因为和辅导员老师关系不错而成为学生干部,来帮助老师“管理学生”。这样的学生干部能够引领学生走向哪里?同时,这些人似乎非常自信自己是一个“精英团体”,个个都感觉良好。
学生干部中开始有很多的饭局来“拉进”彼此的关系,喝酒甚至吸烟,所谓的“烟搭桥,酒开路”这样的话,我第一次就是从学生会主席的口里听到的,我很困惑,这是在读大学的有志青年学子么?这就是要引领国家未来的“精英集团”嘛?我们国家就缺这样的“人才”吗?
当面对着这样的现状的时候,我的内心开始痛苦:我可以选择若无其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下去,反正都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熬一两年就会有各种优秀的荣誉、保研的机会,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一步步走上从政之路。但是,我也开始明白了,无论我将来的“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我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是一个人在与一个庞大的,堕落的,只关心物质利益和为自己捞好处的集团体系作对。
我如果想当上“总理”或者其他能够有决策权的位置,就必须跟他们一样混下去,否则早早就会被这个体制踢开。但我真的希望这样么?如果我把宝贵的时间都花在了一些根本不能起到实际作用的事情上,来收获一些所谓的荣誉和好处,我内心的困惑将怎么办?我之后的道路该怎样继续?难道这就是我的理想?
在经历了深入的思考后,任职半年我就毅然申请辞去这一职务。当时学院的老师很惊讶我的举动,在明确我执意要辞后,非常好心地建议我可以挂名不做事,这样在大四时候就可以获得保研的机会。我不愿意占这个便宜,告诉老师,既然要走就走个彻底,不需要挂名,我的内心不喜欢这样的方式。
于是,我很高兴地脱离了很多无聊的“学生工作”,回到了没有会议,没有那么多我看不懂活动的自由日子。自己读书、听讲座、听武大的“周末艺苑”,让自己的内心自由自在地成长。我努力去重新定位自己的理想,因为我发现从政似乎不适合自己。剩下来的选择还有两个,一个就是大家都很热衷的,也是很传统的“实业救国”之路,我可以去帮助我们国家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也帮助自己成为一个“经济英雄”,做“李百万”另外一条就是冷板凳的“学术之路”:考研,攻博,成为一个学者。
我很敬佩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当年作为热血青年,做为一个台湾军官,由于反对蒋家王朝的政治***,他“叛逃”到大陆。他当然可以享受“义士”级的待遇,在我国的“党政军”系统里快速地升职。但是,他当时叛逃台湾,绝对不是为了谋取物质利益,而是为了心中的热血理想。
我想他后来离开政治圈子,走上学者之路,是不是跟我一样,发现在中国“从政”不能解决“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只好去研究学问,去当学者。否则如果他叛逃的目的,仅仅是想当一个学者的话,当时的台湾条件更好,所以一定有他的难言之隐。他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学界最好的学者之一,还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
到底那条路更有意义和价值呢?我努力去大量阅读,努力去思考,去发现各种线索和事实来帮助我决定,去解决我内心所有的困惑。
三、读懂“大学”,我发现“做学问”在大学也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我真的能够专专心心去做一个学者吗?像林毅夫那样?在不断地阅读和思考中,我对于大学的认识也越来越多,我也开始明白为什么这个曾经安静和充满追求智慧风气的象牙塔越来越千奇百怪。商业中逐利的浮躁气息充斥着整个校园,学术与商业的挂钩和教师职称评定的畸形化,使得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老师不重视教学而忙于自己的项目,忙于发表论文。因为有了论文,有了项目,才会有职称和金钱,才会有房子、车子和各种名誉,这样的老师那里有时间去传业授道解惑呢?
但是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老师。因为“理想型”的老师注定要被现实“淘汰”。别的学校不了解,但是全国有名的易中天,在武大的时候却因为个性独特,不愿流俗而被排挤,出走厦门大学。后来是学生们敬仰的武大四大名嘴之一的哲学教授赵林也要离开武大,引起学生轰动。
后来据说校长看民意沸腾,才执意挽留赵林老师,勉强留了下来。但是根子上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我最近又听说专注学问的知名哲学教授邓晓芒要去华工。一个文科教授,却要离开以文科着名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宁愿去一所工科大学任职,武大到底怎么了?珞珈山还是个做学问的地方吗?
四大名嘴的尚重生教授也说:当年与他一起留校任教的早期很多有才华的老师,都离开武汉大学了。而且很多离开了大学,离开了学界。难道在中国,学者之路也同“从政”之路一样,是一条不可行的“梦幻之路”?中国之大,放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吗?我很不安地探讨自己从事“学问之路”的可能性。越来越多地发现:所谓的“名牌大学”里,真正的学问根本没有地位。
老师不关心学问和学习。在这样的大学里,缺乏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因为老师在大学里其实是“弱势群体”,他们被一群根本不懂教育的教育官员们“管理”着,迫于生存压力,为了职称,为了提级,为了饭碗等等,不得不向畸形的评定机制屈服。能够独立思考和具有独立人格的老师,可能根本就不见容于这个教育官僚体制。
连知名的教授如赵林,邓晓芒都不得不屈服于“体制”,连四大名嘴尚重生都不断地抱怨无法发挥所长,我一个小小的后生,真的能在“学问”的路上实现理想吗?很多博士生导师会派自己的研究生替代自己给本科生上课,自己忙项目,当老板,追逐金钱和权力地位,这与“官场”和“商场”又有什么不同呢?真正的不同,就是这里更虚伪,贴了一张“教育”的皮,所以更害人。
校长把老师当打工仔 谁也不关心学生
大学的领导不关心学问。他们不关心教师,仅仅是把教师当做打工仔。他们也不关心学生,不理会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很多管学生的“大学领导”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一副“官员”的样子。他们也不关心自己的毕业生到底受不受社会的欢迎,不关心学科的设计是不是符合教育和社会的要求。他们只关心“如何保住位置”,“如何捞取好处”,如何“买卖文凭”,如何与社会上的官员们“交易”。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武汉大学授予了很多官员“特聘教授”的头衔拉拢他们,还送出大量的“博士学位”给各级官员,仅仅因为他们是有实权的“官员”,学校愿意“证明”他们“很有学问”,让他们捞一笔“学问资本”。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
大家都知道前几个月武汉大学的两个校领导被抓,其中一个还是享有“国家荣誉”的获奖“杰出领导”,这暴露了大学一系列问题的冰山一角,据说出事以后,很多有实权的“大学领导”们都惶惶不安,生怕有一天查到自己头上来。我相信这不是武汉大学一家的事情,可能其他大学更***。
可是,我关心的是:这说明了什么?这样的大学,难道真的有“大学精神”吗?真的是一个我要做学问的地方吗?
1.我缺钱么?我们的社会缺钱么?我的人生需要去做一件没人需要的事情吗?
现在我们的国家里,大家都在努力创造着物质的财富,每一个城市里可以看到很多忙忙碌碌的人,每个人都在辛苦的追逐着。特别是我在深圳工作,这个节奏很快的城市就是金钱驱动的城市。每一次,我坐公交车的时候,我都会留意下那些等车的和街上走过的人们,很多人的脸上都写着焦虑和疲惫。
大家都在追求金钱以为会带来幸福,可是为什么都这么不快乐?望着车外的人们,我就问我自己:会不会有一天我也会变成跟他们一样? 我问自己追求的幸福是什么?是更多的物质财富,不是,我想幸福于我而言,是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开心有价值的工作并能保障物质生活,一个和睦的家庭。并能把这个幸福的圈子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推广,那么我实业的梦想能够带给自己幸福和更多的人幸福么?
再看看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中国已经诞生了很多的企业,华为、联想、等等,人们已经创造积累了很多的物质财富,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优越。而我们却越来越齐心协力地追求金钱,我们创造了很高的GDP,但同时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环境污染,大都市白领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每况日下,都市女性白领越来越多的人不能走进婚姻的殿堂,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都市人在物质富足的表象里精神匮乏,借以酒吧、网络游戏、聚餐等打发时间,青少年儿童以及高校大学生自杀比率升高,流行文化越来越庸俗甚至恶俗化,以及我在大学所碰到的种种困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怎样去解决?靠追求金钱可以么?
而这些问题却很实在地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我们这个社会的整体幸福。但这一切,靠钱都不能解决,是要靠文化,靠智慧。如果金钱可以解决,那我们可以用钱买来生理和心理健康,可以买来家庭的幸福和谐,可以买来优秀的文化,我当然应该多赚钱。可惜这一切都买不来。
2. 为什么说中国缺乏真正的教育?
靠文化,靠智慧,人才能够得到幸福,国家才会真正强大。为什么一定要去做教育?答案是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国家的素质,而我们目前的中国缺乏真正的教育,为什么这么说?看看教育和社会的现状以及我们传统文化的断层现象我们就可以明白。
我们的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教育都在教学生不断地考试,关注考分,然而,做了那么多的试卷,考了那么多的试,拿了学士、硕士、博士文凭就能解决人生和幸福的问题吗?看一看现在的大学生面貌,有多少人不过是在混一张文凭而已,还自欺欺人地以为:这张文凭会给自己带来一份不错的工作和钱途,可能么?那么多经过高考的学生,走进大学为什么就失去了青年人本来应该有的朝气和活力?为什么他们沉迷网络游戏、在无聊中打发着自己最宝贵的年华?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找不到工作呆在家里成为“啃老一族?”还有工作之后很多成为“月光一族”?
我们最终都要走上社会,我们最终都要独立地去面对生活和生存,我们最终都要为人父母,我们最终都要赡养自己的父母,真正关乎我们人生幸福的问题,诸如怎样去强身健体,怎样去规划人生方向,怎样去处理婚姻问题,怎样去教育孩子,我们的教育有去关注或者启发我们去思考这些问题吗?难道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在学校里培养一群考试的机器,然后出来成为一个工作的机器?老了成为一个等死的废物吗?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德国二百年前的教育宣言曾经如此说道: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的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
问一问亲爱的朋友们,在中国目前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校园里,有这样的教育么?没有,中国太缺乏真正的教育、缺乏真正的大学了!同时我们回过头来看***传统的知识分子是怎样做的,宋朝一代大儒张载曾如此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此以后,这句话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共识,而现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多少这样的学者?我们的大学里有多少这样的教授和博导?我们可以看到为各种利益集团说话的所谓“专家”,可以看到为了金钱奔波在官场和商场的教授和博导。
现在我们的社会很多人都在一味地追求金钱作为人生最高目标,从让我们痛恨的房地产商到现在的医院,从老师到卖奶粉的,很多人都忘了自己本职工作的职业道德,一味地拜金。缺乏文化和责任的富人们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越来越高的交易成本和越来越多的危害。我们可曾知道美国的清洁工人的工资可以达到年薪五六万,但是他们的房子只需要三十万左右的美金?
而我们国内的老百姓却需要耗费两代甚至三代人的积蓄去买一套房子,就因为一些人昧着良心攫取高额利润,而让多少大学生一毕业就要面临这个严峻的人生大事,房子真的值那么多钱么?孟子曾经告诉过我们:上下交征利,国危矣。三鹿奶粉、各地不断的儿童血铅案例已经用血的事实不断地印证着这句话,而我们的社会还需要多少这样的例子来唤醒大家:如果仅为了钱而忘记了道德,昧了良知,我们的社会将走向何方?
在这么一个逐利的社会里,究竟还有多少中国人会静下心来学习和传承我们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老子》、《论语》、《大学》、《金刚经》、《资治通鉴》等等,这些经典的遗产我们继承了么?我们该怎样把这些东西交给我们的下一代,如果不能交给,如果不能完成五千年里中国文化的传承,我们何以有颜面自称为中国人?
曾经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国家破亡而文化存在的民族,一定可以恢复国家(比如以色列),但一个文化破亡了的民族,无一例外地彻底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比如古巴比伦等。而正是由于这些精髓的传统文化丢失,我们的社会才变得越来越千奇百怪。
学校缺乏真正的教育导致了社会上很多人盲目逐利、精神空虚、各种社会问题曾出不穷,传统文化精髓遗失,后面两者又反过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如此的恶性循环回把我们带向哪里?我们的后代将会生存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里?
究竟是这个社会在疯狂地走向一个危险的境地,还是我是一个疯子在危言耸听?
3.为中华之崛起做教育
考虑到如此的地步,我对于自己做实业的想法又发生了深深的怀疑,我对于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生存发展产生了深深地担忧。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写下《少年中国说》,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且更加严重。只有从教育上去入手,培养优秀和有良知的公民及社会领袖,我们才有希望去改变我们社会中丑恶的一面,才能传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子孙后代才会健康、幸福地生存在这块土地上,才能自豪地说:我是一个中国人!
因此我决定走进大山,去一个小小的私立学校做一名普通老师,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习武修身,传播智慧。为我热爱的这个国家,为中国的孩子和未来,也为自己,去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因为唯有文化方能立国,唯有真正的教育才能树人!唯有智慧方能让一个人拥有真正的幸福,让一个社会真正的和谐,让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
注:没有想到文章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在此说明下――由于体制内教育的失败,我不可能加入任何一所官办的应试学校来实现自己做真正教育的理想,而选择了在大山里的这所私立精英学堂(别误会,不是农村支教,那样我再努力也只是为体制培养几个低级打工仔),不提学堂名字的原因,是因为避免有人说我是商业炒作(毕竟是私立的),玷污了这个神圣的教育理想。
同时,这所学堂目前因为超前的教育理念,虽然规模不大,但影响力已波及全国,她必将成为中国未来先进教育的一个范例,因此我也不想借名生辉,借学堂出名。我更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自己踏实的努力来让学堂因我而更荣耀而非相反。希望大家理解。
另外,我开始新的工作才两个月。在这里,我第一次尝到了“挫折”的感觉,相对于我一贯的“顺风顺水”,我在这里明显感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和思想的浅薄。相比一起工作的,跟我同年毕业的同事和朋友,我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差异,我需要有更多的努力来提高和完善自己。但是,这反而让我更加高兴,更加认定了自己选择的正确:这是一个可以让我不断提高的地方,这是一个可以让我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教育强国之梦----去不断提高自己和需要我帮助提高的人。
写这篇文章目的有两个:
1. 能够唤醒大学里沉睡的一部分人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非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自助者天助之。
2. 引起更多的人对于教育的关注和反思,因为这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我们不能因为老师、大学和社会对我们不负责任就放任自流,相反正因为学校和社会没有为我们负责,我们更要加倍地为自己负责,更要认真地思考和选择自己人生。如若能达到此两者,足矣,谢谢各位。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