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7
蛇杖
炫空唯梦
觉醒
包容
一马当先
惜缘
一星
11 posters
第3页/共26页 • 1, 2, 3, 4 ... 14 ... 26
回复: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人文上帝创世纪,科学机理进化论。强调一者皆极端,整理圆合统一存。
创世道由心生转,进化生态奠基进。体心道蕴修明白,定知理法道存真。
创世道由心生转,进化生态奠基进。体心道蕴修明白,定知理法道存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三个百分九十五,大脑基因链宇宙。容量保险待开发,虚隐功能藏结构。
主界比例相对大,万尘单一小量度。亿亿界面真实存,平均对比偏显著。
主界比例相对大,万尘单一小量度。亿亿界面真实存,平均对比偏显著。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世尘为何容量大,生灭转化中转存。一颗太阳一界面,亿亿恒星空无人。
釜底抽薪早转化,生态齐备降实尘。修道万化基重定,万界生灭始变新。
釜底抽薪早转化,生态齐备降实尘。修道万化基重定,万界生灭始变新。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时空物质互纠缠,信息心灵并存传。灵魂出窍体场内,相对变化印境迁。
身同万界和合在,魂思天地弥散牵。认识自己从未停,全觉自我实在难。
注:人类所永远面对的中心议题:认识自我。
身同万界和合在,魂思天地弥散牵。认识自己从未停,全觉自我实在难。
注:人类所永远面对的中心议题:认识自我。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声子依存晶体场,个体粒子赖全存。纠缠处处难割裂,作用时时连通心。
守恒转化全通遍,大同释义一体真。圆通完备一理化,切莫囿陷单界尘。
守恒转化全通遍,大同释义一体真。圆通完备一理化,切莫囿陷单界尘。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时空量子律背景,粒子演员物理演。生灵个个亦如是,整体局部总纠缠。
天人本来可通变,转化守恒全关联。觉明无极太极理,虚无缥缈天人全。
天人本来可通变,转化守恒全关联。觉明无极太极理,虚无缥缈天人全。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无极零和出,至一化太极。太极分阴阳,两仪成四象。
四象演八卦,类象俱应全。分形化万亿,无穷混沌基。
成住灭转空,修道重立基。诚信三才盗,平等无害齐。
自觉合道法,律法自觉依。转换完备时,大同应无极。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由 一星 于 2013-09-09, 04:38
一实二虚三缥缈,把手阴阳必须修。有无转换共存在,仁德真意作统筹。
说事单一谁能应?论理万界合道忧。平等无害大同好,诚真善美义如流。
一实做好人,二虚过阴深。虚实合一境,平等缥缈真。
全控非平等,和合应万尘。和合仁德义,协同依道心。
一实二虚三缥缈,把手阴阳必须修。有无转换共存在,仁德真意作统筹。
说事单一谁能应?论理万界合道忧。平等无害大同好,诚真善美义如流。
一实做好人,二虚过阴深。虚实合一境,平等缥缈真。
全控非平等,和合应万尘。和合仁德义,协同依道心。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一星 写道:http://seth.haotui.com/thread-646-1-
对传统修行的一些思考
进去看看不错!尝试参与更好。
修真似学车,练习需亲尝。参与调状态,天性自流淌。
原因很简单,处于磁化场。体验开此窍,自担通阴阳。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历经35年 “旅行者”飞出太阳系(图)
2013-09-14 02:14:50 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郑州) 分享到
2012年8月25日“旅行者1号”脱离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目前,该探测器已距太阳约188亿公里,但仍暂时受到太阳的影响。
美国航天局12日宣布,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飞出太阳系,目前正在寒冷黑暗的星际空间“漫步”。人类,迎来向星际空间进军标志性的第一步。
一年前就已离开太阳系
【星际迷航】
美国航天局12日发布会的主题借用知名科幻电影名称,取名“”。“旅行者”项目首席科学家埃德·斯通宣布:“我们到那里(星际空间)了。”
斯通说,“旅行者1号”已经离开太阳风层,“在宇宙海洋各恒星间遨游”。他说,这开启一次历史性探索,意义相当于人类第一次绕地飞行、第一次登月。
他说,“旅行者1号”的下一个里程碑也许是飞近太阳之外的另一颗恒星,不过,实现这一目标大致需要4万年。
当天航天局实时更新的数据显示,“旅行者1号”距离地球188亿公里。
航天局说,实际上,“旅行者1号”可能去年8月25日就已离开太阳系,航天局收集足够证据后才发布这一消息。
论证这一结论并不简单。航天局说,太阳系和星际空间没有“界碑”和“界线”,须分析探测器数据,推算是否突破太阳风层,脱离太阳影响。去年8月25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记录到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数量剧降,而源自星际空间的宇宙射线陡增。
此后科学界一直就其是否已飞离太阳系展开争论。但当时美国航天局“旅行者1号”项目团队认为,没有观测到另一个指标即磁场方向的突然改变,因此认为它还在太阳系内。
【伟大飞跃】
人类进军星际空间的第一步
美国宇航局副局长约翰·格伦斯菲尔德说,作为人类派往星际空间的“大使”,“旅行者1号”勇敢踏足从未有探测器到达过的地方,这是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为人类的科学梦想与事业掀开了新篇章。
斯通说,“旅行者1号”现在有了全新的任务,科研人员对太阳风和其他恒星风之间的作用感兴趣。
“旅行者1号”接下来将会研究太阳系外的粒子和各种现象,并将数据传回到地球。据预计,“旅行者1号”可能会在2025年左右用尽自己的核燃料,不得不关闭自己的仪器。
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旅行者2号”现距地球大约153亿公里,预计将在3年至4年后飞出太阳系。届时,将有两个探测器帮助人类探索“未知的星际空间”。
【携带唱片】
录有55种语言,含中国4种
“旅行者1号”1977年发射,重815千克,初定目标是与另一枚探测器“旅行者2号”探测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1989年,两枚探测器完成既定目标后,继续借助同位素温差发电机作为动力来源,续以45公里/秒的速度航行,向太阳系边缘探测,并定期向地球发回数据。
另外,“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各自携带有一张铜质镀金唱片,刻录着反映地球生命与文化的声音和图像,唱片中录制了用55种人类语言讲述的问候语“来自行星地球的孩子(向你们)问好”,其中包括四种中国方言(普通话、闽南语、广东话、吴语),另外还有英语、西班牙语、法语,以及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得语等古老语言。
已故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爱德华·萨根说,只有在星际空间中存在有能力进行太空旅行的高级生命时,探测器上的唱片才可能遇到目标并被播放。他说:“向浩瀚宇宙中发射这个东西,表明这个行星的人类对自己生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综合新华社等媒体消息
2013-09-14 02:14:50 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郑州) 分享到
2012年8月25日“旅行者1号”脱离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目前,该探测器已距太阳约188亿公里,但仍暂时受到太阳的影响。
美国航天局12日宣布,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飞出太阳系,目前正在寒冷黑暗的星际空间“漫步”。人类,迎来向星际空间进军标志性的第一步。
一年前就已离开太阳系
【星际迷航】
美国航天局12日发布会的主题借用知名科幻电影名称,取名“”。“旅行者”项目首席科学家埃德·斯通宣布:“我们到那里(星际空间)了。”
斯通说,“旅行者1号”已经离开太阳风层,“在宇宙海洋各恒星间遨游”。他说,这开启一次历史性探索,意义相当于人类第一次绕地飞行、第一次登月。
他说,“旅行者1号”的下一个里程碑也许是飞近太阳之外的另一颗恒星,不过,实现这一目标大致需要4万年。
当天航天局实时更新的数据显示,“旅行者1号”距离地球188亿公里。
航天局说,实际上,“旅行者1号”可能去年8月25日就已离开太阳系,航天局收集足够证据后才发布这一消息。
论证这一结论并不简单。航天局说,太阳系和星际空间没有“界碑”和“界线”,须分析探测器数据,推算是否突破太阳风层,脱离太阳影响。去年8月25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记录到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数量剧降,而源自星际空间的宇宙射线陡增。
此后科学界一直就其是否已飞离太阳系展开争论。但当时美国航天局“旅行者1号”项目团队认为,没有观测到另一个指标即磁场方向的突然改变,因此认为它还在太阳系内。
【伟大飞跃】
人类进军星际空间的第一步
美国宇航局副局长约翰·格伦斯菲尔德说,作为人类派往星际空间的“大使”,“旅行者1号”勇敢踏足从未有探测器到达过的地方,这是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为人类的科学梦想与事业掀开了新篇章。
斯通说,“旅行者1号”现在有了全新的任务,科研人员对太阳风和其他恒星风之间的作用感兴趣。
“旅行者1号”接下来将会研究太阳系外的粒子和各种现象,并将数据传回到地球。据预计,“旅行者1号”可能会在2025年左右用尽自己的核燃料,不得不关闭自己的仪器。
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旅行者2号”现距地球大约153亿公里,预计将在3年至4年后飞出太阳系。届时,将有两个探测器帮助人类探索“未知的星际空间”。
【携带唱片】
录有55种语言,含中国4种
“旅行者1号”1977年发射,重815千克,初定目标是与另一枚探测器“旅行者2号”探测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1989年,两枚探测器完成既定目标后,继续借助同位素温差发电机作为动力来源,续以45公里/秒的速度航行,向太阳系边缘探测,并定期向地球发回数据。
另外,“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各自携带有一张铜质镀金唱片,刻录着反映地球生命与文化的声音和图像,唱片中录制了用55种人类语言讲述的问候语“来自行星地球的孩子(向你们)问好”,其中包括四种中国方言(普通话、闽南语、广东话、吴语),另外还有英语、西班牙语、法语,以及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得语等古老语言。
已故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爱德华·萨根说,只有在星际空间中存在有能力进行太空旅行的高级生命时,探测器上的唱片才可能遇到目标并被播放。他说:“向浩瀚宇宙中发射这个东西,表明这个行星的人类对自己生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综合新华社等媒体消息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飞出太阳系,宇宙或许更精彩
2013-09-14 02:22:49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有0人参与
分享到
2013-09-14 02:22:49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有0人参与
分享到
来论
“旅行者1号”被寄予厚望,科幻和想象的事物也许能通过求实和求真的科学去探索或证明。
美国科学家证实,美国宇航局(NASA)于1977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1号”无人太空探测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这是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截至目前,“旅行者1号”的这趟旅程花费了足足36年,距离地球长达116亿英里(约187亿公里)。
“旅行者1号”太空探测器飞出太阳系的意义恰如该计划的负责人爱德华·斯通所述,“这个成就如同人类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或者第一次踏足月球表面一样。”
不过,要真正理解“旅行者1号”飞出太阳系的意义,或许要从几个方面来看待。尽管没有载人,但“旅行者1号”飞出太阳系首先部分实现了人类进入星际空间的愿望,而且,这一壮举在某种程度提供了一个线索,科幻和想象的事物也许能通过求实和求真的科学去探索或证明。
张田勘(学者)[/font][/color]
“旅行者1号”被寄予厚望,科幻和想象的事物也许能通过求实和求真的科学去探索或证明。
美国科学家证实,美国宇航局(NASA)于1977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1号”无人太空探测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这是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截至目前,“旅行者1号”的这趟旅程花费了足足36年,距离地球长达116亿英里(约187亿公里)。
“旅行者1号”太空探测器飞出太阳系的意义恰如该计划的负责人爱德华·斯通所述,“这个成就如同人类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或者第一次踏足月球表面一样。”
不过,要真正理解“旅行者1号”飞出太阳系的意义,或许要从几个方面来看待。尽管没有载人,但“旅行者1号”飞出太阳系首先部分实现了人类进入星际空间的愿望,而且,这一壮举在某种程度提供了一个线索,科幻和想象的事物也许能通过求实和求真的科学去探索或证明。
当然,“旅行者1号”走向星际空间的更大意义在于,它可能向地球上的人类传达或描绘一个人类完全没有见识过的世界。这个世界的自然状态也许不如地球,因为“旅行者1号”传回的信息是,它抵达了一个从来没有被探索过的寒冷的星际空间。但是,这个未被人类发现过的世界无疑令人憧憬。另一方面,尽管人类出现在地球是一种极大的偶然,但是,在宇宙中如同地球一样可以孕育和诞生生命的星球还有成千上万。对地球上的生命的探索已发现有6种生命形态,因此,星际空间如同地球或不像地球的星球上,或许存在着与人类一样的生命或相似的生命。但是,外星人是否如科幻电影中所呈现的那样,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答案,这一切也需要“旅行者1号”来探索并给出答案。
[color][font]张田勘(学者)[/font][/color]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日月行星太阳系,旅行一号刚脱离。亿万界面已转化,单余此域旧虚实。
釜底抽薪早启动,炉熄火灭正衰时。新升旧降阴阳转,虚调团队已布齐。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一个情字魂牵绕,不至本真鲜觉晓。性命关头仍不知,浮华利欲岂真好。
人伦悲剧个个有,千种死法知多少。不从轮回全面看,生生世世永无了。
人伦悲剧个个有,千种死法知多少。不从轮回全面看,生生世世永无了。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天下为公真博爱,平等无害道途开。每个生灵关万界,一体难分合三才。
此中类比量子态,展现机理常道来。生灵万物此本性,为何亿劫人堵塞。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言成而诚三才通,由此判断事可成。道由心生诚涌现,心口如一正行功。
仁德之义合道正,大同本自含协同。道以诚入真体验,生灵个个透心明。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故事一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于是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9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1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而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 小人蓬蒙在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后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傍晚,后羿知道此事后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3步,月亮退3步,他退3步,月亮进3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故事二 吴刚伐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500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故事三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简介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11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XX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故事一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于是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9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1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而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 小人蓬蒙在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后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傍晚,后羿知道此事后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3步,月亮退3步,他退3步,月亮进3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故事二 吴刚伐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500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故事三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简介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11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XX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第3页/共26页 • 1, 2, 3, 4 ... 14 ... 26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