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证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宇宙

4 posters

4页/共6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步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08-12, 01:05

http://tech.qq.com/a/20140811/011428.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我们宇宙可能处于高维时空的黑洞中
天文航天腾讯科学2014-08-11 07:50

[摘要]加拿大安大略省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可能不是诞生于大爆炸,而是高维时空黑洞视界边缘的三维世界。

宇宙 - 页 4 109014586

加拿大安大略省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科学家提出了新的宇宙诞生论,认为我们的宇宙处于高维时空的黑洞边缘

腾讯科学讯(罗辑)我们所处的世界被认为属于三维时空,而宇宙的维度不仅仅只有三维,可能高达十一维,高维时空时空中所发生的事件是低维时空生物所不能理解的,即便地球上的生物处于三维时空中,但也不能保证宇宙其他地方不存在更高维的生物。根据宇宙学中的数学模型,我们的宇宙可能来自更高维度的时空,比如在高维时空中的黑洞形成了一个三维的时空结构,而我们的宇宙处于其中,也就是说人类可能是高维时空中的一种低维生物。

这个推论似乎听起来相当科幻,但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从数学的角度可以推出类似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该理论可能被我们的物理理论所证明,因为当前许多宇宙学未解之谜都无法用现有的时空理论加以解释,这就使得科学家去寻找我们宇宙的来源,研究当前的宇宙学定律是否符合我们宇宙所处的时空。

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科学家罗伯特·曼等人正在研究我们宇宙所处的时空,他们认为宇宙学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理解大爆炸,目前宇宙学的主流理论主要来自宇宙大爆炸模型,但这一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一个奇点,一切物理定律在这里都是失效,这是一个无法用物理语言形容的时空,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在这里甚至毫无意义。正是宇宙大爆炸理论制约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对于罗伯特·曼等人而言,宇宙大爆炸理论从根本上将宇宙学带入一个无法解释的局面。

对此,研究人员认为宇宙学应该抛弃奇点理论,如果我们的宇宙从来没有奇点,那么宇宙学似乎可以找到突破的方向,比如我们的宇宙可以诞生于一个黑洞的事件视界之外,而这个黑洞则处于一个更高维的宇宙中。对于三维宇宙而言,其内部无法观测到高维宇宙黑洞事件视界周围的情况,而且三维宇宙中的黑洞存在二维的视界,那么在四维宇宙中的黑洞视界边缘就可以出现三维视界,这也是我们宇宙所处的时空位置。

从理论上看,四维时空等更高维的宇宙可以形成三维时空,研究人员的计算表明我们所处的三维时空可能是四维宇宙中低维世界,这听起来似乎很玄乎,但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认为在数学上这样的宇宙是合理的,按照他们的理解,我们的宇宙可能是高维时空中被扭曲的三维蜃景。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08-13, 02:33

http://www.swarmagents.cn/swarma/detail.php?id=18583

跨越黑洞火墙——转自《环球科学》
宇宙 - 页 4 C_right22014-08-05 07:01:25 宇宙 - 页 4 C_right1 黑洞  复杂性  信息 

jake


宇宙 - 页 4 1110992548_14019290101931n

    74岁的萨斯坎德是来自加州斯坦福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长期以来,在统一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努力中,他一直是先驱。在追寻不可捉摸的统一理论之路上,他成为了那些反直观的想法的拥护者。而如今,他主张一个新颖而同样奇怪的想法:解开万物之理的关键,就隐藏在“计算复杂性”这个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当中。
    最近,物理学家莱昂纳德·萨斯坎德(Leonard Susskind)常常身穿一件写着"I ♡Complexity"(“我喜欢复杂”)的T恤来出席他的报告会。衣服上那颗红心的位置是一个曼德布罗特(Mandelbrot)集——这是一个分形图案,它的复杂性广为人知,被认为是最美的标志。
    这很好地概括了他的理念。74岁的萨斯坎德是来自加州斯坦福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长期以来,在统一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的努力中,他一直是先驱。在追寻不可捉摸的统一理论之路上,他成为了那些反直观的想法的拥护者,比如超弦理论,或者诸如“我们的三维宇宙实际上是一个二维全息图”的想法。而如今,他又加入了一小群研究者的阵营,主张一个新颖而同样奇怪的想法:解开万物之理的关键,就隐藏在“计算复杂性”这个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当中。
    通常,理论物理学家不指望能从这个领域中获得对宇宙深刻的见解。因为计算复杂性是用来处理很具体实际的问题的,比方说它会告诉你执行一个算法需要多少个逻辑步骤。然而萨斯坎德说,假如这个方法是可行的话,它将可以解决近些年在他的研究领域中最令人头疼的难题——黑洞火墙悖论——这个悖谬的存在,使得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似乎无法共存。不仅如此,基于信息论的这个概念,他认为计算复杂性可以提供给理论家一个全新的方法来统一这两个分支。
    火墙背后
    这一切都始自40年前,当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猛然意识到量子效应会导致黑洞持续辐射光子和物质粒子,直到它蒸发殆尽。
    另一些研究者马上指出,这个理论会带来一个棘手的矛盾。根据量子力学,黑洞辐射流必定携带着任何落入黑洞的物体的信息,而跨越视界——黑洞的边界,其内侧的黑洞引力之强,以至于连光线都无法逃脱——坠入黑洞的物质也携带着一份完全相同的信息。问题在于,这两股完全一致的信息流违反了量子力学的一条金科玉律“量子不可克隆定理”——要完美复制一个量子系统的信息是绝不可能的!
    很幸运的是,萨斯坎德和他的同事在1995年发现了大自然有一种绕开这个矛盾的精妙策略:这两份信息拷贝不可能被同时看到:因为一个视界外的观察者无法与落入视界内的观察者通讯。然而在2012年,来自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被合称为AMPS组合的四位物理学家:发现了该规则的一个致命反例:一个观测者可以先从黑洞辐射中获取信息,然后跳入黑洞,在下落的路上阅读黑洞内那份“被封存的信息拷贝”。
    AMPS因此提出:大自然在视界内侧设置了一堵火墙来避免这个麻烦——从而任何尝试跨越视界的观测者,哪怕是粒子,在跨越视界的时候都会被烧成灰烬。这样一来,空间会在视界内侧戛然而止,尽管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预言空间必须在此连续。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理论物理学家拉斐尔·布索(Raphael Bousso)说,假如AMPS的理论是对的,“那可给了广义相对论当头一棒”。
    无法计算
    基础物理正处于一阵前所未遇的骚乱当中,业内人士们都在为了解决该悖谬而不懈奋斗。首先将计算复杂性引入这场辩论的是斯坦福的物理学家兼计算机科学家帕特里克·海登(Patrick Hayden)和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丹尼尔·哈洛(Daniel Harlow)。如果火墙假说是建立在观察者有能力从黑洞辐射中读取信息的话,他们想知道,做到这一点有多难呢?
    他们发现,这是无可企及的难度。他们利用计算复杂性分析表明:从黑洞辐射中解码信息所需的步骤数随着携带信息的辐射粒子的数目指数上升。任何可以想象的计算机都无法在黑洞彻底蒸发前完成这个计算,到那时,那个“被封存的信息拷贝”也已经被销毁了。因此,大自然并不需要一个火墙,因为火墙之需要的前提——从黑洞辐射中解码信息是不可能的——火墙悖论因此不复存在。
    海登起初对该结果持怀疑态度,但随后他和哈洛发现对于各种类型的黑洞,结果都几乎相同。于是他不得不承认:“这看起来是个很可靠的原理——大自然的这个秘技会阻止你解码信息,直到黑洞消失。”
    海登-哈洛观点给斯科特·阿伦森(Scott Aaronson)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伦森在剑桥市麻省理工学院工作,他所研究的是计算复杂性和量子计算的极限。“这二位的工作结合了计算机科学和物理学,是我职业生涯中见过的类似工作中最引人注目的”,他说。
    这也在理论物理学家中激起强烈反响。不过并非人人对此信服。“即便计算正确”, 波尔金斯基(美国弦论物理学家)说,“我认为人们想由此建立一个基础理论也是很困难的。”不过,一些物理学家正试图做这件事。本领域的科学家们大都有个信念:自然法则一定是以某种方式建立在信息上的。而完全在信息论中被定义的计算复杂性这个概念,自然法则建立于其上的想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这一切当然鼓舞了萨斯坎德对复杂性的作用进一步挖掘。为了数学上的明晰,他首先在AdS空间的理论范畴内计算。AdS空间是anti-de Sitter空间的简称,描述了一个由引力掌管一切的宇宙,包括黑洞——就像我们真实的宇宙那样。然而它与我们的宇宙的差别在于它有一个边界,在那里没有引力,只有遵循量子物理法则的基本粒子和场。尽管AdS空间与我们真实的宇宙有上述不同,但是对它的物理研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因为那个空间中的一切物质以及物理过程都可以数学地映射到宇宙边界上的粒子或者过程。比方说,AdS空间中的一个黑洞即对应于宇宙边界上的一团由寻常量子粒子组成的高温气体。更妙的是,此处的复杂计算可以在彼处变得简单。计算完成后,在AdS宇宙中得到的见解可以不失一般性地移植到我们真实的宇宙中来。
    复杂性飞升
    萨斯坎德先考察了一个位于AdS宇宙中心的黑洞,他利用宇宙边界的映射关系来研究在黑洞视界内部发生了什么。然而过去所有类似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如今萨斯坎德从计算复杂性中领悟到了那些失败的原因:自AdS宇宙边界到黑洞内侧的映射需要多到可怕的运算步骤,而且步骤数随着靠近视界的距离指数增长。正像阿伦森所说的,“黑洞的内部被计算复杂性的铠甲保护着”。
    此外萨斯坎德还意识到计算复杂性会随着时间增长。这不是我们熟知的无序度,或者熵的增加。它是一种纯粹的量子效应:宇宙边界粒子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它们的集体量子态的复杂性呈爆炸式的增加。
    萨斯坎德说,这种增长意味着复杂性的特质很像引力场。试想象黑洞外一个漂浮的物体——因为这是AdS空间,你可以用宇宙边界上的粒子和场来等效描述它——由于边界上的复杂性会随着时间增长,空间内部的那个对应物则会在这个效应的作用下朝着复杂性更高的区域运动。萨斯坎德说,这正是一个物体被引力拉向黑洞的另一种表述。他把那个想法概括成了一句口号:“物体之所以在下落,是因为世界有着走向复杂的趋势!”
    复杂性的增长还有另一层含义,这与一年以前萨斯坎德与朱安·马尔达西那(Juan Maldacena,新泽西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的物理学家,他首先意识到了AdS时空的独有性质)合作提出的一个观点有关。根据广义相对论,萨斯坎德和马尔达西那指出,被称作虫洞的时空隧道可以把两个相距若干光年的黑洞内部连接起来。而根据量子理论,这些相距甚远的黑洞还可以通过纠缠态耦合起来——即它们可以摆脱空间距离的约束,共享量子态信息。
    萨斯坎德和马尔达西那对这两种关联方式的许多相似性进行了探索,得出的结论是:它们是同一件事的不同侧面。具体来说,黑洞间的纠缠程度——纯粹的量子现象,会决定虫洞的宽度——而这是纯几何的问题。
    而萨斯坎德最近的工作表明AdS宇宙边界上的复杂性增长对应了虫洞的长度增加。把这与此前的工作结合起来,可以得到这么一幅图像:量子纠缠与空间相关,而计算复杂性则与时间相关。
    萨斯坎德第一个承认了他们的这些想法目前只是一个引人眼球的设想,他们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但他和他的支持者们都自信,这些想法可以“跨越火墙”。
    “我不知道它将会引领我们走向何方。”萨斯坎德说,“但我相信,我们现在意识到的复杂性与时空几何的关联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
    撰文:Amanda Gefter 翻译:朱国毅
    稿件来源:《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中文版)
    ——知识链接——
    分形理论
    分形理论是当今十分风靡和活跃的新理论、新学科。分形的概念是美籍数学家曼德布罗特(B.B.Mandelbrot)首先提出的。分形理论的数学基础是分形几何学,即由分形几何衍生出分形信息、分形设计、分形艺术等应用。
    分形理论的最基本特点是用分数维度的视角和数学方法描述和研究客观事物,也就是用分形分维的数学工具来描述研究客观事物。它跳出了一维的线、二维的面、三维的立体乃至四维时空的传统藩篱,更加趋近复杂系统的真实属性与状态的描述,更加符合客观事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超弦理论
    超弦理论即弦理论,是理论物理的一个分支学科。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点状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线状的“弦”(包括有端点的“开弦”和圈状的“闭弦”或闭合弦)。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弦论中的弦尺度非常小,但操控它们性质的基本原理预言,存在着几种尺度较大的薄膜状物体,后者被简称为“膜”。直观的说,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可能是9+1维时空中的D3膜。弦论是现在最有希望将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种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的理论。
    anti-de Sitter空间
    对于以“长”“宽”“高”构成的三维空间,人们都已熟知,但是如果提到“四维时空”,你会怎样理解呢?最容易想到的应该是在三维空间里加上一条时间轴,没错,这是四维时空最为人熟悉的一种形式: Minkowski(闵可夫斯基)时空,这也是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使用到的四维时空概念。但是实际上,除了闵可夫斯基时空外,四维的常曲率时空家族还有两个成员:de Sitter(德西特)时空和anti-de Sitter(反德西特)时空。这三兄弟都是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真空解,分别对应零曲率、正曲率和负曲率的时空。
    熵
    熵(entropy)指的是体系的混乱的程度,它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中也有引申出的更为具体的定义,是各领域十分重要的参量。
    熵由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提出,并应用在热力学中。后来,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第一次将熵的概念引入到信息论中来。


由一星于2014-09-13, 01:18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1次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08-19, 01:19

美空间望远镜看见黑洞周围的“光”

天文航天腾讯科学2014-08-18 08:03



[摘要]美国宇航局核频谱望远镜阵列观测到Mrk 335黑洞系统光冕区所发出的“光”, 强烈的X射线将黑洞周围的时空照得通明。



宇宙 - 页 4 109393387



艺术家绘制的超大质量黑洞周围辐射环境,黑洞两极释放出现强烈的喷流

腾讯科学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核频谱望远镜阵列已经观测到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罕见的X射线致密光源,位于黑洞附近,科学家将其称为X射线光冕,这是在黑洞周围出现的极端事件。如图中所示,艺术家绘制了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辐射环境,强烈的X射线将黑洞周围的时空照得通明,这种辐射来自黑洞周围的吸积盘,科学家将系统命名为Mrk 335,但其实际的形状到目前为止仍然不是非常清晰。

来自英国剑桥天文学研究所科学家迈克尔·帕克认为在黑洞的引力作用下,所有光线都被引导向黑洞周围的吸积盘上,一些物质则以螺旋状落入黑洞之中,由于光冕的位置较为靠近黑洞,在黑洞的引力作用下,X射线的行为变得非常怪异,似乎与引力之间产生了拉锯战,结果形成了罕见拉伸状的X射线,虽然这样的事件此前已经被观察过,但从来没有看到如此极端的X射线扭曲现象,而且X射线的细节比此前更加清楚。

超大质量黑洞被认为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星系中央附近,有些黑洞的质量更大、旋转速度也比其他黑洞要快得多,本次观测到的黑洞极端行为位于飞马座方向上,距离我们大约3.24亿光年,该黑洞的致密程度相当于将1000万倍的太阳质量集中在30倍太阳直径的空间中,由于其自转速度极快,周围的时空也被拖拽,形成了极端的黑洞周围空间环境。

美国宇航局核频谱望远镜阵列通过观测发现,尽管一些光会落入黑洞之中,无法逃脱黑洞的引力控制,但是黑洞仍然可辐射出高能量的“光”,其主要来自光冕和周围被加速至接近光速的物质,虽然科学家不确定光冕的形状和温度,但我们已经知道这些物质粒子的运行速度接近光速。

NASA的“雨燕”探测器已经对Mrk 335系统监视了多年,最近发现其X射电亮度出现了有趣的变化,其高能X射线位于3至79千电子伏,这个特殊的能量区间为天文学家提供了较好的观测时机,可以了解到黑洞事件视界边缘所发生的现象,核频谱望远镜阵列的观测表明,Mrk 335黑洞系统光冕区所发出的“光”被黑洞的引力拉回,并投射到致密的物质盘,就好像有人用手电筒照亮了黑洞周围。(罗辑/编译)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08-20, 01:22

科学家描绘星系3D地图 揭宇宙暗带之谜

天文航天腾讯科技[微博]2014-08-19 08:10



[摘要]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的研究人员绘制星系三维地图,试图揭开神秘的弥散星际暗带之谜,这是一种自1922年以来就发现未知天文现象。



宇宙 - 页 4 109469260



星际暗带背后隐藏着神秘的星际分子,使得观测宇宙的光谱图上出现了黑暗的部分

腾讯科学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目前绘制的星系三维地图或将揭开星系与恒星形成的奥秘,尤其是在日常观测中研究人员所发现的神秘弥散星际暗带,如果我们能破解这个谜团,就能揭开银河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星系内恒星在哪个时期出现。早在1922年时,研究人员就发现一种奇怪的天文现象,来自遥远宇宙的光线在抵达地球前会被星系内的某种物质所吸收,形成了弥散星际暗带的现象,科学家推测该现象的形成与星系内物质分布有关,其中就包括了特殊粒子的存在。

星系三维地图的出现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弥散星际暗带的物质构成,我们虽然很早就得知其存在,但对这些物质分布仍然不了解。为了创建三维地图,科学家对400多条特殊的光谱吸收线进行分析,并对弥散星际暗带8620吸收线进行探测,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的研究人员雅奈兹·科斯认为相比较而言,8620吸收线与其他的光谱吸收线的区别并不大,但是光谱特性通常用于观测恒星的运动,从吸收线的情况可以反馈出特殊的物质分布。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共发现了400个弥散星际暗带,其存在的于紫外、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弥散在整个空间,研究人员推测宇宙中存在神秘的分子,由于它们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观测到特殊的吸收光谱,这些分子可能是含有硅元素的碳氢化合物。如果从地球的角度观测,在彩色光谱图像中出现了黑暗的吸收线,就像彩色画面缺少了许多拼图,通俗地说就是本该被我们观测到的光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黑暗。

为了调查星际暗带,科学家也动用了径向速度法对星系内的恒星进行观测,绘制出恒星分布的地图,这样的大尺度宇宙地图可以确定宇宙中特殊物质的存在区域,位于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天文学教授Rosemary Wyse认为我们要发现星际暗带的奥秘,就需要找出它们在哪里,然后才能确定其成分。同时,研究人员也试图从实验室内模拟出特殊星际分子的组成,比如人工合成一些含硅原子的长碳链,观察其吸收线是否符合实际观测结果。(罗辑/编译)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马当先 2014-08-23, 12:50

俄罗斯科学家称我们都是外星人
文章来源: 腾讯网时间:2014.08.23 13:39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俄罗斯科学家称在空间站外表面发现了微生物,这个消息引起了全球专家的关注,显然在轨道环境暴露在宇宙射线之下,对生命而言是致密的,那么这些微生物从何而来呢?俄罗斯科学家认为微生物来自外层空间,这恰恰证明了地球生命来自外太空的设想,或许也可以称“我们都是外星人”。



  关于生命的起源,有研究表明地球生命来自外太空,地球生命实际上有着神秘的外星起源,对于空间站外部发现微生物的消息,一些专家认为其来自大气的上升流,海洋上的气流相互作用将表层的浮游植物给“吹”了上来,但是空间站上的工程师认为也有可能是美国宇航员做实验时不小心将空间站外部给污染了,此前我们已经发现有些细菌可以生存于太空环境,如果这次发现属实,那么这或许是更高级的外太空生物。



  俄罗斯专家认为空间站外部发现的微小生物来自海洋上浮游植物较为密集的区域,上升流的作用将它们带入轨道环境,但这个说法也受到质疑,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在300多公里,这里没有气流作用,处于真空环境,因此俄罗斯专家的解释有待商榷。另一种解释是空间站进行实验时污染了周围环境,但这个说法还没有得到确认。



  白金汉天体生物学中心的科学家认为我们已经发现在陨石可能存在与早期生命体特征非常相似的结构,可能是硅藻,在斯里兰卡发现的陨石中就有类似硅藻的特征,但是科学家还没有证明它们来自何处,这也是我们首次有直接证据暗示更高高级的生物体来自太空,空间站周围没有空气,处于真空环境,如果上升流将浮游植物送入轨道,这显然是一种无视物理定律的说法。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这些生物体来自空间站的其他舱室,对于陨石生命起源说,科学家认为目前尚未被证实,推测的结论认为早期生命形式可能诞生于原行星盘中,小行星之间的碰撞加速了微生物的演化,于是小行星、彗星携带着生命体在宇宙中穿梭,遇到环境合适的星球就开始繁衍,这是目前地球生命来自外太空的假说之一。(罗辑/编译)

  新闻来源:http://tech.qq.com/a/20140823/006091.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p=1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标签: 外星人 陨石
一马当先
一马当先

帖子数 : 666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08-26, 00:49

http://tech.qq.com/a/20140825/007088.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科学家发现相当罕见的“青年期”黑洞
天文航天腾讯科学2014-08-25 07:48

[摘要]科学家发现黑洞形成与演化的最新线索,梅西耶82天体附近存在一个中等质量黑洞,这个发现有助于我们揭开黑洞演化之谜。

宇宙 - 页 4 109797697

黑洞的吸积物质时会释放出辐射,因此我们可以探测到黑洞的存在,但对于黑洞的成长,我们了解并不多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黑洞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发现了关于黑洞形成的最新线索,黑洞作为宇宙中最奇特的天体,存在两个极端的质量,有些黑洞质量非常低,只有数十倍太阳质量,我们称之为恒星级恒星,属于黑洞中的小个头,而有些黑洞质量则非常庞大,达到数十亿倍太阳质量以上。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并没有发现太多中等质量黑洞的证据,但这一次,我们观测到在梅西耶82天体附近存在一个中等质量黑洞,这是黑洞演化过程中缺失的一环,可以连接恒星级黑洞与超大质量黑洞的成长过程,其中隐藏了关于黑洞形成的奥秘。

马里兰大学帕天文研究生Dheeraj Pasham是本项研究课题的负责人,我们已经知道几乎每个星系中央都存在一个质量巨大的黑洞,虽然有些黑洞不是超大质量黑洞,但质量也很庞大,我们并不知道质量较大的黑洞是如何形成的。黑洞的特点是拥有强大的引力场,连光线都无法逃脱黑洞的引力控制,更不用说运动速度较低的宏观物质了,尽管黑洞无法被直接观测到,但我们可以通过间接的手段探测到黑洞的存在,物质落入黑洞的过程会产生喷流,从而指示出黑洞的位置。

科学家发现宇宙中的黑洞主要集中在两个质量区间,10至100倍太阳质量和数十亿倍质量的黑洞,质量介于其中的黑洞非常非常少,导致科学家一度认为中等质量黑洞可能不存在,最近发现的中等质量黑洞在400倍太阳质量,该调查论文公布在周日的《自然》期刊上,这也将是科学家第一次对中等质量黑洞进行精确的质量调查。

关于黑洞的形成问题,科学家认为其来自恒星的坍缩,恒星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坍缩,并形成了黑洞,此后黑洞通过吸积物质开始漫长的成长过程,至少科学家目前认为黑洞是这样演化的,有时候黑洞也会通过合并来增加质量,因为吸积物质仍然存在一个速度上限,而合并能加速质量增加的过程。目前发现的中等质量黑洞非常令人兴奋,为科学家提供了黑洞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参数,我们未来还可能发现更多的中等质量黑洞。(罗辑/编译)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09-06, 01:32

卡车大小的小行星将于9月7日飞掠地球

天文航天腾讯科学2014-09-05 07:58



[摘要]2014 RC小行星将与地球擦肩而过,近地点不到4万公里,天文学家估计这颗小行星直径大约为20米,相当于一辆大卡车。



宇宙 - 页 4 110437195



2014 RC小行星虽然不会对地球构成影响,但我们直到它抵近地球后才发现其行踪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9月7日,一颗名为2014 RC的小行星将与地球擦肩而过,这颗小行星属于对地球有着一定威胁程度的地外天体,其轨道与地球的轨道存在交叉点,近地点只有地月距离的十分之一,大约在3万至4万公里左右。根据美国宇航局的最新观测数据,2014 RC小行星将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18分最接近地球,小行星的位置在新西兰上空,根据天文学家估计,这颗小行星的直径大约为60英尺,即20米左右。虽然这颗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但没有对地球造成影响。

即便2014 RC小行星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但是科学家仍然对该事件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度,因为我们最初发现这颗小行星的时间为8月31日,也就是说刚刚发现后的数天,2014 RC小行星就抵达了近地点,如果这是一颗存在较大撞击概率的危险级近地天体,那么将对地球构成非常大的影响。发现2014 RC小行星的望远镜为位于亚利桑那州图森的卡特琳娜巡天望远镜,Pan-STARRS 1望远镜在第二天晚上进行了独立观测,后者位于夏威夷毛伊岛的哈雷阿卡拉,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小行星中心接到了他们的报告。

根据天文学家的轨道计算,2014 RC小行星近地点只有地月距离的十分之一,不到4万公里,较为昏暗,无法用肉眼直接观测,不过天文爱好者可以用小型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可以看到这颗小行星以较快的速度移动,也可以看到小行星的大致轮廓。事实上,不到4万公里的轨道高度是一个相当近的距离,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为3.6万公里,因此2014 RC小行星会从同步轨道上方掠过,该天体不会对地球或者卫星构成任何威胁,同时也给研究人员观测小行星的独特机会。

虽然2014 RC小行星不会影响地球,但是它未来的轨道可能影响地球的邻居们,因此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正在对其进行连续观测,计算其可能的飞行轨迹。(罗辑/编译)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09-09, 01:39

NASA拍摄超新星遗迹:中国古天文学家已记载

科学腾讯科学2014-09-08 07:54



[摘要]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在《宋会要》中对该天象进行了最详细的记录。



宇宙 - 页 4 110539622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自从2004年发射升空以来,美国宇航局的“雨燕”(Swift)伽马射线探测器大约每年能够探测到90次伽马射线暴(GRB),是天文科学领域非常多产的探测器。除此之外,它还是天文观测的多面手,还能够对超新星遗迹和星团进行观测。

负责该项目的科学家米切尔·西格尔(Michael Siegel)说:“当雨燕探测器探测伽马射线暴之余,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拍摄其它宇宙天体,观测目标从彗星到星团、从超新星遗迹到邻近星系、直至到由大质量黑洞的引力所驱动的活动星系等。”

蟹状星云(Crab Nebula)是公元1054年由一颗恒星死亡爆炸形成的星云,当时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在《宋会要》中对该天象进行了最详细的记录。这团膨胀的气体距离地球大约有6500光年左右,居于金牛座方向。

“可见光/紫外”望远镜是“雨燕”探测器上所搭载的三种望远镜之一,是唯一捕获与人眼所能够看到的光线类似的仪器。虽然以地面望远镜的标准来看这是架口径非常小的望远镜,但是它在伽马射线暴(GRB)爆发的初期能够做出最迅速的反应。

包含数百万颗恒星的巨大的半人马座Ω星团(Omega Centauri)也是首批被观测的对象之一,它很可能是一个古老的小型星系的残骸。多亏了“雨燕”探测器上的望远镜,科学家已经能够从该星团中鉴别出上百种不同类型的恒星。现在,他们正在对不同类型恒星的性质进行观测和理论上的对比。(清风)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09-13, 01:16

http://tech.qq.com/a/20140912/012777.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二十年努力成果:科学家发现类星体两大奥秘

科学腾讯科技[微博]2014-09-12 07:06



[摘要]科学家通过斯隆数字巡天的观测发现了类星体的两个奥秘,这个发现建立在过去二十年内科学家进行的大量类星体研究基础之上。



宇宙 - 页 4 110749538



类星体是宇宙中非常独特的天体,其可释放出强大的亮度和能量,因为类星体背后隐藏着超大质量黑洞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这意味着其背后存在神秘而强大的能量源,但是类星体却会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这个特点让许多科学家感到迷惑不解。在过去的二十年内,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类星体的多样性之谜,现在科学家总结了分辨类星体类型的两大关键因素,第一个是判断物质落入类星体的速度,不同的溅落速度说明类星体的质量不等,以此可对其进行分类;第二个是判断观测类星体的方向,如果我们正对类星体喷流的方向,那么我们会观测到截然不同的现象。

类星体背后隐藏的是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至少是太阳质量的十亿倍以上,它们距离我们非常遥远,而且位于星系的核心位置,通过吸积周围的物质而释放出强烈的辐射,这也是类星体成为宇宙中最明亮的一类天体的原因。过去我们对类星体的研究发现主要通过物理属性,以及一些特殊的规律,比如类星体的大小主要与其质量相关,质量较大的类星体规模也更加庞大,但是科学家仍然发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比如类星体的规模和一些特征在可见光和紫外波段上没有规律性。

对此,科学家试图通过斯隆数字巡天来寻找类星体的奥秘,巡天拍摄的结果覆盖了超过2万个类星体,科学家分析这些类星体的特征后得出了两个与类星体类型密切相关的基本因素,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卡内基天文台科学家认为我们在此工作了二十年之久,就是为了揭开类星体的奥秘,第一个因素是通过观察类星体周围物质的溅落速度,该特征与类星体的亮度有关;另一个因素就是观测类星体的方向,在不同的方向上我们可以获得不同的观测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发现如此多不同特征的类星体。

对类星体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的演化,以及其他星系是如何成长的,目前科学家正在对几个类星体进行调查,试图获得更多的数据。(罗辑/编译)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09-15, 01:31

http://tech.qq.com/a/20140914/007656.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欧洲望远镜首次“开光”探测到超新星爆发
科学腾讯科技 [微博] 罗辑2014-09-14 08:45

[摘要]欧洲空间局盖尔探测器观测到一颗Ia型超新星,科学家将其命名为Gaia14aaa,距离我们大约5亿光年。

宇宙 - 页 4 110840707

欧洲空间局盖尔探测器观测到超新星爆发,最新的高分辨率光谱分析认为这是一颗Ia型超新星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空间局盖尔探测器目前发现了它的观测生涯中第一颗超新星,科学家认为这是一颗Ia型超新星,其爆发过程来自双星系统中的白矮星达到了质量临界点。这颗超新星别命名为Gaia14aaa,距离我们大约5亿光年,位于一个遥远的星系中,超新星爆发产生的亮度可媲美整个星系,如果我们从遥远的地方观测超新星爆发,其瞬间亮度可达到星系级别,甚至超过星系的亮度,因此寻找超新星爆发较为容易一些。

盖尔探测器的任务就是对全天恒星进行观测,但主要还是用来对银河系内恒星的调查,5亿光年已经超出了银河系本体的范围,这也说明超新星爆发是宇宙中最强的能量释放事件之一,在非常遥远的地方都能察觉到。盖尔探测器在7月25日开始工作,可对整个天空进行扫描,对银河系内大约10亿颗恒星进行详细观测,并定位,这是欧洲空间局未来五年的深空任务之一。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天文学研究所的科学家认为盖尔探测器将揭示银河系恒星分布的一些特点,显示出我们平时所见的银河系恒星在细节上的差异,同时根据这一点对恒星进行分类。

由于盖尔探测器对全天进行扫描,因此可以发现突然出现的超新星爆发信号,如此强大的能量释放几乎可以传遍宇宙中大部分的时空。盖尔探测器在开启工作任务后的五天左右,科学家就探测到异常的闪光,来自一个遥远的星系,来自华沙大学天文台的研究人员称我们立刻想到了这可能是一颗超新星,但需要更多的线索来支持这个推论。

判断这个事件是否是超新星爆发,科学家认为可以对其光谱进行分析,剑桥大学天文学博士Nadejda Blagorodnova认为我们已经探测到铁和已知超新星爆发的一些元素,同时在其光谱中蓝色部分要比红色部分更加显著,对此科学家推测其可能是一颗Ia型超新星,来自白矮星双星系统。此外,科学家还通过牛顿望远镜和位于西班牙加纳利群岛的望远镜对其进行了观测,最新的高分辨率光谱不仅指出这是一颗Ia型超新星,也计算出与我们的距离。(罗辑/编译)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09-20, 01:30

http://tech.qq.com/a/20140919/011663.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科学家绘制最详细银河系图 内含两亿颗恒星
天文航天腾讯科学2014-09-19 08:15

[摘要]赫特福德郡大学科学家花费了10年时间通过艾萨克·牛顿望远镜绘制出最详细的银河系地图,内部包含了2.19亿颗恒星。

宇宙 - 页 4 111123217

赫特福德郡大学科学家花费10年时间绘制出史上最详细的银河系地图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花费了10年时间建立了最详细的银河系地图,包括了2.19亿颗恒星,这幅银河系地图内这些恒星的分布被具体描绘出来,这样我们能够根据该地图了解到银河系内恒星的主要分布时空。为了绘制这幅银河系地图,科学家使用了位于加纳利群岛的艾萨克·牛顿望远镜,镜面直径为8.2英尺,其观测能力较强,是人类肉眼的一百万倍,银河系地图内还可以看到较为昏暗的星系尘埃。

科学家绘制银河系地图的目的在于寻找银河系内恒星、气体的演化规律,在银河系诞生之初这些气体和恒星是如何分布的,因此该地图也为科学家提供了洞察星系未来发展的窗口。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就试图观测银河系内更加昏暗的星光,并推测其背后的奥秘,虽然这幅2亿多恒星的地图并不代表了银河系内所有的恒星分布,但仍然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银河系地图,毕竟银河系之内的恒星数量可以达到千亿颗,由此看到我们距离绘制出银河系内详细的恒星分布图还是相当遥远的。

绘制银河系地图的研究人员来自赫特福德郡大学,他们花了10年的时间来创建这幅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银河系内的恒星分布较为均匀,但是有一部分处于黑暗之中,科学家认为这片暗域的出现主要是星际尘埃的遮挡,这一点获得了多数研究人员的认同。由于银河系存在一些星际尘埃可以将远处的恒星遮挡,同时银河系的旋臂恒星光也影响到我们对旋臂外侧天体的观测,基于这些因素科学家只能绘制出较容易被观测到的恒星,对于隐藏在尘埃云背后的恒星还需要其他先进的技术。

银河系的直径为10万至12万光年,恒星数量为2000亿颗,如果对比宇宙中的星系,银河系并不是庞大的,还有更加庞大的星系,比如IC1101,恒星数量超过了百万亿颗。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从地球上任何一个角度看到大约2500颗恒星,科学家已经对银河系大约三分之二的区域进行了观测,得知银河系为螺旋状,但还有一部分结构被遮挡而无法观测。(罗辑/编译)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09-27, 02:40

http://tech.qq.com/a/20140926/011837.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宇宙中的惨案:小星系被大星系无情吞掉
天文航天腾讯科学2014-09-26 08:03

[摘要]澳大利亚的科学家通过对2.2万个星系观测后发现,星系的演化主要通过合并来实现,小星系会被大星系吞并。

宇宙 - 页 4 111570345

40亿至50亿年后,银河系将于仙女座星系合并,形成一个更大的星系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宇宙中的星系通过不断碰撞、融合而增大,科学家已经观测到一些体积巨大的星系,它们的诞生主要通过星系间的合并,也有一些星系的直径比较小,但却有着质量庞大的中央黑洞,科学家认为这是星系之间碰撞后遗留下的部分,而大部分物质被另一个星系获得了。根据一项最新的调查,来自澳大利亚的科学家Aaron Robotham认为宇宙中的大星系主要依靠合并小星系而形成的,揭示了星系演化的基本规律。

为了研究星系的演化,科学家对大约2.2万个星系进行了观测,统计了它们的基本情况,最后发现所有的星系最初都来自气体等物质的聚集,内部的恒星开始大量形成,但如果遇到质量更大的星系,那么小星系内部的物质就会被剥离,大星系则通过强大的引力进一步获得物质。在本周初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发表的研究称,星系之间的合并是星系成长的基本途径,更多的物质就意味着更强大的引力,因此这个过程只会越来越强大,逐渐合并更多的小星系。

银河系之所以能达到10万光年的直径,其成长过程也是通过不断合并而形成的,位于银河系周围的矮星系逐渐被银河系所合并,但现在银河系的合并过程已经变得更加缓慢,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与更大的星系发生接触。银河系目前正在合并的两个矮星系就位于银河系附近,这两个矮星系被称为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

对于银河系的未来,科学家已经确认了仙女座大星系将与银河系发生合并,时间大约在40至50亿年之后,目前仙女座大星系距离我们有260万光年,从地球上看该星系仍然是一个亮点。随着时间的延续,我们将看到仙女座星系不断向我们移动,逐渐变成一个更大的天体,从理论上看,银河系将被体积更大的仙女座星系吞并,形成一个新的星系。宇宙演化至今已经138亿年,星系合并在宇宙中比比皆是,最终宇宙中会形成更多体积庞大的星系。(罗辑/编译)


由一星于2014-09-28, 04:09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1次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惜缘 2014-09-27, 09:17

研究称地球大部分水比太阳老

中国新闻网2014年9月27日10:4846中新网9月27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7日报道,研究结果显示,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来自于星际空间,这可能预示着银河系的其他地方也存在着生命。长期以来,关于太阳系中水的来源存在两种主要争论,一种是在太阳形成过程中,通过宇宙射线电离等方式形成了水,另一种是早在46亿年前太阳诞生之时,水就已存在,它来自于星际介质。最新研究为第二种观点提供了证据。根据25日发表在《科学》杂志的研究报告,地球上“相当大部分”的水来自于星际空间,比太阳46亿年前的形成时间还要早。研究人员主要分析了各种环境下形成的水中的氢,以及氢与同位素氘的比例。来自星际空间的水因为在极低温度下形成,所以氘对氢的比例较高。科学家用电脑模拟星际冰中早就不存在氘的条件下,一颗行星诞生的过程,结果却发现无法得到月球陨石样品或地球海洋中那样的氘对氢的比例。这说明,太阳系早期的条件不适于合成新的水分子,太阳系里至少有一些水是来自于外太空,而且这些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的水,可能也存在于太阳系之外。研究人员、密执安大学博士生克利夫斯告诉记者:“值得注意的是,在星体诞生的整个过程中,这些水冰留存下来了。”报告合作者、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物理和天文系的哈里斯说:“这是我们探索其他星球生命的重要一步,说明其他系外行星可能存在适合生命进化的条件和水源。”
惜缘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惜缘 2014-09-27, 11:49

外媒:科学家在一侏儒星系内发现罕见大质量黑洞
2014-09-27 13:35:11 来源: 中国网(北京) 有1人参与

分享到
中国网9月27日讯 据西班牙《世界报》9月25日报道,M60-UCD1号星系是密度惊人的“侏儒星系”,近来,科学家在它的内部发现的黑洞远大于太阳系黑洞,这是已知的能容纳最多黑洞的“侏儒星系”。
M60-UCD1是大质量的侏儒星系,离处女座大概有54万光年的距离,离M60号星系很近。这一大质量的星系能容纳20亿单位的太阳能,但是它的尺寸却仅仅为150光年。我们的银河系的大小大概为5万光年,相比起银河系,这一星系的大小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事实上,这些大密度的小星系更像是我们从银河系内能观察到的恒星堆。
这些侏儒星系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现在有两种理论可以解释。第一种理论认为,这种星系的内部有大量的恒星堆。而第二种理论则指出这些星系本来就是一个大星系的核心部分,当大星系因为邻居星系的入侵而失去大部分的物质时,这些核心部分因为引力的原因保存了下来。
该星系内的黑洞数量惊人,是太阳系内黑洞的百万倍。通常情况下,如此巨大的黑洞只会存在于大星系内部,而不是侏儒星系。然而,让人惊讶的是,在这颗极小星系里面,黑洞质量达到太阳系的2亿倍。为了测量这些黑洞的质量,一个国际天文专家小组用长达8米的望远镜进行观测,测出了该星系内一些恒星的运转速度,得出的探测结果为,在该星系内部的恒星运转速度达630000km/h.这都是天文专家小组通过哈勃望远镜观察到的。


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一般只在大星系里面才发现大质量的黑洞。大部分天文学家认为,正常情况下,黑洞的质量与星系的大小成一定的比例。但现在他们还无法精准地测出在侏儒星系里面这一比例是多少。一般情况下,在星系发展及成长的过程中,其黑洞始终与其保持持平的发展速度。在一个星系里面,大质量的黑洞所占比例很小(约为0.1%)。然而在M60-UCD1星系里面,黑洞所占比例约为15%,这一比例比正常比例高百倍。当我们把M60-UCD1星系和银河星系作比较,我们会发现,该星系比银河星系小至少500倍,,其内部的黑洞质量为银河星系的5倍。
关于这一反常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星系是大星系的残留物,而这一大星系的规模至少为M60-UCD1星系的百倍甚至千倍。而同时M60-UCD1星系对其他星系有强大的引力,这不由得让人想到这可能是原有星系的最核心部分。在原有星系的演变过程,黑洞质量保持不变,于是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景象。
(原标题:外媒:科学家在一侏儒星系内发现罕见大质量黑洞)
惜缘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10-01, 14:24

http://tech.qq.com/a/20140930/009430.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太空探测器未发现“超弦理论”所预言现象
科学腾讯科技 [微博] 2014-09-30 07:21

[摘要]日本科学家利用在太空中飞行的探测器对伽马光子的偏振进行了测量,并没有发现“超弦理论”所预言的现象。

宇宙 - 页 4 111811326

天体物理学家通过精密的测量,没有发现伽马光子偏振的任何改变

腾讯科学讯 日本科学家使用搭载在“伊卡洛斯”号太阳帆船上伽马射线暴偏光仪器,对来自爆发中的高能伽马光子进行最精细的测量,并没有发现光子的任何偏振改变。

伽马射线暴(GRB)释放的高能光子能够对所谓“万有理论”建立设定严格限制,这种理论试图统一自然界中的所有四种相互作用(目前来看,“超弦理论”是“万有理论”的最佳候选者)。

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说:“这个结果对量子引力理论施加了基本的限制,量子引力是试图统一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一种理论。”

根据目前的物理学,如果把粒子换成其所对应的反粒子,然后再让时间反演(CPT联合操作),那么世界看起来应该是完全相同的,假如发现了任何不同(CPT对称破缺),那么将会对超弦理论(super-string theory )提供实验支持。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说:“如果CPT联合操作被任何物理过程所破坏,哪怕是即使在非常细微的水平上,也将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所追寻的构建万有理论的方向。”

寻找CPT对称破缺的证据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量子结构太小,很难使用现有的技术在地球上实现,必须要使用太空探测器。

根据目前的观测来看,伽马射线暴(GRB)所发出光子的偏振并没有旋转。如果偏振发生旋转,就表明CPT有对称破缺的迹象。

科学家通过对三次伽马射线暴的精细研究,并没有发现伽马光子的任何偏振的改变,该观测表明:CPT对称至少在千万分之一精度上也是成立的。(清风)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10-05, 01:51

德国科学家提出宇宙磁场起源的新观点
科学腾讯科技[微博]2014-10-04 07:17



[size=14][摘要]人们一直对充斥宇宙空间的磁场感到困惑,最近德国理论物理学家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能够很好解释该磁场的起源。

宇宙 - 页 4 111985491

[/size]
宇宙大爆炸后物质逐渐冷却,局部区域形成了微弱原初磁场,随后由于受到压缩而逐渐增强。
[size][size]
腾讯科学讯 众所周知地球是个大磁体,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磁场中,只是很多时候意识不到罢了。同样,在广袤的宇宙空间,也充斥着微弱的磁场,它在天体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科学家对宇宙原初磁场的形成感到困惑,存在很多争议。
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宇宙中到处充满着由质子、氦以及锂原子核等组成的炽热等离子体。虽然带电粒子在运动的过程中都能够产生附加磁场,但是它们运动的方向都是随机的,产生的磁场总体上会相互抵消。所以,科学家对宇宙原初磁场的形成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答案。
最近,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莱因哈德认为自己找到了满意答案。他表示,早在宇宙第一代恒星形成之初,局部区域由于物质的涨落形成了非常微弱的磁场,这些微弱的磁场得到了第一代恒星发出的星风和超新星爆炸的冲击波的不断压缩,从而得到了增强和放大。
在“宇宙大爆炸”之后38万年,等离子体渐渐冷却,由于压力和温度的分布不均匀,随机形成了一个个磁性区域。这些区域的磁场通常非常微弱,只有大约六千亿分之一特斯拉(特斯拉是磁感应强度的单位)。作为比较,医院用的“核磁共振”(MRI)中的磁感应强度高达3特斯拉。
由于宇宙原初磁场如此之低,它对周围的气体物质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相反,磁场外围的气体物质能够不断压缩磁场。如果恒星的质量足够大,那么它最终会以“超新星”爆炸的方式结束生命。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压缩附近的星际物质,同时也向其中注入重元素。同时,恒星风和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也会压缩星际介质中的原初磁场,使其逐渐增强。最终,磁场可以增强到当今观测的强度。(清风)[/size][/size]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10-05, 02:00

太空中上演模仿秀:白矮星模拟黑洞行为
科学腾讯科技[微博]2014-10-04 07:18


[size=14][摘要]科学家最新发现,有些明亮的X-射线爆发并不一定是由黑洞造成的,实际上白矮星很可能是始作俑者。

宇宙 - 页 4 111985592

[/size]
这是一个由白矮星和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它们也可以发出较明亮的X射线。
[size][size]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利用国际空间站(ISS)上搭载的X-射线望远镜,探测到了一个短暂的X-射线爆发事件。他们还动用了分别位于南非和智利的光学望远镜对此次X-射线爆发源进行了光学波段的观测。
科学家最初以为这是黑洞发出的X-射线,但是近一步的研究表明,此次X射线的温度相对比较低,始作俑者好像是一颗白矮星。白矮星在宇宙中非常普遍,是由像太阳这样的正常恒星燃烧完核燃料后形成的致密核心(白矮星的密度非常大,糖块大小的物质就可重达十吨)。
通常情况下,科学家认为白矮星不能够产生如此明亮的X-射线爆发。但他们通过南非和智利的光学望远镜的观测发现,该白矮星正围绕着一颗炽热的恒星在运动,恒星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十倍。
科学家发现,炽热的恒星物质不断流向白矮星,并在其表面不断积累,最终发生了失控的热核聚变反应,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新星”(nova)爆发现象。
白矮星表面的热核聚变反应会在其周围形成一个气体外壳,当外壳中的物质与来自恒星的炽热星风发生撞击的时候,能够产生大量的激波,可以发出明亮的X-射线。因此,在一定条件下,白矮星可以表现出与黑洞相似的行为。(清风)[/size][/size]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10-06, 01:39

太阳表面能量流“沟壑”:可容纳100个地球
科学腾讯科技[微博]2014-10-05 07:00


[size=14][摘要]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发现太阳表面能量流“沟壑”,跨度可接近1百万英里,几乎从太阳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

宇宙 - 页 4 112008903

[/size]
太阳动力学天文台观测到太阳表面巨型“沟壑”,并以不同波段的观测图像呈现出来
[size][size]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观测到太阳表面出现巨大的“沟壑”,这其实是一种能量流在太阳表面移动,跨度可接近1百万英里,相当于100个地球,几乎从太阳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从图中可以看出,巨大“沟壑”呈现黑色的丝状线条,在太阳表面上非常醒目,科学家认为它的形成与太阳的磁场有关,虽然这一现象是不稳定的,但巨型“沟壑”可持续数天甚至是数周。本次观测到太阳表面异动现象的仍然是太阳动力学天文台,拍摄的时间为2014年9月30日。
在太阳动力学天文台拍摄的照片中,科学家发现蛇形的暗线,这表明有一些太阳表面的物质在这里徘徊,太阳动力学天文台拍摄这张照片并不是在可见光的波段,而是位于极紫外的波段,这样我们可以过滤掉许多不需要的光线,让太阳表面呈现出别样的情景。对科学家而言,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波长的光线,同时也对应着不同温度,通过对太阳表面各区域温度差别的研究,我们还可以推出不同的物质在太阳表面的分布情况,这为研究太阳表面的能量流动提供了新的方法。
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是专门对太阳进行观测的空间望远镜,是科学家全天候24小时监视太阳活动的关键平台,如果太阳表面发生耀斑等事件,我们可以提前得知并做好一些规避工作,比如卫星暂停工作等。本次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出现的巨型沟壑围绕太阳表面运行了数天,跨度几乎达到了整个太阳。
太阳动力学天文台能够在不同波段上对太阳进行观测,并将太阳不同区域的不同温度以各种颜色呈现出来,科学家通过这些数据以了解太阳表面事件的形成原因,探索为什么会形成诸如沟壑的异样结构。我们看到的太阳表面其实并非“风平浪静”的世界,太阳表面充满了各种能量释放,偶尔还能看到日珥等巨大的物质喷发。图中右边的红色图像是在极紫外波段上拍摄的,而左边的图像则混合了两种极紫外的波长。(罗辑/编译)[/size][/size]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惜缘 2014-10-13, 18:51

NASA公布太阳合成图像 仿佛巨型南瓜灯
2014-10-13 12:20:53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20人参与

分享到
核心提示:美国宇航局近日发布了利用太阳活跃区域的图像创建的复合图片,图中的太阳看起来像一个巨型的万圣节南瓜灯。NASA介绍称,活跃区域显得更加明亮,因为这些区域放射出更多的光和能源。这些区域标志着在该部分的太阳大气层(日冕)上,存在着激烈和复杂的磁场。
宇宙 - 页 4 201410131218568e458_550
NASA近日发布了利用太阳活跃区域的图像创建的复合图片,图中的太阳看起来像一个巨型的万圣节南瓜灯



美国宇航局(NASA)近日发布了利用太阳活跃区域的图像创建的复合图片,图中的太阳看起来像一个巨型的万圣节南瓜灯。
NASA在其网站上介绍称,活跃区域显得更加明亮,因为这些区域放射出更多的光和能源。这些区域标志着在该部分的太阳大气层(日冕)上,存在着激烈和复杂的磁场。
报道称,NASA使用的图像来自两组不同波长的光线,由太阳动力学天文台观测。这两组光线一组为171埃,一组为193埃,一般而言分别是金色和黄色。
NASA称,171埃的光线能够在太阳安静时显示出日冕。193则显示了日冕温度更高的区域。
惜缘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惜缘 2014-10-13, 18:57

NASA前高管:宇航员登月时曾发现古人类遗迹
2014-10-13 12:07:22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有2334人参与

分享到

核心提示:前美国航空航天局资料和图片控制部主管肯•约翰斯顿(Ken Johnston),曾在阿波罗登月计划期间,服务于航天局的月球物质回收和回归宇航员检疫实验所。约翰斯顿称,美国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登陆时,曾发现人类活动留下的古遗迹,以及一种此前未知的引力控制技术。
综合外媒报道,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资料和图片控制部主管肯•约翰斯顿(Ken Johnston),曾在阿波罗登月计划期间,服务于航天局的月球物质回收和回归宇航员检疫实验所。约翰斯顿称,美国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登陆时,曾发现人类活动留下的古遗迹,以及一种此前未知的引力控制技术。
[size]
约翰斯顿披露的这一极具冲击力的“内幕”,刊载在NASA前顾问、CBS科学顾问理查德 ? 霍格兰(Richard C. Hoagland)和航空工程顾问麦克•巴拉(Mike Bara)合著的新书《黑暗使命——NASA秘史》(Dark Mission: the Secret History of NASA)中。


书中展示了一些低分辨率的照片,比如建筑废墟,巨大的玻璃穹顶物体、石塔、如城堡一样的空中悬挂物等。
约翰斯顿曾在NASA工作23年,他参与了无数太空项目并与众多飞赴太空的宇航员一起工作过。他与另外4名宇航员还曾在阿波罗系列载人月球探测器的登月舱中,进行过地面测试。
在“阿波罗11号”成功登陆月球后,他即被调往月球接收实验室并升任数据及图片处理部主任,所有的登月照片由他经手。
约翰斯顿表示,宇航员拍摄了这类照片,而宇航局让他毁掉这些照片,但他还没遵守命令。他说,美国政府隐藏这些信息达40年之久。[/size]
惜缘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10-29, 00:53

http://tech.qq.com/a/20141028/011729.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哈佛科学家发现宇宙超级黑洞“鼻祖”
天文航天腾讯科学2014-10-28 08:08
[摘要]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科学家对宇宙209个星系的早期X射线信号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宇宙诞生大约12亿年左右的时间内就出现了超大质量黑洞。

宇宙 - 页 4 112803436

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科学家发现在宇宙诞生后12亿年左右的时间内就出现了超大质量黑洞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已经确认在宇宙中存在大量的黑洞,几乎每个星系中央都存在超大质量黑洞,而一些质量更小的黑洞则更多,那么这些黑洞的前身是什么模样就成了科学家的研究焦点。来自钱德拉宇宙演化调查的项目科学家发现在宇宙大约12亿岁时就出现了超大质量黑洞,这些星系核的样本记录了宇宙早期黑洞的成长过程,科学家通过活动星系核的研究了解到宇宙早期超大质量黑洞的吸积情况,并释放出高速移动的带电粒子喷流。

负责本项研究的科学家来自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研究的方向为对宇宙209个星系的早期X射线信号进行了研究,这些早期黑洞与当前宇宙中的黑洞一样,都会在吸积盘附近将物体加热到数百万摄氏度,并在两极释放出强大的喷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探测早期宇宙中的黑洞。哈佛的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科学家Eleni Kalfontzou等人对仅有25亿年演化历史的宇宙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存在质量较为庞大的活动星系核,最为遥远的星系核能够追溯到宇宙诞生后大约12亿年。

于是科学家通过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对早期黑洞进行了研究,通过比对200多个星系的X射线信号,科学家发现早期黑洞拥有特殊的喷流释放,并具有一些代表性的物理现象,周围吸积物质存在大量分子气体和尘埃,这些都是早期黑洞及其周围空间环境的特点。(罗辑/编译)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11-02, 03:15

哈勃望远镜拍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宇宙鬼灯”
科学腾讯科技[微博]2014-11-01 07:04


[size=14][摘要]美国宇航局在周四公布了这组由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星系合并事件,有六个星系参与到可怕的引力之舞中,留下了令人毛骨悚然的“鬼灯”。

宇宙 - 页 4 112971471

[/size]
哈勃望远镜拍摄到潘多拉天体集群,其官方编号为阿贝尔2744
[size][size]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哈勃望远镜为我们呈现了宇宙中最为奇妙的天体场景,比如恒星诞生时聚集的物质群等,图中显示的为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潘多拉天体集群的“鬼灯”,这张照片发布于2014年10月30日,天体编号为阿贝尔2744。美国宇航局的天文学家认为潘多拉天体集群是一次多个星系之间发生大混乱后遗留的产物,强大的引力作用将这些星系“肢解”,留下了令人毛骨悚然的“鬼灯”。这些恒星在星系大混乱之后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距离我们大约40亿光年之遥,这有助于研究星系的演化过程。
美国宇航局在周四公布了这组由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星系合并事件,有六个星系参与到可怕的引力之舞中,正好赶上万圣节,因此这也可以作为万圣节的礼物。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天体发出淡淡的、幽灵般的光芒,其官方编号为阿贝尔2744,也被称为潘多拉天体集群。加那利群岛天体物理研究所科学家伊格纳西奥·特鲁希略认为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数据为我们揭示了潘多拉天体集群的一些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对星系演化的过程进行深入了解。
在科学家眼中,潘多拉天体集群中释放出的神秘光芒犹如告密者的光芒,科学家从这些光谱中就能分析出天体集群内部发生的变化。根据一份最新的分析报告,对潘多拉天体集群光谱分析的初步结果认为其内部发生的天体行为与大质量星系团非常吻合,这也说明了潘多拉天体集群来自大规模星系合并的事件。
天文学家一直在寻找来自遥远宇宙的光芒,潘多拉天体集群中可能存在2000亿数量以上的恒星,但是其投射出来的光线占集群本应该投射光线的10%,这意味着还有更多的信息被隐藏了。科学家认为对潘多拉天体集群的观测研究可能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到进一步的信息。本项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1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罗辑/编译)[/size][/size]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11-04, 04:01

http://tech.qq.com/a/20141103/010561.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最新研究称:宇宙暗能量正蚕食暗物质
天文航天腾讯科学2014-11-03 07:58
[摘要]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宇宙将变得更加“黑暗”,暗能量正在逐渐吞噬暗物质。

宇宙 - 页 4 113004222

科学家研究宇宙暗能量获得新发现——暗能量正在吞噬暗物质。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表明,构造宇宙的“脚手架”——暗物质,正在逐渐消除,被暗能量吞噬。

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宇宙学家指出,最新天文勘测数据显示,暗能量正在逐渐增长,并与暗物质发生交互作用,它不断地吞噬暗物质。

朴茨茅斯大学宇宙学和引力学研究所大卫-万兹(David Wands)教授是研究小组成员之一,他说:“这项研究是关于宇宙时空的基本性质,从宇宙角度来看,它与宇宙未来的命运密切相关。”

如果暗能量逐渐增长,同时,暗物质正在蒸发消失,最终我们将终结于一个巨大空旷的宇宙空间,宇宙中将一无所有。暗物质为宇宙结构增长提供一个框架,我们的银河系正在基于暗物质架构形成的,这项最新研究表明,暗物质正在蒸发,减缓宇宙结构增长。

美国密歇根大学德拉根-胡特尔(Dragan Huterer)教授阅读这项研究报告之后,强调指出,科学们应当关注这一发现,这项研究非常令人兴奋,关于暗能量的任何最新进展都应值得重视,因为我们对暗能量了解甚少。(悠悠/编译)


由一星于2014-11-06, 07:58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2次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11-05, 02:16

http://tech.qq.com/a/20141104/014397.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太阳数天内连续爆发10个超强耀斑
天文航天腾讯科学2014-11-04 07:35
[摘要]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观测到太阳黑子事件爆发事件,探测到10个强大太阳耀斑穿过太阳盘面。

宇宙 - 页 4 113050324

美国宇航局探测到AR12192黑子活跃区产生了6次X级太阳耀斑,这是最大级别的太阳耀斑,同时还产生了四个强大的M级耀斑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美国宇航局发现太阳表面出现了巨大的黑子群,并探测到非常活跃的太阳活动现象,在10月18日的观测记录中太阳AR12192黑子活跃区出现了大面积的黑子群,并很快形成大片的黑斑,这也是近24年来较为强大的太阳黑子事件,美国宇航局的太阳观测平台探测到10个强大太阳耀斑穿过太阳盘面。从图中可以看出,黑子活跃区非常巨大,如同太阳表面出现的巨大黑斑,在10月23日的日偏食事件中,人们也可以观测到这片巨大的黑子区域。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负责对本次太阳黑子事件进行观测,科学家亚历克斯·杨认为尽管太阳表面出现了多次强烈的耀斑事件,但这个区域内却没有任何明显的日冕物质抛射,大多数发生耀斑的地方都会出现日冕物质抛射,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些强大的太阳能量事件能够对地球构成威胁,如果直接朝向地球释放,那么会造成轨道卫星出现故障、地面电网受到损坏、甚至是威胁宇航员的生命。

正是由于太阳能量事件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美国宇航局已经部署的探测器和地面天文台对太阳进行不间断的监控,本次黑子活跃区的面积相当庞大,是自1874年以来人们观测到的第33大黑子活跃面积,在这期间科学家已经记录了近32000个活跃区域。大约在半个世纪前,1946年至1951年之间,科学家探测到太阳出现了大面积的黑子活跃区域,是目前的两倍左右,也是人类对太阳观测史上记录的最大几次黑子活跃事件。

AR12192黑子活跃区产生了6次X级太阳耀斑,这是最大级别的太阳耀斑,同时还产生了四个强大的M级耀斑,M级的强度只有X级的十分之一。这些数据为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太阳的机会,如此多的太阳耀斑出现能够为我们预测太阳耀斑事件提供帮助,在未来空间天气预报、轨道生命保障任务中扮演重要作用。(罗辑/编译)



http://tech.qq.com/a/20141104/014429.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南极出现超级臭氧空洞!面积相当于北美
自然地理腾讯科学2014-11-04 07:56
[摘要]据美国宇航局称,尽管臭氧空洞已经在减少臭氧损害的条例下有所“恢复”,但上个月臭氧层空洞的大小已经与北美相当。

宇宙 - 页 4 113050741

美国宇航局称,臭氧空洞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达到峰值。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尽管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逐渐减小,但是目前的大小与北美洲相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宇航局共同对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进行了持续的观察,臭氧空洞在9月11日达到了年度峰值。

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在南半球8月到9月的春季期间形成并扩大。今年臭氧空洞最大时有2410万平方公里,几乎与2013年的峰值相当。它还远未达到曾经创下的单日最高纪录,卫星在2000年观测到的面积达到了2990万平方公里。这一状况在1998年到2006年间最糟糕,现在臭氧空洞似乎正在逐渐恢复。

臭氧层的损耗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因为它能够遮蔽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1987年制定的蒙特利尔协议就是为了通过减少损耗臭氧产品的生产保护臭氧层。但科学家们正试图确定,臭氧层空洞的减少是否是氯减少或者温度上升的结果。

美国宇航局戈尔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大气科学家Paul Newman称:“同比之下,每年的气候差异对于南极洲臭氧层有着明显的影响,因为更温暖的平流层温度能够减少臭氧消耗。但是我们仍然不确定,长期的南极平流层温度上升是否会减少臭氧损耗。”(过客/编译)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宇宙 - 页 4 Empty 回复: 宇宙

帖子 由 一星 2014-11-07, 03:34

http://tech.qq.com/a/20141106/012962.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银河系大黑洞很无奈 到嘴的猎物逃走了
天文航天腾讯科学2014-11-06 07:55
[摘要]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并没有吞噬G2气体,非常意外地从黑洞口中溜走。

宇宙 - 页 4 113132169

科学家模拟银河系中央黑洞与G2气体云的场面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2011年天文学家们兴奋地发现大量的气体云滑向银河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并预计银河系黑洞会将这团气体云吞噬,但直到今天科学家仍然没有发现气体云消失的信号,恰恰相反,这团气体却处于远离黑洞的位置上,并稳定地存在着。在发现这团气体云时,科学家将其命名为G2气体,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没有观测到“银河烟花”,这表明这团气体仍然云仍然没有被黑洞吞噬。

2014年7月,科学家一直在寻找G2气体云的变化,天文学家通过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阵列对其进行了跟踪,结果发现黑洞周围出现了新的气体被吞噬的信号,确认有物质落入黑洞之中,但并不是G2气体云。科学家还探测到黑洞吞噬气体产生的强大辐射流,但在最新的观测任务中,G2气体云最终被确认没有被银河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吞噬,非常意外地从黑洞口中溜走。

对此,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银河系中心组成员安德烈·盖兹等人认为这可能是黑洞的一次“失误”,G2气体云成功避免了成为黑洞的盘中餐。安德烈·盖兹还发现G2气体云仍然以之前的轨道运行,并没有受到黑洞的影响。科学家推测气体云附近可能存在另一颗恒星,黑洞的引力对这颗隐藏的恒星产生了影响。事实上银河系内许多恒星都以双星的形式存在,只不过太阳比较例外,而且在其他星系中双星系统也是比较常见的。

科学家使用莫纳克亚山上的凯克天文台对气体云进行了观测,该天文台的自适应光学系统能够调整大气湍流产生的干扰。安德烈·盖兹认为银河系中央附近的恒星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大部分都是双星系统,可能有许多恒星被我们忽视了,当恒星通过黑洞附近时,被黑洞的引力捕捉到,而G2气体云则幸运通过了黑洞附近。科学家认为黑洞是宇宙中神秘的天体,由此我们开始了解黑洞运行的方式。(罗辑/编译)
一星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返回页首 向下

4页/共6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步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