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
4 posters
宇宙
研究发现金牛座一恒星外半透明尘埃层 可孕育行星
2013-08-23 15:52: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0人参与分享到羽绒毯般的尘埃,竟是行星宝宝孵化处(取自台湾“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所)中新网8月23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中央研究院”团队观察发现,金牛座的RY星有一层前所未见的半透明尘埃层,就像柔软的“羽绒毯”,孵化着年幼的行星宝宝。由“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所助研究员高见道弘主持的研究团队,加入国际大规模系外行星及星盘普查计划,以金牛座RY星作观察对象,论文本月发表于《天文物理期刊》,获得国际重视。高见道弘指出,科学界认为环绕年轻恒星的“原行星盘”,也就是一圈盘状气体和尘埃,就是行星形成的现场。这些尘埃会形成类地行星、类木行星、卫星、行星环、小行星等。“中研院”团队则是发现在“原行星盘”外,还覆盖着一层半透明的尘埃。高见道弘团队运用夏威夷的Subaru天文望远镜及日冕仪,成功在“近红外波段”取得一张金牛座RY星的图像。RY星是一个年轻的恒星,而上述图像非常特别,高见道弘等人观察到微妙的迹象,RY星的盘面辐射光偏离了中心,像是覆盖着一层蓬松的羽绒毯。研究团队猜测,这层尘埃是掉落到形成恒星后的残留物,“保暖”着原行星盘的温度,可能影响到该恒星系统里的行星数目、体型大小。为了证实这圈“羽绒毯”的存在,而非只是原行星盘的散射光,“中研院”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计算,最后排除其它可能性。论文发表于《天文物理期刊》,被认为对天文学界了解行星系统的形成,是一大进展。(原标题:研究发现金牛座一恒星外半透明尘埃层 可孕育行星。
2013-08-23 15:52: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0人参与分享到羽绒毯般的尘埃,竟是行星宝宝孵化处(取自台湾“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所)中新网8月23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中央研究院”团队观察发现,金牛座的RY星有一层前所未见的半透明尘埃层,就像柔软的“羽绒毯”,孵化着年幼的行星宝宝。由“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所助研究员高见道弘主持的研究团队,加入国际大规模系外行星及星盘普查计划,以金牛座RY星作观察对象,论文本月发表于《天文物理期刊》,获得国际重视。高见道弘指出,科学界认为环绕年轻恒星的“原行星盘”,也就是一圈盘状气体和尘埃,就是行星形成的现场。这些尘埃会形成类地行星、类木行星、卫星、行星环、小行星等。“中研院”团队则是发现在“原行星盘”外,还覆盖着一层半透明的尘埃。高见道弘团队运用夏威夷的Subaru天文望远镜及日冕仪,成功在“近红外波段”取得一张金牛座RY星的图像。RY星是一个年轻的恒星,而上述图像非常特别,高见道弘等人观察到微妙的迹象,RY星的盘面辐射光偏离了中心,像是覆盖着一层蓬松的羽绒毯。研究团队猜测,这层尘埃是掉落到形成恒星后的残留物,“保暖”着原行星盘的温度,可能影响到该恒星系统里的行星数目、体型大小。为了证实这圈“羽绒毯”的存在,而非只是原行星盘的散射光,“中研院”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计算,最后排除其它可能性。论文发表于《天文物理期刊》,被认为对天文学界了解行星系统的形成,是一大进展。(原标题:研究发现金牛座一恒星外半透明尘埃层 可孕育行星。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南大西洋发现海洋涡流黑洞:闪烁喷雾带围绕
南大西洋发现海洋涡流黑洞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黑洞是宇宙空间中存在一种质量极大的天体,产生的引力场如此强大,以致任何物体包括光线都无法逃逸。在流行文化中,黑洞也具有神话般的重要意义,许多人认为它会改变引力和时空的维度,给太空旅行带来致命威胁。天文学家认为黑洞确实存在,由大质量的恒星在燃料耗尽死亡后,发生引力塌缩而形成。
现在,物理学家在地球上发现了类似黑洞的物体,特别是在存在很多涡流的南大西洋。这项工作已经发表在arXiv网站的物理学板块中。arXiv是一个收集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论文预印本的网站。
同样,宇宙中的黑洞也被光子球所包围。由于黑洞质量极大,产生的引力极强,因此导致光线只能以轨道形式传播。剩余的光子以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存在,既不会掉入黑洞,也不会逃逸。这与爱伦坡所描述的漩涡边缘喷雾带非常相似。 科学家用爱伦坡的短篇小说《莫斯可漩涡沉溺记》(A Descent into the Maelström)来描述这些涡流:“漩涡的边缘是一条宽广的闪烁喷雾带,但没有一颗微粒从这个可怕的漏斗口滑进去……”。研究论文称,漩涡黑洞看起来正是如此。喷雾带围绕着黑洞,但液体并不会掉进去。
为了定位这些海洋涡流黑洞,科学家检查了印度洋厄加勒斯洋流的卫星图片。这一海流沿着非洲东海岸运行,之后转弯回头,形成一个环形。有时这个环形会关闭,形成涡流并移向南大西洋。涡流的完整状态甚至可以保持超过三个月。
在动荡的大洋中,这些涡流就如同一串连贯的岛屿。研究论文写道,它们“为海洋食物链创造了移动的绿洲,甚至通过温度和盐度的远距离输送,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这些涡流还会沿途接纳各种漂浮的碎屑,包括石油和垃圾等。(任天)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700光年外发现奇特新行星:一年仅8.5小时
科学家发现的奇特系外行星“开普勒78b”,距地球700光年,表面充斥着熔岩,环绕母星一周仅需要8.5个小时。开普勒78b与母星之间的距离只有水星-太阳间距离的大约1/40。它的母星可能比较年轻,旋转速度是太阳的2倍
为了发现开普勒78b,研究小组借助开普勒望远镜对超过15万颗恒星进行了观测
虽然开普勒望远镜已经退役,但科学家仍对这架望远镜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发现体积与地球相当并且具有适居性的系外行星
开普勒望远镜耗资3.95亿英镑(约合6亿美元),于2009年3月发射升空,主要用于搜寻可能支持生命存在的类地行星。照片由开普勒望远镜拍摄,展示了银河系一个100平方度的区域
新浪科技讯 据国外媒体21日报道,科学家发现一颗奇特的新行星,距地球700光年,表面充斥着熔岩,环绕母星一周仅需要8.5个小时。这颗体积与地球相当的火球被命名为“开普勒78b”,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轨道周期最短的行星之一。开普勒78b的轨道半径只有母星半径的3倍左右。
研究人员认为开普勒78b与母星之间的距离只有水星-太阳间距离的大约1/40。据估计,这颗行星的表面可能已经完全熔化,形成一个巨大的熔岩海洋,温度高达2760摄氏度。开普勒78b环绕的恒星可能比较年轻,旋转速度是太阳的2倍。令天文学家感到兴奋的是,他们探测到来自开普勒78b的光线。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探测到体积如此小的系外行星反射的光线,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开普勒78b的表面构成和反射性。
开普勒78b距离母星很近,科学家希望对这颗行星的引力对母星产生的影响进行测量。测量获取的数据可用于推算开普勒78b的质量,让开普勒78b成为第一颗质量可知的体积与地球相当的系外行星。为了发现开普勒78b,研究小组借助开普勒望远镜对超过15万颗恒星进行了观测。有关开普勒78b的研究发现刊登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在另一篇研究论文中,同一支研究小组描述了有关KOI 1843.03的观测发现。KOI 1843.03是一颗系外行星,轨道周期更短,只有4.25个小时。为了能够保持如此紧凑的轨道,这颗行星应该几乎完全由铁构成,否则的话,母星的强大潮汐力将把它撕成碎片。两篇研究的合著者、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副教授乔什-韦恩表示:“能够幸存下来说明它的密度极大。大自然能否让行星的密度达到近一步接近母星时可以幸存的程度?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一直习惯于发现轨道周期达到几天的行星。但我们也产生好奇,几小时的轨道周期是否具有可能性。现在,我们证实了这种猜测。”
虽然体积与地球相当,开普勒78b几乎不具有适居性,原因就在于距离母星太近。韦恩指出:“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熔岩的世界将是怎样一番景象,你只能靠自己的想象了。”不过,这并不能排除其他轨道周期较短的系外行星不具有适居性。现在,韦恩的小组正在寻找环绕冷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冷星也被称之为“褐矮星”,是一种“失败的恒星”,因质量不足无法成为燃烧的恒星,但其质量仍远大于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韦恩说:“如果环绕一颗褐矮星运行,行星会在几天内靠近这颗恒星。此时的行星如果温度适中的话仍有适居性。”(孝文) 为了发现开普勒78b,研究小组对能够说明一颗行星可能周期性在恒星前方穿过的光线变暗现象进行了观测。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托-萨奇斯-奥杰达表示:“我一直密切观察,突然间,我发现光线变暗,所出现的时间与我们的预计相同,真的是太美了。我认为我们发现了来自这颗行星的光线。这是一个令人非常兴奋的时刻。”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银河系中心发现强磁脉冲星
2013-08-26 10:16:35 来源: 中国经济网(北京) 有131人参与
分享到
2013-08-26 10:16:35 来源: 中国经济网(北京) 有131人参与
分享到
核心提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近日发表声明说,该所科研人员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一颗具有强烈磁场的脉冲星。据介绍,这颗脉冲星代号为PSRJ1745-2900,具有强烈磁场,磁场强度达到地球磁场强度的100万亿倍。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近日发表声明说,该所科研人员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一颗具有强烈磁场的脉冲星,这一发现有助人类对银河系中心和宇宙黑洞开展进一步探索。据介绍,这颗脉冲星代号为PSRJ1745-2900,具有强烈磁场,磁场强度达到地球磁场强度的100万亿倍。
继美国航天局宣布接收到来自银河系中心的X射线脉冲后,全球各大研究机构纷纷将望远镜对准这一区域。幸运的是,德国的研究人员在第二次无线电观测时便发现了X射线脉冲的发送者——一颗明亮的脉冲星。
位于银河系中心附近的“人马座A”星系中心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最新发现的脉冲星与这个黑洞的距离可能不到半光年。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说,人们可通过对这颗脉冲星的无线电观测,直接测量银河系中心附近气体中的磁场,进而了解黑洞质量增长、黑洞附近喷流与X射线辐射等情况。
继美国航天局宣布接收到来自银河系中心的X射线脉冲后,全球各大研究机构纷纷将望远镜对准这一区域。幸运的是,德国的研究人员在第二次无线电观测时便发现了X射线脉冲的发送者——一颗明亮的脉冲星。
位于银河系中心附近的“人马座A”星系中心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最新发现的脉冲星与这个黑洞的距离可能不到半光年。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说,人们可通过对这颗脉冲星的无线电观测,直接测量银河系中心附近气体中的磁场,进而了解黑洞质量增长、黑洞附近喷流与X射线辐射等情况。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科学家发现太阳系星际云团中有潜在动荡迹象
2013-09-14 11:22:41 来源: 网易探索 有9人参与
分享到
太阳系在穿越太空运行时,会经过纤细的本星级云团。图片来源:NASA
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旋转,而太阳系本身会穿越太空运行。在缓慢的行程中,它会穿越一个纤细无垠的本地星际云团。
现在,天文学家已经通过流进太阳系的氦原子的方向转变,发现了该云团中潜在动荡的迹象。
研究者之一、美国圣安东尼奥西南研究所的David McComas表示,如果这种转变是真实的,且持续数十万年的时间,则预示着我们的太阳系会发生更多戏剧性的变化。
McComas、芝加哥大学的Priscilla Frisch及其同事将报告发表在9月6日的《科学》杂志上。其发现可能预示着日球层(为太阳系抵挡有害宇宙射线的巨大“泡沫”)的变化。日球层由太阳风吹出的带电粒子构成,其大小和形状取决于太阳风的外推力和本地星际云团内部气体的压力——星际风。
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的Jeff Linsky并未参与该研究,他说,新发现如果被证实,则表明日球层正在以不同的风向,在本地星际云团之外的另一个区域形成。
Frisch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他认为,这只是小规模的湍流。亨茨维尔市阿拉巴马大学的Gary Zank评论称,无论怎样,这一发现将为太阳风暴和云团的互动模型提供“有趣的新的扭转形式”。另外,McComas称,仅仅能记录太阳系环境中的这种变化已经“是一个大事件了”。(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 苗妮)
2013-09-14 11:22:41 来源: 网易探索 有9人参与
分享到
核心提示: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旋转,而太阳系本身会穿越太空运行。在缓慢的行程中,它会穿越一个纤细无垠的本地星际云团。现在,天文学家已经通过流进太阳系的氦原子的方向转变,发现了该云团中潜在动荡的迹象。
太阳系在穿越太空运行时,会经过纤细的本星级云团。图片来源:NASA
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旋转,而太阳系本身会穿越太空运行。在缓慢的行程中,它会穿越一个纤细无垠的本地星际云团。
现在,天文学家已经通过流进太阳系的氦原子的方向转变,发现了该云团中潜在动荡的迹象。
研究者之一、美国圣安东尼奥西南研究所的David McComas表示,如果这种转变是真实的,且持续数十万年的时间,则预示着我们的太阳系会发生更多戏剧性的变化。
McComas、芝加哥大学的Priscilla Frisch及其同事将报告发表在9月6日的《科学》杂志上。其发现可能预示着日球层(为太阳系抵挡有害宇宙射线的巨大“泡沫”)的变化。日球层由太阳风吹出的带电粒子构成,其大小和形状取决于太阳风的外推力和本地星际云团内部气体的压力——星际风。
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的Jeff Linsky并未参与该研究,他说,新发现如果被证实,则表明日球层正在以不同的风向,在本地星际云团之外的另一个区域形成。
Frisch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他认为,这只是小规模的湍流。亨茨维尔市阿拉巴马大学的Gary Zank评论称,无论怎样,这一发现将为太阳风暴和云团的互动模型提供“有趣的新的扭转形式”。另外,McComas称,仅仅能记录太阳系环境中的这种变化已经“是一个大事件了”。(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 苗妮)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南大西洋现神秘漩涡 与宇宙黑洞有相似性(图)
2013-09-25 04:38:42 来源: 现代快报 有6524人参与
分享到
“黑洞”漩涡
海洋旋涡黑洞模拟图
科学家在南大西洋观测发现神秘的海洋漩涡黑洞,与宇宙黑洞有着相似之处。
据英国《卫报》报道 黑洞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科学家有新发现,南大西洋现影踪。
你见或不见,黑洞就在那里,起码天文学家相信它们是存在的。黑洞是时空构造的“催泪弹”,任何东西只要靠近它们就会被无情地吞噬,留下的只有哀伤。凡是被吸入黑洞的东西都无法挣脱,连光都不例外。
黑洞本存在于宇宙空间,但是现在,科学家们相信它们也存在于地球之上。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南大西洋有一些巨大的漩涡,从数学意义上来说,它们等同于宇宙黑洞,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像宇宙空间的黑洞吸收光一样将水吞噬。这些巨大的海洋漩涡中心被循环的水路紧紧包围,任何陷入其中的东西都无法逃脱。
据报道,南大西洋的黑洞数量正在增多,因为向北传输的温暖而咸湿的水越来越多。
科学家们相信这些海洋漩涡可以缓和气候变暖造成冰山融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到目前为止,它们一直无法量化这种影响,因为这些漩涡的边界一直是个谜。
[color][font]
科学家们相信他们已经在海洋漩涡中找到了太空黑洞的特性。图片中反射的太阳光照亮了墨西哥湾流的漩涡。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非线性动力学教授乔治·哈勒和迈阿密大学的海洋学研究教授弗朗西斯科·维隆-贝拉相信,它们现在已经解决了这个难题。
通过使用数学模型,他们从一系列卫星观察数据中分离出了水传输漩涡。他们检测其旋转的边缘,得到了内漩涡的指数。让他们吃惊的是,这些数据竟然在数学上等同于黑洞漩涡的数据。
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宇宙黑洞被光量子球体包裹着,由于黑洞的密度因素,该区域引力作用非常强,导致光线在轨道中传播,同时,仍保留着光量子平衡性。它们既不落入黑洞,也不逃溢,在黑洞边缘形成一个光子层。
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南大西洋漩涡时发现,一些漩涡周边出现了类似宇宙黑洞的现象:有一个围绕漩涡旋转的喷雾带,但是没有液体落入其中,连水都没有。
研究人员在厄加勒斯角附近发现了7个类似于黑洞的漩涡,它们保持漩涡完整性的时间几乎长达一年。
哈勒说:“数学家努力了很长时间才能理解这些古怪的连贯的漩涡,它们水流湍急,并且能够保持很长时间。”
它们的研究成果有望帮助解决一些海洋谜题,其中包括与气候相关的问题和蔓延模式的环境污染问题。[/font][/color]
2013-09-25 04:38:42 来源: 现代快报 有6524人参与
分享到
“黑洞”漩涡
海洋旋涡黑洞模拟图
科学家在南大西洋观测发现神秘的海洋漩涡黑洞,与宇宙黑洞有着相似之处。
据英国《卫报》报道 黑洞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科学家有新发现,南大西洋现影踪。
你见或不见,黑洞就在那里,起码天文学家相信它们是存在的。黑洞是时空构造的“催泪弹”,任何东西只要靠近它们就会被无情地吞噬,留下的只有哀伤。凡是被吸入黑洞的东西都无法挣脱,连光都不例外。
黑洞本存在于宇宙空间,但是现在,科学家们相信它们也存在于地球之上。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南大西洋有一些巨大的漩涡,从数学意义上来说,它们等同于宇宙黑洞,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像宇宙空间的黑洞吸收光一样将水吞噬。这些巨大的海洋漩涡中心被循环的水路紧紧包围,任何陷入其中的东西都无法逃脱。
据报道,南大西洋的黑洞数量正在增多,因为向北传输的温暖而咸湿的水越来越多。
科学家们相信这些海洋漩涡可以缓和气候变暖造成冰山融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到目前为止,它们一直无法量化这种影响,因为这些漩涡的边界一直是个谜。
[color][font]
科学家们相信他们已经在海洋漩涡中找到了太空黑洞的特性。图片中反射的太阳光照亮了墨西哥湾流的漩涡。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非线性动力学教授乔治·哈勒和迈阿密大学的海洋学研究教授弗朗西斯科·维隆-贝拉相信,它们现在已经解决了这个难题。
通过使用数学模型,他们从一系列卫星观察数据中分离出了水传输漩涡。他们检测其旋转的边缘,得到了内漩涡的指数。让他们吃惊的是,这些数据竟然在数学上等同于黑洞漩涡的数据。
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宇宙黑洞被光量子球体包裹着,由于黑洞的密度因素,该区域引力作用非常强,导致光线在轨道中传播,同时,仍保留着光量子平衡性。它们既不落入黑洞,也不逃溢,在黑洞边缘形成一个光子层。
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南大西洋漩涡时发现,一些漩涡周边出现了类似宇宙黑洞的现象:有一个围绕漩涡旋转的喷雾带,但是没有液体落入其中,连水都没有。
研究人员在厄加勒斯角附近发现了7个类似于黑洞的漩涡,它们保持漩涡完整性的时间几乎长达一年。
哈勒说:“数学家努力了很长时间才能理解这些古怪的连贯的漩涡,它们水流湍急,并且能够保持很长时间。”
它们的研究成果有望帮助解决一些海洋谜题,其中包括与气候相关的问题和蔓延模式的环境污染问题。[/font][/color]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科学家称:在银河系中还隐藏着第二个黑洞
2013-09-22 11:03:53 来源: 网易探索 有1615人参与
分享到
人马座A黑洞附近年轻恒星的出现可能与另外一个中型黑洞有关
人马座A星附近区域图像
德国天文学家们曾于2008年证实,位于银河系中心的所谓“人马座A星”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黑洞。这一重大发现所造成的轰动效应尚未平息,“钱德拉”空间望远镜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惊喜:在“人马座A”的周围还存在着一个中型黑洞。也就是说,在银河系的中心地带其实总共分布着两个黑洞。
据科学家们介绍,在银河系中心的超级黑洞得到确认后,科学家们仍面临着许多与该黑洞有关的未解难题。其中一个问题便是:在“人马座A”黑洞的周围存在着大量年轻的恒星,而根据现代天文学理论,在这些天体是不应该出现在该区域的。专家们解释说,黑洞所产生的强大引力会阻碍空间中气态云团的形成,而恒星正是由这些云团状物质演化而成的。从另一方面讲,不久前有消息称,黑洞周围的条件可能并没有先前想像的那样极端。如果从现代天文学的观点出发,在银河系中心区域反常出现的年轻恒星可能先是在其他地方形成,之后才迁移到“人马座A”附近的。
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人马座A”黑洞周围恒星的运行轨迹都非常混乱,毫无“章法”可言。
计算机模型运算出的结果显示,要合理地解释上述两个难题,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能实现,即在“人马座A*”黑洞的附近还存在着一个中型黑洞(目前天文学界还未证实有这样的黑洞存在)。据计算,这颗中型黑洞的质量差不多是太阳的1500倍,正是它产生的引力将恒星从与附近的恒星团中“拽出”并导致后者进入了一条混乱的运行轨道。
先前曾有研究人员猜测:银河系中心出现的年轻恒星可能是某些距离“人马座A”黑洞过近的双星系统解体后遗留下来的产物。不过,这种假说并未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人们至今也未在银河系中心观测到过这类双星系统。
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是一个高深莫测的无线电波源,同时也是一个强大的红外线和X射线辐射源。天文学家们早就猜测这些射线的产生可能与黑洞活动有关。德国科学家在2008年最终证实,与地球相距2.6万光年的“人马座A”确实是一个质量超大的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400万倍)。(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伊万)
2013-09-22 11:03:53 来源: 网易探索 有1615人参与
分享到
核心提示:2008年证实,“人马座A星”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黑洞。“钱德拉”空间望远镜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惊喜:在“人马座A”的周围还存在着一个中型黑洞。
人马座A黑洞附近年轻恒星的出现可能与另外一个中型黑洞有关
人马座A星附近区域图像
德国天文学家们曾于2008年证实,位于银河系中心的所谓“人马座A星”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黑洞。这一重大发现所造成的轰动效应尚未平息,“钱德拉”空间望远镜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惊喜:在“人马座A”的周围还存在着一个中型黑洞。也就是说,在银河系的中心地带其实总共分布着两个黑洞。
据科学家们介绍,在银河系中心的超级黑洞得到确认后,科学家们仍面临着许多与该黑洞有关的未解难题。其中一个问题便是:在“人马座A”黑洞的周围存在着大量年轻的恒星,而根据现代天文学理论,在这些天体是不应该出现在该区域的。专家们解释说,黑洞所产生的强大引力会阻碍空间中气态云团的形成,而恒星正是由这些云团状物质演化而成的。从另一方面讲,不久前有消息称,黑洞周围的条件可能并没有先前想像的那样极端。如果从现代天文学的观点出发,在银河系中心区域反常出现的年轻恒星可能先是在其他地方形成,之后才迁移到“人马座A”附近的。
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人马座A”黑洞周围恒星的运行轨迹都非常混乱,毫无“章法”可言。
计算机模型运算出的结果显示,要合理地解释上述两个难题,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能实现,即在“人马座A*”黑洞的附近还存在着一个中型黑洞(目前天文学界还未证实有这样的黑洞存在)。据计算,这颗中型黑洞的质量差不多是太阳的1500倍,正是它产生的引力将恒星从与附近的恒星团中“拽出”并导致后者进入了一条混乱的运行轨道。
先前曾有研究人员猜测:银河系中心出现的年轻恒星可能是某些距离“人马座A”黑洞过近的双星系统解体后遗留下来的产物。不过,这种假说并未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人们至今也未在银河系中心观测到过这类双星系统。
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是一个高深莫测的无线电波源,同时也是一个强大的红外线和X射线辐射源。天文学家们早就猜测这些射线的产生可能与黑洞活动有关。德国科学家在2008年最终证实,与地球相距2.6万光年的“人马座A”确实是一个质量超大的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400万倍)。(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伊万)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三体世界或存在高级文明 未来三年揭晓最终答案
2013-10-01 10:30:53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有902人参与
分享到
2014年和2016年上演的两次恒星连线事件中,科学家将动用哈勃望远镜等观测平台详细研究“比邻星”,其距离我们大约4.2光年左右
据国外媒体报道,半人马座方向上拥有两颗非常明亮的恒星(群),即半人马座α星和半人马座β星,但是半人马座α星又是由三颗恒星组成,其编号分别为A星、B星和C星,其中半人马座α星C被命名为“比邻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之一,距离为4.2光年。由于半人马座α星系统距离地球很近,许多科幻小说都“认为”这里存在发达的宇宙文明,“三体”系统中拥有与地球截然不同的世界和宇宙生物,现在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我们有两次机会窥视“三体”系统中是否存在行星世界,甚至是高级文明。
在2014年10月,比邻星将运行至一颗背景恒星前,两者与地球将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天文学家试图利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效应揭开“三体”世界中是否存在理想的行星轨道。当比邻星运行至背景恒星之前,并与地球排列成一条直线时,比邻星的引力场将把背景恒星的光线扭曲,科学家试图通过详细的观测和精确计算得出该恒星的确切质量值,如果比邻星周围存在行星世界的话,还会引起二次偏移效应,使得三颗恒星的直线排列出现异常。
三星连线事件也将在2016年2月发生,届时科学家将获得两次机会对“比邻星”系统进行探索,来自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凯拉什·萨胡认为由于该恒星距离我们非常近,如果这里存在行星世界,我们就可以探测到它们的存在,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光谱分析发现行星上的大气成分。本项调查计划在周一于印第安纳波利斯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提出。
届时,美国宇航局将动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对“三体”系统进行观测,欧洲空间局的盖尔空间望远镜也会加入这项观测任务,盖尔空间望远镜将于今年秋季发射,此外,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阵也会参与。在此之前,科学家已经通过高精度视向速度系外行星搜索器发现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附近存在行星信号,公转周围仅为3.2天,2014年和2016年的两次天体连线事件将进一步揭开“三体”世界的面纱,这里是否存在宇宙高级文明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2013-10-01 10:30:53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有902人参与
分享到
核心提示:半人马座方向上拥有两颗非常明亮的恒星(群),即半人马座α星和半人马座β星。由于半人马座α星系统距离地球很近,许多科幻小说都“认为”这里存在发达的宇宙文明,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我们有两次机会窥视“三体”系统中是否存在行星世界,甚至是高级文明。
2014年和2016年上演的两次恒星连线事件中,科学家将动用哈勃望远镜等观测平台详细研究“比邻星”,其距离我们大约4.2光年左右
据国外媒体报道,半人马座方向上拥有两颗非常明亮的恒星(群),即半人马座α星和半人马座β星,但是半人马座α星又是由三颗恒星组成,其编号分别为A星、B星和C星,其中半人马座α星C被命名为“比邻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之一,距离为4.2光年。由于半人马座α星系统距离地球很近,许多科幻小说都“认为”这里存在发达的宇宙文明,“三体”系统中拥有与地球截然不同的世界和宇宙生物,现在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我们有两次机会窥视“三体”系统中是否存在行星世界,甚至是高级文明。
在2014年10月,比邻星将运行至一颗背景恒星前,两者与地球将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天文学家试图利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效应揭开“三体”世界中是否存在理想的行星轨道。当比邻星运行至背景恒星之前,并与地球排列成一条直线时,比邻星的引力场将把背景恒星的光线扭曲,科学家试图通过详细的观测和精确计算得出该恒星的确切质量值,如果比邻星周围存在行星世界的话,还会引起二次偏移效应,使得三颗恒星的直线排列出现异常。
三星连线事件也将在2016年2月发生,届时科学家将获得两次机会对“比邻星”系统进行探索,来自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凯拉什·萨胡认为由于该恒星距离我们非常近,如果这里存在行星世界,我们就可以探测到它们的存在,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光谱分析发现行星上的大气成分。本项调查计划在周一于印第安纳波利斯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提出。
届时,美国宇航局将动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对“三体”系统进行观测,欧洲空间局的盖尔空间望远镜也会加入这项观测任务,盖尔空间望远镜将于今年秋季发射,此外,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阵也会参与。在此之前,科学家已经通过高精度视向速度系外行星搜索器发现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附近存在行星信号,公转周围仅为3.2天,2014年和2016年的两次天体连线事件将进一步揭开“三体”世界的面纱,这里是否存在宇宙高级文明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宇宙产生新理论:旧宇宙神秘反弹催生新宇宙
2013年10月25日 07:19
凤凰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5日消息,新科学家报道,由于一股神秘的推力,我们的宇宙产生于垂死的宇宙灰烬,支持这一观点的最新模型表明宇宙并非出生于大爆炸,而是源于一股反弹力。此外,这项理论还抛弃了最流行的观点,也即婴儿宇宙在所谓的膨胀期内体积快速的激增。
宇宙里最早放射出的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追溯到宇宙出生后38万年。奇怪的是,我们所观察到的各处的CMB几乎是统一的,如果宇宙从单一爆发缓慢增长的话,结果就不应该是这样。天空的遥远地区将因没有相互接触而以不同速率发展。
对此,最广泛接受的解释是,宇宙在大爆炸几分之一秒的时间内经历了一个所谓的快速膨胀期。这种膨胀导致了宇宙的均匀度,因为现在观测到的各个相似的地区最初就相互接触了,随后在一瞬间分离。早期宇宙的量子波动播种了例如星系等宇宙大型结构。
尽管这一理论非常流行,但它其中存在少数漏洞。例如,没有人知道什么导致宇宙膨胀。有些版本的理论预测不同地区以不同速率膨胀,从而导致无限个泡沫宇宙共存。
膨胀理论更类似于一项解释,而非宇宙的预测模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保罗·斯泰恩哈特(Paul Steinhardt)这样说道。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他和他的同事提倡了循环宇宙作为替代理论。在他们的理论中,一个之前存在的旧宇宙经历了缓慢收缩、压缩时空的阶段。然后,某种原因导致该过程逆转,宇宙再次膨胀从而创造了一个新宇宙。
压缩在无需引入膨胀概念的前提下解释了宇宙的平滑性,因为压缩阶段产生的高压会消除大多数“皱纹”。然而,微小的量子波动将从之前的旧宇宙转移至新宇宙,从而提供大型结构产生的种子。
之前的研究显示这些“之前”和“之后”的宇宙情景从数学角度是说的通的。但没有人确定在反弹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有点模型要求宇宙在反弹前必须压缩到一个奇点,同时还需要一些我们没有的东西——一套完整的量子引力理论——来描述它。
现在,斯泰恩哈特和他的同事建立了一个新模型,在宇宙坍塌至一个点前,一种带负压力的未知的场将一切向外猛推。研究小组利用了“幽灵”场——一种物理学上不现实但是数学角度上非常简单的带负动能的场——来指代这一未知场。
“设计一个更加现实的能量源并不会改变结果,但它将要求更加复杂的方程式,这将减慢仿真的速度,” 斯泰恩哈特说道。幽灵场非常弱以至于几乎可以被忽略,除了在反弹阶段——也即宇宙非常小非常密集的阶段。利用幽灵方程式,描述广义相对论下时空的计算工具显示垂死宇宙的微小波动的确能够转移到新生的宇宙里。
“保罗的文章显示了一切进行的非常完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伯特·欧洛特(Burt Ovrut这样说道。“这意味着膨胀理论的替代理论存在且有一定的道理。”
斯泰恩哈特承认反弹模型具有自身的缺陷。例如,幽灵场只是一个占位,真正推动宇宙的神秘推力的本质仍然是未知数,正如驱动宇宙膨胀的背后力量一样。对CMB细节地图的进一步仔细检查将帮助确定哪个模型更具有说服力,CMB地图是由欧洲航天局普朗克卫星绘制的。例如,只有膨胀的快速向外推力可能产生时空里的涟漪,也就是所谓的原始的引力波,科学家们正努力的在CMB里寻找它们的踪迹。(编译/严炎刘星)
2013年10月25日 07:19
旧宇宙神秘反弹催生新宇宙
凤凰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5日消息,新科学家报道,由于一股神秘的推力,我们的宇宙产生于垂死的宇宙灰烬,支持这一观点的最新模型表明宇宙并非出生于大爆炸,而是源于一股反弹力。此外,这项理论还抛弃了最流行的观点,也即婴儿宇宙在所谓的膨胀期内体积快速的激增。
宇宙里最早放射出的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追溯到宇宙出生后38万年。奇怪的是,我们所观察到的各处的CMB几乎是统一的,如果宇宙从单一爆发缓慢增长的话,结果就不应该是这样。天空的遥远地区将因没有相互接触而以不同速率发展。
对此,最广泛接受的解释是,宇宙在大爆炸几分之一秒的时间内经历了一个所谓的快速膨胀期。这种膨胀导致了宇宙的均匀度,因为现在观测到的各个相似的地区最初就相互接触了,随后在一瞬间分离。早期宇宙的量子波动播种了例如星系等宇宙大型结构。
尽管这一理论非常流行,但它其中存在少数漏洞。例如,没有人知道什么导致宇宙膨胀。有些版本的理论预测不同地区以不同速率膨胀,从而导致无限个泡沫宇宙共存。
膨胀理论更类似于一项解释,而非宇宙的预测模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保罗·斯泰恩哈特(Paul Steinhardt)这样说道。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他和他的同事提倡了循环宇宙作为替代理论。在他们的理论中,一个之前存在的旧宇宙经历了缓慢收缩、压缩时空的阶段。然后,某种原因导致该过程逆转,宇宙再次膨胀从而创造了一个新宇宙。
压缩在无需引入膨胀概念的前提下解释了宇宙的平滑性,因为压缩阶段产生的高压会消除大多数“皱纹”。然而,微小的量子波动将从之前的旧宇宙转移至新宇宙,从而提供大型结构产生的种子。
之前的研究显示这些“之前”和“之后”的宇宙情景从数学角度是说的通的。但没有人确定在反弹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有点模型要求宇宙在反弹前必须压缩到一个奇点,同时还需要一些我们没有的东西——一套完整的量子引力理论——来描述它。
现在,斯泰恩哈特和他的同事建立了一个新模型,在宇宙坍塌至一个点前,一种带负压力的未知的场将一切向外猛推。研究小组利用了“幽灵”场——一种物理学上不现实但是数学角度上非常简单的带负动能的场——来指代这一未知场。
“设计一个更加现实的能量源并不会改变结果,但它将要求更加复杂的方程式,这将减慢仿真的速度,” 斯泰恩哈特说道。幽灵场非常弱以至于几乎可以被忽略,除了在反弹阶段——也即宇宙非常小非常密集的阶段。利用幽灵方程式,描述广义相对论下时空的计算工具显示垂死宇宙的微小波动的确能够转移到新生的宇宙里。
“保罗的文章显示了一切进行的非常完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伯特·欧洛特(Burt Ovrut这样说道。“这意味着膨胀理论的替代理论存在且有一定的道理。”
斯泰恩哈特承认反弹模型具有自身的缺陷。例如,幽灵场只是一个占位,真正推动宇宙的神秘推力的本质仍然是未知数,正如驱动宇宙膨胀的背后力量一样。对CMB细节地图的进一步仔细检查将帮助确定哪个模型更具有说服力,CMB地图是由欧洲航天局普朗克卫星绘制的。例如,只有膨胀的快速向外推力可能产生时空里的涟漪,也就是所谓的原始的引力波,科学家们正努力的在CMB里寻找它们的踪迹。(编译/严炎刘星)
一马当先- 帖子数 : 666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科学家发现宇宙最遥远星系 距离地球300亿光年远
2013年10月25日 07:14
来源:凤凰网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24日消息,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里里最遥远的星系。这个星系如此遥远以至于哈勃太空望远镜最初捕获的它发出的光花费了131亿年时间到达地球。这样遥远的距离意味着科学家正在观测的光其实产生于宇宙婴儿时期。
这个星系距离地球300亿光年远,但我们只能看到131亿年前发出的光,因为宇宙一直在膨胀。美国夏威夷凯克1天文望远镜上的新的分光镜——能够产生和观测光谱或者辐射的光学设备——通过测量它的“红移”或者波长,证实了该星系的遥远距离。
尽管科学家还检测到更加遥远的候选星系的存在,但他们还尚未如此确定它们的存在。这一遥远星系的红移为7.51,这意味着它出生在宇宙大爆炸后的7亿年。很少有红移超过7的星系被光谱学证实它们的距离。
它的红色和紫外线光暗示了该星系富含金属,且制造恒星的速度比银河系快100倍。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巴赫拉姆·莫巴舍尔(Bahram Mobasher)教授说道:“与其他类似的发现相比,这一星系的独特之处在于从光谱学上证实了它的距离。”
光以30千米每秒的速度前行,因为我们观测到的遥远天体其实是它们过去的模样。我们观测到的天体越遥远,我们窥探的过去越古老。莫巴舍尔教授说道:“通过观察过去时间里的星系,我们能够研究星系最早的形成。”
“通过对比不同距离的星系特性,我们能够探索整个宇宙历史里星系的进化。”研究人员的这项研究被发表在期刊《自然》上。研究显示这个名为z8-GND-5296的星系每年大约产生330颗恒星。相比之下,银河系每年只产生2-3颗恒星。
这个最新的距离保持者与之前的记录保持者位于天空的同一片区域,后者的红移为7,它也具有非常高的恒星形成速率。项目负责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史蒂文·芬克尔斯坦(Steven Finkelstein)博士说道:“天空里较高恒星形成的区域比我们预想的要多的多。如果我们在同一片天空区域里已经发现了2个恒星密集形成区,那么一定存在相当多数量的类似区域。”
莫巴舍尔表示,通过建造位于夏威夷的强大的三十米望远镜、位于智利的巨型麦哲伦望远镜以及6.5米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监测到更多遥远星系的时代即将到来。莫巴舍尔说道:“至2020年,我们应该会发现更多这样的星系,甚至距离要更遥远,这使得我们将能够见证星系形成的过程。”(编译/严炎刘星)
2013年10月25日 07:14
来源:凤凰网
科学家发现宇宙最遥远星系距离地球300亿光年远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24日消息,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里里最遥远的星系。这个星系如此遥远以至于哈勃太空望远镜最初捕获的它发出的光花费了131亿年时间到达地球。这样遥远的距离意味着科学家正在观测的光其实产生于宇宙婴儿时期。
这个星系距离地球300亿光年远,但我们只能看到131亿年前发出的光,因为宇宙一直在膨胀。美国夏威夷凯克1天文望远镜上的新的分光镜——能够产生和观测光谱或者辐射的光学设备——通过测量它的“红移”或者波长,证实了该星系的遥远距离。
尽管科学家还检测到更加遥远的候选星系的存在,但他们还尚未如此确定它们的存在。这一遥远星系的红移为7.51,这意味着它出生在宇宙大爆炸后的7亿年。很少有红移超过7的星系被光谱学证实它们的距离。
它的红色和紫外线光暗示了该星系富含金属,且制造恒星的速度比银河系快100倍。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巴赫拉姆·莫巴舍尔(Bahram Mobasher)教授说道:“与其他类似的发现相比,这一星系的独特之处在于从光谱学上证实了它的距离。”
光以30千米每秒的速度前行,因为我们观测到的遥远天体其实是它们过去的模样。我们观测到的天体越遥远,我们窥探的过去越古老。莫巴舍尔教授说道:“通过观察过去时间里的星系,我们能够研究星系最早的形成。”
“通过对比不同距离的星系特性,我们能够探索整个宇宙历史里星系的进化。”研究人员的这项研究被发表在期刊《自然》上。研究显示这个名为z8-GND-5296的星系每年大约产生330颗恒星。相比之下,银河系每年只产生2-3颗恒星。
这个最新的距离保持者与之前的记录保持者位于天空的同一片区域,后者的红移为7,它也具有非常高的恒星形成速率。项目负责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史蒂文·芬克尔斯坦(Steven Finkelstein)博士说道:“天空里较高恒星形成的区域比我们预想的要多的多。如果我们在同一片天空区域里已经发现了2个恒星密集形成区,那么一定存在相当多数量的类似区域。”
莫巴舍尔表示,通过建造位于夏威夷的强大的三十米望远镜、位于智利的巨型麦哲伦望远镜以及6.5米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监测到更多遥远星系的时代即将到来。莫巴舍尔说道:“至2020年,我们应该会发现更多这样的星系,甚至距离要更遥远,这使得我们将能够见证星系形成的过程。”(编译/严炎刘星)
一马当先- 帖子数 : 666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内蒙古赤峰天上现“3个太阳”(组图)
2013年11月01日 10:19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原标题:内蒙:天上出现3个太阳赤峰天空现奇观
据赤峰网报道:11月1日赤峰天空现奇观,天上出现类似于3个太阳的奇观。引得路人纷纷观看。以上为网友发来的图片。
后经查证,有网友指出这是日晕,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有卷层云时,天空中会飘浮着无数冰晶,在太阳周围同一圈上的冰晶,都能将同一种颜色的光折射到人的眼睛里形成内红外紫的晕环。
天空中有冰晶组成的卷层云时,往往在太阳周围出现一个或两个以上以太阳为中心、内红外紫的彩色光环,有时还会出现很多彩色或白色的光点和光弧,这些光环、光点和光弧统称为晕。
2013年11月01日 10:19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url=javascript:void(0);]9393人参与[/url][url=javascript:void(0);]353条评论[/url]
天上出现类似于3个太阳的奇观!
天上出现类似于“3个太阳”的奇观
天上出现类似于“3个太阳”的奇观
天上出现类似于“3个太阳”的奇观
原标题:内蒙:天上出现3个太阳赤峰天空现奇观
据赤峰网报道:11月1日赤峰天空现奇观,天上出现类似于3个太阳的奇观。引得路人纷纷观看。以上为网友发来的图片。
后经查证,有网友指出这是日晕,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有卷层云时,天空中会飘浮着无数冰晶,在太阳周围同一圈上的冰晶,都能将同一种颜色的光折射到人的眼睛里形成内红外紫的晕环。
天空中有冰晶组成的卷层云时,往往在太阳周围出现一个或两个以上以太阳为中心、内红外紫的彩色光环,有时还会出现很多彩色或白色的光点和光弧,这些光环、光点和光弧统称为晕。
一马当先- 帖子数 : 666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天文学家首次发现有6条尾巴奇特小行星
2013-11-08 15:33:15 来源: 新华网 有0人参与
[url=#tiePostBox][/url]
分享到
研究人员当天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报告说,多数已知的小行星在太空望远镜中呈现为微小的光点,但这颗编号为P/2013 P5的小行星与众不同,它拖着6条由尘埃组成的尾巴,看上去“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草坪喷水器”。
研究负责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戴维·朱伊特说:“当我们看到这颗小行星时,都傻眼了,很难相信我们看到的是颗小行星。”
今年8月27日,位于夏威夷的一个望远镜首先发现了这颗小行星,哈勃太空望远镜进一步观测发现它有6条尾巴。9月23日,哈勃望远镜再次观测时,发现这些尾巴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与第一次的观测完全不同。
德国研究人员利用模型分析推测,该小行星的6条尾巴并非由天体撞击产生,与彗星物质蒸发形成的尾巴也不同,它们应该是小行星在太阳光照射下自转速度加快、表面物质被甩出陆续形成的。
科学家曾经认为,小行星没有尾巴,但近些年的一系列观测推翻了这一说法。这颗带6条尾巴小行星的发现表明,小行星带中这种由自转加快而形成尾巴的现象很普遍,或许是许多小行星的主要“死亡”方式。
(原标题:天文学家首次发现有6条尾巴的奇特小行星)
2013-11-08 15:33:15 来源: 新华网 有0人参与
[url=#tiePostBox][/url]
分享到
- 网易微博 0
- 易信
- 新浪微博
- 腾讯空间
- 人人网
- 有道云笔记
研究人员当天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报告说,多数已知的小行星在太空望远镜中呈现为微小的光点,但这颗编号为P/2013 P5的小行星与众不同,它拖着6条由尘埃组成的尾巴,看上去“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草坪喷水器”。
研究负责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戴维·朱伊特说:“当我们看到这颗小行星时,都傻眼了,很难相信我们看到的是颗小行星。”
今年8月27日,位于夏威夷的一个望远镜首先发现了这颗小行星,哈勃太空望远镜进一步观测发现它有6条尾巴。9月23日,哈勃望远镜再次观测时,发现这些尾巴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与第一次的观测完全不同。
德国研究人员利用模型分析推测,该小行星的6条尾巴并非由天体撞击产生,与彗星物质蒸发形成的尾巴也不同,它们应该是小行星在太阳光照射下自转速度加快、表面物质被甩出陆续形成的。
科学家曾经认为,小行星没有尾巴,但近些年的一系列观测推翻了这一说法。这颗带6条尾巴小行星的发现表明,小行星带中这种由自转加快而形成尾巴的现象很普遍,或许是许多小行星的主要“死亡”方式。
(原标题:天文学家首次发现有6条尾巴的奇特小行星)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银河系中或存88亿个“地球兄弟”
2013年11月09日 10:5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仰望夜空,你看到的除了恒星,还有大量行星,它们中有多少类似地球?天文学家现在给出了一个答案:银河系中的“地球兄弟”可能达到88亿个。
迄今发现的许多遥远行星都是近距离绕母星运转的气体巨行星,类似于地球的岩石行星很难发现,尤其是那种处在既不太冷、也不太热的宜居带上的类地球行星。许多人心中都存有疑问:地球到底是不是独一无二?新研究表明,至少在大小与温度上,地球在宇宙中并不孤独。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来自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数据,寻找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到2倍、获得的星际辐射是地球1到4倍的行星。星际辐射可以确定水是否可以在这些行星的表面上以液态存在。
研究人员说,银河系中类太阳恒星至少400亿颗,因此“地球兄弟”可能超过88亿个。按照地球70亿人口算,每个人可以分配一个以上的“地球兄弟”,其中最近的“地球兄弟”可能离我们只有12光年。
当然,研究人员也同时指出,虽然有这么多与地球差不多大小、温度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存在,但这不意味着这些行星就支持或有生命的存在
2013年11月09日 10:5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仰望夜空,你看到的除了恒星,还有大量行星,它们中有多少类似地球?天文学家现在给出了一个答案:银河系中的“地球兄弟”可能达到88亿个。
迄今发现的许多遥远行星都是近距离绕母星运转的气体巨行星,类似于地球的岩石行星很难发现,尤其是那种处在既不太冷、也不太热的宜居带上的类地球行星。许多人心中都存有疑问:地球到底是不是独一无二?新研究表明,至少在大小与温度上,地球在宇宙中并不孤独。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来自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数据,寻找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到2倍、获得的星际辐射是地球1到4倍的行星。星际辐射可以确定水是否可以在这些行星的表面上以液态存在。
研究人员说,银河系中类太阳恒星至少400亿颗,因此“地球兄弟”可能超过88亿个。按照地球70亿人口算,每个人可以分配一个以上的“地球兄弟”,其中最近的“地球兄弟”可能离我们只有12光年。
当然,研究人员也同时指出,虽然有这么多与地球差不多大小、温度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存在,但这不意味着这些行星就支持或有生命的存在
一马当先- 帖子数 : 666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天文学家发现宇宙最冷之地:零下272摄氏度
2013-11-11 10:34:03 来源: 新华网 有509人参与
分享到
回力棒星云
智利天文学家表示,宇宙中最冷的地方是“回力棒星云”,那里的温度仅比绝对零度高1度。在绝对零度条件下,所有的原子都会冻结。“回力棒星云”位于半人马星座,距离地球约5000光年。他们说,“回力棒星云”的温度只有1开氏度(约零下272摄氏度),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冷天体”。“回力棒星云”是一个相对年轻的行星状星云,它正迅速膨胀,并在这个过程中耗尽能量,产生冷却效果,从而使自身温度保持在比周围温度还低的水平。捕捉到“回力棒星云”芳容的“阿尔马”设在阿塔卡马沙漠中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那里几乎没有任何湿气或植被,能对天空一览无余。
评点:这个“回力棒星云”简直就是宇宙的冰箱,有什么需要保鲜的东东都可以先放到那。它只比绝对零度高1度,是深冷速冻的好地方。绝对零度是指原子绝对静止的温度,为零下273.15摄氏度。物体的温度实际上就是原子在物体内部的运动。当我们感到一个物体比较热的时候,就意味着它的原子在快速运动;当我们感到一个物体比较冷的时候,则意味着其内部的原子运动速度较慢。然而,绝对零度永远无法达到,只可无限逼近。因为任何空间必然存有能量和热量,也不断进行能量和热量的相互转换。
本文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NN142
2013-11-11 10:34:03 来源: 新华网 有509人参与
分享到
核心提示:智利天文学家表示,宇宙中最冷的地方是“回力棒星云”,那里的温度仅比绝对零度高1度。在绝对零度条件下,所有的原子都会冻结。
回力棒星云
智利天文学家表示,宇宙中最冷的地方是“回力棒星云”,那里的温度仅比绝对零度高1度。在绝对零度条件下,所有的原子都会冻结。“回力棒星云”位于半人马星座,距离地球约5000光年。他们说,“回力棒星云”的温度只有1开氏度(约零下272摄氏度),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冷天体”。“回力棒星云”是一个相对年轻的行星状星云,它正迅速膨胀,并在这个过程中耗尽能量,产生冷却效果,从而使自身温度保持在比周围温度还低的水平。捕捉到“回力棒星云”芳容的“阿尔马”设在阿塔卡马沙漠中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那里几乎没有任何湿气或植被,能对天空一览无余。
评点:这个“回力棒星云”简直就是宇宙的冰箱,有什么需要保鲜的东东都可以先放到那。它只比绝对零度高1度,是深冷速冻的好地方。绝对零度是指原子绝对静止的温度,为零下273.15摄氏度。物体的温度实际上就是原子在物体内部的运动。当我们感到一个物体比较热的时候,就意味着它的原子在快速运动;当我们感到一个物体比较冷的时候,则意味着其内部的原子运动速度较慢。然而,绝对零度永远无法达到,只可无限逼近。因为任何空间必然存有能量和热量,也不断进行能量和热量的相互转换。
本文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NN142
一马当先- 帖子数 : 666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世纪彗星”正向近日点移动 届时可肉眼观测
2013-11-21 10:26:20 来源: 网易探索 有82人参与
分享到
2013-11-21 10:26:20 来源: 网易探索 有82人参与
分享到
核心提示:目前ISON彗星正在向近日点移动,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变得越来越亮,无需观测设备就能看到。其预计于11月28日抵达近日点,用其“彗星之躯”创造一幕引人入胜的宇宙奇观
科技日报讯 各地的天文学家与天文爱好者们,正积极准备迎接很可能是这一个世纪以来“闯入”太阳系内侧轨道最亮的一颗彗星。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18日消息称,目前ISON彗星正在向近日点移动,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变得越来越亮,无需观测设备就能看到。其预计于11月28日抵达近日点,用其“彗星之躯”创造一幕引人入胜的宇宙奇观。而来自太阳系边缘的彗星冰核中,也保留着大量有关太阳系形成时的最初信息。
ISON彗星又名C/2012 S1,是一颗掠日彗星。其形成于数十亿年前,大部分时间都处在远离地球的宇宙深处,轨道延伸的距离非常长。直到2012年9月21日,它才被两名业余天文学家以俄罗斯国际科学光学监测网(简称ISON)反射镜的自动小行星发现程式寻获。多重证据表明,该彗星很有可能是第一次朝着太阳系内部前进,而这也是令天文学家非常兴奋的一点——非周期性的彗星保留着从太阳系诞生以来就未遭污染的初始信息。从这一点来看,其甚至比著名的哈雷彗星,那颗轨道要小很多的周期性彗星还更有研究意义
为迎接其到来,一个结合了地面望远镜、空间探测器和太空望远镜的国际观测项目稍早时间已经展开,并已获得了初步数据:ISON彗星将在11月28日抵达近日点,之后几天,其将飞掠太阳,为地球上的人们打造天际中一道罕见景观,届时人们将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它。而其距离太阳表面最近时大约621000英里(近100万公里),这比我们与太阳距离近150倍。强烈的引力将使它加速到每秒234英里,彗星在移动过程中会不断抛出物质,而太阳的光线也会以2760摄氏度的高温炙烤着冰球、金属和岩石,使ISON彗星看上去比大多数彗星要更加明亮。《每日邮报》称,目前已有部分科学家预测,ISON彗星达到极值时甚至将超过月亮的亮度,在夜空中一枝独秀。
也有科学家发出警告称,ISON彗星的命运可能是演绎一场壮丽绝伦,也有可能是在2700摄氏度的高温下被汽化,巨大的压力也很容易就能使ISON彗星分崩离析。不过,就最近的计算显示表明,ISON彗星“生还”的几率较大。
除了是观测者的盛事外,彗星研究者亦感觉十分幸运。马克斯·普朗克太阳系研究所ISON彗星活动研究人员赫尔曼·伯恩哈特表示,ISON彗星非常靠近太阳,其表面温度飙升将会使包含的金属和其他物质汽化,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其携带的各种信息;而且ISON彗星异常明亮,甚至在它去年被发现时就是如此,它现在就像是一个难得的、易于观测并且“送上门来的”天体。(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张梦然)
ISON彗星又名C/2012 S1,是一颗掠日彗星。其形成于数十亿年前,大部分时间都处在远离地球的宇宙深处,轨道延伸的距离非常长。直到2012年9月21日,它才被两名业余天文学家以俄罗斯国际科学光学监测网(简称ISON)反射镜的自动小行星发现程式寻获。多重证据表明,该彗星很有可能是第一次朝着太阳系内部前进,而这也是令天文学家非常兴奋的一点——非周期性的彗星保留着从太阳系诞生以来就未遭污染的初始信息。从这一点来看,其甚至比著名的哈雷彗星,那颗轨道要小很多的周期性彗星还更有研究意义
为迎接其到来,一个结合了地面望远镜、空间探测器和太空望远镜的国际观测项目稍早时间已经展开,并已获得了初步数据:ISON彗星将在11月28日抵达近日点,之后几天,其将飞掠太阳,为地球上的人们打造天际中一道罕见景观,届时人们将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它。而其距离太阳表面最近时大约621000英里(近100万公里),这比我们与太阳距离近150倍。强烈的引力将使它加速到每秒234英里,彗星在移动过程中会不断抛出物质,而太阳的光线也会以2760摄氏度的高温炙烤着冰球、金属和岩石,使ISON彗星看上去比大多数彗星要更加明亮。《每日邮报》称,目前已有部分科学家预测,ISON彗星达到极值时甚至将超过月亮的亮度,在夜空中一枝独秀。
也有科学家发出警告称,ISON彗星的命运可能是演绎一场壮丽绝伦,也有可能是在2700摄氏度的高温下被汽化,巨大的压力也很容易就能使ISON彗星分崩离析。不过,就最近的计算显示表明,ISON彗星“生还”的几率较大。
除了是观测者的盛事外,彗星研究者亦感觉十分幸运。马克斯·普朗克太阳系研究所ISON彗星活动研究人员赫尔曼·伯恩哈特表示,ISON彗星非常靠近太阳,其表面温度飙升将会使包含的金属和其他物质汽化,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其携带的各种信息;而且ISON彗星异常明亮,甚至在它去年被发现时就是如此,它现在就像是一个难得的、易于观测并且“送上门来的”天体。(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张梦然)
一马当先- 帖子数 : 666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天文学家观测到迄今最剧烈的宇宙爆炸(图)
2013年11月23日 00:11
来源:城市晚报
分享到:
原标题:天文学家观测到迄今最剧烈的宇宙爆炸
多国研究人员21日报告说,他们利用太空与地面望远镜,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观测到迄今最亮的一个伽马射线暴,这也是人们观测到的最剧烈的一次宇宙爆炸。但让天文学家困惑的是,他们无法解释这次天文事件的发生。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发生的最剧烈的爆炸,理论上是巨大恒星在燃料耗尽时塌缩爆炸或者两颗邻近的致密星体(黑洞或中子星)合并而产生的。伽马射线暴短至千分之一秒,长则数小时,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如果与太阳相比,它在几分钟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万亿年太阳光的总和。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亚拉巴马大学亨茨维尔分校博士后熊少林说:“类似的爆炸可能是百年一遇。”,它是迄今人们观测到的最亮的一个伽马射线暴,在地球上拿双筒望远镜都可以看见。此外,这次伽马射线暴也是迄今观测到的所有伽马射线暴中总能量释放最大的之一。这个伽马射线暴发生在距地球约36亿光年处。(据新华社)
2013年11月23日 00:11
来源:城市晚报
分享到:
11月21日,多国研究人员观测到的最剧烈的一次宇宙爆炸
原标题:天文学家观测到迄今最剧烈的宇宙爆炸
多国研究人员21日报告说,他们利用太空与地面望远镜,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观测到迄今最亮的一个伽马射线暴,这也是人们观测到的最剧烈的一次宇宙爆炸。但让天文学家困惑的是,他们无法解释这次天文事件的发生。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发生的最剧烈的爆炸,理论上是巨大恒星在燃料耗尽时塌缩爆炸或者两颗邻近的致密星体(黑洞或中子星)合并而产生的。伽马射线暴短至千分之一秒,长则数小时,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如果与太阳相比,它在几分钟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万亿年太阳光的总和。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亚拉巴马大学亨茨维尔分校博士后熊少林说:“类似的爆炸可能是百年一遇。”,它是迄今人们观测到的最亮的一个伽马射线暴,在地球上拿双筒望远镜都可以看见。此外,这次伽马射线暴也是迄今观测到的所有伽马射线暴中总能量释放最大的之一。这个伽马射线暴发生在距地球约36亿光年处。(据新华社)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中国科学家世界首次测得X射线极亮天体黑洞质量
2013-11-29 04:44:15 来源: 人民日报(北京) 有66人参与
分享到
新华社发(国家天文台供图)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继峰领导的国际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测量到X射线极亮天体的黑洞质量,在该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将增进人们对黑洞及其周围极端物理过程的认识。该研究成果28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上。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陆续在遥远星系中发现了一批X射线光度极高的天体,它们可能是人们一直寻找的中等质量黑洞,也可能是具有特殊辐射机制的几个或几十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级黑洞。国际天文和天体物理界对此一直难以定论,众说纷纭。由于这类天体距离我们十分遥远,通常为几千万光年,同时X射线照射黑洞吸积盘而产生的光污染也非常强,因此测量极其困难。
刘继峰团队通过精心设计研究方案,巧妙选取有特色的天体目标,成功申请到位于美国夏威夷的8米大型双子望远镜以及10米凯克望远镜各20小时的观测时间,在3个月的时间跨度上对漩涡星系中X射线极亮源M101ULX-1进行了研究,并确认其中心天体为一个质量与恒星可比拟的黑洞。这个黑洞加伴星形成的黑洞双星系统位于2200万光年之外,是人类迄今发现的距离地球最遥远的黑洞双星。
2013-11-29 04:44:15 来源: 人民日报(北京) 有66人参与
分享到
新华社发(国家天文台供图)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继峰领导的国际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测量到X射线极亮天体的黑洞质量,在该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将增进人们对黑洞及其周围极端物理过程的认识。该研究成果28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上。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陆续在遥远星系中发现了一批X射线光度极高的天体,它们可能是人们一直寻找的中等质量黑洞,也可能是具有特殊辐射机制的几个或几十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级黑洞。国际天文和天体物理界对此一直难以定论,众说纷纭。由于这类天体距离我们十分遥远,通常为几千万光年,同时X射线照射黑洞吸积盘而产生的光污染也非常强,因此测量极其困难。
刘继峰团队通过精心设计研究方案,巧妙选取有特色的天体目标,成功申请到位于美国夏威夷的8米大型双子望远镜以及10米凯克望远镜各20小时的观测时间,在3个月的时间跨度上对漩涡星系中X射线极亮源M101ULX-1进行了研究,并确认其中心天体为一个质量与恒星可比拟的黑洞。这个黑洞加伴星形成的黑洞双星系统位于2200万光年之外,是人类迄今发现的距离地球最遥远的黑洞双星。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欧洲航天局:神秘暗能量可能摧毁宇宙
2013-12-02 14:51:58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 有672人参与
分享到
资料图
此前,有科学家认为,我们目前的宇宙或在数十亿年内毁于一股暗能量。而欧洲航天局日前发表的“普朗克”卫星的探测数据,无疑增加了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据报道,普朗克宇宙天文台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了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大约于38万年前形成,是宇宙在2700度高温下爆炸产生的回声。这种辐射目前处于微波区,其温度已下降至2.7度。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宇航局的天文学家目前正在研究暗光子数值的变化。据科学家推测,重光子可能与暗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而暗物质假说中的电磁假想粒子只能在电子和正电子的分离过程中间接地被检测到。
2013-12-02 14:51:58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 有672人参与
分享到
核心提示:欧洲宇航局从“普朗克”天文卫星所获的最新数据资料显示,星系、恒星和行星等宇宙中的所有物体可能面临消失。这一结果引发了天体物理学家的恐慌。
资料图
此前,有科学家认为,我们目前的宇宙或在数十亿年内毁于一股暗能量。而欧洲航天局日前发表的“普朗克”卫星的探测数据,无疑增加了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据报道,普朗克宇宙天文台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了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大约于38万年前形成,是宇宙在2700度高温下爆炸产生的回声。这种辐射目前处于微波区,其温度已下降至2.7度。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宇航局的天文学家目前正在研究暗光子数值的变化。据科学家推测,重光子可能与暗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而暗物质假说中的电磁假想粒子只能在电子和正电子的分离过程中间接地被检测到。
一马当先- 帖子数 : 666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美望远镜发现罕见双黑洞系统:相互绕转似舞者
借助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望远镜(WISE),天文学家们观测到在一个遥远星系的核心似乎存在两个超大质量黑洞,这两个黑洞正相互绕转,就像一对舞者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5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借助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望远镜(WISE),天文学家们观测到在一个遥远星系的核心似乎存在两个超大质量黑洞,这两个黑洞正相互绕转,就像一对舞者,这是不可思议的罕见一幕。
随后利用“澳大利亚望远镜紧凑阵列”以及设在智利境内的南双子望远镜进行的后续观测又揭示了更多有关这一星系不同寻常的特征,包括一条看上去非常不均匀也不稳定的喷流。这可能是来自其中一个黑洞的喷流,但其受到了另一个黑洞强大引力的影响,因此显得摇摆不定。美国宇航局加州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蔡朝伟(音译:Chao-Wei Tsai)是这项研究有关论文的第一作者。他表示:“我们相信源自其中一个黑洞的喷流受到了另一个黑洞的引力作用影响,就像舞者手中的彩带。如果情况的确如此,那么久意味着这两个黑洞之间的距离相当接近,它们的引力场相互影响。”这项发现将有望帮助科学家们更好的理解大质量黑洞之间相互合并的过程机制。
WISE探测器在2011年进入休眠状态之前已经将整个天空扫描了两遍。美国宇航局后来又再次给予WISE望远镜一笔拨款,从而让它可以重获生命并赋予其新的代号和使命,即所谓“NEOWISE”项目,主要工作转向对小行星的搜寻。
这项新的研究工作充分利用了此前WISE望远镜获取的全天红外巡天数据。天文学家们在这些数据中查看数以百万计遍布我们天空的大质量黑洞资料,并很快注意到一个奇特的案例,其编号为WISE J233237.05-505643.5。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WISE项目经理皮特·艾森哈特(Peter Eisenhardt)表示:“起先我们观察到这种奇特现象时我们判断它有可能是因为这一区域的新生恒星制造过程正在快速进行而导致的现象。但在经过仔细确认后,我们认为者更有可能是两个黑洞正在跳着死亡之舞,通往不可避免的碰撞之路。”
研究显示几乎每个成熟星系的核心位置都会存在一个大质量黑洞,其中有些黑洞案例的质量甚至可以达到太阳的数十亿倍。这些黑洞究竟是如何能成长到如此巨大?其中一种方法是吞噬周遭的气体尘埃物质,而另一个途径便是星系之间的合并。当两个星系发生碰撞,其核心的黑洞便会沉向合并后新的星系结构的核心位置,并最终与那里的另一个黑洞合并。
起先,这两个黑洞之间相互绕转的速度非常缓慢,此时两者相距遥远,中间还隔着数千光年的距离。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们还仅仅确认到少数几对黑洞似乎正处于这一早期阶段过程当中。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两个黑洞会逐渐相互接近。
这种由两个黑洞组成的类似双星的体系是很难被发现的。它们的体积极小,即便使用最强大的望远镜也难以分辨。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也仅仅辨认出少数几对此类“黑洞双星”,并且所有被发现的案例距离地球都相对比较近。而此次被发现的WISE J233237.05-505643.5则是这一名单中的最新成员,它的距离也要比其他先前的成员要远得多,其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远达38亿光年。
由澳大利亚望远镜紧凑阵列获取的射电波段图像确认了WISE J233237.05-505643.5的双黑洞属性。隐藏在大型星系核心位置的超大质量黑洞一般都会辐射出笔直向外的喷流。但在这一案例中,这一喷流结构并非笔直,而是弯弯折折的。科学家们认为正是由于其附近存在着的另一个黑洞的引力作用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设在智利的南双子望远镜提供的可见光波段光谱数据同样显示出相似的不寻常特性,科学家们认为这是由于一个黑洞的气体尘埃吸积盘结构受到另外一个黑洞的引力影响发生物质堆积而造成的。这些证据,加上其他一些辅助性的线索,共同证明这极可能是一个双黑洞系统,尽管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尚无法确定这两个黑洞之间究竟距离有多远。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丹尼尔·斯特恩(Daniel Stern)也是有关论文的合著者。他表示:“在试图对这一神秘体系的信号进行解译时我们已经尽量保持谨慎。然而这个体系实在非同寻常,从其并非笔直的喷流,到可能发生了物质堆积的吸积盘。我们可以认为双黑洞系统在宇宙中应当是相当寻常的现象,而双黑洞模型也的确可以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
当两个相互接近的黑洞最终相互碰撞时,它们将释放强大的引力波,并在时空中传播。科学家们正积极尝试利用脉冲星对这些引力波信号进行探测和考察。(晨风)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科学家发现喷射重金属流黑洞 时速7亿公里
科学家首次发现一个向外喷射铁和镍等重金属的黑洞,被称之为“4U1630-47”。这幅艺术概念图便展示了这个黑洞。图像的右侧为一颗巨大的蓝星,左侧盘的中央黑洞正向外喷射喷流
这个喷射重金属的黑洞是由欧洲航天局的XMM-牛顿太空望远镜发现的,被称之为“4U1630-47”。澳大利亚东部的紧凑阵列射电望远镜(如图)证实了这一发现。紧凑阵列射电望远镜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负责管理
艺术概念图,展示了一个正在吞噬伴星物质的黑洞。来自恒星的物质流向黑洞,在黑洞周围形成一个物质盘。这个物质盘温度极高,放射出X射线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通常情况下,黑洞将低质量粒子流喷向周围的星系,长度可达到数千光年。这些喷流让太空中的物质和能量实现再循环,影响一个星系在何时何地形成恒星。现在,科学家首次发现一个向外喷出铁和镍等更重原子的黑洞,喷流的移动速度达到光速的三分之二或者说每小时4.4亿英里(约合每小时7亿公里)。
黑洞就像一个物质和能量聚集器,拥有令人敬畏的密度和引力,就连光线也无法逃脱它们的魔爪。质量相当于恒星的黑洞通常以伴星的物质为食,来自恒星的物质流向黑洞,在黑洞周围形成一个物质盘。这个物质盘温度极高,放射出X射线。在饮食方面,黑洞也会很挑剔,并不会吞噬所有物质,有时也会以粒子流的形式驱逐一些物质。由于这些喷流将物质和能量喷向周围太空,可供黑洞食用的物质减少。
很久以前,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便知道存在这种现象,但背后的具体机制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借助于最新的观测发现,科学家能够进一步锁定喷流形成的位置。这个喷射重金属的黑洞是由欧洲航天局的XMM-牛顿太空望远镜发现的,被称之为“4U1630-47”。澳大利亚东部的紧凑阵列射电望远镜证实了这一发现。紧凑阵列射电望远镜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负责管理。
研究小组成员、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塔索-特泽奥米斯博士表示:“来自超大质量黑洞的喷流能够帮助确定一个星系的命运,即如何进行演化。我们曾在另一个系统——SS433的喷流中发现重原子。4U1630-47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古怪系统,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系统。这种类型的黑洞可能普遍存在。”
铁原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10万倍。在以相同速度移动时,大质量粒子携带的能量超过轻质量粒子。研究发现显示喷流的能量来自于4U1630-47的吸积盘——环绕黑洞的热气带——而不是黑洞的旋转。黑洞的旋转更有可能产生只含有轻粒子的喷流。
4U1630-47是一个小黑洞,质量只有太阳的几倍。特泽奥米斯表示黑洞的物理学特性“可以升级”,也就是说这一发现适用于质量更大的黑洞。当含有重粒子并且快速移动的喷流在太空中与物质发生相撞,它们会产生伽玛射线和微中子,能够被当前以及未来的望远镜观测到。XMM-牛顿望远镜项目科学家诺伯特-斯查特尔表示:“虽然我们对黑洞已经有了很多了解,但这种喷流的形成仍旧是一个迷团。这一观测发现是在了解这种奇特现象的道路上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孝文)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美宇航局确认ISON彗星已解体死亡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3年11月27日,曝光5分钟,显示ISON彗星的倩影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5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近日,曾一度被寄希望成为“世纪大彗星”的ISON彗星在擦过近日点时出现一连串令人惊喜又意外的事件,让它的生死之谜也变得扑朔迷离。然而前几天美国宇航局已经正式确认:ISON彗星已经死亡,它未能挺过最接近太阳的地狱时刻。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阿列克斯·杨(Alex Young)表示:“尽管我们目前尚无法确定ISON彗星解体的确切时间,但我们的确可以确认的是,这颗彗星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剩下的只是一堆破碎之后留下的碎屑物质。”
这颗彗星有时候还被一部分人称作“圣诞节彗星”,它实际上是一个来自遥远的太阳系边缘奥尔特云区域的脏雪球。当它冲入内太阳系,在距离太阳最近仅117万公里左右的距离上飞过,它的命运面临严峻考验。
根据先前的估算,当ISON彗星从这样近的距离上飞过太阳附近,其温度会达到2700摄氏度以上,在这样的环境下连岩石都会被蒸发掉,ISON彗星预计每秒钟会损失大约300万吨物质。
ISON彗星的彗核大小大约为1.2公里左右,大部分天文学家都曾经预言这样一颗彗星应该很难挺过太阳为它准备的生死考验。不过仍有一部分人仍旧心怀希望,他们希望这颗已经有着45亿年历史的使者能够度过这一劫。
卡尔·巴塔姆斯(Karl Battams)是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一名科学家,他为这颗小小的彗星发布了一则讣告。这颗彗星的正式编号为C/2012 S1 (ISON),有时候也被称作“光科网彗星”这是由于它最早是在2012年被一个名为ISON的光学观测系统发现的。
巴塔姆斯表示:“ISON彗星从不因循守旧,它度过了精彩而动荡的一生,在平淡的反光与剧烈的爆发之间度过。”他说:“在奥尔特云中可能存在数十万亿颗这样的彗星体,而此次ISON彗星进入内太阳系,为人类了解太阳系历史和奥尔特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晨风)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美国观测距地球最近超新星爆炸 场面壮观似焰火
2014-01-09 10:45:29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有154人参与
分享到
美观测距地球最近超新星爆炸,场面壮观似焰火(韩国网络截图)
据韩国《亚洲经济》报道,日前,美国利用射电望远镜捕捉到超新星1987A发生大爆炸时的场景。照片发布后便立即引发全世界天文爱好者的强烈反响。韩国网友留言称:“超新星爆炸好神奇啊。太壮观了吧,有点像焰火表演。必须赞叹大自然的威力是无比强大的。”
据悉,本次爆炸的超新星是时隔400年后首次在距离地球最近处发生爆炸,场面甚是壮观。1987A与地球的距离为16.8万光年,所以本次看见的照片其实是超新星16.8万年前的样貌。
美国国力电波电文台专家称:“我们捕捉到了超新星爆炸时产生的巨大圆形残骸。通过它我们可以推测早期银河的模样,而爆炸产生的残骸所发出的光具有较高科研价值。”
2014-01-09 10:45:29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有154人参与
分享到
核心提示:日前,美国利用射电望远镜捕捉到超新星1987A发生大爆炸时的场景。本次爆炸的超新星是时隔400年后首次在距离地球最近处发生爆炸,场面甚是壮观。
美观测距地球最近超新星爆炸,场面壮观似焰火(韩国网络截图)
据韩国《亚洲经济》报道,日前,美国利用射电望远镜捕捉到超新星1987A发生大爆炸时的场景。照片发布后便立即引发全世界天文爱好者的强烈反响。韩国网友留言称:“超新星爆炸好神奇啊。太壮观了吧,有点像焰火表演。必须赞叹大自然的威力是无比强大的。”
据悉,本次爆炸的超新星是时隔400年后首次在距离地球最近处发生爆炸,场面甚是壮观。1987A与地球的距离为16.8万光年,所以本次看见的照片其实是超新星16.8万年前的样貌。
美国国力电波电文台专家称:“我们捕捉到了超新星爆炸时产生的巨大圆形残骸。通过它我们可以推测早期银河的模样,而爆炸产生的残骸所发出的光具有较高科研价值。”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星球,月球常被比作地球的第八大洲。我们关于它的种种美好设想几乎和围绕在它身上的未解之谜一样多。但如果月球真的永远地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失落?
提出摧毁地球
如果你觉得这是开的国际玩笑那就错了,近日真有5位俄罗斯科学家向俄政府提出了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建议———摧毁月球。他们经过相当长时间研究,得出惊人结论:月球是地球许多自然灾害的祸源!
而轰炸月球的理由是:月球是地球的一只体格庞大的寄生虫,月球强大的引力导致地球自然灾害不断,是地球的祸源。
如同某部科幻片中的情节,人们不禁要怀疑提出这一建议的人是个疯子,其疯狂程度比那些秘密克隆人的人不知超出了多少倍。
顶级科学家提出炸毁月球
然而,;摧毁月球;既不是科幻片中的情节,提出这一建议的科学家也自认为他们不是疯子。
他们都是俄罗斯响当当的科学家,他们声称,提出这一建议,决非心血来潮,而是有着充分的根据,是他们多年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宇宙
霍金发论文“自我否定” 称黑洞并不存在
2014-01-26 05:40:53 来源: 中国日报网(北京) 有24896人参与
分享到
霍金的“灰洞”理论认为,被吞噬的物质有可能被重新释放出来。(资料图片)
英国著名科学家斯蒂芬 霍金(资料图片)
据英国媒体1月24日报道,英国著名科学家斯蒂芬 霍金教授再次以其与黑洞有关的理论震惊物理学界。他在日前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承认,黑洞其实是不存在的,不过“灰洞”的确存在。
在这篇名为《黑洞的信息保存与气象预报》(Information Preservation and Weather Forecasting For Black Holes)的论文中,霍金指出,由于找不到黑洞的边界,因此黑洞是不存在的。黑洞的边界又称“视界”。经典黑洞理论认为,黑洞外的物质和辐射可以通过视界进入黑洞内部,而黑洞内的任何物质和辐射均不能穿出视界。
霍金的最新“灰洞”理论认为,物质和能量在被黑洞困住一段时间以后,又会被重新释放到宇宙中。他在论文中承认,自己最初有关视界的认识是有缺陷的,光线其实是可以穿越视界的。当光线逃离黑洞核心时,它的运动就像人在跑步机上奔跑一样,慢慢地通过向外辐射而收缩。
“经典黑洞理论认为,任何物质和辐射都不能逃离黑洞,而量子力学理论表明,能量和信息是可以从黑洞中逃离出来的。”
霍金同时指出,对于这种逃离过程的解释需要一个能够将重力和其他基本力成功融合的理论。在过去近一百年间,物理学界没有人曾试图解释这一过程。
对于霍金的“灰洞”理论,一些科学家表示认可,但也有人持怀疑态度。美国卡夫立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理论物理学家约瑟夫 波尔钦斯基 (Joseph Polchinski)指出,根据爱因斯坦的重力理论,黑洞的边界是存在的,只是它与宇宙其他部分的区别并不明显。
其实,早在2004年霍金就曾做出过类似表示。当年7月21日,霍金在“第17届国际广义相对论和万有引力大会”上指出,黑洞并非如他和其他大多数物理学家以前认为的那样,对其周遭的一切“完全吞噬”,事实上被吸入黑洞深处的物质的某些信息可能会在某个时候释放出来。
1976年,霍金称自己通过计算得出结论,黑洞在形成过程中其质量减少的同时,还不断在以能量的形式向外界发出辐射。这就是著名的“霍金辐射”理论。但是,该理论提到的黑洞辐射中并不包括黑洞内部物质的任何信息,一旦这个黑洞浓缩并蒸发消失后,其中的所有信息就都随之消失了。这便是所谓的“黑洞悖论”。
这种说法与量子力学的相关理论出现相互矛盾之处。因为现代量子物理学认定这种物质信息是永远不会完全消失的。30多年来,霍金试图以各种推测来解释这一自相矛盾的观点。霍金曾表示,黑洞中量子运动是一种特殊情况,由于黑洞中的引力非常强烈,量子力学在此时已经不再适用了。但是霍金的这种说法并没有让科学界众多持怀疑态度学者信服。
现在看来,霍金终于给了这个当年自相矛盾的观点一个更具有说服力的答案。霍金称,黑洞从来都不会完全关闭自身,它们在一段漫长的时间里逐步向外界辐射出越来越多的热量,随后黑洞将最终开放自己并释放出其中包含的物质信息。
释义:黑洞(Black hole)是根据现代的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在宇宙空间中存在的一种质量相当大的天体。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而形成。黑洞的质量是如此之大,它产生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以致于任何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逸,就连光也逃逸不出来。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为黑洞。在黑洞的周围,是一个无法侦测的事件视界,标志着无法返回的临界点。
2014-01-26 05:40:53 来源: 中国日报网(北京) 有24896人参与
分享到
霍金的“灰洞”理论认为,被吞噬的物质有可能被重新释放出来。(资料图片)
英国著名科学家斯蒂芬 霍金(资料图片)
据英国媒体1月24日报道,英国著名科学家斯蒂芬 霍金教授再次以其与黑洞有关的理论震惊物理学界。他在日前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承认,黑洞其实是不存在的,不过“灰洞”的确存在。
在这篇名为《黑洞的信息保存与气象预报》(Information Preservation and Weather Forecasting For Black Holes)的论文中,霍金指出,由于找不到黑洞的边界,因此黑洞是不存在的。黑洞的边界又称“视界”。经典黑洞理论认为,黑洞外的物质和辐射可以通过视界进入黑洞内部,而黑洞内的任何物质和辐射均不能穿出视界。
霍金的最新“灰洞”理论认为,物质和能量在被黑洞困住一段时间以后,又会被重新释放到宇宙中。他在论文中承认,自己最初有关视界的认识是有缺陷的,光线其实是可以穿越视界的。当光线逃离黑洞核心时,它的运动就像人在跑步机上奔跑一样,慢慢地通过向外辐射而收缩。
“经典黑洞理论认为,任何物质和辐射都不能逃离黑洞,而量子力学理论表明,能量和信息是可以从黑洞中逃离出来的。”
霍金同时指出,对于这种逃离过程的解释需要一个能够将重力和其他基本力成功融合的理论。在过去近一百年间,物理学界没有人曾试图解释这一过程。
对于霍金的“灰洞”理论,一些科学家表示认可,但也有人持怀疑态度。美国卡夫立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理论物理学家约瑟夫 波尔钦斯基 (Joseph Polchinski)指出,根据爱因斯坦的重力理论,黑洞的边界是存在的,只是它与宇宙其他部分的区别并不明显。
其实,早在2004年霍金就曾做出过类似表示。当年7月21日,霍金在“第17届国际广义相对论和万有引力大会”上指出,黑洞并非如他和其他大多数物理学家以前认为的那样,对其周遭的一切“完全吞噬”,事实上被吸入黑洞深处的物质的某些信息可能会在某个时候释放出来。
1976年,霍金称自己通过计算得出结论,黑洞在形成过程中其质量减少的同时,还不断在以能量的形式向外界发出辐射。这就是著名的“霍金辐射”理论。但是,该理论提到的黑洞辐射中并不包括黑洞内部物质的任何信息,一旦这个黑洞浓缩并蒸发消失后,其中的所有信息就都随之消失了。这便是所谓的“黑洞悖论”。
这种说法与量子力学的相关理论出现相互矛盾之处。因为现代量子物理学认定这种物质信息是永远不会完全消失的。30多年来,霍金试图以各种推测来解释这一自相矛盾的观点。霍金曾表示,黑洞中量子运动是一种特殊情况,由于黑洞中的引力非常强烈,量子力学在此时已经不再适用了。但是霍金的这种说法并没有让科学界众多持怀疑态度学者信服。
现在看来,霍金终于给了这个当年自相矛盾的观点一个更具有说服力的答案。霍金称,黑洞从来都不会完全关闭自身,它们在一段漫长的时间里逐步向外界辐射出越来越多的热量,随后黑洞将最终开放自己并释放出其中包含的物质信息。
释义:黑洞(Black hole)是根据现代的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在宇宙空间中存在的一种质量相当大的天体。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而形成。黑洞的质量是如此之大,它产生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以致于任何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逸,就连光也逃逸不出来。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为黑洞。在黑洞的周围,是一个无法侦测的事件视界,标志着无法返回的临界点。
惜缘- 帖子数 : 952
注册日期 : 13-08-07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