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九十五之谜
百分之九十五之谜
阿尔法磁谱仪
...来的数量为宇宙中所有被人类已了解的5%以下。其余95%是暗物质与暗能量,暗物质估计占宇宙重量的20%,还有73%是一种导致宇宙加�
23 KB(1,651个字) - 2013年4月16日 (二) 04:56
...来的数量为宇宙中所有被人类已了解的5%以下。其余95%是暗物质与暗能量,暗物质估计占宇宙重量的20%,还有73%是一种导致宇宙加�
23 KB(1,651个字) - 2013年4月16日 (二) 04:56
暗物质与暗能量 |
2009-07-23 | 文章来源: | 浏览次数:8208 |【大 中 小】 |
|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百分之九十五之谜
来源 科技日报
2007-12-21 10:05:07 455
人体DNA“垃圾”成灾?
佚名
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最终完成,花费了全球6个国家的顶尖科学家们10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30亿美元的财力。虽然不断有科学家报道他们关于治病基因的发现成果,但含有30亿碱基对的人类基因组数量太庞大,基因疗法距离实际运用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等待。几十年来,不断有科学家认为,基因组中有很多DNA(脱氧核糖核酸)并没有特殊功能,甚至有科学家将这些DNA称为“垃圾DNA”,这些垃圾DNA从人体去除后也不会对人类基本活动带来严重后果,但是反对者却认为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关于垃圾DNA是否存在一直存在争论。
不知何用的DNA达98%%
使用电脑的人都知道,自己电脑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膨胀软件(bloatware)”,这些程序是商家附带在电脑中进行实验用的,很多用户并不需要,但它们却占去了电脑宝贵的空间,甚至大大降低了电脑系统的运行速度。这些无关程序对计算机用户来说,就是垃圾程序,应该将它们扔进垃圾桶,计算机才会快速运行。
与此类似,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生物学家提出,人类在数万亿年的进化过程中,体内累积了很多没有明显功能的基因,这些基因占到整个基因组的大多数,这些基因就是垃圾DNA,没有它们,人类的基本活动并不会受到影响。
在DNA的碱基对双螺旋结构发现后,科学家证实,基因组是一系列DNA序列,这些DNA序列就是基因,这些基因的功能就是为人体蛋白质的形成提供编码。但是,科学家发现,这些负责蛋白质形成的编码DNA实际上只占整个基因组的2%%,余下的98%%是非编码DNA,这些非编码DNA不具有编码人体蛋白的功能,它们有什么用呢?
非编码DNA大多是“垃圾”?
提出垃圾DNA主张的科学家们推断,这些非编码DNA中的极大多数应该没有什么特殊功能,是垃圾DNA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研究这些非编码DNA的功能,以发现它们的用武之地。研究发现,非编码DNA中某些特定序列能够与特定蛋白质结合,这些特定蛋白质反过来激活或阻碍周围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些非编码DNA成为调控DNA,调控功能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都有重要意义。
虽然发现了非编码DNA的调控和其他功能,但这些只占到非编码DNA的极少部分。科学家们通过对10年来破译的大约1000种物种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人类和很多其他物种拥有许多相同基因,脊椎动物体内的蛋白质编码DNA大部分非常类似,这些物种在经过数亿年的进化后,体内DNA逐渐固定化并保留下来,包括编码DNA和多数非编码DNA。我们知道,受到化学或放射条件的影响,DNA在复制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变异。但是上述的研究结果却表明,不同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许多非编码DNA一成不变地保留了下来,它们并没有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科学家们将这些DNA称为超保留非编码DNA,并据此推断,这些保存下来的非编码DNA一定具有某种重要功能,一旦它们发生变异,并将对物种造成严重伤害。
超保留DNA少的可怜
为了研究这些超保留非编码DNA究竟有什么功能,美国劳伦斯贝克里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爱德华•罗宾教授最近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人类和老鼠共有的超保留DNA序列进行复制,然后将这些复制序列加入实验鼠体内,结果发现,几乎一半的DNA序列能够激活神经系统发育等特定组织的基因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大多数超保留非编码DNA是大脑细胞形成所必需的。
科学家同时发现,超保留DNA在整个基因组中的比例相当少,只有1.2%%—5%%,那么还有95%%的非编码DNA在做什么呢?
科学家认为,如果单就序列而言,超保留非编码DNA比例很小,但有些DNA虽然序列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它们的三维结构并没发生改变。美国波斯顿大学的斯蒂芬教授研究发现,一些调控DNA虽然序列不同,但三维结构还是非常相似,这种三维结构沿袭下来的DNA也应该算在保留非编码DNA家族中,这样非编码DNA的比例可能更高一些。但还是有大量非编码DNA并没有保留下来。
非编码RNA功能仍是一个谜
由于在蛋白质形成的第一步,DNA要变成信使RNA,科学家认为,一些非保留DNA被转录成RNA。编码DNA中含有大量非编码DNA的分支,这些分支称为内含子,在整个基因组中内含子的比例大约有25%%,这些内含子被转录成RNA后,大部分很快被编译成原始RNA,被加工的RNA只有整个基因组的2%%。
但是几年前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ffymetrix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非编码DNA占到整个基因组的85%%—97%%,这些非编码DNA能够被转录成原始RNA,被加工RNA也达到整个基因组的18%%,科学家将这些RNA称为非编码RNA。在这些非编码RNA中,比较短的RNA在调控基因表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多数长的RNA功能仍然是一个谜。多年来,科学家们只是偶尔发现非编码RNA的一些功能,比如在热休克蛋白质形成过程中,一种非编码RNA是编码基因的促进剂;一种非编码RNA能够在老鼠的大脑、面部以及肢体发育过程中控制基因的表达。
由于这方面的进展不多,许多非编码RNA仍然是一个谜,科学家们的观点也存在争论。一些科学家认为,大多数非编码RNA只是基因转录过程的副产物,具有偶然性;而另一些科学家认为,非编码RNA并不是随意形成的,它们往往在特定的基因区域形成,特别是在大脑发育中,它们不是偶然形成的副产物。英国牛津大学的兰特教授研究认为,50%%的非编码RNA具有特定功能,位于英国剑桥的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的伯尔尼教授认为,有用的非编码RNA不到20%%。
大多数DNA似乎可有可无
尽管科学家们在比例上存在分歧,但没有一个人认为大多数基因组具有重要功能。伯尔尼教授认为,75%%的基因是垃圾,只有10%%具有重要功能。兰特教授也认为,有用的基因不会超过50%%。大多数科学家一致同意,有用基因最多不超过基因组的50%%。
人类基因组中有一半基因是寄生虫DNA的复制品,这些寄生虫DNA又叫转位子,它们往往不断复制直到发生变异后失去活性,并没有特别的有用功能。这些转位子只有少数具有活性,会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研究人员发现,在哺乳动物的超保留DNA中,转位子占到5%%,这些转位子中有些也参与基因调控。但大多数并不是人类基本活动所必需的,这些基因的“功能”可有可无。
伯尔尼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进行一项称为“编码”的科研项目,他们从人类基因组中选取了44个大型基因序列,其中4.9%%是保留DNA,结果表明,大约一半的保留DNA具有某种功能,而且许多具有特定功能的非编码DNA在人体内存在,但在老鼠中却没有保留下来。这些结果表明,这些重要的基因序列决定了人类不同于老鼠。
虽然这些非编码DNA具有区别物种的重要功能,但在整个基因组中只占到极小比例,大多数可有可无,只是在进化过程中偶然出现的,既不会妨碍也不会帮助生物的发育。
科学家认为,要弄清这些基因的功能,只有通过实验设计,从动物体内除去这些基因,然后观察是否会对动物造成严重的后果。罗宾教授正在进行这样的实验。
几年前,罗宾研究小组从老鼠体内删除两个大型非编码DNA片段,这些DNA每个大约包含100万个碱基对,结果表明,失去这些基因的老鼠并没有明显的后果表现。
罗宾教授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实验是,从老鼠体内移出4个公认为具有重要功能的超保留非编码DNA,而且这4个DNA位于重要基因附近,如果它们具有重要功能,一旦移出,老鼠应该被杀死或者至少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但是一年来,实验中的动物健康得很,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被移走基因的老鼠与正常老鼠相比,发育、寿命、生育能力、体重以及血化学特性等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个实验结果目前还没有公开发表,只在一次会议上内部公开。有些科学家解释说,这些被移走的基因能够很快被周围相同功能的基因补充,所以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或许随着相关研究的大量出现,垃圾DNA的说法是否合理才会最终证实。(聂翠蓉)
2007-12-21 10:05:07 455
人体DNA“垃圾”成灾?
佚名
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最终完成,花费了全球6个国家的顶尖科学家们10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30亿美元的财力。虽然不断有科学家报道他们关于治病基因的发现成果,但含有30亿碱基对的人类基因组数量太庞大,基因疗法距离实际运用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等待。几十年来,不断有科学家认为,基因组中有很多DNA(脱氧核糖核酸)并没有特殊功能,甚至有科学家将这些DNA称为“垃圾DNA”,这些垃圾DNA从人体去除后也不会对人类基本活动带来严重后果,但是反对者却认为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关于垃圾DNA是否存在一直存在争论。
不知何用的DNA达98%%
使用电脑的人都知道,自己电脑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膨胀软件(bloatware)”,这些程序是商家附带在电脑中进行实验用的,很多用户并不需要,但它们却占去了电脑宝贵的空间,甚至大大降低了电脑系统的运行速度。这些无关程序对计算机用户来说,就是垃圾程序,应该将它们扔进垃圾桶,计算机才会快速运行。
与此类似,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生物学家提出,人类在数万亿年的进化过程中,体内累积了很多没有明显功能的基因,这些基因占到整个基因组的大多数,这些基因就是垃圾DNA,没有它们,人类的基本活动并不会受到影响。
在DNA的碱基对双螺旋结构发现后,科学家证实,基因组是一系列DNA序列,这些DNA序列就是基因,这些基因的功能就是为人体蛋白质的形成提供编码。但是,科学家发现,这些负责蛋白质形成的编码DNA实际上只占整个基因组的2%%,余下的98%%是非编码DNA,这些非编码DNA不具有编码人体蛋白的功能,它们有什么用呢?
非编码DNA大多是“垃圾”?
提出垃圾DNA主张的科学家们推断,这些非编码DNA中的极大多数应该没有什么特殊功能,是垃圾DNA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研究这些非编码DNA的功能,以发现它们的用武之地。研究发现,非编码DNA中某些特定序列能够与特定蛋白质结合,这些特定蛋白质反过来激活或阻碍周围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些非编码DNA成为调控DNA,调控功能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都有重要意义。
虽然发现了非编码DNA的调控和其他功能,但这些只占到非编码DNA的极少部分。科学家们通过对10年来破译的大约1000种物种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人类和很多其他物种拥有许多相同基因,脊椎动物体内的蛋白质编码DNA大部分非常类似,这些物种在经过数亿年的进化后,体内DNA逐渐固定化并保留下来,包括编码DNA和多数非编码DNA。我们知道,受到化学或放射条件的影响,DNA在复制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变异。但是上述的研究结果却表明,不同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许多非编码DNA一成不变地保留了下来,它们并没有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科学家们将这些DNA称为超保留非编码DNA,并据此推断,这些保存下来的非编码DNA一定具有某种重要功能,一旦它们发生变异,并将对物种造成严重伤害。
超保留DNA少的可怜
为了研究这些超保留非编码DNA究竟有什么功能,美国劳伦斯贝克里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爱德华•罗宾教授最近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人类和老鼠共有的超保留DNA序列进行复制,然后将这些复制序列加入实验鼠体内,结果发现,几乎一半的DNA序列能够激活神经系统发育等特定组织的基因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大多数超保留非编码DNA是大脑细胞形成所必需的。
科学家同时发现,超保留DNA在整个基因组中的比例相当少,只有1.2%%—5%%,那么还有95%%的非编码DNA在做什么呢?
科学家认为,如果单就序列而言,超保留非编码DNA比例很小,但有些DNA虽然序列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它们的三维结构并没发生改变。美国波斯顿大学的斯蒂芬教授研究发现,一些调控DNA虽然序列不同,但三维结构还是非常相似,这种三维结构沿袭下来的DNA也应该算在保留非编码DNA家族中,这样非编码DNA的比例可能更高一些。但还是有大量非编码DNA并没有保留下来。
非编码RNA功能仍是一个谜
由于在蛋白质形成的第一步,DNA要变成信使RNA,科学家认为,一些非保留DNA被转录成RNA。编码DNA中含有大量非编码DNA的分支,这些分支称为内含子,在整个基因组中内含子的比例大约有25%%,这些内含子被转录成RNA后,大部分很快被编译成原始RNA,被加工的RNA只有整个基因组的2%%。
但是几年前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ffymetrix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非编码DNA占到整个基因组的85%%—97%%,这些非编码DNA能够被转录成原始RNA,被加工RNA也达到整个基因组的18%%,科学家将这些RNA称为非编码RNA。在这些非编码RNA中,比较短的RNA在调控基因表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多数长的RNA功能仍然是一个谜。多年来,科学家们只是偶尔发现非编码RNA的一些功能,比如在热休克蛋白质形成过程中,一种非编码RNA是编码基因的促进剂;一种非编码RNA能够在老鼠的大脑、面部以及肢体发育过程中控制基因的表达。
由于这方面的进展不多,许多非编码RNA仍然是一个谜,科学家们的观点也存在争论。一些科学家认为,大多数非编码RNA只是基因转录过程的副产物,具有偶然性;而另一些科学家认为,非编码RNA并不是随意形成的,它们往往在特定的基因区域形成,特别是在大脑发育中,它们不是偶然形成的副产物。英国牛津大学的兰特教授研究认为,50%%的非编码RNA具有特定功能,位于英国剑桥的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的伯尔尼教授认为,有用的非编码RNA不到20%%。
大多数DNA似乎可有可无
尽管科学家们在比例上存在分歧,但没有一个人认为大多数基因组具有重要功能。伯尔尼教授认为,75%%的基因是垃圾,只有10%%具有重要功能。兰特教授也认为,有用的基因不会超过50%%。大多数科学家一致同意,有用基因最多不超过基因组的50%%。
人类基因组中有一半基因是寄生虫DNA的复制品,这些寄生虫DNA又叫转位子,它们往往不断复制直到发生变异后失去活性,并没有特别的有用功能。这些转位子只有少数具有活性,会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研究人员发现,在哺乳动物的超保留DNA中,转位子占到5%%,这些转位子中有些也参与基因调控。但大多数并不是人类基本活动所必需的,这些基因的“功能”可有可无。
伯尔尼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进行一项称为“编码”的科研项目,他们从人类基因组中选取了44个大型基因序列,其中4.9%%是保留DNA,结果表明,大约一半的保留DNA具有某种功能,而且许多具有特定功能的非编码DNA在人体内存在,但在老鼠中却没有保留下来。这些结果表明,这些重要的基因序列决定了人类不同于老鼠。
虽然这些非编码DNA具有区别物种的重要功能,但在整个基因组中只占到极小比例,大多数可有可无,只是在进化过程中偶然出现的,既不会妨碍也不会帮助生物的发育。
科学家认为,要弄清这些基因的功能,只有通过实验设计,从动物体内除去这些基因,然后观察是否会对动物造成严重的后果。罗宾教授正在进行这样的实验。
几年前,罗宾研究小组从老鼠体内删除两个大型非编码DNA片段,这些DNA每个大约包含100万个碱基对,结果表明,失去这些基因的老鼠并没有明显的后果表现。
罗宾教授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实验是,从老鼠体内移出4个公认为具有重要功能的超保留非编码DNA,而且这4个DNA位于重要基因附近,如果它们具有重要功能,一旦移出,老鼠应该被杀死或者至少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但是一年来,实验中的动物健康得很,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被移走基因的老鼠与正常老鼠相比,发育、寿命、生育能力、体重以及血化学特性等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个实验结果目前还没有公开发表,只在一次会议上内部公开。有些科学家解释说,这些被移走的基因能够很快被周围相同功能的基因补充,所以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或许随着相关研究的大量出现,垃圾DNA的说法是否合理才会最终证实。(聂翠蓉)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百分之九十五之谜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大脑进化已达到极限
英国分子生物学家以及作为1953年确定DNA结构专家之一的弗朗西斯·克里克曾经在其著作中说过:“如果我们想要正确地确定我们(人类)在这个广阔而复杂宇宙中的位置,就必须精确地了解我们的大脑。”
克里克的建议在最近几年得到重视。对古人类头骨化石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大脑的发展、尤其是在80万到20万年前这段时间的变化过程: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和频繁的气候变化,人脑实现了令人震惊的生长。
在200万年的演变过程中,人类大脑体积增加了三倍,负责计划和决策的大脑新皮层明显增加。因为这个进步,人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建了各种文明以及复杂的社会行为。尽管如此,很多科学家还是想知道,人类大脑的发展和所能达到的智力是否存在极限。
这些疑问逐渐得到了研究的证实,确实存在着在生物和生理上阻止大脑变得更强大的限制。是否能够让大脑的体积进一步增长,从而增加更多的神经元以提高大脑的处理能力呢?科学家认为,这会使能量消耗大大提高,导致身体虚脱。那么缩小神经元以便让现有的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的脑细胞是否可行呢?实验证明这条路也行不通:如果神经元变得很小,就会变得过于不稳定。
荷兰神经学研究人员米歇尔·霍夫曼在其研究中指出,高能耗是阻止大脑增长的一个原因,虽然大脑的重量只相当于人体重量的2%,但要消耗肌体能量的25%,使用量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器官。如果大脑继续生长,就会从其他重要器官夺走更多的能量和养分,令人类的生存能力受到威胁。
朝着相反方向发展也会遇到类似问题,研究显示过多缩小神经元及其传递脉冲的延长部分会让它们的活动变得不稳定。剑桥大学神经科学家西蒙·劳克林解释说,这种做法同样会遇到能量问题,神经元使用线粒体在内部生成能量,如果缩小神经元,其能量供应就会随着体积缩小而减少。如果神经元变得太小,就不得不降低活动频率以在有限的能量中生存。
无论是通过自然演变还是基因手段,让人类大脑的脑容量变得更大的途径之一显然是增加它的体积。但这会产生一个严重问题:随着大脑的生长,其神经元的体积也会增加,导致大脑密度降低。这会使脑细胞之间的距离变大,连接细胞的轴突也必须变得更粗更长,这样才能更快地传递数据。结果会怎样呢?霍夫曼认为,这会使细胞电脉冲传递的时间变得更长,让大脑无法以正常的速度处理信息。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物理学家维贾伊·巴拉苏布拉马尼安指出,更粗的轴突还会导致另一个与能量有关的严重问题。例如轴突变粗一倍,能耗也会增加一倍,但脉冲传递速度却只能提高40%。必须强调大脑体积并不是决定智力或信息处理能力的唯一或主要因素,大脑“缆线”结构及其活动也许更为重要。随着大脑体积变得更大,更多的能量被用来增强内部轴突而不是大脑信息处理区域的能力,因此增加大脑体积(来提高智力)的想法不可行。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百分之九十五之谜
http://seth.haotui.com/thread-643-1-1.html
大脑容量潜在宽,实体使用太少沾。亿亿界面不知道,潜在意识觉察难。
自主自觉要扩大,一心多用万界间。催眠调整突破口,逐渐深入涉佛仙。
大脑容量潜在宽,实体使用太少沾。亿亿界面不知道,潜在意识觉察难。
自主自觉要扩大,一心多用万界间。催眠调整突破口,逐渐深入涉佛仙。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