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分野
回复: 世界分野
东西合并融合化,缥缈应时灵一家。前期全球气功热,阴阳反转九三达。
征战数载平天下,九七神州最旺华。新瓶老酒仍F B ,好景不长几年垮。
征战数载平天下,九七神州最旺华。新瓶老酒仍F B ,好景不长几年垮。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世界分野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65/19/98/6_1.html
历史上的今天: 美国自由女神像揭幕
在美国纽约市哈德孙河口的贝德罗岛上,矗立着高大的“自由女神”像。女神面朝大西洋,头上戴着额箍,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拿着《独立宣言》,面容端庄眼神刚毅。你可能不知道,这座被誉为“美国的象征”的铜像还是当年法国人送给美国的,背后有什么故事?
【中国新闻周刊网10月28日综合报道(记者 秦悦)】历史上的今天,1886年10月28日,美国自由女神像揭幕。自由女神像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于1886年10月28日矗立在美国纽约市海港内的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被誉为美国的象征,创作者是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1984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法国人民为什么要送给美国这个礼物呢?
这座铜像是法国人民在1886年美国独立111周年的时候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1886年10月28日,美国人民为自由女神像揭幕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法国人民为什么要送给美国这个礼物呢?
这得从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人民的关系说起。
美国的独立战争是正义的事业,得到国际进步力量的广泛的同情和支持。法国、德国、英国、波兰、丹麦、瑞典、匈牙利的革命者相继来到美国参加抗英战争。特别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拉法耶特,私人出资购买和装备了一艘船只,率领一些志愿人员,远渡重洋,于1777年6月抵达北美,7月,费城的大陆会议授予他少将军衔,任命他担任大陆军司令华盛顿的副官。
由于他作战勇敢,博得美国人民的好感,同华盛顿结下了亲密的友谊,1779年初,他受美国政府委托,返回法国求援。1780年4月,他带领一支法国援军再度去美国,被委派指挥法吉尼亚州军队,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加强了法美人民之间的友谊。
“自由女神”像是法美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女神像的“风范”
女神双唇紧闭,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式宽松长袍,右手高擎象征自由的几米长的火炬,左手紧握一铜板,上面用罗马数字刻着《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日期——公元1776年7月4日,脚上散落着已断裂的锁链,右脚跟抬起作行进状,整体为挣脱枷锁、挺身前行的反抗者形象,女神气宇轩昂、神态刚毅,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感。
而其端庄丰盈的体态又似一位古希腊美女,使人感到亲切而自然。当夜暮降临时,神像基座的灯光向上照射,将女神映照得宛若一座淡青色的玉雕。
而从女神冠冕的窗孔中射出的灯光,又好像在女神头上缀了一串闪着金黄色的亮光,给热闹而喧嚣的大都会平添了一处颇为壮观的夜景。
创造这一艺术杰作的是法国雕塑家巴特尔迪,女神的形象源于他在17岁时亲眼目睹的激动人心的一幕: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了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政变。一天,一群共和国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公事,与政变者展开巷战。
暮色时分,一位忠于共和政权的年轻姑娘,手持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不幸中弹牺牲。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了雕塑家心中追求自由的象征,另外,女神像的形体以巴特尔迪后来的妻子为原型创作,面容则取自他的母亲。
自由女神像底座铭文
选自犹太女诗人爱玛·拉扎露丝(Emma Lazarus)的十四行诗《新巨人》): The New Colossus Not like the brazen giant of Greek fame, With conquering limbs astride from la.n.d to la.n.d; Here at our sea-washed, sunset gates shall sta.n.d A mighty woman with a torch whose flame Is imprisoned lightning, a.n.d her name Mother of Exiles. From her beacon-ha.n.d Glows world-wide welcome; her mild eyes comma.n.d The air-bridged harbor that twin cities . "Keep ancient la.n.ds your storied pomp!" cries she with silent lips.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sed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译文: 不似希腊伟岸铜塑雕像
拥有征服疆域的臂膀
红霞落波之门你巍然屹立
高举灯盏喷薄光芒
您凝聚流光的名字 ——
放逐者之母
把广袤大地照亮
凝视中宽柔撒满长桥 海港
"扼守你们旷古虚华的土地与功勋吧!"她呼喊
颤栗着缄默双唇:[4] 把你,
那劳瘁贫贱的流民
那向往自由呼吸,又被无情抛弃
那拥挤于彼岸悲惨哀吟
那骤雨暴风中翻覆的惊魂
全都给我!
我高举灯盏伫立金门!
历史上的今天: 美国自由女神像揭幕
在美国纽约市哈德孙河口的贝德罗岛上,矗立着高大的“自由女神”像。女神面朝大西洋,头上戴着额箍,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拿着《独立宣言》,面容端庄眼神刚毅。你可能不知道,这座被誉为“美国的象征”的铜像还是当年法国人送给美国的,背后有什么故事?
【中国新闻周刊网10月28日综合报道(记者 秦悦)】历史上的今天,1886年10月28日,美国自由女神像揭幕。自由女神像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于1886年10月28日矗立在美国纽约市海港内的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被誉为美国的象征,创作者是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1984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在美国纽约市哈德孙河口的贝德罗岛上,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铜像,面对着大西洋。它就是著名的“自由女神”像。这尊铜像的选型,是按照希腊神话中女神的美丽形象建造的。
女神头上戴着额箍,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拿着《独立宣言》面容端庄而慈祥。女神像高46.5米,连同它的基座有93米高。女神像是用2.4厘米厚的铜板一部分一部分铸成的。基座底部是一个博物馆,参观的人可以进到铜像里面直到女神头部顶端,那儿可以容纳30多人,能通过玻璃窗俯视纽约的全景。
法国人民为什么要送给美国这个礼物呢?
这座铜像是法国人民在1886年美国独立111周年的时候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1886年10月28日,美国人民为自由女神像揭幕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法国人民为什么要送给美国这个礼物呢?
这得从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人民的关系说起。
美国的独立战争是正义的事业,得到国际进步力量的广泛的同情和支持。法国、德国、英国、波兰、丹麦、瑞典、匈牙利的革命者相继来到美国参加抗英战争。特别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拉法耶特,私人出资购买和装备了一艘船只,率领一些志愿人员,远渡重洋,于1777年6月抵达北美,7月,费城的大陆会议授予他少将军衔,任命他担任大陆军司令华盛顿的副官。
由于他作战勇敢,博得美国人民的好感,同华盛顿结下了亲密的友谊,1779年初,他受美国政府委托,返回法国求援。1780年4月,他带领一支法国援军再度去美国,被委派指挥法吉尼亚州军队,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加强了法美人民之间的友谊。
“自由女神”像是法美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女神像的“风范”
女神双唇紧闭,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式宽松长袍,右手高擎象征自由的几米长的火炬,左手紧握一铜板,上面用罗马数字刻着《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日期——公元1776年7月4日,脚上散落着已断裂的锁链,右脚跟抬起作行进状,整体为挣脱枷锁、挺身前行的反抗者形象,女神气宇轩昂、神态刚毅,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感。
而其端庄丰盈的体态又似一位古希腊美女,使人感到亲切而自然。当夜暮降临时,神像基座的灯光向上照射,将女神映照得宛若一座淡青色的玉雕。
而从女神冠冕的窗孔中射出的灯光,又好像在女神头上缀了一串闪着金黄色的亮光,给热闹而喧嚣的大都会平添了一处颇为壮观的夜景。
创造这一艺术杰作的是法国雕塑家巴特尔迪,女神的形象源于他在17岁时亲眼目睹的激动人心的一幕: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了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政变。一天,一群共和国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公事,与政变者展开巷战。
暮色时分,一位忠于共和政权的年轻姑娘,手持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不幸中弹牺牲。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了雕塑家心中追求自由的象征,另外,女神像的形体以巴特尔迪后来的妻子为原型创作,面容则取自他的母亲。
自由女神像底座铭文
选自犹太女诗人爱玛·拉扎露丝(Emma Lazarus)的十四行诗《新巨人》): The New Colossus Not like the brazen giant of Greek fame, With conquering limbs astride from la.n.d to la.n.d; Here at our sea-washed, sunset gates shall sta.n.d A mighty woman with a torch whose flame Is imprisoned lightning, a.n.d her name Mother of Exiles. From her beacon-ha.n.d Glows world-wide welcome; her mild eyes comma.n.d The air-bridged harbor that twin cities . "Keep ancient la.n.ds your storied pomp!" cries she with silent lips.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sed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译文: 不似希腊伟岸铜塑雕像
拥有征服疆域的臂膀
红霞落波之门你巍然屹立
高举灯盏喷薄光芒
您凝聚流光的名字 ——
放逐者之母
把广袤大地照亮
凝视中宽柔撒满长桥 海港
"扼守你们旷古虚华的土地与功勋吧!"她呼喊
颤栗着缄默双唇:[4] 把你,
那劳瘁贫贱的流民
那向往自由呼吸,又被无情抛弃
那拥挤于彼岸悲惨哀吟
那骤雨暴风中翻覆的惊魂
全都给我!
我高举灯盏伫立金门!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世界分野
[tr][td]
[/td]
[/tr]
[tr][td]
[/td]
[/tr]
[tr][td]
[/td]
[/tr]
新沂“水乡印象”——馨园 |
[/tr]
[tr][td]
发布时间:2013/05/07 来源:新沂市新闻中心 作者:张蒙蒙 |
[/tr]
[tr][td]
馨园整体定位为古典苏式园林,借鉴苏州园林设计建设理念,融园林景观与新沂本土历史文化元素为一体,以江南传统的白墙、灰瓦、栗柱和小桥流水,体现新沂的“水乡印象”。 园内以钟吾湖为中心,第一水榭、钟吾书院、民俗风情馆、柳琴戏台、花厅遗韵、窑湾印象等榭舫楼厅、庭院亭廊掩映岸边,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形成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庭院空间,透窗望去,精巧幽深的院落中,形态各异的湖石点缀在花木间,回味无穷,宛然如画。漫步其中,一座座古典建筑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如锦缎般的青砖步道在脚下延伸不尽,黄石假山披挂一泓瀑水,浑厚而不失空灵,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外花影移墙,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让人不到苏州即可品味到苏州园林的韵味。 园内栽植了观赏价值较高的银杏、乌桕、香樟、榔榆等大规格树种200余株,白皮松、红枫、黑松、金桂等小乔木1000余株,营造出“春花、夏荫、秋实、冬形”不同的景观效果,宛如一座“植物博物馆”;传承传统文化的钟吾书院、融入地方文化的砖雕、民俗风情馆、柳琴戏台,将国学底蕴和新沂风情引入园中,进一步丰富了馨园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新沂重要的“文化博物馆”。 |
[/tr]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世界分野
http://myjs.qq.com/t-73999-1.htm
细数江苏地名的由来 到县级
徐州
古称彭城,为古九州之一,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丰县
远在春秋战国时,丰县就已出名。旧通志上说:“先有徐州后有轩,惟有丰县不记年。”
沛县
远古时代,沛县称沛泽,秦王政二十四年设置沛县。
铜山
清雍正十一年,徐州升州为府,设立铜山县,并以境内微山湖中铜山岛而得名。
睢宁
境内睢水曾在汉初黄河夺淮时为沙土所淤,良田毁没,人民长期颠沛流离,此后600余年无县,直至金,恢复县制,始定为“睢宁”,以求睢水不在为患,生活安宁。
邳州
秦朝始置邳县,东汉设邳国,此后历代均为州郡县治所。
新沂
1949年设新安县,1952年更名为新沂县
连云港
1933年建连云市,因港口介于连岛和云台山之间而得名。1948设立新海连特区,次年正式用“新海连”作为市名,后更名为连云港市。
盐城
周以前称“淮夷地”,汉为盐渎,东晋始称盐城,以“环城皆盐场”而名
响水
县城设在响水口,响水口每逢潮起潮落,支流跌水轰响,在数里之外也能听见水响,所以称响水口。
滨海
因地处黄海东北隅而得名
阜宁
此地地处水陆交通要塞,历代战争纷乱,人们祈求安宁,阜宁因此得名
射阳
1941设此县时,名字问题一时争执不下。后查证历史,统一意见。原来,公元前201年刘邦设置射阳侯国,曾在鸿门宴上保护刘邦有功的项伯被封为射阳侯,汉时,国除,改为射阳县
建湖
1941年划出分治,名建阳,因与福建建阳同名,1951改为建湖
大丰
民国,张謇在草堰盐场创办“淮南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大丰县名也就取之其中的“大丰”两字得名。
东台
此地是十二世纪末由黄河夺淮后带下的泥沙堆积而成。从东向西看,地势平坦,东台由此得名。又说,东台即“东泰”,意为泰州之东的一片台升地。
淮安
原淮阴,即淮水之南,秦朝设郡县制,建立淮阴县。
楚州
隋初置楚州,州府山阳城,后南宋统治者将山阳改为淮安县,有祈求淮地安定之意。
涟水
隋朝时,因本地有涟河而更淮浦县为涟水县。
洪泽
此地因洪泽湖而得名。隋帝从洛阳乘龙舟游幸江南,一路干旱,经过此湖时喜降大雨,他一时兴起,将此湖该称为洪泽浦,到唐代称洪泽湖。
盱眙
秦时,县治设在山上,登临其上,可以远眺,故取“张目为盱,直视为眙”,即高瞻远瞩之意命名。
金湖
因其境内湖泊串连,古时曾名津湖。而大小金沟等集镇亦均以金字为首,故1960年设县时,取名为金湖。
泗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233年的建县史。泗阳为古泗水王国都城所在地。因境内多次出土了大量的古泗水国王珍贵文物,而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其中,出土的“弩机”为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有“天下第一弩”之称。
泗阳历史悠久,变制纷繁,建制始于周而定于秦,从西周建厹犹国开始,至今已三千余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设置凌县,属东海郡;西汉改称厹犹县。
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建泗阳县;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在泗阳、凌县等地设置泗水国,国都设在凌城(今众兴镇凌城村)。汉后战乱频仍,泗阳建置名称多变,三国时期称魏阳,晋置宿豫。
唐改宿迁,金置淮滨县;105年后改称泗阳县。
元朝(1277年)改称桃源县,沿用637年,有“夭桃千顷、翠柳万行”之美景;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称桃源县,至明、清相沿七百余年。
明属南直隶,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明南直隶为江南省,属淮安府。
康熙六年(1667年)改属江苏省,为淮安府桃源县。
泗阳县域图
泗阳县域图
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元老宋教仁故乡湖南省桃源县名相重,复改称泗阳县,属江苏省淮扬道;国民政府成立,废道,直辖于江苏省政府。县境东界淮阴,南临洪泽湖,西临宿迁及安徽省之泗县,北接沭阳;民国二十八年(193
南京#小赤佬 发表于 2014-6-5 16:54
常熟以前是常州府管辖的,后来划入了苏州府,并非常熟是古常州
名字来源就是常熟,隋朝改名的,把常熟州的治所移到晋陵,有区别有联系
细数江苏地名的由来 到县级
徐州
古称彭城,为古九州之一,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丰县
远在春秋战国时,丰县就已出名。旧通志上说:“先有徐州后有轩,惟有丰县不记年。”
沛县
远古时代,沛县称沛泽,秦王政二十四年设置沛县。
铜山
清雍正十一年,徐州升州为府,设立铜山县,并以境内微山湖中铜山岛而得名。
睢宁
境内睢水曾在汉初黄河夺淮时为沙土所淤,良田毁没,人民长期颠沛流离,此后600余年无县,直至金,恢复县制,始定为“睢宁”,以求睢水不在为患,生活安宁。
邳州
秦朝始置邳县,东汉设邳国,此后历代均为州郡县治所。
新沂
1949年设新安县,1952年更名为新沂县
连云港
1933年建连云市,因港口介于连岛和云台山之间而得名。1948设立新海连特区,次年正式用“新海连”作为市名,后更名为连云港市。
盐城
周以前称“淮夷地”,汉为盐渎,东晋始称盐城,以“环城皆盐场”而名
响水
县城设在响水口,响水口每逢潮起潮落,支流跌水轰响,在数里之外也能听见水响,所以称响水口。
滨海
因地处黄海东北隅而得名
阜宁
此地地处水陆交通要塞,历代战争纷乱,人们祈求安宁,阜宁因此得名
射阳
1941设此县时,名字问题一时争执不下。后查证历史,统一意见。原来,公元前201年刘邦设置射阳侯国,曾在鸿门宴上保护刘邦有功的项伯被封为射阳侯,汉时,国除,改为射阳县
建湖
1941年划出分治,名建阳,因与福建建阳同名,1951改为建湖
大丰
民国,张謇在草堰盐场创办“淮南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大丰县名也就取之其中的“大丰”两字得名。
东台
此地是十二世纪末由黄河夺淮后带下的泥沙堆积而成。从东向西看,地势平坦,东台由此得名。又说,东台即“东泰”,意为泰州之东的一片台升地。
淮安
原淮阴,即淮水之南,秦朝设郡县制,建立淮阴县。
楚州
隋初置楚州,州府山阳城,后南宋统治者将山阳改为淮安县,有祈求淮地安定之意。
涟水
隋朝时,因本地有涟河而更淮浦县为涟水县。
洪泽
此地因洪泽湖而得名。隋帝从洛阳乘龙舟游幸江南,一路干旱,经过此湖时喜降大雨,他一时兴起,将此湖该称为洪泽浦,到唐代称洪泽湖。
盱眙
秦时,县治设在山上,登临其上,可以远眺,故取“张目为盱,直视为眙”,即高瞻远瞩之意命名。
金湖
因其境内湖泊串连,古时曾名津湖。而大小金沟等集镇亦均以金字为首,故1960年设县时,取名为金湖。
泗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233年的建县史。泗阳为古泗水王国都城所在地。因境内多次出土了大量的古泗水国王珍贵文物,而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其中,出土的“弩机”为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有“天下第一弩”之称。
泗阳历史悠久,变制纷繁,建制始于周而定于秦,从西周建厹犹国开始,至今已三千余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设置凌县,属东海郡;西汉改称厹犹县。
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建泗阳县;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在泗阳、凌县等地设置泗水国,国都设在凌城(今众兴镇凌城村)。汉后战乱频仍,泗阳建置名称多变,三国时期称魏阳,晋置宿豫。
唐改宿迁,金置淮滨县;105年后改称泗阳县。
元朝(1277年)改称桃源县,沿用637年,有“夭桃千顷、翠柳万行”之美景;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称桃源县,至明、清相沿七百余年。
明属南直隶,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明南直隶为江南省,属淮安府。
康熙六年(1667年)改属江苏省,为淮安府桃源县。
泗阳县域图
泗阳县域图
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元老宋教仁故乡湖南省桃源县名相重,复改称泗阳县,属江苏省淮扬道;国民政府成立,废道,直辖于江苏省政府。县境东界淮阴,南临洪泽湖,西临宿迁及安徽省之泗县,北接沭阳;民国二十八年(193
南京#小赤佬 发表于 2014-6-5 16:54
常熟以前是常州府管辖的,后来划入了苏州府,并非常熟是古常州
名字来源就是常熟,隋朝改名的,把常熟州的治所移到晋陵,有区别有联系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世界分野
凤鸣塔:位于瑞金市泽覃乡光辉村东南1500米之山顶,2007年进行过维修。凤鸣塔始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七级六面、空心,三合土砌就,正面首级辟一拱门,第二级嵌塔碑,其字迹已难辩,其他各面各级开1至2个窗洞。塔高20米、底层内径4.4米,内周15.24米,塔体厚1.42米,总面积26平方米。
瑞金·1736·凤鸣塔
神奇的瑞金笔架凌霄龙峰塔、鹏图塔、凤鸣塔三塔,座落在瑞金城南南面山上,它们与瑞金市城中的云龙桥、双清桥和城西南的龙珠塔、都始建于明清代,至今也是瑞金的风水地标性建筑。这些古代建筑,它们见证了瑞金自明代以来的历史变迁,龙峰塔、鹏图塔、凤鸣塔三塔笔架凌霄,书写下了远古瑞金的传说、瑞金的历史与辉煌。
龙峰塔位于象湖镇南岗村东南方向2500米之山峰上,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七级六面实心塔。为青龙腾空之象;鹏图塔位于象湖镇溪背村南方向2500米之竹园岽山顶,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九级六面、空心、三合土筑成,居三塔之中,为“负阴抱阳”和合 四气、鹏程万里之象;凤鸣塔位于泽覃乡光辉村东南1500米之山顶,始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七级六面、空心,三合土砌就,为金凤和鸣之象。龙珠塔,在太阳和月亮的照映下龙珠生辉,引得龙飞凤舞,引得大鹏展翅高飞,抟扶摇直上九万里。
瑞金笔架凌霄龙峰塔、鹏图塔、凤鸣塔三塔,三顶列峙、形似笔架、分居峰顶、直插云霄、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构成“笔架凌霄”之胜景,非古代小郡小县所能承受得了的风水造景,这非帝王宫殿风水取景莫属。
本云霄山人要告诉大家的神奇是:北京故宫中轴线与瑞金笔架凌霄三塔子午相接,同在东经116度线上。懂得或略懂古代风水地理学的人就知道,《九宫学》《八门学》中北称八门之“休门”为天子之居,南称九宫之“景门”为九紫,紫气东来,九紫从景门而来,自中原入北。瑞金的笔架凌霄三塔龙凤呈祥,和谐鹏图万象,是北京故宫中轴线上仍未揭晓的神奇!
风霜积淀,瑞金古塔古韵悠长
2016-04-22
密溪村早在隋唐时期就有王、宋二姓聚居,到南宋时罗氏先人由宁都大埠辗转至此,于凤凰山下开基,渐渐繁衍成居住环境和生活习俗与理念皆自成一体的罗氏一脉宗族。罗氏先民以当地有密村和密水之故,命村名为密溪。
密溪古村,坐落在离瑞金市区43公里的九堡镇凤凰山下。
密溪村早在隋唐时期就有王、宋二姓聚居,到南宋时罗氏先人由宁都大
埠辗转至此,于凤凰山下开基,渐渐繁衍成居住环境和生活习俗与理念皆自成一体的罗氏一脉宗族。罗氏先民以当地有密村和密水之故,命村名为密溪。至今,全村已有罗姓村民近600户,3700余人,主要分布在罗屋一带,并以罗屋为中轴线,由东往西延伸发展。屋宇多为坐北朝南,面对南边的水口,据说这是先人“依山造屋,傍水结村”而成,有“背山面水,负阴抱阳”之势。四座古“风水塔”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在远处山顶上,犹如四道屏障,紧护着密溪村。
密溪现存近百幢大大小小的古民居,多为明清时期所建,规模宏大的主要有罗氏大宗祠、罗应文公祠、应宗公祠、石泉公祠、淳夫公祠、皋泽公祠、密峰太公祠等十几处,一般占地面积都有三四百平方米左右;大小不一的私厅、私宅,则如星罗棋布,众星拱月般地散布在村内。结构多为砖木,也有一些祠厅全用木料构建,大部分屋顶都是两面坡下水的歇山顶或硬山顶式,许多隔间垛墙都上瓦端,突出檐外,昂首飞翘,颇有动感。据谱载,密溪晚清前还曾设圩市,每逢圩日之时就人声鼎沸,商贾云集,后因战乱而废圩。但至今天仍可以从遗存的两条相互贯通、绕罗屋而行的石板巷道和宽大的内围砖拱门及圩街遗迹,仍可看出当年圩市的影子。
密溪早在清乾年间就出了个举子,在朝野很有名气的理学家罗有高,他生于雍正四年(1734),乾隆30年乡试中举。曾致力研究佛、儒二学,著有《尊闻居士集》四卷传世。其生前学识渊博,
曾受到时任内阁学士的翁方纲、散文大家恽敬的大力推崇,翁曾作《送罗台山南旋》诗,恽曾撰《罗台山外传》一文,均揖入县志流传后世。台山于乾隆44年(1779)因病卒葬原籍后,密溪建有“台山园”和“台山学堂”以藉纪念;民国时县城曾设台山路,其墓葬也至今在密溪保存完好。可以说,台山这位历史名人的出现,使罗氏族人引以为荣并倾力大兴文风。密溪历史上乡宦众多,文风昌盛。自明清以来,当地一直兴办有“义学”、教坊和学堂等公益事业,为密溪造就了不少人才。同时,密溪人自古有经商的习惯,出外省经商者众多,聚财后很多人便归耕故里,广建屋宇,其中出了有百万家财号称“罗百万”的罗积明。正是雄厚经济实力,才使密溪在明清时建筑了一批规模宏伟的屋宇。据称,在文革之前密溪村中历代旌表乡宦、名人的碑和坊达近百处之多,可惜大多被毁无存。综观密溪村史,可以说是密溪人以自己的艰辛造就了一度的辉煌,并为后世留
下了丰富的遗产——密溪古民居。
密溪古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堪称一绝。如罗氏大宗祠,大门两侧一排明清碑刻,青石板台阶两端屹立着一对威武的大石狮,门槛边一对精雕细琢的荣鼓石,高大雄伟的木门廊上高悬金字匾额,祠堂内外的木立柱、顶棚、雀替、挑檐和斗拱上都巧妙地装饰有多种手法雕刻的图案,在木构件上有多处层层累叠伸挑。使人赞叹不绝的是门廊顶部天花板上镶嵌着一幅由近百幅龙凤、瑞兽和花卉图案的雕板,均以深浮雕、镂雕等精湛工艺手法雕就,形态栩栩如生,构图严谨,寓意深邃,未见雷同。祠堂内的柱梁斗拱之间保存有不少绘画,上厅天花板上又镶嵌着两对倒立的木雕描金狮子,宛若在活蹦乱跳。其它宗祠在装饰艺术上既独具风格,又有相似之处,有很多上下厅屏风、花格、门楣和柱础的设计及雕刻都很有艺术性。另外,至今保存尚好的两座明清牌坊也同样显示出其制作上的独具匠心。木牌坊始建于明天顺3年(1459),是奉旨为旌表赈粮济民的罗孟稳而建的,匾额曰“善行流芳”,它倚古巷道而立,坊高6米,坊顶由数百个棱形木格交织重叠而成蜂窝状,结构复杂;上面盖瓦,还可供行人避雨遮阴。此类木牌坊在省内罕见。另一座石牌坊系清乾隆13年(1748)所建,用17块大型青条石和石板构成三门洞武式的石坊,第二层匾曰“节孝”,署有奉旨筹建者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使史德沸等诸官名字,坊石上保留着龙首龙尾和八仙过海等浮雕图案。
密溪村古建筑群,虽不是皇家住宅,然而,在夕阳斜晖、乳燕纷飞的暮色中,不由使人产生一种凭吊历史遗物的感伤和感慨。这处斑驳的古老建筑群,同样浸透着历史变迁和世事兴衰的沧桑,同样是中华民族传统社会和传统文明的一份难得的见证和瑞金市珍贵的历史遗产。
笔架凌霄三塔系龙峰塔、鹏图塔、凤鸣塔,均位于城郊南片山上,三塔构筑在三个主峰上,三顶列峙、形似笔架,构成“笔架凌霄”之胜景,是瑞金市古八景之一。一九八三年笔架凌霄三塔列为市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瑞金县志》记载:丙峰塔在县城南五里竹园岽一个山头上,“为学宫对山”。乾隆元年邑绅赖梯云、赖定俸等捐资同贡生杨方坚、生员杨长晋、朱芾等募众鼎建,其地基系邓惟元义施。塔成匾曰:鹏图塔竺。
龙峰塔下约三十米台地上,可见原文兴寺遗址,有石堪、院墙、房基可鉴。据史料载,该寺建于万历西已年(1617)。
三塔中龙峰塔因自然风化和人为原因,破损较严重,一九九零年十二月,县政府曾投资修茸,其它两塔未作过维修。三塔保存现状基本良好,塔顶均长了一些杂草灌木,外壁白灰面风化剥落,砖砌塔檐损坏多处,壁内有小裂缝等。
密溪古塔群位于九堡镇密溪村。一个村子建四座古塔,全国罕见。据密溪村族谱记载:密溪村初立祠位,乾向巽不利,后易坤乃利,仍之乃于坤立峰。《易》曰:“坤厚载物”,子孙都祖宗之所载也,坤峰立而所载厚矣,以蕃子孙,岂有异焉。既又立丁峰,丁为水,房火之事,焕发光明。于人文为宜,既又立辛峰塔,巽峰塔。
辛峰塔位于密溪村西门大山顶上,建于乾隆三年(1738),青砖结构,原有五级,因遭雷击仅存下部。
巽峰塔位于村水口门岽岭上,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青砖结构,共五级。
丁峰塔位于村南马石岽,建于清乾隆年间,三合土结构,六十年代倒塌,现仅塔基尚存。
风雨亭塔位于瑞金县泽覃石乡石水村西二百米高石山上,建于清末民国初,三合土(第五层为砖构)构筑,空筒式,六角五层楼阁式塔,高约十一米,底层辟一券门,余层四面设窗。内径二点六七米、内周九米,占地面积约八点四平方米。原塔名不详,权以塔下旧有风雨亭命名。传说此塔为武阳镇石阔村陈氏出资所建,因该处系排形,建一塔代作撑杆,定位排头,陈氏子嗣才不至流散。
狮子寨塔位于武阳镇安福村杨梅冈上,大石陂电站的绵江西岸,因座落于名叫狮子寨的山头上而名。该塔在民国初年遭雷击,至今只留下半截。相传为石水村朱氏所建。
笔架凌霄三塔系龙峰塔、鹏图塔、凤鸣塔,均位于城郊南片山上,三塔构筑在三个主峰上,三顶列峙、形似笔架,构成“笔架凌霄”之胜景,是瑞金市古八景之一。一九八三年笔架凌霄三塔列为市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瑞金县志》记载:丙峰塔在县城南五里竹园岽一个山头上,“为学宫对山”。乾隆元年邑绅赖梯云、赖定俸等捐资同贡生杨方坚、生员杨长晋、朱芾等募众鼎建,其地基系邓惟元义施。塔成匾曰:鹏图塔竺。
龙峰塔下约三十米台地上,可见原文兴寺遗址,有石堪、院墙、房基可鉴。据史料载,该寺建于万历西已年(1617)。
三塔中龙峰塔因自然风化和人为原因,破损较严重,一九九零年十二月,县政府曾投资修茸,其它两塔未作过维修。三塔保存现状基本良好,塔顶均长了一些杂草灌木,外壁白灰面风化剥落,砖砌塔檐损坏多处,壁内有小裂缝等。
密溪古塔群位于九堡镇密溪村。一个村子建四座古塔,全国罕见。据密溪村族谱记载:密溪村初立祠位,乾向巽不利,后易坤乃利,仍之乃于坤立峰。《易》曰:“坤厚载物”,子孙都祖宗之所载也,坤峰立而所载厚矣,以蕃子孙,岂有异焉。既又立丁峰,丁为水,房火之事,焕发光明。于人文为宜,既又立辛峰塔,巽峰塔。
辛峰塔位于密溪村西门大山顶上,建于乾隆三年(1738),青砖结构,原有五级,因遭雷击仅存下部。
巽峰塔位于村水口门岽岭上,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青砖结构,共五级。
丁峰塔位于村南马石岽,建于清乾隆年间,三合土结构,六十年代倒塌,现仅塔基尚存。
风雨亭塔位于瑞金县泽覃石乡石水村西二百米高石山上,建于清末民国初,三合土(第五层为砖构)构筑,空筒式,六角五层楼阁式塔,高约十一米,底层辟一券门,余层四面设窗。内径二点六七米、内周九米,占地面积约八点四平方米。原塔名不详,权以塔下旧有风雨亭命名。传说此塔为武阳镇石阔村陈氏出资所建,因该处系排形,建一塔代作撑杆,定位排头,陈氏子嗣才不至流散。
狮子寨塔位于武阳镇安福村杨梅冈上,大石陂电站的绵江西岸,因座落于名叫狮子寨的山头上而名。该塔在民国初年遭雷击,至今只留下半截。相传为石水村朱氏所建。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瑞金密溪村风水漫谈(本文作者:曾祥裕)
一个古村历史上走出一位理学家罗有高,说明此地有孕育文化人的风水格局。为了解开这块风水佳地的玄机,春和景明的一天,我们从瑞金市西行40公里至九堡镇官仓圩,再沿一条古驿道逶迤北去约5公里,便来到了深藏在凤凰山下一个群山环抱的客家古村落、清代著名理学家罗有高(字台山)的故乡——密溪村。这是座闻名遐迩的江西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它是瑞金市九堡镇最北边的小村,与宁都对坊乡接攘,也是承接广昌过来的客家人的通衢之一,至今仍有古驿道存在。从地形上看,这里是客家人入闽的一条捷径,密溪村恰恰守在这条捷径水源最丰富之处,境内有三条小溪流经片村汇合于环溪水库,“此片村周围高中间低,小溪密布而得名”。因境内有三条小溪流过而得名,顾名思义,村名的由来就是与众多溪流汇集有关。进入密西村就立即可以看到一字排开的五座祠堂和祠堂前的大鱼塘以及鱼塘中伫立的十二根石柱。心想,这个古村的先人没有财富的支撑是难以营造当年的辉煌。
据《江西省瑞金县地名志》记载,密溪的开基者为罗密峰,从宁都县城的大埠迁居而来,迄今已有近三十代人繁衍于此了。许是罗密峰喜欢这里密织溪流,便用了名字中的“密”字和这一地的溪水,叫开了“密溪”名。此是密溪的来历的另一说法。
密溪人自古有经商的习惯,出外省经商者众多,聚财后很多人便归耕故里,广建屋宇宗祠戏台,其中出了有百万家财、号称“罗百万”的罗积明。据称,在文革之前密溪村中历代旌表乡宦、名人的碑和坊达近百处之多。四面山上依风水说建了四座塔,文革后祠堂被毁了不少。据传,密溪人发达后,以钱财将原来村里的大姓王氏一族土地房产尽皆买尽,村里基本无有杂姓人家。
当人们积聚了财富后,就必然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财富是滋长文化之花盛开的沃土。这个古村,早在清乾年间就出在朝野很有名气的理学家罗有高,他生于雍正四年(1734),乾隆30年乡试中举。据《道光瑞金县志》和族谱记载,台山“幼为词赋,尝拟司马相如、杨雄之言。及壮,为古文辞,出入韩、欧间言”,他“乃潜心理学”,曾致力研究佛、儒二学,并“旁及兵符,技击皆精”,著有《尊闻居士集》四卷传世。其生前学识渊博,曾受到时任内阁学士的翁方纲、散文大家恽敬的大力推崇,翁曾作《送罗台山南旋》诗,恽曾撰《罗台山外传》一文,均揖入县志流传后世。台山于乾隆44年(1779)因病卒葬原籍后,密溪建有“台山园”和“台山学堂”以藉纪念;民国时县城曾设台山路,其基葬也至今在密溪保存完好。可以说,台山这位历史名人的出现,使罗氏族人引以为荣并倾力大兴文风。
当一个村走出了一位大学问家,当然是整个家族的骄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理学家罗有高在密溪历史上名人榜列前茅,效仿者竞争相风流。此后文风昌盛,也正是自乾隆年始。紧接着道光年间又出了罗大用、罗汇等举子,罗大用后来还被钦赐翰林院检讨职。此外,清代时村里建有名为“南屏书舍”的书院,据称有万卷藏书,有《南屏书舍》诗云:“前贤乐育揖书斋,后学相承惟素怀,闻道台山文集出,才人学府一时皆”。据谱载,自明清以降,当地一直兴办有“义学”、教坊和学堂等公益事业,为密溪造就了不少人才。
什么是好风水?我历来认为,风水的组成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只有这两个环境的风水好才算好。当然它们是有机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
走进密溪,我们可细品其中的风水玄机。
亮点之一:藏风聚气。越过山口,视野豁然开朗,一片阡陌纵横、葱郁碧绿的山川田野和鳞次栉比的村庄呈现在人们眼前。诗人笔下赞道:“一带密溪淌绿水,千寻松竹染红霞”。站在高处四处眺望,只见方圆十数里,四面环山,风光绮丽,众壑回环,潆洄密水,耸翠层峦,溪弯路曲,宛然洞府仙寰。宋高宗咸淳年间,罗密峰父子贸易于宁、瑞之间,经常路过密溪,觉得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便举家迁来此居住。到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在目前村子中央大宗祠这块地方,建起了自己的房子,罗姓在此逐渐繁衍成族。
亮点二:风水塔振文风。临近村口,只见两边山坡对峙,古树参天,脚下的山路隐没在拐弯处,迎面看见一座高耸入云的五层古塔凝秀峰塔,矗立在左边山坡上。
在密溪四面山峦之巅矗立着一座风水塔,其实不是为点缀风景之用,更重要的作用是振文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峰塔。赣南是杨公风水的发源地,风水塔有机地融入峦头景观中,它寄寓激励后人的人文内涵。
据学者黄志繁的考证资料表明,赣南自古以来就有兴建文峰塔的风潮,目的也是为了振兴当地科举。以瑞金县为例,该县在明末就建了三座文峰塔,动员了全县许多绅士耆老。乾隆《瑞金县志》记其事曰:
龙珠塔,县西南五里。本县峰峦耸秀,江水环带亦称佳丽。惟是西南少秀拔峰。故议以西南赤硃岭为县水口,位属辛,宜建天乙贵人峰。以南面方巾岭,位属巽,宜建云霄状元笔。久议未就。万历壬寅冬月,知县堵奎临酌合邑议,申详道府。首先倡俸,更募邑人,会同邑绅钟譔、赖聘、朱善卿、钟彦、许宗谟、杨永皐,举人杨以杰,监生刘希善、刘选、杨正学,庠生谢元璇、李汶、许继廉、杨以任等总督其事,慎选耆老谢仲诲、杨可俪……(下列二十三人名字)分理其事,……扁曰:龙珠塔,庶几风气秀发,人文振起,…… 兴建“龙珠塔”完全是由于风水上的理由,建塔的过程惊动了从知县到举人、监生、秀才、耆老等地方上的各色人等。随后,瑞金又兴建了“与龙珠寺塔相对”的“巽塔”,名为“文兴塔”。瑞邑人士对二塔寄予厚望:“巽辛二塔对峙,屹然凌霄,后日必有人文振起,秀甲寰区者矣”。
兴建文峰塔的并非瑞金一地,现略引几段相关史料如下:
(大庾)东山望旭,西华倚空,万古巨瞻,一方雄镇,顾以巽峰少锐,勘舆家致有异言,必须文笔增巍,经学士取为吉兆,……建石塔于龙华院之东。
(上犹县)卢公塔,在县东五里,本府同知卢洪夏,……见犹邑科目廖廖,由水口文峰低小,乃建七层浮屠于巽山之巅,自是人文顿盛,邑人呼曰卢公塔。
据文博专家介绍,赣南明清时有古塔40余座,没有一例属于佛教意义上的塔,全部为文峰塔。 从中亦可见赣南当时改造风水以兴科举的热潮。
亮点三:秀水交汇。境内有三条小溪流经片村汇合于环溪水库。“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水是灵动的尤物。好的风水格局,何处无秀峰。何处无吉水?民间有此一说,只看山,不看水,算不上是好的风水师。
怎样的水为好呢?水源深长则龙气旺而发福悠久,水源短浅则发福不远。水要入堂,又要有下关收水,或者水龙暗拱,都,是好水。凡水之来,欲其屈曲,横者欲其绕抱,去者欲其盘豆,回顾者欲其澄凝。如果是海水,以其潮头高、水色白为吉。如果是江河,以其流抱屈曲为吉。如果是溪涧,以其悠洋平缓为吉。如果是湖泊,以其一平如镜为吉。如果是池塘,以其生成原有为吉。如果是是天池,以其深注不涸为吉。人们不可任意填塞池塘湖泊,也不可贸然开凿土坑,这会伤地脉,脉伤了就不会有好水。
怎样的水不好呢?凡水之来,若直大冲射、急溜有声、反跳翻弓都不好。水若无情而不到堂,虽有若无。如果是视之不见'水,践之鞋履尽湿,或掘坑则盈满,冬秋则枯涸,此乃山衰脉散所致,不吉。至于腐臭之水,如牛猪涔,最为不吉。如果是泥浆水,得雨则盈,天晴则涸,此乃地脉疏漏,也不吉。
水所处的地点也关系到对水的评价。《水龙经》说:"东浜深百尺,西住有干粮。.....西北池塘近家边,子孙不孝叫皇天。......门有横沟,足疾难愈.....前山如木构,媳妇抱公脚。"
风水术还认为水关系到人的吉凶。如臭秽水,主女人崩漏,男子痔痿,门户衰落。天应水,主大贵。真应水,如果能够春夏不溢,秋冬不枯,主大富。缘储水,主厚禄。山泉水,风味甘色莹气香,四时不涸不溢,冬暖夏凉,主长寿。黄妙应《博山篇.论水》云:"寻龙认气,认气尝水。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责。其色淡,其味辛,其气烈,主下贵。若酸涩,若发馊,不足论。"水质对人体是有影响,在当今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工业污染时,更不可忽视保护水源的品质。
此外,还可根据河道的形状评论地形的吉凶。如《水龙经》说过:
干水散气:干水斜行,似有曲折而非环抱,又无支水以作内气,总不结穴。
干水成垣:水派过大,如树之身。水城回绕,有结穴处。
枝水交界:右边的上下都有水流过来,左右朝抱,中间结穴,福力甚大。
曲水朝堂:曲水而至,抱曲而去,此处可结穴。
支干:大水汪洋是干龙,支龙作穴出三公。
反水:龙头水反,家破人离。
兜抱:右畔有池兜,富贵永无休。
飞龙:飞龙之水腹中求,子孙去败凤池头。
二龙:二龙相会号雌雄,富贵出三公。
亮点之四:文物古迹繁多。历经七百多年的风雨,密溪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留下珍贵的文物古迹,如台山故居、罗大用故居、东门街古驿道、“善行流芳”木牌坊、南屏书舍、节孝坊、怀东故宅等等,而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是罗氏宗祠群。 当你走近密溪,不可走马观花,要好好欣赏罗氏宗祠群的建筑艺术。罗氏宗祠群由罗氏大宗祠、应文翁祠、应宗公祠、石泉公祠、淳夫公祠五座宗祠组成,座北朝南,东西走向一字排开,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宗祠群始建于宋末,现存为明清建筑。各座宗祠均为砖木结构,硬山顶,两边设封火山墙,上下两厅,中有天井,穿斗式梁架。梁架装饰有各式精美的雕花。
其中,罗氏大宗祠重建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中堂悬有一块清代阳湖派散文家、瑞金知县恽子居于嘉庆十年(1805)所题“彝伦攸叙”的篆书堂匾。门前两侧立有其乡人罗大用(1736-1825)高中翰林时所立的一对石狮及3块石刻。前厅藻井天花板镶嵌一组飞禽走兽、花草虫鱼的浮雕图案。应文翁祠建于雍正三年(1725),为东房鼻祖之祠,光绪三十四年(1908)和2000年两度重修。前厅藻井镂刻有栩栩如生的四头首尾相呼应的狮子,并配以绸带。应宗公祠建于雍正八年(1730),为密溪罗氏西房鼻祖之祠。石泉公祠建于雍正十二年(1734),是一位第九代分支之祖祠。因年久失修倒塌,现在原址上改建成村委会。淳夫公祠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为第八代分支一个祖祠,还辟有侧屋十数间,供村中办学已逾百年。1990年局部维修。前厅藻井绘有莲、鹤等吉祥图案。宗祠群前左侧是一块由鹅卵石拼成的空坪,右侧为一口深2米,面积约300平方米的池塘,池塘中设有由大石块垒就的12支古戏台柱础。五大宗祠虽一字排开,但间隔防火通道。宗祠群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又紧密有序,团团包围,具有赣南粤北客家围屋风格。
瑞金·1736·凤鸣塔
神奇的瑞金笔架凌霄龙峰塔、鹏图塔、凤鸣塔三塔,座落在瑞金城南南面山上,它们与瑞金市城中的云龙桥、双清桥和城西南的龙珠塔、都始建于明清代,至今也是瑞金的风水地标性建筑。这些古代建筑,它们见证了瑞金自明代以来的历史变迁,龙峰塔、鹏图塔、凤鸣塔三塔笔架凌霄,书写下了远古瑞金的传说、瑞金的历史与辉煌。
龙峰塔位于象湖镇南岗村东南方向2500米之山峰上,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七级六面实心塔。为青龙腾空之象;鹏图塔位于象湖镇溪背村南方向2500米之竹园岽山顶,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九级六面、空心、三合土筑成,居三塔之中,为“负阴抱阳”和合 四气、鹏程万里之象;凤鸣塔位于泽覃乡光辉村东南1500米之山顶,始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七级六面、空心,三合土砌就,为金凤和鸣之象。龙珠塔,在太阳和月亮的照映下龙珠生辉,引得龙飞凤舞,引得大鹏展翅高飞,抟扶摇直上九万里。
瑞金笔架凌霄龙峰塔、鹏图塔、凤鸣塔三塔,三顶列峙、形似笔架、分居峰顶、直插云霄、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构成“笔架凌霄”之胜景,非古代小郡小县所能承受得了的风水造景,这非帝王宫殿风水取景莫属。
本云霄山人要告诉大家的神奇是:北京故宫中轴线与瑞金笔架凌霄三塔子午相接,同在东经116度线上。懂得或略懂古代风水地理学的人就知道,《九宫学》《八门学》中北称八门之“休门”为天子之居,南称九宫之“景门”为九紫,紫气东来,九紫从景门而来,自中原入北。瑞金的笔架凌霄三塔龙凤呈祥,和谐鹏图万象,是北京故宫中轴线上仍未揭晓的神奇!
风霜积淀,瑞金古塔古韵悠长
2016-04-22
瑞金古塔古韵悠长
瑞金一直都以深厚的“红色”文化而著称,不过,除此之外,瑞金也不乏“古色古香”之韵味。据史料记载,瑞金之名始于公元904年,因当地盛产砂金,并设有淘金场,整座县城黄金灿灿、瑞气盈门而得名。现在的瑞金城中,仍有许多古迹被较好地保留了下来,其中最为知名的非“四塔一桥”莫属。“四塔”指的是龙珠塔和“绵江八景之一笔架凌霄”上的龙峰塔、鹏图塔和凤鸣塔;“一桥”则是双清桥。其中,又以龙珠塔较为有名。双清古桥
01
class
城市重要标志之一 ——龙珠塔
龙珠塔,俗称白塔,座落于瑞金市区西南方向约3000米之绵江河畔。该处因塔建寺,因寺而设地名为“塔下寺”,这一历史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近年来,瑞金旅游迅速发展,龙珠塔成为我市重要的城市园林景观及旅游景点。龙珠塔是瑞金典型的水口塔,因为它曾经是绵江河的重要航标,是进入瑞金市区的重要标志之一。
龙珠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壬寅年(1602年),清代道光十八年(1838年)捐资重修,一九三四年再次维修,并以塔为中心辟建犁庭公园。该塔为九级六面,壁内折上式,可沿阶梯至塔顶;塔高34米;为砖石结构,内外石灰粉刷;塔基六角处用小抹角柱础;第一级有三门可入塔内,第二级起,内层各级均铺有楼梁楼板,设有门、壁龛;每级外层均有门、窗洞,可资登眺;登临古塔,眺望莽莽笔架山,俯视滔滔绵江水,无限风光,尽收眼底,登塔观光者络绛不绝。
02
class
笔架凌霄——龙峰塔
龙峰塔:(又名巽塔、文兴塔),位于瑞金城东南2.5公里,此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系七级六面实心砖塔,高约20米,塔下部嵌青石匾,曰:“龙峰塔”。塔下山坡原建有护塔之文兴寺。据《瑞金县志》记载:文兴塔,即巽塔也,在浮乡三里方巾岭。明万历年间,知县潘舜历莅任捐俸倡,率邑绅朱善卿等同建。
03
class
笔架凌霄——鹏图塔
鹏图塔:(又名丙峰塔,大路岽塔),位于瑞金城南偏东2.7公里。东北面有龙峰塔,西南面有凤鸣塔,此塔居中。始建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系九级六面空心三合土塔。高约24米,塔下部嵌石匾,曰:“鹏图塔”。据《瑞金县志》记载:丙峰塔在县城城南五里竹园岭岽一个山头上,“为学宫对山”。乾隆元年邑绅赖梯云、赖定俸等捐资同贡生杨方坚、生员杨长晋、朱芾等募众鼎建,其地基于邓惟元义施。塔成匾,曰:“鹏图塔”。
04
class
笔架凌霄——凤鸣塔
凤鸣塔:(又名丁峰塔,庙角塔)位于瑞金城南3.4公里。笔架山山峰上,此塔居西南,往东北走向,有鹏塔(居中)、龙峰塔、(居东北)此塔建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系七级六面空心三合土塔,高20米,塔下部嵌一青石匾,其上字迹已难辨识。据《瑞金县志》记载:“凤鸣塔”。它与丙峰塔同建,其地基邑绅李秉礼等后裔捐出。塔成匾,曰:“凤鸣塔”。
密溪古村,坐落在离瑞金市区43公里的九堡镇凤凰山下。密溪村早在隋唐时期就有王、宋二姓聚居,到南宋时罗氏先人由宁都大埠辗转至此,于凤凰山下开基,渐渐繁衍成居住环境和生活习俗与理念皆自成一体的罗氏一脉宗族。罗氏先民以当地有密村和密水之故,命村名为密溪。
密溪古村,坐落在离瑞金市区43公里的九堡镇凤凰山下。
密溪村早在隋唐时期就有王、宋二姓聚居,到南宋时罗氏先人由宁都大
埠辗转至此,于凤凰山下开基,渐渐繁衍成居住环境和生活习俗与理念皆自成一体的罗氏一脉宗族。罗氏先民以当地有密村和密水之故,命村名为密溪。至今,全村已有罗姓村民近600户,3700余人,主要分布在罗屋一带,并以罗屋为中轴线,由东往西延伸发展。屋宇多为坐北朝南,面对南边的水口,据说这是先人“依山造屋,傍水结村”而成,有“背山面水,负阴抱阳”之势。四座古“风水塔”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在远处山顶上,犹如四道屏障,紧护着密溪村。
密溪现存近百幢大大小小的古民居,多为明清时期所建,规模宏大的主要有罗氏大宗祠、罗应文公祠、应宗公祠、石泉公祠、淳夫公祠、皋泽公祠、密峰太公祠等十几处,一般占地面积都有三四百平方米左右;大小不一的私厅、私宅,则如星罗棋布,众星拱月般地散布在村内。结构多为砖木,也有一些祠厅全用木料构建,大部分屋顶都是两面坡下水的歇山顶或硬山顶式,许多隔间垛墙都上瓦端,突出檐外,昂首飞翘,颇有动感。据谱载,密溪晚清前还曾设圩市,每逢圩日之时就人声鼎沸,商贾云集,后因战乱而废圩。但至今天仍可以从遗存的两条相互贯通、绕罗屋而行的石板巷道和宽大的内围砖拱门及圩街遗迹,仍可看出当年圩市的影子。
密溪早在清乾年间就出了个举子,在朝野很有名气的理学家罗有高,他生于雍正四年(1734),乾隆30年乡试中举。曾致力研究佛、儒二学,著有《尊闻居士集》四卷传世。其生前学识渊博,
曾受到时任内阁学士的翁方纲、散文大家恽敬的大力推崇,翁曾作《送罗台山南旋》诗,恽曾撰《罗台山外传》一文,均揖入县志流传后世。台山于乾隆44年(1779)因病卒葬原籍后,密溪建有“台山园”和“台山学堂”以藉纪念;民国时县城曾设台山路,其墓葬也至今在密溪保存完好。可以说,台山这位历史名人的出现,使罗氏族人引以为荣并倾力大兴文风。密溪历史上乡宦众多,文风昌盛。自明清以来,当地一直兴办有“义学”、教坊和学堂等公益事业,为密溪造就了不少人才。同时,密溪人自古有经商的习惯,出外省经商者众多,聚财后很多人便归耕故里,广建屋宇,其中出了有百万家财号称“罗百万”的罗积明。正是雄厚经济实力,才使密溪在明清时建筑了一批规模宏伟的屋宇。据称,在文革之前密溪村中历代旌表乡宦、名人的碑和坊达近百处之多,可惜大多被毁无存。综观密溪村史,可以说是密溪人以自己的艰辛造就了一度的辉煌,并为后世留
下了丰富的遗产——密溪古民居。
密溪古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堪称一绝。如罗氏大宗祠,大门两侧一排明清碑刻,青石板台阶两端屹立着一对威武的大石狮,门槛边一对精雕细琢的荣鼓石,高大雄伟的木门廊上高悬金字匾额,祠堂内外的木立柱、顶棚、雀替、挑檐和斗拱上都巧妙地装饰有多种手法雕刻的图案,在木构件上有多处层层累叠伸挑。使人赞叹不绝的是门廊顶部天花板上镶嵌着一幅由近百幅龙凤、瑞兽和花卉图案的雕板,均以深浮雕、镂雕等精湛工艺手法雕就,形态栩栩如生,构图严谨,寓意深邃,未见雷同。祠堂内的柱梁斗拱之间保存有不少绘画,上厅天花板上又镶嵌着两对倒立的木雕描金狮子,宛若在活蹦乱跳。其它宗祠在装饰艺术上既独具风格,又有相似之处,有很多上下厅屏风、花格、门楣和柱础的设计及雕刻都很有艺术性。另外,至今保存尚好的两座明清牌坊也同样显示出其制作上的独具匠心。木牌坊始建于明天顺3年(1459),是奉旨为旌表赈粮济民的罗孟稳而建的,匾额曰“善行流芳”,它倚古巷道而立,坊高6米,坊顶由数百个棱形木格交织重叠而成蜂窝状,结构复杂;上面盖瓦,还可供行人避雨遮阴。此类木牌坊在省内罕见。另一座石牌坊系清乾隆13年(1748)所建,用17块大型青条石和石板构成三门洞武式的石坊,第二层匾曰“节孝”,署有奉旨筹建者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使史德沸等诸官名字,坊石上保留着龙首龙尾和八仙过海等浮雕图案。
密溪村古建筑群,虽不是皇家住宅,然而,在夕阳斜晖、乳燕纷飞的暮色中,不由使人产生一种凭吊历史遗物的感伤和感慨。这处斑驳的古老建筑群,同样浸透着历史变迁和世事兴衰的沧桑,同样是中华民族传统社会和传统文明的一份难得的见证和瑞金市珍贵的历史遗产。
龙珠塔
龙珠塔俗称白塔,位于瑞金市西南约三公里之绵江河畔赤珠岭。龙珠塔始建于明万历壬寅年(1602),道光十八年(1838)西关杨氏捐资重修,费千余金。一九三四年冬,亦曾修葺过。塔九级六面砖石结构,内外石灰粉刷,壁内折上式,可沿阶梯至塔顶。塔高三十四米,塔底外围三十九点四米,内径二点八五米,墙厚四点三八米。顶层墙厚二点七三米,内径一点七五米。塔基六角处用小抹角柱础,第一级有三门可入塔内,第二级起,内层各级均铺有楼梁楼板,设有门、壁龛,有倚柱、额枋等仿木构件。每级外层均有门、窗洞,可登眺。古塔除外壳出檐部分长有青草、灌木,塔檐回旋阶梯局部脱落损坏,塔内所置石碑及各层楼梁楼板被人拆毁,塔刹宝葫芦顶部缺失外,整座塔体基本完好。龙珠塔曾于一九八零年在山西省博物馆“全国古塔”图片展览中展出。笔架凌霄三塔系龙峰塔、鹏图塔、凤鸣塔,均位于城郊南片山上,三塔构筑在三个主峰上,三顶列峙、形似笔架,构成“笔架凌霄”之胜景,是瑞金市古八景之一。一九八三年笔架凌霄三塔列为市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鹏图塔
鹏图塔,又名丙峰塔、大路岽塔,位于象湖镇溪背村南方向二点五公里之竹园岽山顶,东北面有龙峰塔,此塔居中,西南面有凤鸣塔。鹏图塔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九级六面空心、三合土筑成。砖叠涩出檐,表面粉石灰。正向西北面首级嵌有青石塔碑,上面阴刻楷体“鹏图塔”三字,左右有题款。其下辟一拱门,其余各面各级则辟一至三个窗洞。塔高二十五米,底层内径四点三三米、内周十五米、外周二十五点五米,塔体厚一点四六米,占地面积二十四平方米。据《瑞金县志》记载:丙峰塔在县城南五里竹园岽一个山头上,“为学宫对山”。乾隆元年邑绅赖梯云、赖定俸等捐资同贡生杨方坚、生员杨长晋、朱芾等募众鼎建,其地基系邓惟元义施。塔成匾曰:鹏图塔竺。
远眺龙峰塔
龙峰塔,又名巽峰塔、文兴塔,位于象湖镇南岗村东南方向约二点五公里之山峰上,地名靠峰背,山名方巾岭,是处群山绵亘,峰峦相迭,却少尖峰,古人建塔其上,以增胜慨。塔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始建,以后没有大修过。七级六面实心塔,一色双料青砖砌就。塔高约二十米,底层面宽三点七五米,占地面积约十四平方米。塔的西面一、二级间嵌一青石塔碑,其上阳刻“龙峰塔”三个楷书大字,右上角阳刻建筑时间。碑长约一点八米,宽约七十厘米。塔的各级各面有象征性长方尖顶门(窗)洞,也有塔檐。龙峰塔下约三十米台地上,可见原文兴寺遗址,有石堪、院墙、房基可鉴。据史料载,该寺建于万历西已年(1617)。
远眺凤鸣塔
凤鸣塔,又名丁峰塔、庙角塔,位于泽潭光辉村东南一点五公里之山上,地名庙角。塔建于乾隆元年,七级六面空心,也由三合土砌就。正面底层辟一拱门,门额上阳刻“凤鸣塔”三字,两侧有落款。砖叠涩出檐,其他各面各级分别开一至二个窗洞,有一面第三级外壁上绘有图案,边缘饰以云雷纹。塔基还有一条环形壕沟。塔高约二十米,底层内径四点四米,内周十五点二四米,塔体厚一点四二米,占地面积约二十六平方米。三塔中龙峰塔因自然风化和人为原因,破损较严重,一九九零年十二月,县政府曾投资修茸,其它两塔未作过维修。三塔保存现状基本良好,塔顶均长了一些杂草灌木,外壁白灰面风化剥落,砖砌塔檐损坏多处,壁内有小裂缝等。
密溪古塔群位于九堡镇密溪村。一个村子建四座古塔,全国罕见。据密溪村族谱记载:密溪村初立祠位,乾向巽不利,后易坤乃利,仍之乃于坤立峰。《易》曰:“坤厚载物”,子孙都祖宗之所载也,坤峰立而所载厚矣,以蕃子孙,岂有异焉。既又立丁峰,丁为水,房火之事,焕发光明。于人文为宜,既又立辛峰塔,巽峰塔。
密溪古塔
密溪古塔
密溪古塔
坤塔在村南一千米高虎狼山顶,清代建,传说坤塔专为使密溪罗氏女嫁出后能生养而建。坤塔五级六面,空心,青砖砌,内架木梁,无梯可上。首级开有南北向二门洞,第二级以上各面都开一窗洞。塔身各级间均有装饰性砖檐,顶端置一铁铸宝葫芦,且有几根系风铃的风钓凌空挑出。北面第二级上嵌一青石碑,其上阳刻“凝秀峰”三字,左首落款:雍正元年(1723)仲冬吉日立。塔底层外围二十点七米,内周八点零九米,墙厚一点八米,直径六点九米,塔高十四米,建筑面积约三十五点七平方米。辛峰塔位于密溪村西门大山顶上,建于乾隆三年(1738),青砖结构,原有五级,因遭雷击仅存下部。
巽峰塔位于村水口门岽岭上,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青砖结构,共五级。
丁峰塔位于村南马石岽,建于清乾隆年间,三合土结构,六十年代倒塌,现仅塔基尚存。
风雨亭塔位于瑞金县泽覃石乡石水村西二百米高石山上,建于清末民国初,三合土(第五层为砖构)构筑,空筒式,六角五层楼阁式塔,高约十一米,底层辟一券门,余层四面设窗。内径二点六七米、内周九米,占地面积约八点四平方米。原塔名不详,权以塔下旧有风雨亭命名。传说此塔为武阳镇石阔村陈氏出资所建,因该处系排形,建一塔代作撑杆,定位排头,陈氏子嗣才不至流散。
狮子寨塔位于武阳镇安福村杨梅冈上,大石陂电站的绵江西岸,因座落于名叫狮子寨的山头上而名。该塔在民国初年遭雷击,至今只留下半截。相传为石水村朱氏所建。
龙珠塔
龙珠塔俗称白塔,位于瑞金市西南约三公里之绵江河畔赤珠岭。龙珠塔始建于明万历壬寅年(1602),道光十八年(1838)西关杨氏捐资重修,费千余金。一九三四年冬,亦曾修葺过。塔九级六面砖石结构,内外石灰粉刷,壁内折上式,可沿阶梯至塔顶。塔高三十四米,塔底外围三十九点四米,内径二点八五米,墙厚四点三八米。顶层墙厚二点七三米,内径一点七五米。塔基六角处用小抹角柱础,第一级有三门可入塔内,第二级起,内层各级均铺有楼梁楼板,设有门、壁龛,有倚柱、额枋等仿木构件。每级外层均有门、窗洞,可登眺。古塔除外壳出檐部分长有青草、灌木,塔檐回旋阶梯局部脱落损坏,塔内所置石碑及各层楼梁楼板被人拆毁,塔刹宝葫芦顶部缺失外,整座塔体基本完好。龙珠塔曾于一九八零年在山西省博物馆“全国古塔”图片展览中展出。笔架凌霄三塔系龙峰塔、鹏图塔、凤鸣塔,均位于城郊南片山上,三塔构筑在三个主峰上,三顶列峙、形似笔架,构成“笔架凌霄”之胜景,是瑞金市古八景之一。一九八三年笔架凌霄三塔列为市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鹏图塔
鹏图塔,又名丙峰塔、大路岽塔,位于象湖镇溪背村南方向二点五公里之竹园岽山顶,东北面有龙峰塔,此塔居中,西南面有凤鸣塔。鹏图塔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九级六面空心、三合土筑成。砖叠涩出檐,表面粉石灰。正向西北面首级嵌有青石塔碑,上面阴刻楷体“鹏图塔”三字,左右有题款。其下辟一拱门,其余各面各级则辟一至三个窗洞。塔高二十五米,底层内径四点三三米、内周十五米、外周二十五点五米,塔体厚一点四六米,占地面积二十四平方米。据《瑞金县志》记载:丙峰塔在县城南五里竹园岽一个山头上,“为学宫对山”。乾隆元年邑绅赖梯云、赖定俸等捐资同贡生杨方坚、生员杨长晋、朱芾等募众鼎建,其地基系邓惟元义施。塔成匾曰:鹏图塔竺。
远眺龙峰塔
龙峰塔,又名巽峰塔、文兴塔,位于象湖镇南岗村东南方向约二点五公里之山峰上,地名靠峰背,山名方巾岭,是处群山绵亘,峰峦相迭,却少尖峰,古人建塔其上,以增胜慨。塔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始建,以后没有大修过。七级六面实心塔,一色双料青砖砌就。塔高约二十米,底层面宽三点七五米,占地面积约十四平方米。塔的西面一、二级间嵌一青石塔碑,其上阳刻“龙峰塔”三个楷书大字,右上角阳刻建筑时间。碑长约一点八米,宽约七十厘米。塔的各级各面有象征性长方尖顶门(窗)洞,也有塔檐。龙峰塔下约三十米台地上,可见原文兴寺遗址,有石堪、院墙、房基可鉴。据史料载,该寺建于万历西已年(1617)。
远眺凤鸣塔
凤鸣塔,又名丁峰塔、庙角塔,位于泽潭光辉村东南一点五公里之山上,地名庙角。塔建于乾隆元年,七级六面空心,也由三合土砌就。正面底层辟一拱门,门额上阳刻“凤鸣塔”三字,两侧有落款。砖叠涩出檐,其他各面各级分别开一至二个窗洞,有一面第三级外壁上绘有图案,边缘饰以云雷纹。塔基还有一条环形壕沟。塔高约二十米,底层内径四点四米,内周十五点二四米,塔体厚一点四二米,占地面积约二十六平方米。三塔中龙峰塔因自然风化和人为原因,破损较严重,一九九零年十二月,县政府曾投资修茸,其它两塔未作过维修。三塔保存现状基本良好,塔顶均长了一些杂草灌木,外壁白灰面风化剥落,砖砌塔檐损坏多处,壁内有小裂缝等。
密溪古塔群位于九堡镇密溪村。一个村子建四座古塔,全国罕见。据密溪村族谱记载:密溪村初立祠位,乾向巽不利,后易坤乃利,仍之乃于坤立峰。《易》曰:“坤厚载物”,子孙都祖宗之所载也,坤峰立而所载厚矣,以蕃子孙,岂有异焉。既又立丁峰,丁为水,房火之事,焕发光明。于人文为宜,既又立辛峰塔,巽峰塔。
密溪古塔
密溪古塔
密溪古塔
坤塔在村南一千米高虎狼山顶,清代建,传说坤塔专为使密溪罗氏女嫁出后能生养而建。坤塔五级六面,空心,青砖砌,内架木梁,无梯可上。首级开有南北向二门洞,第二级以上各面都开一窗洞。塔身各级间均有装饰性砖檐,顶端置一铁铸宝葫芦,且有几根系风铃的风钓凌空挑出。北面第二级上嵌一青石碑,其上阳刻“凝秀峰”三字,左首落款:雍正元年(1723)仲冬吉日立。塔底层外围二十点七米,内周八点零九米,墙厚一点八米,直径六点九米,塔高十四米,建筑面积约三十五点七平方米。辛峰塔位于密溪村西门大山顶上,建于乾隆三年(1738),青砖结构,原有五级,因遭雷击仅存下部。
巽峰塔位于村水口门岽岭上,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青砖结构,共五级。
丁峰塔位于村南马石岽,建于清乾隆年间,三合土结构,六十年代倒塌,现仅塔基尚存。
风雨亭塔位于瑞金县泽覃石乡石水村西二百米高石山上,建于清末民国初,三合土(第五层为砖构)构筑,空筒式,六角五层楼阁式塔,高约十一米,底层辟一券门,余层四面设窗。内径二点六七米、内周九米,占地面积约八点四平方米。原塔名不详,权以塔下旧有风雨亭命名。传说此塔为武阳镇石阔村陈氏出资所建,因该处系排形,建一塔代作撑杆,定位排头,陈氏子嗣才不至流散。
狮子寨塔位于武阳镇安福村杨梅冈上,大石陂电站的绵江西岸,因座落于名叫狮子寨的山头上而名。该塔在民国初年遭雷击,至今只留下半截。相传为石水村朱氏所建。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瑞金密溪村风水漫谈(本文作者:曾祥裕)
一个古村历史上走出一位理学家罗有高,说明此地有孕育文化人的风水格局。为了解开这块风水佳地的玄机,春和景明的一天,我们从瑞金市西行40公里至九堡镇官仓圩,再沿一条古驿道逶迤北去约5公里,便来到了深藏在凤凰山下一个群山环抱的客家古村落、清代著名理学家罗有高(字台山)的故乡——密溪村。这是座闻名遐迩的江西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它是瑞金市九堡镇最北边的小村,与宁都对坊乡接攘,也是承接广昌过来的客家人的通衢之一,至今仍有古驿道存在。从地形上看,这里是客家人入闽的一条捷径,密溪村恰恰守在这条捷径水源最丰富之处,境内有三条小溪流经片村汇合于环溪水库,“此片村周围高中间低,小溪密布而得名”。因境内有三条小溪流过而得名,顾名思义,村名的由来就是与众多溪流汇集有关。进入密西村就立即可以看到一字排开的五座祠堂和祠堂前的大鱼塘以及鱼塘中伫立的十二根石柱。心想,这个古村的先人没有财富的支撑是难以营造当年的辉煌。
据《江西省瑞金县地名志》记载,密溪的开基者为罗密峰,从宁都县城的大埠迁居而来,迄今已有近三十代人繁衍于此了。许是罗密峰喜欢这里密织溪流,便用了名字中的“密”字和这一地的溪水,叫开了“密溪”名。此是密溪的来历的另一说法。
密溪人自古有经商的习惯,出外省经商者众多,聚财后很多人便归耕故里,广建屋宇宗祠戏台,其中出了有百万家财、号称“罗百万”的罗积明。据称,在文革之前密溪村中历代旌表乡宦、名人的碑和坊达近百处之多。四面山上依风水说建了四座塔,文革后祠堂被毁了不少。据传,密溪人发达后,以钱财将原来村里的大姓王氏一族土地房产尽皆买尽,村里基本无有杂姓人家。
当人们积聚了财富后,就必然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财富是滋长文化之花盛开的沃土。这个古村,早在清乾年间就出在朝野很有名气的理学家罗有高,他生于雍正四年(1734),乾隆30年乡试中举。据《道光瑞金县志》和族谱记载,台山“幼为词赋,尝拟司马相如、杨雄之言。及壮,为古文辞,出入韩、欧间言”,他“乃潜心理学”,曾致力研究佛、儒二学,并“旁及兵符,技击皆精”,著有《尊闻居士集》四卷传世。其生前学识渊博,曾受到时任内阁学士的翁方纲、散文大家恽敬的大力推崇,翁曾作《送罗台山南旋》诗,恽曾撰《罗台山外传》一文,均揖入县志流传后世。台山于乾隆44年(1779)因病卒葬原籍后,密溪建有“台山园”和“台山学堂”以藉纪念;民国时县城曾设台山路,其基葬也至今在密溪保存完好。可以说,台山这位历史名人的出现,使罗氏族人引以为荣并倾力大兴文风。
当一个村走出了一位大学问家,当然是整个家族的骄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理学家罗有高在密溪历史上名人榜列前茅,效仿者竞争相风流。此后文风昌盛,也正是自乾隆年始。紧接着道光年间又出了罗大用、罗汇等举子,罗大用后来还被钦赐翰林院检讨职。此外,清代时村里建有名为“南屏书舍”的书院,据称有万卷藏书,有《南屏书舍》诗云:“前贤乐育揖书斋,后学相承惟素怀,闻道台山文集出,才人学府一时皆”。据谱载,自明清以降,当地一直兴办有“义学”、教坊和学堂等公益事业,为密溪造就了不少人才。
什么是好风水?我历来认为,风水的组成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只有这两个环境的风水好才算好。当然它们是有机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
走进密溪,我们可细品其中的风水玄机。
亮点之一:藏风聚气。越过山口,视野豁然开朗,一片阡陌纵横、葱郁碧绿的山川田野和鳞次栉比的村庄呈现在人们眼前。诗人笔下赞道:“一带密溪淌绿水,千寻松竹染红霞”。站在高处四处眺望,只见方圆十数里,四面环山,风光绮丽,众壑回环,潆洄密水,耸翠层峦,溪弯路曲,宛然洞府仙寰。宋高宗咸淳年间,罗密峰父子贸易于宁、瑞之间,经常路过密溪,觉得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便举家迁来此居住。到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在目前村子中央大宗祠这块地方,建起了自己的房子,罗姓在此逐渐繁衍成族。
亮点二:风水塔振文风。临近村口,只见两边山坡对峙,古树参天,脚下的山路隐没在拐弯处,迎面看见一座高耸入云的五层古塔凝秀峰塔,矗立在左边山坡上。
在密溪四面山峦之巅矗立着一座风水塔,其实不是为点缀风景之用,更重要的作用是振文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峰塔。赣南是杨公风水的发源地,风水塔有机地融入峦头景观中,它寄寓激励后人的人文内涵。
据学者黄志繁的考证资料表明,赣南自古以来就有兴建文峰塔的风潮,目的也是为了振兴当地科举。以瑞金县为例,该县在明末就建了三座文峰塔,动员了全县许多绅士耆老。乾隆《瑞金县志》记其事曰:
龙珠塔,县西南五里。本县峰峦耸秀,江水环带亦称佳丽。惟是西南少秀拔峰。故议以西南赤硃岭为县水口,位属辛,宜建天乙贵人峰。以南面方巾岭,位属巽,宜建云霄状元笔。久议未就。万历壬寅冬月,知县堵奎临酌合邑议,申详道府。首先倡俸,更募邑人,会同邑绅钟譔、赖聘、朱善卿、钟彦、许宗谟、杨永皐,举人杨以杰,监生刘希善、刘选、杨正学,庠生谢元璇、李汶、许继廉、杨以任等总督其事,慎选耆老谢仲诲、杨可俪……(下列二十三人名字)分理其事,……扁曰:龙珠塔,庶几风气秀发,人文振起,…… 兴建“龙珠塔”完全是由于风水上的理由,建塔的过程惊动了从知县到举人、监生、秀才、耆老等地方上的各色人等。随后,瑞金又兴建了“与龙珠寺塔相对”的“巽塔”,名为“文兴塔”。瑞邑人士对二塔寄予厚望:“巽辛二塔对峙,屹然凌霄,后日必有人文振起,秀甲寰区者矣”。
兴建文峰塔的并非瑞金一地,现略引几段相关史料如下:
(大庾)东山望旭,西华倚空,万古巨瞻,一方雄镇,顾以巽峰少锐,勘舆家致有异言,必须文笔增巍,经学士取为吉兆,……建石塔于龙华院之东。
(上犹县)卢公塔,在县东五里,本府同知卢洪夏,……见犹邑科目廖廖,由水口文峰低小,乃建七层浮屠于巽山之巅,自是人文顿盛,邑人呼曰卢公塔。
据文博专家介绍,赣南明清时有古塔40余座,没有一例属于佛教意义上的塔,全部为文峰塔。 从中亦可见赣南当时改造风水以兴科举的热潮。
亮点三:秀水交汇。境内有三条小溪流经片村汇合于环溪水库。“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水是灵动的尤物。好的风水格局,何处无秀峰。何处无吉水?民间有此一说,只看山,不看水,算不上是好的风水师。
怎样的水为好呢?水源深长则龙气旺而发福悠久,水源短浅则发福不远。水要入堂,又要有下关收水,或者水龙暗拱,都,是好水。凡水之来,欲其屈曲,横者欲其绕抱,去者欲其盘豆,回顾者欲其澄凝。如果是海水,以其潮头高、水色白为吉。如果是江河,以其流抱屈曲为吉。如果是溪涧,以其悠洋平缓为吉。如果是湖泊,以其一平如镜为吉。如果是池塘,以其生成原有为吉。如果是是天池,以其深注不涸为吉。人们不可任意填塞池塘湖泊,也不可贸然开凿土坑,这会伤地脉,脉伤了就不会有好水。
怎样的水不好呢?凡水之来,若直大冲射、急溜有声、反跳翻弓都不好。水若无情而不到堂,虽有若无。如果是视之不见'水,践之鞋履尽湿,或掘坑则盈满,冬秋则枯涸,此乃山衰脉散所致,不吉。至于腐臭之水,如牛猪涔,最为不吉。如果是泥浆水,得雨则盈,天晴则涸,此乃地脉疏漏,也不吉。
水所处的地点也关系到对水的评价。《水龙经》说:"东浜深百尺,西住有干粮。.....西北池塘近家边,子孙不孝叫皇天。......门有横沟,足疾难愈.....前山如木构,媳妇抱公脚。"
风水术还认为水关系到人的吉凶。如臭秽水,主女人崩漏,男子痔痿,门户衰落。天应水,主大贵。真应水,如果能够春夏不溢,秋冬不枯,主大富。缘储水,主厚禄。山泉水,风味甘色莹气香,四时不涸不溢,冬暖夏凉,主长寿。黄妙应《博山篇.论水》云:"寻龙认气,认气尝水。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责。其色淡,其味辛,其气烈,主下贵。若酸涩,若发馊,不足论。"水质对人体是有影响,在当今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工业污染时,更不可忽视保护水源的品质。
此外,还可根据河道的形状评论地形的吉凶。如《水龙经》说过:
干水散气:干水斜行,似有曲折而非环抱,又无支水以作内气,总不结穴。
干水成垣:水派过大,如树之身。水城回绕,有结穴处。
枝水交界:右边的上下都有水流过来,左右朝抱,中间结穴,福力甚大。
曲水朝堂:曲水而至,抱曲而去,此处可结穴。
支干:大水汪洋是干龙,支龙作穴出三公。
反水:龙头水反,家破人离。
兜抱:右畔有池兜,富贵永无休。
飞龙:飞龙之水腹中求,子孙去败凤池头。
二龙:二龙相会号雌雄,富贵出三公。
亮点之四:文物古迹繁多。历经七百多年的风雨,密溪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留下珍贵的文物古迹,如台山故居、罗大用故居、东门街古驿道、“善行流芳”木牌坊、南屏书舍、节孝坊、怀东故宅等等,而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是罗氏宗祠群。 当你走近密溪,不可走马观花,要好好欣赏罗氏宗祠群的建筑艺术。罗氏宗祠群由罗氏大宗祠、应文翁祠、应宗公祠、石泉公祠、淳夫公祠五座宗祠组成,座北朝南,东西走向一字排开,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宗祠群始建于宋末,现存为明清建筑。各座宗祠均为砖木结构,硬山顶,两边设封火山墙,上下两厅,中有天井,穿斗式梁架。梁架装饰有各式精美的雕花。
其中,罗氏大宗祠重建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中堂悬有一块清代阳湖派散文家、瑞金知县恽子居于嘉庆十年(1805)所题“彝伦攸叙”的篆书堂匾。门前两侧立有其乡人罗大用(1736-1825)高中翰林时所立的一对石狮及3块石刻。前厅藻井天花板镶嵌一组飞禽走兽、花草虫鱼的浮雕图案。应文翁祠建于雍正三年(1725),为东房鼻祖之祠,光绪三十四年(1908)和2000年两度重修。前厅藻井镂刻有栩栩如生的四头首尾相呼应的狮子,并配以绸带。应宗公祠建于雍正八年(1730),为密溪罗氏西房鼻祖之祠。石泉公祠建于雍正十二年(1734),是一位第九代分支之祖祠。因年久失修倒塌,现在原址上改建成村委会。淳夫公祠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为第八代分支一个祖祠,还辟有侧屋十数间,供村中办学已逾百年。1990年局部维修。前厅藻井绘有莲、鹤等吉祥图案。宗祠群前左侧是一块由鹅卵石拼成的空坪,右侧为一口深2米,面积约300平方米的池塘,池塘中设有由大石块垒就的12支古戏台柱础。五大宗祠虽一字排开,但间隔防火通道。宗祠群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又紧密有序,团团包围,具有赣南粤北客家围屋风格。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