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智慧之学
哲学---智慧之学
来自: Yolanda(I had fun once. It was awful.)
www.frchina.net/ 中国学术论坛
www.cnphenomenology.com/ 现象学网
service.gmw.cn/ 光明网
scept.xilubbs.com怀疑者论坛
www.zxts.net/ 哲学探索
bbs.zxrs.net/哲学人生
www.phil.pku.edu.cn/forum/ 北大哲学论坛
www.contemphil.net/index.htm 当代哲学
www.philosophyol.com/bbs 哲学在线、爱智论坛
哪些网站提供哲学方面电子书下载?
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经管类) http://www.cnread.net/cnread1/jjzp/index.html
哲学人生 http://book.zxrs.net/zhexue/index.htm
百灵书库 http://beelinkclub.com/index.asp
在线英文书库 http://www.philcommune.org/phpbb/viewtopic.php?p=7389#7389
西方哲学 (电子书) http://lib.verycd.com/2005/12/24/0000081409.html
热点论文网 http://www.hotlw.com/d2/UMI
学位论文集库:wwwlib.umi.com/dissertations
搜索引擎现在也很方便:google的scholar,books和literacy功能和baidu国学的搜索功能
哲学期刊
http://condor.depaul.edu/ethics/ethg1.html网上伦理学杂志
http://www.whpq.com/世界弘明哲学季刊
http://muse.jhu.edu/journals/postmodern_culture/后现代文化杂志
http://people.unt.edu/~fc06/rabkris.htm《文艺复兴与人道主义》
http://phil-preprints.l.chiba-u.ac.jp/ippe.html《互联网哲学研究》
http://www.gasou.edu/psychweb/psyrelig/james/toc.htm《宗教体验的多样形》
http://www.hf.uio.no/filosofi/njpl/北欧哲学逻辑杂志
http://www.zhesi.org/哲思杂志
http://www.hkbu.edu.hk/~sinohum/人文中国学报
哲学研究机构
http://mally.stanford.edu/形而上学研究室
http://www.fau.edu/divdept/schmidt/carp/现象学研究中心
http://www.swan.ac.uk/german/fns/fns.htm尼采学会及「尼采研究杂志」
http://www.geocities.com/athens/parthenon/1948/传统思潮社
http://www.udel.edu/apa/美国哲学联合会
http://www.amphilsoc.org/美国哲学协会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hkshp/index.html香港人文哲学会
哲学家
http://aleph0.clarku.edu/~djoyce/mathhist/descartes.html笛卡尔研究参考
http://cadre.sjsu.edu/switch/sound/articles/wendt/folder6/ng6212v.htm 维科的新科学
http://ccat.sas.upenn.edu/jod/augustine.html圣奥古斯汀网上研究
http://clotilde.home.ml.org/孔德主页
http://comp.uark.edu/~rlee/semiau96/kantlink.html#by康德研究网址链接
http://home.t-online.de/home/winfried.krauss/kant.htm康德研究
http://fileroom.aaup.uic.edu/fileroom/documents/cases/172rousseau.html 卢梭著作选
http://kapis.www.wkap.nl/kapis/cgi-bin/world/series.htm?huco
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著作集
http://nietzsche.physics.ubc.ca/nietzsche/nietzschebib.html尼采研究参考书目
http://www.ags.uci.edu/~bcarver/ludwig.html维特根斯坦
http://www.anselm.edu/homepage/dbanach/leib.htm莱布尼兹《自然神学》选
http://www.cris.com/~huntress/sartre.html保罗萨特
http://www.utm.edu/research/hume/hume.html大卫休谟
http://www.cybercom.net/~rbjones/rbjpub/philos/classics/locke/ 洛克「人类理解论」
http://www.webcom.com/~paf/ereignis.html海德格尔哲学研究网址链接大全
http://www.webcom.com/sk/网上的基尔凯郭尔
http://www.werple.net.au/~andy/黑格尔研究
http://www.mcmaster.ca/russdocs/russell.htm罗素研究档案
http://www.mala.bc.ca/~mcneil/hobbes.htm托马斯霍布斯主页
http://www.libby.org/~password/dialogs-from-the-past/雅各布伯麦选
http://www.geocities.com/athens/acropolis/6322/schopen.htm叔本华之页
http://smith2.sewanee.edu/Erasmus/etp.html埃拉斯穆斯
http://members.aol.com/fringsmk/Scheler1.htm席勒
http://plato.evansville.edu/柏拉图
http://www.mcmaster.ca/russdocs/russell.htm罗素
http://www.usc.edu/~douglast/nietzsche.html尼采
中国哲学
http://www.***.org/big5/classics/诸子百家著作选
http://www.bamboosilk.org/简帛研究
http://www.confucius.org/main01.htm孔学出版社多种语言网页
http://taiwan.iis.sinica.edu.tw/~dasein/book/chinese/laotzu.html老子
http://taiwan.iis.sinica.edu.tw/~dasein/book/chinese/chuang.html庄子
http://imsnispc01.netvigator.com/wgkl/gPhilo.htm中国哲学
http://www-personal.monash.edu.au/~sab/index.html中国哲学主页
http://www.guoxue.com 国学站点
哲学综合站点
http://artsci.wustl.edu/~philos/pnp/哲学、神学、心理学
http://english-server.hss.cmu.edu/philosophy.html英文哲学服务站点
http://ling.ucsc.edu/~chalmers/biblio.html当代哲学思想
http://plato.stanford.edu/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http://www.utm.edu/research/iep/哲学百科全书
http://www.phil.ruu.nl/philosophy-sites.html哲学站点目录
http://www.perseus.tufts.edu/珀尔修斯计划
http://www.skeptic.com/不可知论
http://west_philo.163.net/忘学居:西方哲学家园
http://philosophia.163.net/爱智家园:20世纪西方哲学
http://www.indiana.edu/~asanl/美学在线
http://www.hydra.umn.edu/derrida/解构主义网页
http://www.epistemelinks.com ;Episteme links
http://www.earlham.edu/~peters/philinks.htm网上哲学指南
http://grwy.online.ha.cn/chengping/哲学时空
http://www.folkwind.com/国风
http://www.parn.net/socsci.htm社会科学研究网络
http://coldfusion.2000plaza.com/forum/fi.cfm中文论坛每日精选
哲学百科
http://www.iep.utm.edu/
http://bbs.gmw.cn/thread-3256705-1-1.html
现代哲学的根本问题
纪由
一、是一元论还是阴阳论
承认一元论就等于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论。承认阴阳论就等于否定宇宙本源的一元论。这是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最根本的问题。
中国的众经之首是《易经》,《易经》的基本哲学思想即“一阴一阳之谓道”,它源于八千年前的伏羲八卦,此后的《连山易》、《归藏易》已经失传,但《周易》却流传至今并成为中国诸子百家的战略指导思想。
《易经》最大的科学成就就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黄帝内经》中关于人体的研究至今还没有任何科学家能指出它的错误。《黄帝内经》在两千多年前不是靠解剖学和现代仪器就已经发现了人体内部复杂的经络现象,至今现代科学尚不能对经络属于何种物质作出明确的回答。经络的客观存在被原来协和医院属于西医的祝总骧教授通过多种仪器验证了,并证实了300多个穴位与古代铜人标明的穴位完全吻合。祝教授因此就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西医,而改为研究经络学。并发现众多经络中有三个穴位对人体保健最重要,从而创造了“312经络锻炼法”。祝教授发现,任何人只要能坚持“312经络锻炼法”都能达到百年长寿。他本人今年已经93岁,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前几天还来我家访问,表示现在在全球了解“312经络锻炼法”的人已有5000万人.凡是坚持此锻炼的人都比较长寿.遗憾的是至今仍未引起国家应有的重视。祝教授说:如果说如果中国古代有什么发明的话,首提的重大发明就应该是我们祖先发现了经络。经络能“行气血,营阴阳,决死生,处百病”。对经络的研究有一定成就的中医单凭针灸方法就能治好西医所不能治好的许多疑难杂症,并且没有西医西药的副作用。
二、人是宇宙全息的小宇宙
人的生老病死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阴阳的变化。健康的身体就是阴平阳秘,死亡就是阴阳离绝。中医的诊病按脉的水平就是辨别阴阳的能力。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是“寒病热治,热病寒治”,这种方法与辩证法的对立斗争的绝对性互不相容。中医认为任何病态都是阴阳失调。斗争点的本质是由于异性相吸引起的同性相斥。不是阴邪犯正就是阳邪犯正。受唯物辩证法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要学会中医需要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五年合计十七年的时间。不受唯物辩证法影响的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只需要学习六年就可以考取秀才,秀才几乎都懂中医。十七年毕业的大学生一般的还不能达到秀才的水平,难道不值得深思吗?结论是宇宙本源的一元论(包括唯物和违心)都认为宇宙的本体只是单性,只认其母不认其父。
只承认宇宙本体是一元论的不承认宇宙本体是阴阳的思想就是否定传统的中国文化,数典忘祖。
三、事物变化的规律就是吸引、排斥与中和。
宇宙千变万化的规律无论发现了多少种作用力归纳起来皆可综合为三,即阴阳交感中在不同时空所表现的吸引、排斥和中和。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从宗教中的神佛、上帝、真主到无机物,就作用力而言,只有上述三种作用力的层次差,方向查,强弱差。宇宙千变万化的现象我简称为“阴压阴阳中和,阳压阳阴中和”,也即古语中的阴无阳不生,阳无阴不长。阴消阳亢、阳消阴散,物极必反,也就是《道德经》中所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辩证法的创始人对对立为什么统一和怎样统一的,包括列宁和***都只是提出这个问题均无结论。说明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只是表象,哲学的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阴阳互根承认宇宙的本源是两性就已经全面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关键是表象的对立统一对立双方都是阴阳的中和体,既无纯阴,也无纯阴。由于阴阳中和结构所形成的的对立现象阴阳学认为相反皆相成。阴阳相需是绝对的斗争是相对的。斗争点只是发生在相反依存的内部阴阳失调所引起的同性相斥。
以阶级斗争为例。人性是人的共性,阶级性只是人的特性,人不仅只有一个阶级的特性,还有民族、种族、性别、信仰、国籍、职业、阶级、兴趣爱好等等,在这些特性中,最稳定的应属于民族、种族、性别、信仰这些伴随终身的特性,阶级性仅指人的经济地位,人的一生富贵贫贱曲折多变幻,阶级性是不稳定的。对人相对稳定的特性不予承认,而对相对不稳定的阶级性过分强调,则无法解释剥削阶级出身的人为什么也能信仰共产主义,而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员一旦掌权后为什么也会变成******分子?由此可见,在对立斗争的指导思想下所提倡的阶级斗争与阴阳学的构建和谐社会调节对立双方矛盾中贡献与分配、权利与义务失调的方法互不相容。强调阶级斗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灾难则是“兴无灭资”的***。
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承认宇宙本有两性,否定本源论的一元论。继续坚持一元论的观点就等于否定中国传统的文化。
四、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也是事物的表象,并非本质。
阴阳理论认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才是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也是现象,本质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或称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是阴消阳亢、阳消阴散的阴阳交感的变化规律。
唯物主义者不能回答高能物理中的夸克现象,为什么部分重量大于整体,更不能回答宇宙间所发现的黑洞密度极大仍在吞噬宇宙是什么原理,也无法解释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宇宙蛋何以能够通过爆炸形成如此庞大的宇宙。。。。。。上述这些问题用阴阳理论都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夸克现象中部分重量大于整体的现象是因为阳在外阴在内,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到了原子核的夸克层次实际是两个阳性守一个阴性,真正其引力作用的并不是表层的阳性,恰恰相反表层的阳性属于排斥力,内部的阴性才是真正的引力,起重量和质量作用的是内部的阴,作为粒子的综合表现则是引斥力相互抵消以后所剩余的引力。这个通过高能物理所发现的部分重量大于整体的这个部分是属于阴性的。
宇宙大爆炸的原理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早有论述,则是“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原理。这里的“无”是指阴阳的中和湮灭状态.现代科学已经发现了正反粒子相遇时互相湮灭的原理。
黑洞的物理现象用阴阳学解释认为密度极大是错误的,它只能是阴性含量极高的天体,阴性不仅不占有空间,并且能提供空间。
当前所发现的暗物质用阴阳学解释只能是偏阴性的物质。
上述现象如果只承认宇宙的一元论不承认阴阳论,不承认阴阳完全平衡是互相湮灭的虚空现象就无法作出正确解释。只有阴阳理论才能揭示宇宙千变万化的规律。物质一元论只知其表不知其因。
2015.1.29
纪由简介:
纪由,男,离休干部。1959年被领导陷害打成右派。1969年因组织旨在反对文革的“反革命组织”被捕。在狱中,因特别的心路历程受到神佛启示,一夜间由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变成阴阳论者,得到大智慧,接受了三大使命。在狱中(后转至***思想学习班)大胆地全面的批判了当时***和党的极左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共计写了300多首诗词和50篇论文等。***恩准他写论文并表示对他写的论文“按学术问题对待”、“暂不评论是非”,这在了解文革历史的人看来不可思议。
纪由在文革这样严酷的政治环境中以反革命集团头儿的身份,做到了面对死刑,始终坚持真理,畅所欲言,没说一句违心的话。更可贵的是,面对利诱(领导知道他不说假话,只要求他表示拥护毛主席革命路线,领导(实为毛)准备予以重用,他列举出***自相矛盾的话,表示不知哪句为毛主席革命路线,在没搞清楚之前不能表示拥护。后放宽至只要他表示和毛主席有感情即可,他表示离开是非无感情而拒绝)也不动摇自己的信念,这一切源于他有着要结束人类冤冤相报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正确的阴阳哲理的指导。有了大仁大智,也就有了大勇。
今天,他依旧用他的智慧解读当今时代,著有《阴阳初探》(1995年华侨出版社出版,赵朴初题)、《哲学公式》(2010年,香港龙的传人出版社)、《受启示的有关回忆--文革期间的真实经历》、《参禅解道,诺亚方舟》、《意识形态的争鸣---六评邓小平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著作及大量论文。
纪由:13661272614 邮箱:851713754@qq.com
不管它是什么时代的哲学,都必须面对和回答以下三个理性问题:
1,生命人类存在的价值中心在哪里?
2,生命人类在物质存在之中的地位?
3,生命人类自身及与外在客观的结构关系?
http://bbs.gmw.cn/thread-3124738-1-1.html
哲学之内涵
“哲学”是什么?或者什么是“哲学”?——好像大家怎么也说不到一起,怎么回事呢?
从“概念”的角度,其外延是什么?其内涵又是什么?——其实按照“形式逻辑”的要求,是很难划分出明确界限的。人类的知识不仅是关联的而且在高处和深处往往是异途同归。
西方文化对哲学“从智慧的思维到思维的理性”和东方中国的“弃智而求实理”在目标对象上是一致的,都把“哲学”的外延锁定在“包囊万物,穷其所有”的层面,而今我们实真没有必要去讲究“哲学”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空她具体的表示符号是什么,只要知道她一直和我们一样地存在着且驱逐着我们的孤单就算意识能力已经无奈地尽职了。
鄙人以为从思想内容上来确立和理解“哲学”的内涵是无可非议的。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所有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不管是浅显易懂的还是曲折晦涩的,其观点思想都没有超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生命的思考。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定位,这方面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人类究竟是什么?与之紧密相连的几个基本问题就是人类存在的意义、目的、生存结构的发展及未来等一些我们必须解决的命题。把自身与外部的区分,也是人类“一分二”思维模式的源头,以至于“二”“对立”“矛盾”被主观固化为解释世界的思维定式。
第二:关于生命之外的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我们人类对自身以外的确认和定性。这方面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之外是什么?我们用几个基本的概念如存在、物质、世界、宇宙、时空等来对我们自身外部进行最基本的描述和定义。我个人认为这些概念目前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我们人类不认真合理的解决,那我们的哲学将走不出这萌芽状态!
第三:即我们人类自身与自身以外的真实关系。这个问题实质就是我们人类企图从整体层面上、从假定的非我角度来对二者的存在状态予以定性。这方面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人类究竟能不能认识外部世界?与之相牵连的几个问题就随之而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真理问题、等。我们的确关注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或规律,但本质还是我们企图摆清我们自身的位置。
“哲学”的问题就这三个方面, 如果哪一位哲友认为鄙人少说了内容,可直接来详细理论,鄙人会一一论述。
2014,7.重辑。
www.frchina.net/ 中国学术论坛
www.cnphenomenology.com/ 现象学网
service.gmw.cn/ 光明网
scept.xilubbs.com怀疑者论坛
www.zxts.net/ 哲学探索
bbs.zxrs.net/哲学人生
www.phil.pku.edu.cn/forum/ 北大哲学论坛
www.contemphil.net/index.htm 当代哲学
www.philosophyol.com/bbs 哲学在线、爱智论坛
哪些网站提供哲学方面电子书下载?
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经管类) http://www.cnread.net/cnread1/jjzp/index.html
哲学人生 http://book.zxrs.net/zhexue/index.htm
百灵书库 http://beelinkclub.com/index.asp
在线英文书库 http://www.philcommune.org/phpbb/viewtopic.php?p=7389#7389
西方哲学 (电子书) http://lib.verycd.com/2005/12/24/0000081409.html
热点论文网 http://www.hotlw.com/d2/UMI
学位论文集库:wwwlib.umi.com/dissertations
搜索引擎现在也很方便:google的scholar,books和literacy功能和baidu国学的搜索功能
哲学期刊
http://condor.depaul.edu/ethics/ethg1.html网上伦理学杂志
http://www.whpq.com/世界弘明哲学季刊
http://muse.jhu.edu/journals/postmodern_culture/后现代文化杂志
http://people.unt.edu/~fc06/rabkris.htm《文艺复兴与人道主义》
http://phil-preprints.l.chiba-u.ac.jp/ippe.html《互联网哲学研究》
http://www.gasou.edu/psychweb/psyrelig/james/toc.htm《宗教体验的多样形》
http://www.hf.uio.no/filosofi/njpl/北欧哲学逻辑杂志
http://www.zhesi.org/哲思杂志
http://www.hkbu.edu.hk/~sinohum/人文中国学报
哲学研究机构
http://mally.stanford.edu/形而上学研究室
http://www.fau.edu/divdept/schmidt/carp/现象学研究中心
http://www.swan.ac.uk/german/fns/fns.htm尼采学会及「尼采研究杂志」
http://www.geocities.com/athens/parthenon/1948/传统思潮社
http://www.udel.edu/apa/美国哲学联合会
http://www.amphilsoc.org/美国哲学协会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hkshp/index.html香港人文哲学会
哲学家
http://aleph0.clarku.edu/~djoyce/mathhist/descartes.html笛卡尔研究参考
http://cadre.sjsu.edu/switch/sound/articles/wendt/folder6/ng6212v.htm 维科的新科学
http://ccat.sas.upenn.edu/jod/augustine.html圣奥古斯汀网上研究
http://clotilde.home.ml.org/孔德主页
http://comp.uark.edu/~rlee/semiau96/kantlink.html#by康德研究网址链接
http://home.t-online.de/home/winfried.krauss/kant.htm康德研究
http://fileroom.aaup.uic.edu/fileroom/documents/cases/172rousseau.html 卢梭著作选
http://kapis.www.wkap.nl/kapis/cgi-bin/world/series.htm?huco
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著作集
http://nietzsche.physics.ubc.ca/nietzsche/nietzschebib.html尼采研究参考书目
http://www.ags.uci.edu/~bcarver/ludwig.html维特根斯坦
http://www.anselm.edu/homepage/dbanach/leib.htm莱布尼兹《自然神学》选
http://www.cris.com/~huntress/sartre.html保罗萨特
http://www.utm.edu/research/hume/hume.html大卫休谟
http://www.cybercom.net/~rbjones/rbjpub/philos/classics/locke/ 洛克「人类理解论」
http://www.webcom.com/~paf/ereignis.html海德格尔哲学研究网址链接大全
http://www.webcom.com/sk/网上的基尔凯郭尔
http://www.werple.net.au/~andy/黑格尔研究
http://www.mcmaster.ca/russdocs/russell.htm罗素研究档案
http://www.mala.bc.ca/~mcneil/hobbes.htm托马斯霍布斯主页
http://www.libby.org/~password/dialogs-from-the-past/雅各布伯麦选
http://www.geocities.com/athens/acropolis/6322/schopen.htm叔本华之页
http://smith2.sewanee.edu/Erasmus/etp.html埃拉斯穆斯
http://members.aol.com/fringsmk/Scheler1.htm席勒
http://plato.evansville.edu/柏拉图
http://www.mcmaster.ca/russdocs/russell.htm罗素
http://www.usc.edu/~douglast/nietzsche.html尼采
中国哲学
http://www.***.org/big5/classics/诸子百家著作选
http://www.bamboosilk.org/简帛研究
http://www.confucius.org/main01.htm孔学出版社多种语言网页
http://taiwan.iis.sinica.edu.tw/~dasein/book/chinese/laotzu.html老子
http://taiwan.iis.sinica.edu.tw/~dasein/book/chinese/chuang.html庄子
http://imsnispc01.netvigator.com/wgkl/gPhilo.htm中国哲学
http://www-personal.monash.edu.au/~sab/index.html中国哲学主页
http://www.guoxue.com 国学站点
哲学综合站点
http://artsci.wustl.edu/~philos/pnp/哲学、神学、心理学
http://english-server.hss.cmu.edu/philosophy.html英文哲学服务站点
http://ling.ucsc.edu/~chalmers/biblio.html当代哲学思想
http://plato.stanford.edu/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http://www.utm.edu/research/iep/哲学百科全书
http://www.phil.ruu.nl/philosophy-sites.html哲学站点目录
http://www.perseus.tufts.edu/珀尔修斯计划
http://www.skeptic.com/不可知论
http://west_philo.163.net/忘学居:西方哲学家园
http://philosophia.163.net/爱智家园:20世纪西方哲学
http://www.indiana.edu/~asanl/美学在线
http://www.hydra.umn.edu/derrida/解构主义网页
http://www.epistemelinks.com ;Episteme links
http://www.earlham.edu/~peters/philinks.htm网上哲学指南
http://grwy.online.ha.cn/chengping/哲学时空
http://www.folkwind.com/国风
http://www.parn.net/socsci.htm社会科学研究网络
http://coldfusion.2000plaza.com/forum/fi.cfm中文论坛每日精选
哲学百科
http://www.iep.utm.edu/
http://bbs.gmw.cn/thread-3256705-1-1.html
现代哲学的根本问题
纪由
一、是一元论还是阴阳论
承认一元论就等于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论。承认阴阳论就等于否定宇宙本源的一元论。这是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最根本的问题。
中国的众经之首是《易经》,《易经》的基本哲学思想即“一阴一阳之谓道”,它源于八千年前的伏羲八卦,此后的《连山易》、《归藏易》已经失传,但《周易》却流传至今并成为中国诸子百家的战略指导思想。
《易经》最大的科学成就就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黄帝内经》中关于人体的研究至今还没有任何科学家能指出它的错误。《黄帝内经》在两千多年前不是靠解剖学和现代仪器就已经发现了人体内部复杂的经络现象,至今现代科学尚不能对经络属于何种物质作出明确的回答。经络的客观存在被原来协和医院属于西医的祝总骧教授通过多种仪器验证了,并证实了300多个穴位与古代铜人标明的穴位完全吻合。祝教授因此就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西医,而改为研究经络学。并发现众多经络中有三个穴位对人体保健最重要,从而创造了“312经络锻炼法”。祝教授发现,任何人只要能坚持“312经络锻炼法”都能达到百年长寿。他本人今年已经93岁,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前几天还来我家访问,表示现在在全球了解“312经络锻炼法”的人已有5000万人.凡是坚持此锻炼的人都比较长寿.遗憾的是至今仍未引起国家应有的重视。祝教授说:如果说如果中国古代有什么发明的话,首提的重大发明就应该是我们祖先发现了经络。经络能“行气血,营阴阳,决死生,处百病”。对经络的研究有一定成就的中医单凭针灸方法就能治好西医所不能治好的许多疑难杂症,并且没有西医西药的副作用。
二、人是宇宙全息的小宇宙
人的生老病死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阴阳的变化。健康的身体就是阴平阳秘,死亡就是阴阳离绝。中医的诊病按脉的水平就是辨别阴阳的能力。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是“寒病热治,热病寒治”,这种方法与辩证法的对立斗争的绝对性互不相容。中医认为任何病态都是阴阳失调。斗争点的本质是由于异性相吸引起的同性相斥。不是阴邪犯正就是阳邪犯正。受唯物辩证法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要学会中医需要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五年合计十七年的时间。不受唯物辩证法影响的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只需要学习六年就可以考取秀才,秀才几乎都懂中医。十七年毕业的大学生一般的还不能达到秀才的水平,难道不值得深思吗?结论是宇宙本源的一元论(包括唯物和违心)都认为宇宙的本体只是单性,只认其母不认其父。
只承认宇宙本体是一元论的不承认宇宙本体是阴阳的思想就是否定传统的中国文化,数典忘祖。
三、事物变化的规律就是吸引、排斥与中和。
宇宙千变万化的规律无论发现了多少种作用力归纳起来皆可综合为三,即阴阳交感中在不同时空所表现的吸引、排斥和中和。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从宗教中的神佛、上帝、真主到无机物,就作用力而言,只有上述三种作用力的层次差,方向查,强弱差。宇宙千变万化的现象我简称为“阴压阴阳中和,阳压阳阴中和”,也即古语中的阴无阳不生,阳无阴不长。阴消阳亢、阳消阴散,物极必反,也就是《道德经》中所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辩证法的创始人对对立为什么统一和怎样统一的,包括列宁和***都只是提出这个问题均无结论。说明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只是表象,哲学的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阴阳互根承认宇宙的本源是两性就已经全面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关键是表象的对立统一对立双方都是阴阳的中和体,既无纯阴,也无纯阴。由于阴阳中和结构所形成的的对立现象阴阳学认为相反皆相成。阴阳相需是绝对的斗争是相对的。斗争点只是发生在相反依存的内部阴阳失调所引起的同性相斥。
以阶级斗争为例。人性是人的共性,阶级性只是人的特性,人不仅只有一个阶级的特性,还有民族、种族、性别、信仰、国籍、职业、阶级、兴趣爱好等等,在这些特性中,最稳定的应属于民族、种族、性别、信仰这些伴随终身的特性,阶级性仅指人的经济地位,人的一生富贵贫贱曲折多变幻,阶级性是不稳定的。对人相对稳定的特性不予承认,而对相对不稳定的阶级性过分强调,则无法解释剥削阶级出身的人为什么也能信仰共产主义,而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员一旦掌权后为什么也会变成******分子?由此可见,在对立斗争的指导思想下所提倡的阶级斗争与阴阳学的构建和谐社会调节对立双方矛盾中贡献与分配、权利与义务失调的方法互不相容。强调阶级斗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灾难则是“兴无灭资”的***。
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承认宇宙本有两性,否定本源论的一元论。继续坚持一元论的观点就等于否定中国传统的文化。
四、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也是事物的表象,并非本质。
阴阳理论认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才是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也是现象,本质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或称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是阴消阳亢、阳消阴散的阴阳交感的变化规律。
唯物主义者不能回答高能物理中的夸克现象,为什么部分重量大于整体,更不能回答宇宙间所发现的黑洞密度极大仍在吞噬宇宙是什么原理,也无法解释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宇宙蛋何以能够通过爆炸形成如此庞大的宇宙。。。。。。上述这些问题用阴阳理论都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夸克现象中部分重量大于整体的现象是因为阳在外阴在内,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到了原子核的夸克层次实际是两个阳性守一个阴性,真正其引力作用的并不是表层的阳性,恰恰相反表层的阳性属于排斥力,内部的阴性才是真正的引力,起重量和质量作用的是内部的阴,作为粒子的综合表现则是引斥力相互抵消以后所剩余的引力。这个通过高能物理所发现的部分重量大于整体的这个部分是属于阴性的。
宇宙大爆炸的原理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早有论述,则是“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原理。这里的“无”是指阴阳的中和湮灭状态.现代科学已经发现了正反粒子相遇时互相湮灭的原理。
黑洞的物理现象用阴阳学解释认为密度极大是错误的,它只能是阴性含量极高的天体,阴性不仅不占有空间,并且能提供空间。
当前所发现的暗物质用阴阳学解释只能是偏阴性的物质。
上述现象如果只承认宇宙的一元论不承认阴阳论,不承认阴阳完全平衡是互相湮灭的虚空现象就无法作出正确解释。只有阴阳理论才能揭示宇宙千变万化的规律。物质一元论只知其表不知其因。
2015.1.29
纪由简介:
纪由,男,离休干部。1959年被领导陷害打成右派。1969年因组织旨在反对文革的“反革命组织”被捕。在狱中,因特别的心路历程受到神佛启示,一夜间由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变成阴阳论者,得到大智慧,接受了三大使命。在狱中(后转至***思想学习班)大胆地全面的批判了当时***和党的极左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共计写了300多首诗词和50篇论文等。***恩准他写论文并表示对他写的论文“按学术问题对待”、“暂不评论是非”,这在了解文革历史的人看来不可思议。
纪由在文革这样严酷的政治环境中以反革命集团头儿的身份,做到了面对死刑,始终坚持真理,畅所欲言,没说一句违心的话。更可贵的是,面对利诱(领导知道他不说假话,只要求他表示拥护毛主席革命路线,领导(实为毛)准备予以重用,他列举出***自相矛盾的话,表示不知哪句为毛主席革命路线,在没搞清楚之前不能表示拥护。后放宽至只要他表示和毛主席有感情即可,他表示离开是非无感情而拒绝)也不动摇自己的信念,这一切源于他有着要结束人类冤冤相报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正确的阴阳哲理的指导。有了大仁大智,也就有了大勇。
今天,他依旧用他的智慧解读当今时代,著有《阴阳初探》(1995年华侨出版社出版,赵朴初题)、《哲学公式》(2010年,香港龙的传人出版社)、《受启示的有关回忆--文革期间的真实经历》、《参禅解道,诺亚方舟》、《意识形态的争鸣---六评邓小平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著作及大量论文。
纪由:13661272614 邮箱:851713754@qq.com
不管它是什么时代的哲学,都必须面对和回答以下三个理性问题:
1,生命人类存在的价值中心在哪里?
2,生命人类在物质存在之中的地位?
3,生命人类自身及与外在客观的结构关系?
http://bbs.gmw.cn/thread-3124738-1-1.html
哲学之内涵
“哲学”是什么?或者什么是“哲学”?——好像大家怎么也说不到一起,怎么回事呢?
从“概念”的角度,其外延是什么?其内涵又是什么?——其实按照“形式逻辑”的要求,是很难划分出明确界限的。人类的知识不仅是关联的而且在高处和深处往往是异途同归。
西方文化对哲学“从智慧的思维到思维的理性”和东方中国的“弃智而求实理”在目标对象上是一致的,都把“哲学”的外延锁定在“包囊万物,穷其所有”的层面,而今我们实真没有必要去讲究“哲学”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空她具体的表示符号是什么,只要知道她一直和我们一样地存在着且驱逐着我们的孤单就算意识能力已经无奈地尽职了。
鄙人以为从思想内容上来确立和理解“哲学”的内涵是无可非议的。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所有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不管是浅显易懂的还是曲折晦涩的,其观点思想都没有超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生命的思考。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定位,这方面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人类究竟是什么?与之紧密相连的几个基本问题就是人类存在的意义、目的、生存结构的发展及未来等一些我们必须解决的命题。把自身与外部的区分,也是人类“一分二”思维模式的源头,以至于“二”“对立”“矛盾”被主观固化为解释世界的思维定式。
第二:关于生命之外的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我们人类对自身以外的确认和定性。这方面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之外是什么?我们用几个基本的概念如存在、物质、世界、宇宙、时空等来对我们自身外部进行最基本的描述和定义。我个人认为这些概念目前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我们人类不认真合理的解决,那我们的哲学将走不出这萌芽状态!
第三:即我们人类自身与自身以外的真实关系。这个问题实质就是我们人类企图从整体层面上、从假定的非我角度来对二者的存在状态予以定性。这方面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人类究竟能不能认识外部世界?与之相牵连的几个问题就随之而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真理问题、等。我们的确关注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或规律,但本质还是我们企图摆清我们自身的位置。
“哲学”的问题就这三个方面, 如果哪一位哲友认为鄙人少说了内容,可直接来详细理论,鄙人会一一论述。
2014,7.重辑。
由一星于2015-02-05, 10:08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3次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哲学---智慧之学
http://bbs.gmw.cn/thread-3260267-1-1.html
哲学的“无用”与“有用”
2015年02月03日 08:00
来源:新华博客
作者:萧一湘
内容摘要:哲学让你有个好心态,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结。
关键词:谈心;人生;思考;宇宙;星空;哲学家;答案;柏拉图;孔子;哲学问题
1、哲学就是谈心
公元前5世纪是哲学的世纪,东西方各有圣人出——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奠定了中西两千多年的精神传统。这两位大哲,一生致力于做一件事,就是和年轻人谈心。他们都不设课堂,不留文字,谈心是他们从事哲学的主要方式,只是到了身后,弟子才把老师的言论整理成书。于是中国有《论语》,西方有柏拉图对话录,成为中西哲学之元典。
一个人要和别人谈心,必须先和自己谈心。孔子和苏格拉底想必亦如此,是把和自己谈心的所得告诉了学生。和自己谈心正是基本的哲学活动,而它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的。
你也许会说:谈心还不容易?且慢,请回想一下,你有多少时间是在和自己谈心?我们平时忙于事务,和自己谈的——也就是脑中想的——多半也是事,怎么做某件事、怎么与人打交道之类。陷在事之中,这个状态是最不哲学的。不过,只要愿意,你也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和自己谈心,养成了这个习惯,就是进入了一种哲学的生活状态。
2、哲学开始于惊疑
谈心谈什么?谈宇宙,谈人生,总之是谈大问题。从事中跳出来,看宇宙和人生的全景,想大问题,你的心就会变得开阔。
柏拉图有言:哲学开始于惊疑——惊奇和疑惑。惊奇,面对的是宇宙;疑惑,面对的是人生。无论人类,还是个人,一旦对宇宙感到惊奇,对人生感到困惑,哲学就开始了。
在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开始于仰望星空,早期的哲学家多半是天文学家。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总是专注于抬头看天,有一回不慎掉入井中,因此遭到身边女仆的嘲笑,笑他急于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地上的事物。我替泰勒斯回答她:宇宙无限,人类的活动范围如此狭小,忙于地上的事情而不去探究天上的道理,岂不是更可笑的无知?
到了苏格拉底,希腊哲学发生了一个转折。按照西塞罗的说法,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到地上来的人。他的哲学聚焦于人生,见人们生活得看似明白而实际麻木,他就用追根究底的提问使之产生疑惑,激励其开始思考人生。这种做法得罪了许多人,因此他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宣判之时,他在法庭上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康德说:世上最使人敬畏的两样东西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哲学无非是做两件事:一是思考头上的星空,宇宙的奥秘;二是思考心中的道德律,做人的道理。所以,可以这样给哲学下定义: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
3、孩子都是哲学家
人们常常说哲学玄虚、抽象、艰涩,其实不然。用哲学的定义来衡量,你会发现,孩子都是哲学家。
以我的女儿为例。四岁时她问:“天上有什么?”妈妈答:“云。”问:“云后面呢?”答:“星星。”问:“星星后面呢?”答:“还是星星。”问:“最后的最后是什么?”答:“没有最后。”问:“怎么会没有最后?”妈妈语塞。她又问:“第一个人是从哪儿来的?”答:“中国神话说是女娲造的。”问:“女娲是谁造的?”妈妈也语塞。女儿五岁时知道人长大了会老会死,因此常说一句话:“我不想长大。”有一天她自语:“假如时间不过去该多好,我就不会长大了。”然后问我:“为什么时间会过去?”我同样是语塞。
其实,做父母的只要留心,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问过类似的问题。这类问题之所以回答不了,原因不是缺乏相关知识,而是因为超越了知识的范围,是所谓终极追问。这正是哲学问题的特点。
请回想一下,在童年时代,当你仰望星空之时,何尝不是对宇宙之谜怀有一种神秘感?当你知道生必有死之时,何尝不是对生命意义产生了一种困惑?反过来说,面对浩渺宇宙不感到惊奇,面对短暂人生不感到疑惑,岂不是最大的麻木?所以,哲学问题绝不是某几个头脑古怪的哲学家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人生本身就包含着的。如果你保有孩子般纯真的心智,它们一定仍然是你的问题。
4、哲学没有标准答案
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在这个定义中,请注意两个关键词。其一,根本问题。哲学不只是方法论,如果你撇开根本问题,只是琢磨用什么聪明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枝节问题,那就仍然与哲学无缘。其二,思考。哲学不是教条,如果你放弃独立思考,只是记诵一些现成的结论,你离哲学就比没有学这些教条的时候更远了。
哲学上的根本问题,比如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原是没有最终答案的,更不存在所谓标准答案。如果有一种哲学宣称能给你一个标准答案,那一定是伪哲学。哲学的原义是爱智慧,什么是爱智慧?“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是最好的注解,就是决不肯糊里糊涂地活,一定要想明白人生的道理。可是,教条式的哲学教学做的正是相反的事情,恰恰是要给你一个不思考的人生。
所以,我认为必须改革我们的哲学教学。哲学教材应该以问题为核心,辑录大哲学家们的相关著作,让年轻人知道人类最伟大的头脑在思考什么问题,有些什么不同的思路。通过这样的学习,唤醒你心中本来就存在的类似问题,使你对它们的思考保持在活跃和认真的状态。达到了这个效果,你就是真正进入了哲学。
5、哲学让你有一个好心态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哲学问题没有最终答案,思考它们又有何用?我的回答是:想这些无用问题的用处,就是让你有一个好心态。
首先,一个想宇宙和人生大问题的人,眼界和心胸比较开阔,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比较超脱。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可以想见,当别人热衷于阴沟里的争斗之时,仰望星空的人是不会参与其中的。相反,如果你的人生没有广阔的参照系,就容易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情上,多么小的事情也会被无限放大,结果便是死在一件小事上。
其次,人生哲学的核心是价值观。在价值观问题上,当然也不存在最终答案,但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事关重大。唯有从人生的全景出发,你才能看明白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而这正是哲学的作用。因此,对于重要的东西,你可以看得准、抓得住,对于不重要的东西,你可以看得开、放得下,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结,从而活得更积极也更超脱。
说到底,哲学解决的是心的问题,是要让你的心有一个好的状态。
哲学的“无用”与“有用”
2015年02月03日 08:00
来源:新华博客
作者:萧一湘
内容摘要:哲学让你有个好心态,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结。
关键词:谈心;人生;思考;宇宙;星空;哲学家;答案;柏拉图;孔子;哲学问题
1、哲学就是谈心
公元前5世纪是哲学的世纪,东西方各有圣人出——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奠定了中西两千多年的精神传统。这两位大哲,一生致力于做一件事,就是和年轻人谈心。他们都不设课堂,不留文字,谈心是他们从事哲学的主要方式,只是到了身后,弟子才把老师的言论整理成书。于是中国有《论语》,西方有柏拉图对话录,成为中西哲学之元典。
一个人要和别人谈心,必须先和自己谈心。孔子和苏格拉底想必亦如此,是把和自己谈心的所得告诉了学生。和自己谈心正是基本的哲学活动,而它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的。
你也许会说:谈心还不容易?且慢,请回想一下,你有多少时间是在和自己谈心?我们平时忙于事务,和自己谈的——也就是脑中想的——多半也是事,怎么做某件事、怎么与人打交道之类。陷在事之中,这个状态是最不哲学的。不过,只要愿意,你也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和自己谈心,养成了这个习惯,就是进入了一种哲学的生活状态。
2、哲学开始于惊疑
谈心谈什么?谈宇宙,谈人生,总之是谈大问题。从事中跳出来,看宇宙和人生的全景,想大问题,你的心就会变得开阔。
柏拉图有言:哲学开始于惊疑——惊奇和疑惑。惊奇,面对的是宇宙;疑惑,面对的是人生。无论人类,还是个人,一旦对宇宙感到惊奇,对人生感到困惑,哲学就开始了。
在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开始于仰望星空,早期的哲学家多半是天文学家。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总是专注于抬头看天,有一回不慎掉入井中,因此遭到身边女仆的嘲笑,笑他急于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地上的事物。我替泰勒斯回答她:宇宙无限,人类的活动范围如此狭小,忙于地上的事情而不去探究天上的道理,岂不是更可笑的无知?
到了苏格拉底,希腊哲学发生了一个转折。按照西塞罗的说法,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到地上来的人。他的哲学聚焦于人生,见人们生活得看似明白而实际麻木,他就用追根究底的提问使之产生疑惑,激励其开始思考人生。这种做法得罪了许多人,因此他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宣判之时,他在法庭上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康德说:世上最使人敬畏的两样东西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哲学无非是做两件事:一是思考头上的星空,宇宙的奥秘;二是思考心中的道德律,做人的道理。所以,可以这样给哲学下定义: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
3、孩子都是哲学家
人们常常说哲学玄虚、抽象、艰涩,其实不然。用哲学的定义来衡量,你会发现,孩子都是哲学家。
以我的女儿为例。四岁时她问:“天上有什么?”妈妈答:“云。”问:“云后面呢?”答:“星星。”问:“星星后面呢?”答:“还是星星。”问:“最后的最后是什么?”答:“没有最后。”问:“怎么会没有最后?”妈妈语塞。她又问:“第一个人是从哪儿来的?”答:“中国神话说是女娲造的。”问:“女娲是谁造的?”妈妈也语塞。女儿五岁时知道人长大了会老会死,因此常说一句话:“我不想长大。”有一天她自语:“假如时间不过去该多好,我就不会长大了。”然后问我:“为什么时间会过去?”我同样是语塞。
其实,做父母的只要留心,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问过类似的问题。这类问题之所以回答不了,原因不是缺乏相关知识,而是因为超越了知识的范围,是所谓终极追问。这正是哲学问题的特点。
请回想一下,在童年时代,当你仰望星空之时,何尝不是对宇宙之谜怀有一种神秘感?当你知道生必有死之时,何尝不是对生命意义产生了一种困惑?反过来说,面对浩渺宇宙不感到惊奇,面对短暂人生不感到疑惑,岂不是最大的麻木?所以,哲学问题绝不是某几个头脑古怪的哲学家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人生本身就包含着的。如果你保有孩子般纯真的心智,它们一定仍然是你的问题。
4、哲学没有标准答案
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在这个定义中,请注意两个关键词。其一,根本问题。哲学不只是方法论,如果你撇开根本问题,只是琢磨用什么聪明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枝节问题,那就仍然与哲学无缘。其二,思考。哲学不是教条,如果你放弃独立思考,只是记诵一些现成的结论,你离哲学就比没有学这些教条的时候更远了。
哲学上的根本问题,比如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原是没有最终答案的,更不存在所谓标准答案。如果有一种哲学宣称能给你一个标准答案,那一定是伪哲学。哲学的原义是爱智慧,什么是爱智慧?“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是最好的注解,就是决不肯糊里糊涂地活,一定要想明白人生的道理。可是,教条式的哲学教学做的正是相反的事情,恰恰是要给你一个不思考的人生。
所以,我认为必须改革我们的哲学教学。哲学教材应该以问题为核心,辑录大哲学家们的相关著作,让年轻人知道人类最伟大的头脑在思考什么问题,有些什么不同的思路。通过这样的学习,唤醒你心中本来就存在的类似问题,使你对它们的思考保持在活跃和认真的状态。达到了这个效果,你就是真正进入了哲学。
5、哲学让你有一个好心态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哲学问题没有最终答案,思考它们又有何用?我的回答是:想这些无用问题的用处,就是让你有一个好心态。
首先,一个想宇宙和人生大问题的人,眼界和心胸比较开阔,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比较超脱。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可以想见,当别人热衷于阴沟里的争斗之时,仰望星空的人是不会参与其中的。相反,如果你的人生没有广阔的参照系,就容易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情上,多么小的事情也会被无限放大,结果便是死在一件小事上。
其次,人生哲学的核心是价值观。在价值观问题上,当然也不存在最终答案,但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事关重大。唯有从人生的全景出发,你才能看明白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而这正是哲学的作用。因此,对于重要的东西,你可以看得准、抓得住,对于不重要的东西,你可以看得开、放得下,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结,从而活得更积极也更超脱。
说到底,哲学解决的是心的问题,是要让你的心有一个好的状态。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哲学---智慧之学
http://bbs.gmw.cn/thread-3256982-1-1.html
“一分为三”何以构成一种哲学体系
——纪念庞朴
姜广辉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1月14日 08 版)
2014年11月17日,作者姜广辉与庞朴先生最后的会面
一位尊敬的师长,一位诚挚的朋友,一位曾多年合作的伙伴——庞朴,他走了,永远地离开了。他生于1928年,整整大我二十岁。我因此常把他作为标杆来鞭策自己。我常想,庞公在五十岁、六十岁的时候做出了什么学术成就,我在五十岁、六十岁的时候也应该取得什么样的学术成就。我们相识三十余年,虽然在一起相聚的时候很多,但还是属于那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更多的是相互倾听和默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神交”“忘年交”吧。
从某种意义说,我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庞公的长期提携和帮助。在我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庞朴已经是蜚声中外的著名学者了。他当时在《历史研究》杂志做主编,将我写的《颜李学派的功利论及其历史地位》作为“佳作”推荐给《中国社会科学》哲编室主任何祚榕,何祚榕亦批阅“确系佳作”,予以发表。十余年后,我做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他做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我做《中国哲学》主编,他做《中国哲学》编委会常委;我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他做评审委员等等。所有这些,他都默默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在这期间,我没有说过一句特别感谢的话,当时两人之间,有的只是默契,非常自然。若说特别感谢一类的话,反而会觉得见外、不自然了。如今,他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却要大声地喊一句:谢谢您!庞公。您走好!
当一位哲人去世之后,我们会思考他留给了我们什么?庞朴不仅是一位哲学史家,更是一位哲学家。他留给我们一个“一分为三”的哲学体系。或许有人会问:“一分为三”何以构成一种哲学体系?
大凡一种哲学体系,免不了要回答一个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哲学中有诸如“天”“天命”“天帝”“道”“理”“气”“心”等本体性概念,这些概念大多可以套上西方哲学史中的“上帝”“物质”“精神”(包括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一类哲学范畴。正因为这样,中国近现代哲学家在创立哲学体系时,通常是以中西哲学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的。如冯友兰将程朱理学与西方的新实在论相结合,而成“新理学”;贺麟将王阳明心学与西方的新黑格尔主义相结合,而成“新心学”。近年也有学者提出,张岱年将张载的气本论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相结合,而成“新气学”。等等。
世界本质的问题,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形而上”的问题,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对这一类问题很难争论出最终的结果,所以西哲胡塞尔主张把它用括号括起来,不再对之加以讨论和争论。但是,世界的规律是什么,以及我们认识自然界、理解人类历史、处理社会事务的思想方法是什么,这些问题因为直接关系人类的福祉,因而哲学家又不能不对之加以格外的重视。
我们注意到,在中国哲学中也有一些本体性概念,如《中庸》所讲的“中”“诚”等概念,似乎只是一种属性,属性只是依附者,怎么可以作为“本体”呢?这种哲学似乎应该属于那种如黄宗羲所说的“工夫所至,即其本体”一类的哲学体系吧?庞朴所要建构的应该就是这样一种哲学体系。这种哲学体系的重点不是谈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而是谈世界的规律是什么,以及我们认识世界、解释历史、处理事务的思想方法是什么。
同中国近现代其他哲学家一样,庞朴哲学体系的建构也是通过中西哲学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的,即他将方以智《东西均》“两端中贯”的思想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相结合,而成其“一分为三”的哲学体系。庞朴撰有《否定的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规律》《谈谈客观规律》《东西均注释》(方以智的《东西均》极为艰深,学者往往望而生畏,庞朴却将其一字一句注释得很清楚)等论著,作为其哲学体系的来源;他又撰有《一分为三论》《三生万物》等论著,作为其哲学理论的论述与展开。综合言之,“一分为三”有两种意涵:一是从共时性说,一个社会群体可能会有左、中、右三派力量,左派、右派属于比较极端的意见,而中间派的意见介乎两者之间。左右两派意见相持不下,但对中间派的意见比较愿意接受。此即尧、舜、禹相传授的“允执其中”,亦即孔子所说的“执两用中”,其真正意涵是要执政者在做决策时,尊重多数人的选择,避免走极端。但在近现代,激进的左派往往将之视为“折中主义”“调和主义”或第三条道路,而予以严厉的批判。二是从历时性说,一个历史过程往往会经历“正、反、合”三个阶段,此即黑格尔所说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规律。
既然“一分为三”是一种事物发展的规律,那在认识世界、理解历史、处理事务时就要遵循这个规律,避免在前进的道路上有过大的起伏和震荡。庞朴先生花了极大的气力论证“一分为三”,就是想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认识和处理事物,“三分法”比“二分法”要好,它可以改变“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方式。试想,政治决策者若少了那种“翻烙饼”式的折腾,那将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多大的福祉啊!这便是庞朴建构“一分为三”哲学体系的真实用意。
我的专业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三句话不离本行”,庞朴提出的“一分为三”使我联想到:中国自东汉以后,学术思想界逐渐形成了三大派,从而人们的“信仰”也分为三大类:儒、释、道。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南宋孝宗以皇帝之尊撰《三教论》,提出:“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明代邹元标也曾讨论过儒、释、道的分合问题,其所著《愿学集》卷四说:“有友欲合三教者,余曰:‘天下之道,原贞夫一,一分为三,三归于一,此自然之理。’”由此我进一步想到今天,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而近代以来传入的西方文化引领、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五四”以后传入的马克思主义也已深深融入中国文化之中,以至这些年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形成了马哲、西哲、中哲鼎足而立的局面,也因之在国民中大致形成了三种“信仰”力量,这三种“信仰”力量常常相互非难和攻击,其中一方未尝不想“灭”掉另一方,但谁都很难“灭”掉谁。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可以相互宽容,各取优长,而取得一种有机融合,为中国文化提供一种新的发展契机呢?这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萦绕许久,一天顺手写下四句话:“古有儒道释,今有马中西。三者鼎足立,能合为上师。”那还是在庞公生病之前,一次与庞公谈到了他的“一分为三”哲学,我先是告诉他,中国社科院李铁映院长约我和几位同事到杭州一起聊哲学问题,他很称许庞朴的“一分为三”的哲学思想。庞公听后笑了一笑。接着我拿笔写出上面四句话,问他说:这四句话符合您的“一分为三”哲学吗?庞公又笑而不答。良久,他说:“马哲、西哲、中哲能鼎足而立,已经不错了。要融合在一起,又谈何容易!”
庞朴属于智者类型的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但他这个特点在现代中国曾经有很大的政治风险。因为长期以来,“哲学家”“思想家”的头衔几乎被最高领导人垄断了。本来毛主席已经提出“一分为二”哲学,强调阶级的对立与斗争,你为什么非要“立异”,提出“一分为三”哲学呢?这是否是一种“折中主义”呢?不过,一批终身从事哲学研究和探索的人,不能公开提出自己的哲学主张;一个历史时代,不能产生出无愧于其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那这个民族的文化思想发展还有希望吗?王阳明曾说:“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我以为,庞公之创“一分为三”哲学亦犹是也。
庞公长期在济南养病,我每到其地,必去看望他。2014年11月中旬,我与济南大学赵薇教授一起去医院探视,不意这竟是最后的会面。2015年元月10日早晨,忽闻庞公病逝,不胜震悼。我遂与梁涛、赵薇相约,共撰挽联如下:
拨乱返正,首尊儒学,继考火历,更揭一分为三之旨,今哲罕有匹俦也。
神交忘年,共扶斯文,期得薪传,而竟星殞兰摧而逝,天公其无明鉴耶?
“一分为三”何以构成一种哲学体系
——纪念庞朴
姜广辉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1月14日 08 版)
2014年11月17日,作者姜广辉与庞朴先生最后的会面
一位尊敬的师长,一位诚挚的朋友,一位曾多年合作的伙伴——庞朴,他走了,永远地离开了。他生于1928年,整整大我二十岁。我因此常把他作为标杆来鞭策自己。我常想,庞公在五十岁、六十岁的时候做出了什么学术成就,我在五十岁、六十岁的时候也应该取得什么样的学术成就。我们相识三十余年,虽然在一起相聚的时候很多,但还是属于那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更多的是相互倾听和默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神交”“忘年交”吧。
从某种意义说,我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庞公的长期提携和帮助。在我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庞朴已经是蜚声中外的著名学者了。他当时在《历史研究》杂志做主编,将我写的《颜李学派的功利论及其历史地位》作为“佳作”推荐给《中国社会科学》哲编室主任何祚榕,何祚榕亦批阅“确系佳作”,予以发表。十余年后,我做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他做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我做《中国哲学》主编,他做《中国哲学》编委会常委;我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他做评审委员等等。所有这些,他都默默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在这期间,我没有说过一句特别感谢的话,当时两人之间,有的只是默契,非常自然。若说特别感谢一类的话,反而会觉得见外、不自然了。如今,他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却要大声地喊一句:谢谢您!庞公。您走好!
当一位哲人去世之后,我们会思考他留给了我们什么?庞朴不仅是一位哲学史家,更是一位哲学家。他留给我们一个“一分为三”的哲学体系。或许有人会问:“一分为三”何以构成一种哲学体系?
大凡一种哲学体系,免不了要回答一个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哲学中有诸如“天”“天命”“天帝”“道”“理”“气”“心”等本体性概念,这些概念大多可以套上西方哲学史中的“上帝”“物质”“精神”(包括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一类哲学范畴。正因为这样,中国近现代哲学家在创立哲学体系时,通常是以中西哲学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的。如冯友兰将程朱理学与西方的新实在论相结合,而成“新理学”;贺麟将王阳明心学与西方的新黑格尔主义相结合,而成“新心学”。近年也有学者提出,张岱年将张载的气本论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相结合,而成“新气学”。等等。
世界本质的问题,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形而上”的问题,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对这一类问题很难争论出最终的结果,所以西哲胡塞尔主张把它用括号括起来,不再对之加以讨论和争论。但是,世界的规律是什么,以及我们认识自然界、理解人类历史、处理社会事务的思想方法是什么,这些问题因为直接关系人类的福祉,因而哲学家又不能不对之加以格外的重视。
我们注意到,在中国哲学中也有一些本体性概念,如《中庸》所讲的“中”“诚”等概念,似乎只是一种属性,属性只是依附者,怎么可以作为“本体”呢?这种哲学似乎应该属于那种如黄宗羲所说的“工夫所至,即其本体”一类的哲学体系吧?庞朴所要建构的应该就是这样一种哲学体系。这种哲学体系的重点不是谈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而是谈世界的规律是什么,以及我们认识世界、解释历史、处理事务的思想方法是什么。
同中国近现代其他哲学家一样,庞朴哲学体系的建构也是通过中西哲学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的,即他将方以智《东西均》“两端中贯”的思想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相结合,而成其“一分为三”的哲学体系。庞朴撰有《否定的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规律》《谈谈客观规律》《东西均注释》(方以智的《东西均》极为艰深,学者往往望而生畏,庞朴却将其一字一句注释得很清楚)等论著,作为其哲学体系的来源;他又撰有《一分为三论》《三生万物》等论著,作为其哲学理论的论述与展开。综合言之,“一分为三”有两种意涵:一是从共时性说,一个社会群体可能会有左、中、右三派力量,左派、右派属于比较极端的意见,而中间派的意见介乎两者之间。左右两派意见相持不下,但对中间派的意见比较愿意接受。此即尧、舜、禹相传授的“允执其中”,亦即孔子所说的“执两用中”,其真正意涵是要执政者在做决策时,尊重多数人的选择,避免走极端。但在近现代,激进的左派往往将之视为“折中主义”“调和主义”或第三条道路,而予以严厉的批判。二是从历时性说,一个历史过程往往会经历“正、反、合”三个阶段,此即黑格尔所说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规律。
既然“一分为三”是一种事物发展的规律,那在认识世界、理解历史、处理事务时就要遵循这个规律,避免在前进的道路上有过大的起伏和震荡。庞朴先生花了极大的气力论证“一分为三”,就是想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认识和处理事物,“三分法”比“二分法”要好,它可以改变“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方式。试想,政治决策者若少了那种“翻烙饼”式的折腾,那将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多大的福祉啊!这便是庞朴建构“一分为三”哲学体系的真实用意。
我的专业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三句话不离本行”,庞朴提出的“一分为三”使我联想到:中国自东汉以后,学术思想界逐渐形成了三大派,从而人们的“信仰”也分为三大类:儒、释、道。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南宋孝宗以皇帝之尊撰《三教论》,提出:“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明代邹元标也曾讨论过儒、释、道的分合问题,其所著《愿学集》卷四说:“有友欲合三教者,余曰:‘天下之道,原贞夫一,一分为三,三归于一,此自然之理。’”由此我进一步想到今天,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而近代以来传入的西方文化引领、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五四”以后传入的马克思主义也已深深融入中国文化之中,以至这些年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形成了马哲、西哲、中哲鼎足而立的局面,也因之在国民中大致形成了三种“信仰”力量,这三种“信仰”力量常常相互非难和攻击,其中一方未尝不想“灭”掉另一方,但谁都很难“灭”掉谁。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可以相互宽容,各取优长,而取得一种有机融合,为中国文化提供一种新的发展契机呢?这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萦绕许久,一天顺手写下四句话:“古有儒道释,今有马中西。三者鼎足立,能合为上师。”那还是在庞公生病之前,一次与庞公谈到了他的“一分为三”哲学,我先是告诉他,中国社科院李铁映院长约我和几位同事到杭州一起聊哲学问题,他很称许庞朴的“一分为三”的哲学思想。庞公听后笑了一笑。接着我拿笔写出上面四句话,问他说:这四句话符合您的“一分为三”哲学吗?庞公又笑而不答。良久,他说:“马哲、西哲、中哲能鼎足而立,已经不错了。要融合在一起,又谈何容易!”
庞朴属于智者类型的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但他这个特点在现代中国曾经有很大的政治风险。因为长期以来,“哲学家”“思想家”的头衔几乎被最高领导人垄断了。本来毛主席已经提出“一分为二”哲学,强调阶级的对立与斗争,你为什么非要“立异”,提出“一分为三”哲学呢?这是否是一种“折中主义”呢?不过,一批终身从事哲学研究和探索的人,不能公开提出自己的哲学主张;一个历史时代,不能产生出无愧于其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那这个民族的文化思想发展还有希望吗?王阳明曾说:“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我以为,庞公之创“一分为三”哲学亦犹是也。
庞公长期在济南养病,我每到其地,必去看望他。2014年11月中旬,我与济南大学赵薇教授一起去医院探视,不意这竟是最后的会面。2015年元月10日早晨,忽闻庞公病逝,不胜震悼。我遂与梁涛、赵薇相约,共撰挽联如下:
拨乱返正,首尊儒学,继考火历,更揭一分为三之旨,今哲罕有匹俦也。
神交忘年,共扶斯文,期得薪传,而竟星殞兰摧而逝,天公其无明鉴耶?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哲学---智慧之学
http://bbs.gmw.cn/forum.php?extra=page%3D1%26filter%3Dtypeid%26typeid%3D119&mod=viewthread&tid=3255654
辩证法与阴阳论,哪一个
能让我们认识和走向真理?
——评纪由《复龙哲子先生表态》
(一)
曲振兴
纪由:唯物论唯心论都是关于宇宙本体的研究,即本源论、本体论。无论是唯心还是唯物都是一元论。
新拼:不错,唯物论唯心论都是关于宇宙本体的研究,但其性质有很大的不同,乃至相反的方向。
前者主张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后者主张世界的本源是精神的。
前者认为世界上的物质都是运动的、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不变的;后者认为世界是静止的,不变的,要说改变,也是数量上的增减,表面看上去不一样而已。
前者认为世界及其物质是可以认识的,不仅是对其表面的认识,而且是对其规律性的认识,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发展变化规律,与其他事物之间互相联系,是相对独立存在的,而不是绝对孤立存在的;后者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所有的可知都是上帝或神告诉的,所以上帝和神的精神是不可违背的。
前者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不仅具有斗争性,而且具有多样性,是复杂多变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利用这种矛盾性的变化,参与外在因素,即人的实践性因素,可以促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转化;后者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由上帝、神或者个人的主观性意志决定的,没有主观,何来客观?主观客观都是人之观,思维之观,你想世界有多大,它就有多大,因此是精神的。
前者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意识和精神对于存在及其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的社会实践是人们认识的源泉,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推进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后者认为不存在这种关系,或者这种关系是颠倒的,或者这种关系是偶然的,或者这种关系是平衡的,或者各是各的,精神与物质毫不相干,各有各的世界,各有各的领域(二元论)……
你看唯物辩证法,与主观唯心论,是一样的本源论和本体论吗?是不有着本质的区别?哪一个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科学合理一些呢?
至于你拿阴阳论与辩证法相比,表面上各有千秋,其实质也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对立统一规律,任何事物都具有矛盾性,这种矛盾性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依着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不宜生搬硬套,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脱离实际的生搬硬套,往往套出谬误。但失败是成功之母,坏事可以变成好事,那就是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找出规律性,找出真理性,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主持正义,争取自由。
下面试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一下阴阳学说,看其规律性和真理性究竟有多少?
(未完待续)
阴阳来源于客观事物具体发展变化过程
世界上不存在阴与阳神一般的自我变化
评纪由《复龙哲子先生表态》
(二)
曲振兴
纪由:唯物论唯心论都是关于宇宙本体的研究,即本源论、本体论。无论是唯心还是唯物都是一元论。
新拼:有如上述,唯物论与唯心论,具有不同的性质,其实质、性质、内涵具有本质的区别,不宜相提并论。
纪由:阴阳论就是对宇宙本体或本源的认识,认为宇宙本有两性。
新拼:阴阳论是对宇宙本体或本源某一方面的认识。这方面包含阴阳变化及其规律性,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但如果将阴阳看成世界本体或本源,则具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主观片面性,因为世界不止于阴阳变化,而是千变成化的。
阴阳,就其表现形式和实质内容来说,构不成“宇宙两性”。宇宙的本源和本体都是物质的,这种物质具有运动性和变化性。阴阳变化,是物质在其运动和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状态或形态。且阴与阳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既不存在绝对的阴,也不存在绝对的阳。因此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则是绝对的,阴与阳所呈现出来的某种状态则是相对的,随时可以改变的。阴阳变化不过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组成部分而已。阴阳论将部分当成总体、本体、本源,以偏概全,因此是主观片面性的表现,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纪由:精神和物质都是阴阳的两种相反相需的表现形式。认为任何相反的、对立的现象都没有第一性。
新拼:颠倒一下,说阴阳是物质和精神两种相反相需的表现形式,还差不多。在物质和精神面前,阴和阳都是现象,而不是实质。
你用阴阳来否定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是错误的。阴阳是依赖于物质和精神而存在的某种属性,它既不能取代物质,也不能取代精神,因为它是物质和精神在某种时刻表现出来的某种状态或形态,不足以改变物质或精神的性质和本质。
纪由:阴阳的排列组合规律就是:阴为阴中阳,阳为阳中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以阳压阳见真阳,以阴压阴见真阴。
新拼:这种类似于文字游戏的排法,不具有科学性。根据唯物主义观点,阴与阳作为物质和精神的某种表现形式,是随着物质和精神的变化而变化的,不是由它们自己无缘无故就能变化的。
世间的一切阴阳变化,都来源于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不存在阴与阳神一般的自我变化。就自然界来说,阴阳随着太阳和星球的运动而变化,忽阴忽阳,忽风忽雨,是有规律可循的。当然其具体变化规律,是由宇宙的基本变化规律决定的,而不是由它们自己决定的。
纪由:在整个宇宙谈到阴阳实际有如下几个档次,即:阴阳二电,阴阳二气,阴阳二水,真阴对真阳、真阳对真阴。
新拼:由于阴阳是宇宙发展变化规律的组成部分,它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都不是由它们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宇宙客观规律驱使的。
你说的“几个档次”,那不是档次,而是不同的事物存在或产生的不同的矛盾现象。其中除了电、气、水确有其物符合客观实际之外,其他什么“真阴”“真阳”“相对”,都是主观臆造的东西,不具有真理性。
(未完待续)
哲学是关于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而不是为谁用来消魂解闷的鬼画符
评纪由《复龙哲子先生表态》
(三)
曲振兴
纪由: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升规律,以电压电阴阳中和为气,以气压气阴阳中和为水,真阳对真阴是宇宙间最高的阴阳中和结构。
新拼:这种牵强附会的说法,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电流、电压,正电、负电,体现的恰是事物(物理)的对立统一规律。阳电、阴电,是正负电荷的同义词,没有什么可神秘的。况且正负电并不是古人发现的,而是今人发现的。把古人发现的阴和阳往正负电上套一下,却也合情合理,却不能代表就能成为“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升规律”。什么“气”和“水”,再往电上套,那就成了生搬硬套。说“真阳对真阴是宇宙间最高的阴阳中和结构”——岂止生搬硬套,那就是胡编滥造!(恕我直言,我相信说这种话的人,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
纪由:如果理解了真阳和真阴,就会理解中国甚至全世界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政治改革的演变路线图。
新拼:你无限夸大莫须有的“真阴”“真阳”的虚无缥缈的作用,还能成为什么“中国甚至全世界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政治改革的演变路线图”,岂不是“一枕黄梁再现”?一切路线图都不是根据什么“阴阳”编造出来的,而从本国国情及人民需要的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面向群众,面前未来规划出来的。
“真阴”,“真阳”,这种类似于瞎子算命的东西,不具有任何实用性参考价值,对于改革创新,不过是徒添干扰而已!
纪由:则是:原是一推土,三论定乾坤;原是一推土,三论变成金;原是一推土,三论定江山。土法来上马,土洋来结合。先是一个阳压阳,左一压,右一压,一压一压又一压,我用阴电来中和,左中和,右中和,中和,中和又中和;调我的真阴压阴电,我用阳电来中和(每一次中和都是反反复复,每一次压也都是反反复复,以下从略);调我的真阳压阳电,我用阴气来中和;调我的真阴压阴气,我用阳气来中和;调我的真阳压阳气,我用阴水来中和;调我的真阴压阴水,我用阳水来中和。
打通天地电,接通天地气,引来阴阳水,共过幸福年。
新拼:你的这些顺口溜,当然不是毫无用处,可以为发展中国语言文字起点教化作用。但要称之为“哲学”,称之为“规律”,却是担当不起!哲学,是关于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而不是语言文字排列;哲学,是对一定历史阶段的自然和社会总结,而不是千古不变的教条;哲学,是指引人们正确分析和处理矛盾的指南针,而不是为谁用来消魂解闷的鬼画符!
纪由:每一次压都是运用32字口诀对错误思想进行批判,其基本策略为:拥护矛盾论,反对矛盾论,主张中和论。拥护反对的目的最终是为达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共识,即中和。最终表现形式是:反矛盾,反矛盾,反矛盾。
新拼:可以说,你的所谓“批判”毫无科学依据,就不要说针对辩证法和矛盾论了。无论拥护矛盾论,还是反对矛盾论,不过是你想用主观杜撰出来的东西与之抗衡,而不是人家有什么“错误思想”。用你这种无病呻吟也似的顺口溜,起不到任何“中和作用”。因为任何作用,都是物质在其运行的过程产生的。事物本身,也是在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改变的,而不是谁唱一番高调,就能改变事物运行轨迹。
或许你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只有主观愿望符合客观实际,才能起到良好作用。
像你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反矛盾”,很难让人理解你的主观愿望究竟是什么东西?是不是良好的?因为任何矛盾都是反不掉的。如果主观上能够反掉矛盾,那我们就都来跟着你大唱高调好了!然而,脱离了客观实际,脱离了社会实践,脱离了辩证法则,脱离了矛盾发展变化过程,大家非饿死不可!
(未完待续)
唯物论不是什么“注册商标”
必然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评纪由《复龙哲子先生表态》
(四)
曲振兴
纪由:认为任何矛盾从阴阳角度讲都是人为的失道行为。
新拼:无论什么阴阳从矛盾角度讲都是自然的变化过程。
纪由:当前我国社会进程已经达到了上述路线图的“调我的真阴压阴气,我用阳气来中和”的阶段。如果把这种进程比作自然的季节,当前网络中的各种论点的表述很类似自然季节中的谷雨后期,立夏的前期。到了立夏季节则是真正的百花齐放。为此,我在文革时期就曾写过:放花别怕毒草出,以毒压毒毒攻毒;毒解放香花更美,百家争鸣仙乐飞。别嫌乌鸦猫头叫,引来鸾凤静百鸟。 所谓百花齐放实际是什么季节开什么花。
新拼: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进期。我党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向僵化保守、消极***的思想行为作战;在经济上改革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于今提出依法国,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千方百计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文化水平,强化人民武装力量,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争取主动地位。这一切,不是什么“阴阳调整”的所谓“路线图”所能企及和奏效的事情。
纪由:商鞅有一句名言:常人安于固俗,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与论于法之外也。
新拼:***同志说: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纪由:所谓“溺于所闻”实为思维定势。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我们的共识应该是哲学是探索宇宙真理以便指导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少走弯路的总战略学。
新拼: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主观脱离客观,思想僵化的表现。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的哲学应当是从实际出发,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从中找出有益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
纪由:真理的表述必须做到在时空中前后、左右、上下、表里、命题和论证、言和行之间整体观点逻辑自洽,能无矛盾的表达。即我在文革时期写的:顺理理顺顺理,翻来覆去由你;似乎讲不通,实际它已成精。成精,成精,三论越解越明。
新拼:真理不是表述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出来的。无论你的表述多么空前绝后,无懈可击,面对实践的检验,也会漏洞百出,矛盾丛生,无法自圆其说——所谓“阴阳论”正是这样。
你那些自以为是的顺口溜,无论什么时候写的,都很难令人认同,因为它不具有什么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不过是自娱自乐而已!
纪由:有理有利有节,立场动机正确;得道必多助,可否相信灵术?灵术,灵术,理力无穷无度。欺不不欺棋布,改造天地万物;变化无(悟)其数,鸟兽鱼虫全度。全度,全度,物类相压何苦?
新拼:把你这些既算不上古诗,也说不上现词的排比句,教化一下语言文字尚无可厚非;倘若说是什么哲言警句,却是逻辑混乱,没有什么值得参考借鉴的规律性可言。
纪由:谨就唯物辩证法提出如下矛盾:
首先,同是唯物主义者,所唯之物并未统一。恩格斯认为:物质无非是实物,无非是全部实物的总合。到列宁时代,在他所著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就不再使用这个定义了,只认为物质是个最大的概念,它是与精神相对立提出来的。***只提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哲学研究》曾就物质定义展开过讨论,也有六、七种观点,最后也并无有权威的统一结论。
新拼:我看你的说法主观片面,有失偏颇。你列举的“唯物主义者之唯物”,其说法虽各不相同,而其实质却是一样的,就是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物质的本质特性。你把他们说成“未必统一”,不过是一个主观判断语,说明你是在拿不准的情况下提出异义的,因此不足为凭。
唯物主义是在同唯心主义及其他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至今没有止息。理论不是教条,不存在所谓“权威的统一结论”。为什么呢?因为社会要发展,时代要进步,理论不能永远停留在某个水平上,必然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于物质的概念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理论是相对于实践的对立统一,而不是脱离实践的“自成一统”。敢问你的所谓“阴阳论”又是什么样的产物呢?
纪由:但物还是要唯的,因为在我国,唯物论已成了合法的注册商标,无论您讲的道理多么正确,只要给您扣上个唯心主义的帽子就能剥夺您的发言权。下面就唯物辩证法自身的矛盾提出如下的分析:
新拼:唯物论不是什么“注册商标”,而是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唯心主义也不是有谁扣帽子扣出来的。孰是孰非,是由客观存在、社会实践决定的。从你“要给您扣上个唯心主义的帽子就能剥夺您的发言权”的说法来看,你对唯物论心怀不满,对唯心论情有钟,是这样吗?如果不是,请你把这句不负责任的话收回去为好!
(未完待续)
辩证法与阴阳论,哪一个
能让我们认识和走向真理?
——评纪由《复龙哲子先生表态》
(一)
曲振兴
纪由:唯物论唯心论都是关于宇宙本体的研究,即本源论、本体论。无论是唯心还是唯物都是一元论。
新拼:不错,唯物论唯心论都是关于宇宙本体的研究,但其性质有很大的不同,乃至相反的方向。
前者主张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后者主张世界的本源是精神的。
前者认为世界上的物质都是运动的、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不变的;后者认为世界是静止的,不变的,要说改变,也是数量上的增减,表面看上去不一样而已。
前者认为世界及其物质是可以认识的,不仅是对其表面的认识,而且是对其规律性的认识,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发展变化规律,与其他事物之间互相联系,是相对独立存在的,而不是绝对孤立存在的;后者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所有的可知都是上帝或神告诉的,所以上帝和神的精神是不可违背的。
前者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不仅具有斗争性,而且具有多样性,是复杂多变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利用这种矛盾性的变化,参与外在因素,即人的实践性因素,可以促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转化;后者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由上帝、神或者个人的主观性意志决定的,没有主观,何来客观?主观客观都是人之观,思维之观,你想世界有多大,它就有多大,因此是精神的。
前者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意识和精神对于存在及其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的社会实践是人们认识的源泉,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推进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后者认为不存在这种关系,或者这种关系是颠倒的,或者这种关系是偶然的,或者这种关系是平衡的,或者各是各的,精神与物质毫不相干,各有各的世界,各有各的领域(二元论)……
你看唯物辩证法,与主观唯心论,是一样的本源论和本体论吗?是不有着本质的区别?哪一个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科学合理一些呢?
至于你拿阴阳论与辩证法相比,表面上各有千秋,其实质也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对立统一规律,任何事物都具有矛盾性,这种矛盾性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依着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不宜生搬硬套,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脱离实际的生搬硬套,往往套出谬误。但失败是成功之母,坏事可以变成好事,那就是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找出规律性,找出真理性,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主持正义,争取自由。
下面试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一下阴阳学说,看其规律性和真理性究竟有多少?
(未完待续)
阴阳来源于客观事物具体发展变化过程
世界上不存在阴与阳神一般的自我变化
评纪由《复龙哲子先生表态》
(二)
曲振兴
纪由:唯物论唯心论都是关于宇宙本体的研究,即本源论、本体论。无论是唯心还是唯物都是一元论。
新拼:有如上述,唯物论与唯心论,具有不同的性质,其实质、性质、内涵具有本质的区别,不宜相提并论。
纪由:阴阳论就是对宇宙本体或本源的认识,认为宇宙本有两性。
新拼:阴阳论是对宇宙本体或本源某一方面的认识。这方面包含阴阳变化及其规律性,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但如果将阴阳看成世界本体或本源,则具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主观片面性,因为世界不止于阴阳变化,而是千变成化的。
阴阳,就其表现形式和实质内容来说,构不成“宇宙两性”。宇宙的本源和本体都是物质的,这种物质具有运动性和变化性。阴阳变化,是物质在其运动和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状态或形态。且阴与阳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既不存在绝对的阴,也不存在绝对的阳。因此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则是绝对的,阴与阳所呈现出来的某种状态则是相对的,随时可以改变的。阴阳变化不过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组成部分而已。阴阳论将部分当成总体、本体、本源,以偏概全,因此是主观片面性的表现,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纪由:精神和物质都是阴阳的两种相反相需的表现形式。认为任何相反的、对立的现象都没有第一性。
新拼:颠倒一下,说阴阳是物质和精神两种相反相需的表现形式,还差不多。在物质和精神面前,阴和阳都是现象,而不是实质。
你用阴阳来否定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是错误的。阴阳是依赖于物质和精神而存在的某种属性,它既不能取代物质,也不能取代精神,因为它是物质和精神在某种时刻表现出来的某种状态或形态,不足以改变物质或精神的性质和本质。
纪由:阴阳的排列组合规律就是:阴为阴中阳,阳为阳中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以阳压阳见真阳,以阴压阴见真阴。
新拼:这种类似于文字游戏的排法,不具有科学性。根据唯物主义观点,阴与阳作为物质和精神的某种表现形式,是随着物质和精神的变化而变化的,不是由它们自己无缘无故就能变化的。
世间的一切阴阳变化,都来源于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不存在阴与阳神一般的自我变化。就自然界来说,阴阳随着太阳和星球的运动而变化,忽阴忽阳,忽风忽雨,是有规律可循的。当然其具体变化规律,是由宇宙的基本变化规律决定的,而不是由它们自己决定的。
纪由:在整个宇宙谈到阴阳实际有如下几个档次,即:阴阳二电,阴阳二气,阴阳二水,真阴对真阳、真阳对真阴。
新拼:由于阴阳是宇宙发展变化规律的组成部分,它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都不是由它们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宇宙客观规律驱使的。
你说的“几个档次”,那不是档次,而是不同的事物存在或产生的不同的矛盾现象。其中除了电、气、水确有其物符合客观实际之外,其他什么“真阴”“真阳”“相对”,都是主观臆造的东西,不具有真理性。
(未完待续)
哲学是关于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而不是为谁用来消魂解闷的鬼画符
评纪由《复龙哲子先生表态》
(三)
曲振兴
纪由: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升规律,以电压电阴阳中和为气,以气压气阴阳中和为水,真阳对真阴是宇宙间最高的阴阳中和结构。
新拼:这种牵强附会的说法,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电流、电压,正电、负电,体现的恰是事物(物理)的对立统一规律。阳电、阴电,是正负电荷的同义词,没有什么可神秘的。况且正负电并不是古人发现的,而是今人发现的。把古人发现的阴和阳往正负电上套一下,却也合情合理,却不能代表就能成为“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升规律”。什么“气”和“水”,再往电上套,那就成了生搬硬套。说“真阳对真阴是宇宙间最高的阴阳中和结构”——岂止生搬硬套,那就是胡编滥造!(恕我直言,我相信说这种话的人,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
纪由:如果理解了真阳和真阴,就会理解中国甚至全世界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政治改革的演变路线图。
新拼:你无限夸大莫须有的“真阴”“真阳”的虚无缥缈的作用,还能成为什么“中国甚至全世界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政治改革的演变路线图”,岂不是“一枕黄梁再现”?一切路线图都不是根据什么“阴阳”编造出来的,而从本国国情及人民需要的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面向群众,面前未来规划出来的。
“真阴”,“真阳”,这种类似于瞎子算命的东西,不具有任何实用性参考价值,对于改革创新,不过是徒添干扰而已!
纪由:则是:原是一推土,三论定乾坤;原是一推土,三论变成金;原是一推土,三论定江山。土法来上马,土洋来结合。先是一个阳压阳,左一压,右一压,一压一压又一压,我用阴电来中和,左中和,右中和,中和,中和又中和;调我的真阴压阴电,我用阳电来中和(每一次中和都是反反复复,每一次压也都是反反复复,以下从略);调我的真阳压阳电,我用阴气来中和;调我的真阴压阴气,我用阳气来中和;调我的真阳压阳气,我用阴水来中和;调我的真阴压阴水,我用阳水来中和。
打通天地电,接通天地气,引来阴阳水,共过幸福年。
新拼:你的这些顺口溜,当然不是毫无用处,可以为发展中国语言文字起点教化作用。但要称之为“哲学”,称之为“规律”,却是担当不起!哲学,是关于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而不是语言文字排列;哲学,是对一定历史阶段的自然和社会总结,而不是千古不变的教条;哲学,是指引人们正确分析和处理矛盾的指南针,而不是为谁用来消魂解闷的鬼画符!
纪由:每一次压都是运用32字口诀对错误思想进行批判,其基本策略为:拥护矛盾论,反对矛盾论,主张中和论。拥护反对的目的最终是为达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共识,即中和。最终表现形式是:反矛盾,反矛盾,反矛盾。
新拼:可以说,你的所谓“批判”毫无科学依据,就不要说针对辩证法和矛盾论了。无论拥护矛盾论,还是反对矛盾论,不过是你想用主观杜撰出来的东西与之抗衡,而不是人家有什么“错误思想”。用你这种无病呻吟也似的顺口溜,起不到任何“中和作用”。因为任何作用,都是物质在其运行的过程产生的。事物本身,也是在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改变的,而不是谁唱一番高调,就能改变事物运行轨迹。
或许你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只有主观愿望符合客观实际,才能起到良好作用。
像你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反矛盾”,很难让人理解你的主观愿望究竟是什么东西?是不是良好的?因为任何矛盾都是反不掉的。如果主观上能够反掉矛盾,那我们就都来跟着你大唱高调好了!然而,脱离了客观实际,脱离了社会实践,脱离了辩证法则,脱离了矛盾发展变化过程,大家非饿死不可!
(未完待续)
唯物论不是什么“注册商标”
必然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评纪由《复龙哲子先生表态》
(四)
曲振兴
纪由:认为任何矛盾从阴阳角度讲都是人为的失道行为。
新拼:无论什么阴阳从矛盾角度讲都是自然的变化过程。
纪由:当前我国社会进程已经达到了上述路线图的“调我的真阴压阴气,我用阳气来中和”的阶段。如果把这种进程比作自然的季节,当前网络中的各种论点的表述很类似自然季节中的谷雨后期,立夏的前期。到了立夏季节则是真正的百花齐放。为此,我在文革时期就曾写过:放花别怕毒草出,以毒压毒毒攻毒;毒解放香花更美,百家争鸣仙乐飞。别嫌乌鸦猫头叫,引来鸾凤静百鸟。 所谓百花齐放实际是什么季节开什么花。
新拼: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进期。我党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向僵化保守、消极***的思想行为作战;在经济上改革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于今提出依法国,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千方百计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文化水平,强化人民武装力量,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争取主动地位。这一切,不是什么“阴阳调整”的所谓“路线图”所能企及和奏效的事情。
纪由:商鞅有一句名言:常人安于固俗,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与论于法之外也。
新拼:***同志说: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纪由:所谓“溺于所闻”实为思维定势。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我们的共识应该是哲学是探索宇宙真理以便指导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少走弯路的总战略学。
新拼: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主观脱离客观,思想僵化的表现。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的哲学应当是从实际出发,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从中找出有益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
纪由:真理的表述必须做到在时空中前后、左右、上下、表里、命题和论证、言和行之间整体观点逻辑自洽,能无矛盾的表达。即我在文革时期写的:顺理理顺顺理,翻来覆去由你;似乎讲不通,实际它已成精。成精,成精,三论越解越明。
新拼:真理不是表述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出来的。无论你的表述多么空前绝后,无懈可击,面对实践的检验,也会漏洞百出,矛盾丛生,无法自圆其说——所谓“阴阳论”正是这样。
你那些自以为是的顺口溜,无论什么时候写的,都很难令人认同,因为它不具有什么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不过是自娱自乐而已!
纪由:有理有利有节,立场动机正确;得道必多助,可否相信灵术?灵术,灵术,理力无穷无度。欺不不欺棋布,改造天地万物;变化无(悟)其数,鸟兽鱼虫全度。全度,全度,物类相压何苦?
新拼:把你这些既算不上古诗,也说不上现词的排比句,教化一下语言文字尚无可厚非;倘若说是什么哲言警句,却是逻辑混乱,没有什么值得参考借鉴的规律性可言。
纪由:谨就唯物辩证法提出如下矛盾:
首先,同是唯物主义者,所唯之物并未统一。恩格斯认为:物质无非是实物,无非是全部实物的总合。到列宁时代,在他所著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就不再使用这个定义了,只认为物质是个最大的概念,它是与精神相对立提出来的。***只提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哲学研究》曾就物质定义展开过讨论,也有六、七种观点,最后也并无有权威的统一结论。
新拼:我看你的说法主观片面,有失偏颇。你列举的“唯物主义者之唯物”,其说法虽各不相同,而其实质却是一样的,就是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物质的本质特性。你把他们说成“未必统一”,不过是一个主观判断语,说明你是在拿不准的情况下提出异义的,因此不足为凭。
唯物主义是在同唯心主义及其他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至今没有止息。理论不是教条,不存在所谓“权威的统一结论”。为什么呢?因为社会要发展,时代要进步,理论不能永远停留在某个水平上,必然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于物质的概念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理论是相对于实践的对立统一,而不是脱离实践的“自成一统”。敢问你的所谓“阴阳论”又是什么样的产物呢?
纪由:但物还是要唯的,因为在我国,唯物论已成了合法的注册商标,无论您讲的道理多么正确,只要给您扣上个唯心主义的帽子就能剥夺您的发言权。下面就唯物辩证法自身的矛盾提出如下的分析:
新拼:唯物论不是什么“注册商标”,而是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唯心主义也不是有谁扣帽子扣出来的。孰是孰非,是由客观存在、社会实践决定的。从你“要给您扣上个唯心主义的帽子就能剥夺您的发言权”的说法来看,你对唯物论心怀不满,对唯心论情有钟,是这样吗?如果不是,请你把这句不负责任的话收回去为好!
(未完待续)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哲学---智慧之学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76/64/94/7_1.html#
轰动世界!解放军自创绝招 击落美军战机
2015-02-28 11:05 互联网 火炮军事
【导读】: 1941年6月15日,北非战场,英军坦克以排山之势,直扑德军,胜利在望。突然,德军阵地上传来一... 1941年6月15日,北非战场,英军坦克以排山之势,直扑德军,胜利在望。突然,德军阵地上传来一阵连发炮声,英军5辆坦克瞬间被击毁。激战3天,英军损失马蒂尔达坦克达91辆,只得停止进攻。
德军的反坦克火炮如此厉害,令英军指挥官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一名被俘的英军军官看到,德军的秘密武器竟然是88毫米口径的高射炮。他怒吼道:“太不公平了!你们竟用打飞机的高射炮来打我们的坦克!”
这一幕,正是“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得意之作。
没有人规定不可以用高射炮打坦克。隆美尔之所以想到用高射炮打坦克,在于他的创新思维。
用高射炮打坦克
恩格斯说:“当技术浪潮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更新、更勇敢的头脑。”在军事领域,武器始终是由人主导的。
探照灯成为致命武器
先进的武器是战争胜利的基础,而先进的思维则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思维停滞,有什么武器只能打什么仗;思维腾飞,武器也会插上腾飞的翅膀,甚至一切事物都可能成为摧毁敌人的有效武器。
1945年的柏林战役,素有“常胜将军”之称的苏军元帅朱可夫指挥进攻前,命令苏军集中140个大型探照灯同时照向德军阵地,令对手什么都看不见,失去了还手之力。“夜间没有光能使对手看不见,光线极强同样也能使人看不见。”朱可夫运用逆向思维,使探照灯成为致命武器。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张桃芳用一支最普通的苏联产莫辛纳甘“水连珠”步骑枪,在32天内用436发子弹打死打伤214名敌人,创造了志愿军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一支普通步枪发挥出了专业狙击步枪的功效,根本在于张桃芳的勤学苦练、勇于探索和善于总结。
靠惯性爬升到距美机400—200米的距离将其击落
人的素质决定兵器效能的发挥。“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1964年8月,我军首次用歼6打下美国高空无人侦察机,凭的就是飞行员的高超技艺和创新思维。
当时,美国侦察机的飞行高度是1.7-2万米,而歼6的最大飞行高度是1.68万米。我军飞行员灵活运用“动力跃升”原理,当歼6上升到1.6万多米,先以一定的角度下滑,然后实行动力跃升,靠惯性爬升到距美机400—200米的距离将其击落。
无数事实证明,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需要打开一条新的思维通道。
轰动世界!解放军自创绝招 击落美军战机
2015-02-28 11:05 互联网 火炮军事
【导读】: 1941年6月15日,北非战场,英军坦克以排山之势,直扑德军,胜利在望。突然,德军阵地上传来一... 1941年6月15日,北非战场,英军坦克以排山之势,直扑德军,胜利在望。突然,德军阵地上传来一阵连发炮声,英军5辆坦克瞬间被击毁。激战3天,英军损失马蒂尔达坦克达91辆,只得停止进攻。
德军的反坦克火炮如此厉害,令英军指挥官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一名被俘的英军军官看到,德军的秘密武器竟然是88毫米口径的高射炮。他怒吼道:“太不公平了!你们竟用打飞机的高射炮来打我们的坦克!”
这一幕,正是“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得意之作。
没有人规定不可以用高射炮打坦克。隆美尔之所以想到用高射炮打坦克,在于他的创新思维。
用高射炮打坦克
恩格斯说:“当技术浪潮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更新、更勇敢的头脑。”在军事领域,武器始终是由人主导的。
探照灯成为致命武器
先进的武器是战争胜利的基础,而先进的思维则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思维停滞,有什么武器只能打什么仗;思维腾飞,武器也会插上腾飞的翅膀,甚至一切事物都可能成为摧毁敌人的有效武器。
1945年的柏林战役,素有“常胜将军”之称的苏军元帅朱可夫指挥进攻前,命令苏军集中140个大型探照灯同时照向德军阵地,令对手什么都看不见,失去了还手之力。“夜间没有光能使对手看不见,光线极强同样也能使人看不见。”朱可夫运用逆向思维,使探照灯成为致命武器。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张桃芳用一支最普通的苏联产莫辛纳甘“水连珠”步骑枪,在32天内用436发子弹打死打伤214名敌人,创造了志愿军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一支普通步枪发挥出了专业狙击步枪的功效,根本在于张桃芳的勤学苦练、勇于探索和善于总结。
靠惯性爬升到距美机400—200米的距离将其击落
人的素质决定兵器效能的发挥。“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1964年8月,我军首次用歼6打下美国高空无人侦察机,凭的就是飞行员的高超技艺和创新思维。
当时,美国侦察机的飞行高度是1.7-2万米,而歼6的最大飞行高度是1.68万米。我军飞行员灵活运用“动力跃升”原理,当歼6上升到1.6万多米,先以一定的角度下滑,然后实行动力跃升,靠惯性爬升到距美机400—200米的距离将其击落。
无数事实证明,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需要打开一条新的思维通道。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哲学---智慧之学
http://bbs1.people.com.cn/post/1/1/2/147218910.html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这是关系哲学认知水准的根本的问题。按照现代国内哲学界的认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或者两者谁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样的提法使得我们对于哲学的认识限于一种无法证明其正确与否的无休止的争论之中。
其实我们研究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解决认识自然、人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问题,这样一些问题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要达到对上述问题正确的理解。首先我们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是怎样去认识世界的?其二,我们得到的所谓的认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在古代的时候,我们没有现在的所谓科学测量仪器,我们对于自然的认识是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去认识世界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生下来没有任何感觉,那么这个人会有所谓认识与知识吗?大家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这个人绝对没有没有所谓认识与知识,更谈不上所谓的思想了。这说明我们认识必须借助于我们感觉器官才能形成,否则一切免谈。
所谓的测量仪器从本质上讲就是人的感觉器官的拓展。他的功效就是使得我们了解更多更广自然表象与侧面。
其次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感觉器官反映的关于自然知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将眼睛的功效与其他感觉器官分开来谈。眼睛这个感觉器官是人们唯一可能感觉客观世界整体形象的一个器官,除此以外其他的感觉器官只能反映客观世界的一个侧面或者一种属性。对于测量仪器来说,凡与眼睛有关的仪器可以观察自然的整体,余则只能反映自然的一个侧面与属性。于是接下来一个问题是,这种侧面与属性客观的真实吗?
所谓认识的本质是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自然对象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或者说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产物。这样一种产物并非反映客观自然对象的真实与本质。
这不由我想起了佛教中所谓的五蕴皆空的思想,这样一种思想代表了人类对于自然、人以及他们之间关系认识的最高水平。
于是一个问题就出现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最大的障碍就在于人的观察手段的局限性。一方面我们认识自然必须借助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与测量仪器,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的观察手段却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这是关系哲学认知水准的根本的问题。按照现代国内哲学界的认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或者两者谁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样的提法使得我们对于哲学的认识限于一种无法证明其正确与否的无休止的争论之中。
其实我们研究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解决认识自然、人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问题,这样一些问题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要达到对上述问题正确的理解。首先我们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是怎样去认识世界的?其二,我们得到的所谓的认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在古代的时候,我们没有现在的所谓科学测量仪器,我们对于自然的认识是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去认识世界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生下来没有任何感觉,那么这个人会有所谓认识与知识吗?大家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这个人绝对没有没有所谓认识与知识,更谈不上所谓的思想了。这说明我们认识必须借助于我们感觉器官才能形成,否则一切免谈。
所谓的测量仪器从本质上讲就是人的感觉器官的拓展。他的功效就是使得我们了解更多更广自然表象与侧面。
其次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感觉器官反映的关于自然知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将眼睛的功效与其他感觉器官分开来谈。眼睛这个感觉器官是人们唯一可能感觉客观世界整体形象的一个器官,除此以外其他的感觉器官只能反映客观世界的一个侧面或者一种属性。对于测量仪器来说,凡与眼睛有关的仪器可以观察自然的整体,余则只能反映自然的一个侧面与属性。于是接下来一个问题是,这种侧面与属性客观的真实吗?
所谓认识的本质是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自然对象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或者说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产物。这样一种产物并非反映客观自然对象的真实与本质。
这不由我想起了佛教中所谓的五蕴皆空的思想,这样一种思想代表了人类对于自然、人以及他们之间关系认识的最高水平。
于是一个问题就出现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最大的障碍就在于人的观察手段的局限性。一方面我们认识自然必须借助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与测量仪器,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的观察手段却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哲学---智慧之学
最简洁的哲学:智慧的历史
作者: [英]罗伯特·索罗门
译者: 杨艳萍
内容简介:
哲学的故事是一部人类自我认识与对世界感到惊奇的历史。简言之,哲学的故事是集体与个体所表现出的对智慧的***。它同时包含了宗教、神话、文化和个体的自我认同以及科学的起源。哲学的故事展开于各时代哲学家的思想与教诲中,而且,它也能以更广泛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关于趋势、运动及流行观念的更为宏观的图画——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称之为随着时间前进的“时代精神”(Zeitgeist)。当然,哲学家个体在这场戏剧中起着主要作用,但是舞台中心不属于他们,而属于他们所发明、发现或提倡的观念。因此,哲学故事与其说是哲学家的集体传记,还不如说是观念世界的抽象画。
作者简介:
罗伯特·索罗门、凯瑟琳·希金斯,他们同是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哲学教授,亦为一对学术伉俪,罗伯特·索罗门已于2007年过世。这是他们合作的第七部著作。此前出版的6部著作包括《阅读尼采》、《尼采到底在说什么》、《德国唯心主义时代》、《从非洲到禅宗:世界哲学全览》、《哲学简史》、《爱的哲学》等。他们对经典哲学著作的大众化普及在西方影响广泛。
Part 1
抽象、自我意识vs实用
希伯来人 神的“选民”。一神观、神授律法(十戒)。律法。契约与自我反省(宁可承担罪恶也不愿失去信仰)。强调过错与责任。“堕落”(原罪):罪恶经由人的选择而来到世界上。
孔子 君子。和谐,社会。德行:卓越的领导才能。个体不能从他的社会作用和关系中区分出来,特别是“家庭”。老子 和谐,自然。
《吠陀》、《奥义书》,耆那教。梵。三位一体:梵天、毗瑟拏、湿婆。重生、生命的连续和宇宙的唯一性。自我、灵魂和个体的真正本性。“命”、“我”。瑜伽。神秘主义加逻辑。耆那教:灵魂。
佛教“四真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八正道”。“我”与“无我”(自我不拥有实在。仅是身体、感情、思想、性格和观念的暂时组合)。龙树《中论颂》。驳:正理派实在论。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
波斯 琐罗亚斯德教,阿胡拉·玛兹达。
希腊 狄俄尼索斯。逻各斯。色诺芬。泰勒斯,自然主义。梭伦-民主制,斯巴达,僭主制,民主制。阿纳克西曼德,阿纳克西米尼。毕达哥拉斯,形式和关系,灵魂转世;赫拉克利特-流变、逻各斯;巴门尼德-永恒、不变、不可知的实在,芝诺-归谬。德谟克利特。普罗泰哥拉。
苏格拉底:理性、德行(卓越)、真理。
《理想国》形而上学极端给予具有启发性的心灵图景,引出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亚里士多德:实体、目的论(超越事物的事实状态、潜能)、上帝概念(非拟人的)。目的论的伦理学与政治学。《尼各马克伦理学》:幸福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理性和德行。实现我们的正确目的的就是至善生活,即幸福。幸福不等于快乐的人生,不等于富裕的生活,应该是自足与自我完善,还包含积极、友情、参与团体、沉思。德行:勇敢、节制、公正、幽默感、诚实、友善、容易相处等,没有特别阐述道德。认为在一个人想做什么和他应该做什么之间、在德行和自身利益之间没有冲突,超越了普通希腊人追求的“中庸”。
希腊化哲学:伊壁鸠鲁,安宁;斯多葛学派,芝诺(此非彼)、克吕西波,理性与情感的对立-无差别、无动于衷和无感情;怀疑主义(与现代的不同),皮浪。
非洲、美洲:部落主义(个人的认同与意义建立于家庭与共同体之中),做人作为一种获得性的资格,祖先崇拜;对自然的认同感,我们就是自然,万物有灵论。中美:信仰日常、神秘、神圣,人类的自愿牺牲维持宇宙的存在。
古代人企图掌握实在,却发现人类知识的局限。但仍试图超越这些局限,希伯来、希腊,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信仰与理性之争,东方的智力与神秘经验之争。可见,人类的视角是人类知识的尺度。超越人性的努力会继续下去,并且人文主义将重申其必然性。
Part 2
耶稣教诲:爱和帮助不幸的人。“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个体拯救。(斐洛、保罗)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流溢说,圣·奥古斯丁-自由意志、《忏悔录》。经院哲学:圣·安瑟尔谟-本体论证明,彼得·阿伯拉尔唯名论-词类、词性、理想类型,托马斯·阿奎那-理性与启示的领域。
伊斯兰教五功,社会与经济正义,平等主义。逍遥学派,金迪,伊本·西那,伊本·路西德,迈蒙尼德《密西拿》、《迷途指导》。
神秘主义。日本禅宗。唯美主义和精英主义,《枕草子》、《源氏物语》。道元。
文艺复兴:黑死病、英法战争、新商业主义,人文学。宗教改革:路德-内在的精神生命,约翰·加尔文。原罪。
新科学:培根:使科学理论化,采用经验的实验的方法,为知识而知识等;批判“偶像”观念,因果律而非目的论。新政治:托马斯·霍布斯:唯物主义机械论宇宙观,而非社会性目的论宇宙观;人生观。尼科洛·马基亚维利:政治不讲道德,是操控与谋略,而非爱民或公民责任。
知识是可以获得的,通过正确的理性和经验方法得到的知识是真的。但能认识?笛卡尔:方法论、确定性,理性,怀疑法,主观性(个人的思想和经验)。斯宾诺莎、莱布尼兹。
经验主义:约翰·洛克、大卫·休谟-自然主义。
革命:洛克-自然权利,让-雅克·卢梭-自然状态的生活、人性本善、谴责私有制。社会本性和人类本性:个体自主与国家的合法性相容;人性本善取代“原罪”。托马斯·杰弗逊:自明真理、自然的人权观念,“人民”、自主-公民品德,教育、宗教自由与政治,民意与政府。(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法国大革命:权力的转移到暴乱。公布《权力宣言》、国民议会,1792“人民”代表煽动地方暴动、罗伯斯庇尔、马拉、断头台,“恐怖年代”,遭受侵犯,拿破仑,1800。
新商业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自利、自由放任。
Part 3
康德三大《批判》:科学是先验的,而上帝的领域、人类灵魂的不朽、人类的自由和道德责任不容于科学。科学的因果律与实体世界作为现象而存在,即我们的经验世界。“上帝、自由和不朽”(还有道德)的观念的世界是“理智”世界,受理性管制但独立于经验外。
理性至上,科学、道德(由具有普遍责任的道德法则组成)、信仰(合理的)。区分经验领域和超经验领域(形而上学)。上帝、自由和不朽是非实践理性问题,是“道德假定”。
《纯粹理性批判》:观念论(世界是由人类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没有理解的概念,人类的直觉是盲目的;没有感官,人类的概念是空洞的。经验将理解应用于 感官,我们知觉到的世界就是其结果。人类的一些概念不是经验性的,是先验的,是内在结构的一部分,是人类心灵的基本规则-“范畴”,就如实体的范畴是统治所有人类经验的规则,要求感官以作为物质客体所经验到的方式被组织起来。外在世界并非从我们的经验推导而来,而是作为我们思想与知觉的基本范畴,是构建我们经验的必须。心灵的先验结构除了范畴,还有先验的“直觉形式”、空间和时间。我们按自己的意愿建构世界,因为我们无法选择感官这一形成经验的物质基础,无法选择任何对三维空间和不可逆的一维时间的代替,不能有不同的范畴以及不同的组织、解释或“建构”经验的方式。心灵的基本结构或规则的范畴形式是普遍而必然的。世界不在我们的经验之外,世界的客观性不在我们的经验之内。世界作为物体的本性,外加于自我。自我:是一种把范畴加于感官上并逐渐理解世界的活动,不是一个事物、灵魂或心灵,是“超验自我”,其运行是每一经验中所固有的,可辨识的。除此以外,还有“经验自我”(可通过经验来认识的)、“自我自身”(起媒介作用的、审慎行动的、位于实践世界核心的)。
《实践理性批判》:每个人有自由的不属于现象世界的理性意志,它构建的律法即道德律并抗拒“倾向”(欲望、情感等)。当行动符合道德律时,我们是自由的;反之,不自由。信仰是理性动机的基础,道德是一个理性的信仰,理性指出宗教信仰的方向。
《判断力批判》:“崇高”的经验。通过设想无限之物理性,我们进一步获得了作为理性存在所具有的尊严感以及(在与自然的构架对比中)渺小感。这种目的感和秩序感鼓励我们把自然和我们自己看作宏大设计的一部分。这把我们的思维引向一个超感觉的存在。最终,自然的秩序、自然与我们能力的和谐指引我们朝向更为深广的宗教视野,即一种不限于知识、自由和信仰的世界观。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宇宙)“精神”的观念包含我们的全部和自然的全部。黑格尔以生物学和有机物作为范式:知识是发展着的,意识是成长的,不仅仅是我们获得世界知识的超验视角,它形成新的概念和范畴。意识和知识是动态的、辩证的,通过对立与冲突而成长,而不仅仅是观察和理解的方式。反对笛卡尔和康德的自主自我,认为自我是社会建构的。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一些哲学家(如霍布斯、卢梭)在关于“自然状态”的假设中的前提。假设为首先是个体,然后通过相互同意才成为社会成员。黑格尔认为这是无意义的,因为个体只在人与人所构成的环境中才能出现。我们通过彼此承认和作用界定我们自己,并完美地辨别我们全体。通过举例法国大革命,黑格尔转向“共同性”的政治哲学,我们都是绝对“精神”。
《逻辑学》:康德-范畴是先验的,黑格尔-范畴是流动的,并且相互界定。概念总是在予境中的,其意义有赖于概念间的对比与互补,而且概念的最终确立以经验为基础。仅仅坚持区分主观经验与客观存在和知识是无意义的。
浪漫主义:赫德。维科时,哲学忽视历史和文化,认为真理不变。维科得出了演进的历史观。叔本华反感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理性乐观主义。“物自体”就是“意志”。
克尔恺郭尔(存在主义的萌芽)、费尔巴哈、马克思。
功利主义:大卫·休谟,边沁,约翰·穆勒-个体权利理论。
美国哲学: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爱默生-自然、直觉道德引导的“超灵”、自立-终极道德、世俗人文主义。实用主义:皮尔士,威廉·詹姆斯“经验流”、心理学、实用主义大众化、“现金价值”,杜威-理论与功能理解而非静态的抽象分析、工具主义、批评观察者。演讲家:道格拉斯、杜博斯、马丁·路德·金、麦尔坎·艾克斯。
弗雷格,当代哲学-语言逻辑与分析,分析哲学,语言学转向。罗素,语言需要观念化。胡塞尔,现象学。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哥德尔“不完备证明”,弗洛伊德:心灵最终是一个物质实体(脑),根据神经学、能源电路与物理学语言,脑是可以分析的;韦伯-科层化、资本主义连同现代西方社会的结构是新教(达尔文教派)的产物、《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怀特海“过程哲学”,变化、过程与进展的隐喻,新范畴的焦点在事件而非客体,有机体,自然应具有创造性、新奇性、想象性。柏格森-绵延(变迁的实在,事物的性质变化以及生命要素的变化),概念是静态与单向度的,拒绝分析、批判形而上学。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存在(Dasien)、本真性或本己性。
逻辑实证主义:攻击非理性,以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为基础,追溯至休谟和英国经验论,讲究实际、科学与坚决摒弃无意义的特征,把价值问题搁置一边,放逐了伦理学,工具-可检验性。
存在主义:承认非理性是人类的属性,但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之,起源于克尔恺郭尔和尼采,以胡塞尔现象学为方法,也回避伦理学。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
附:佛教基本教义:四谛、十二因缘和八正道
四谛
四谛为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谛”是真理的意思。
1、苦谛。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苦恼。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为苦苦,指正在受痛苦时的苦恼;二为坏苦,是享受快乐结束时的苦恼;三为行苦,谓不苦不乐时,为无常变化的自然规律所支配的苦恼,包括生、老、病、死在内。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阴盛苦。
2、集谛。亦名习谛。集是积聚感招之意。说一切众生,常时以来,由于贪嗔愚痴的行动,造成的善恶行为的业因,能感招将来的生死苦果。
3、灭谛。亦名尽谛,为息灭、灭尽之意,灭尽三界内之烦恼业因以及生死果报,称为灭,也称了脱生死,从此不再受三界内的生死苦恼,达到涅槃寂灭境界,即为解脱。
4、道谛。道为通达之意,也是道路的意思。这种道路是达到寂灭解脱的方法和手段;原始佛教认为道谛是指八正道。以后大、小乘又各有发展。佛教认为依道谛去修行,就能达到寂灭解脱的灭谛。由此途径确实可以达到解脱生死的目的。
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是苦谛、集谛的延伸,主要内容是分析苦因和论述三世轮回。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皆具备种种因缘才能完成或泯灭,因缘和合就生,因缘分散就灭,并无独立实在的自体。人为万物之一,也是因缘和合的表现,整个人生可以分成十二个彼此互为条件和因果联系的环节:即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十二因缘首先从无明开始,无明就是不明根本,不知其所来的意义,普通人们对于生命或心灵意识活动的源泉,都是一本糊涂,不明究竟,反之,就是明自觉悟而得其究竟了,可是一切众生,都从无明而来,所以姑且裁定以无明为开始的因。首因无明而发生第二相互关系的行,行就是动能的意思。第三因行而有识的作用,识是基本能思的潜力。第四因识而构成名色。第五因名色而生起眼等六根与色等六尘进入的现象。第六因六根而发生接触的感觉。第七因触而引起领受在心的感觉。第八因受而发生爱欲的追求。第九因爱而有求取的需要。第十因取而有现有的存在。第十一因有而成生命的历程。第十二因生而有老死的后果。
复因老死而转入无明,又形成另一因缘的生命。无明循前列循环因缘的次序,而互为因果,因此生生灭灭,如环的无端无尽,虚妄相续,建立一个幻化的人生世界历程的现象,同时,又用这一法则,说明物理的,与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段时间中,说明生命延续的法则,扩而充之,又可用与对空间时间的解释。
一无明:明即智慧光明,无明即是贪欲、慎恨、愚痴等产生的烦恼,也是种种蠢动心理的迷惑之源;
二行:即是前生所造的善恶诸业,也就是前世身心的行为;
三识:即是由过去世的业力,感受果报之初起妄念而托母胎,投生为今生的神识;
四能:即是投生于母腹后形成胎儿的身心状态;
五、六入:即是在胎中长成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感觉器官---六根;六触:即是出母胎后,自己的六根与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等相对接触的六法;
七受:即是由接触外境自己所感知的苦乐心境;
八爱:即是厌苦喜乐而生贪爱财、色、名、食、睡等五欲的心理活动;
九取:即是因欲爱旺盛而对于贪染诸境而起取着心;
十有:即是由于今生造作了有漏之因,将要导致感受未来世的生死之果;
十一生:即是因了今生造作的业种,所感受来生的色、受、想、行、识的五蕴聚合之身;
十二老死:来生既有了五蕴假合之身的出生,必将衰老而至死亡。
由十二因缘,说明了人生的由来和生命的流转,自前生今生而到后生之间的因果关系,即称为三世两重因果,但在此十二因缘的回转又可用惑业,苦的三种连锁反应来说明: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之惑的蠢动,所造作了前生的善恶诸业;由于前生的善恶诸业的引导,所以要感受来生的生死之果,这就是十二因缘生死流转的法则。人生之苦皆源于无明所引起的造业受果,轮回不息,只有消除无明,皈依佛法,才能求得解脱,断绝轮回,达到无苦“涅槃”的理想境界。
八正道
八正道是道谛的发挥,指出解脱诸苦,断绝轮回,达到“涅槃”境界的途径和方法: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佛教认为,由此八法可令苦、集永尽,达到涅槃之境,从迷界此岸达到悟界彼岸。
1、正见。正确的见解,亦即坚持佛教四谛的真理;通过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静寂)来鉴定见解的正确性;
2、正思维。又称正志、正思、正分别等。通过正见的原则使得心中勿起贪、嗔之念,这是清净意业的功夫;
3、正语。即说话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说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违背佛陀教导的话;这是清净口业的功夫;
4、正业。正确的行为。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作杀生、偷盗、邪淫等恶行;这是清净身业的功夫;
5、正命。顺从佛陀的教导,远离五种被认为不正当的职业(相互标榜、乍现奇特、占卜巫术等),从事正当的职 业来获得生活的来源。
6、正方便。又称正精进,即毫不懈怠地修行佛法,以达到涅盘的理想境地;
7、正念。系念正道,不起邪念;即是以不净观等方法,摄心制心,使之不受外物欲念所动摇;
8、正定。专心致志地修习佛教禅定,于内心静观四谛真理,以进入清净无漏的境界。
作者: [英]罗伯特·索罗门
译者: 杨艳萍
内容简介:
哲学的故事是一部人类自我认识与对世界感到惊奇的历史。简言之,哲学的故事是集体与个体所表现出的对智慧的***。它同时包含了宗教、神话、文化和个体的自我认同以及科学的起源。哲学的故事展开于各时代哲学家的思想与教诲中,而且,它也能以更广泛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关于趋势、运动及流行观念的更为宏观的图画——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称之为随着时间前进的“时代精神”(Zeitgeist)。当然,哲学家个体在这场戏剧中起着主要作用,但是舞台中心不属于他们,而属于他们所发明、发现或提倡的观念。因此,哲学故事与其说是哲学家的集体传记,还不如说是观念世界的抽象画。
作者简介:
罗伯特·索罗门、凯瑟琳·希金斯,他们同是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哲学教授,亦为一对学术伉俪,罗伯特·索罗门已于2007年过世。这是他们合作的第七部著作。此前出版的6部著作包括《阅读尼采》、《尼采到底在说什么》、《德国唯心主义时代》、《从非洲到禅宗:世界哲学全览》、《哲学简史》、《爱的哲学》等。他们对经典哲学著作的大众化普及在西方影响广泛。
Part 1
抽象、自我意识vs实用
希伯来人 神的“选民”。一神观、神授律法(十戒)。律法。契约与自我反省(宁可承担罪恶也不愿失去信仰)。强调过错与责任。“堕落”(原罪):罪恶经由人的选择而来到世界上。
孔子 君子。和谐,社会。德行:卓越的领导才能。个体不能从他的社会作用和关系中区分出来,特别是“家庭”。老子 和谐,自然。
《吠陀》、《奥义书》,耆那教。梵。三位一体:梵天、毗瑟拏、湿婆。重生、生命的连续和宇宙的唯一性。自我、灵魂和个体的真正本性。“命”、“我”。瑜伽。神秘主义加逻辑。耆那教:灵魂。
佛教“四真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八正道”。“我”与“无我”(自我不拥有实在。仅是身体、感情、思想、性格和观念的暂时组合)。龙树《中论颂》。驳:正理派实在论。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
波斯 琐罗亚斯德教,阿胡拉·玛兹达。
希腊 狄俄尼索斯。逻各斯。色诺芬。泰勒斯,自然主义。梭伦-民主制,斯巴达,僭主制,民主制。阿纳克西曼德,阿纳克西米尼。毕达哥拉斯,形式和关系,灵魂转世;赫拉克利特-流变、逻各斯;巴门尼德-永恒、不变、不可知的实在,芝诺-归谬。德谟克利特。普罗泰哥拉。
苏格拉底:理性、德行(卓越)、真理。
《理想国》形而上学极端给予具有启发性的心灵图景,引出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亚里士多德:实体、目的论(超越事物的事实状态、潜能)、上帝概念(非拟人的)。目的论的伦理学与政治学。《尼各马克伦理学》:幸福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理性和德行。实现我们的正确目的的就是至善生活,即幸福。幸福不等于快乐的人生,不等于富裕的生活,应该是自足与自我完善,还包含积极、友情、参与团体、沉思。德行:勇敢、节制、公正、幽默感、诚实、友善、容易相处等,没有特别阐述道德。认为在一个人想做什么和他应该做什么之间、在德行和自身利益之间没有冲突,超越了普通希腊人追求的“中庸”。
希腊化哲学:伊壁鸠鲁,安宁;斯多葛学派,芝诺(此非彼)、克吕西波,理性与情感的对立-无差别、无动于衷和无感情;怀疑主义(与现代的不同),皮浪。
非洲、美洲:部落主义(个人的认同与意义建立于家庭与共同体之中),做人作为一种获得性的资格,祖先崇拜;对自然的认同感,我们就是自然,万物有灵论。中美:信仰日常、神秘、神圣,人类的自愿牺牲维持宇宙的存在。
古代人企图掌握实在,却发现人类知识的局限。但仍试图超越这些局限,希伯来、希腊,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信仰与理性之争,东方的智力与神秘经验之争。可见,人类的视角是人类知识的尺度。超越人性的努力会继续下去,并且人文主义将重申其必然性。
Part 2
耶稣教诲:爱和帮助不幸的人。“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个体拯救。(斐洛、保罗)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流溢说,圣·奥古斯丁-自由意志、《忏悔录》。经院哲学:圣·安瑟尔谟-本体论证明,彼得·阿伯拉尔唯名论-词类、词性、理想类型,托马斯·阿奎那-理性与启示的领域。
伊斯兰教五功,社会与经济正义,平等主义。逍遥学派,金迪,伊本·西那,伊本·路西德,迈蒙尼德《密西拿》、《迷途指导》。
神秘主义。日本禅宗。唯美主义和精英主义,《枕草子》、《源氏物语》。道元。
文艺复兴:黑死病、英法战争、新商业主义,人文学。宗教改革:路德-内在的精神生命,约翰·加尔文。原罪。
新科学:培根:使科学理论化,采用经验的实验的方法,为知识而知识等;批判“偶像”观念,因果律而非目的论。新政治:托马斯·霍布斯:唯物主义机械论宇宙观,而非社会性目的论宇宙观;人生观。尼科洛·马基亚维利:政治不讲道德,是操控与谋略,而非爱民或公民责任。
知识是可以获得的,通过正确的理性和经验方法得到的知识是真的。但能认识?笛卡尔:方法论、确定性,理性,怀疑法,主观性(个人的思想和经验)。斯宾诺莎、莱布尼兹。
经验主义:约翰·洛克、大卫·休谟-自然主义。
革命:洛克-自然权利,让-雅克·卢梭-自然状态的生活、人性本善、谴责私有制。社会本性和人类本性:个体自主与国家的合法性相容;人性本善取代“原罪”。托马斯·杰弗逊:自明真理、自然的人权观念,“人民”、自主-公民品德,教育、宗教自由与政治,民意与政府。(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法国大革命:权力的转移到暴乱。公布《权力宣言》、国民议会,1792“人民”代表煽动地方暴动、罗伯斯庇尔、马拉、断头台,“恐怖年代”,遭受侵犯,拿破仑,1800。
新商业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自利、自由放任。
Part 3
康德三大《批判》:科学是先验的,而上帝的领域、人类灵魂的不朽、人类的自由和道德责任不容于科学。科学的因果律与实体世界作为现象而存在,即我们的经验世界。“上帝、自由和不朽”(还有道德)的观念的世界是“理智”世界,受理性管制但独立于经验外。
理性至上,科学、道德(由具有普遍责任的道德法则组成)、信仰(合理的)。区分经验领域和超经验领域(形而上学)。上帝、自由和不朽是非实践理性问题,是“道德假定”。
《纯粹理性批判》:观念论(世界是由人类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没有理解的概念,人类的直觉是盲目的;没有感官,人类的概念是空洞的。经验将理解应用于 感官,我们知觉到的世界就是其结果。人类的一些概念不是经验性的,是先验的,是内在结构的一部分,是人类心灵的基本规则-“范畴”,就如实体的范畴是统治所有人类经验的规则,要求感官以作为物质客体所经验到的方式被组织起来。外在世界并非从我们的经验推导而来,而是作为我们思想与知觉的基本范畴,是构建我们经验的必须。心灵的先验结构除了范畴,还有先验的“直觉形式”、空间和时间。我们按自己的意愿建构世界,因为我们无法选择感官这一形成经验的物质基础,无法选择任何对三维空间和不可逆的一维时间的代替,不能有不同的范畴以及不同的组织、解释或“建构”经验的方式。心灵的基本结构或规则的范畴形式是普遍而必然的。世界不在我们的经验之外,世界的客观性不在我们的经验之内。世界作为物体的本性,外加于自我。自我:是一种把范畴加于感官上并逐渐理解世界的活动,不是一个事物、灵魂或心灵,是“超验自我”,其运行是每一经验中所固有的,可辨识的。除此以外,还有“经验自我”(可通过经验来认识的)、“自我自身”(起媒介作用的、审慎行动的、位于实践世界核心的)。
《实践理性批判》:每个人有自由的不属于现象世界的理性意志,它构建的律法即道德律并抗拒“倾向”(欲望、情感等)。当行动符合道德律时,我们是自由的;反之,不自由。信仰是理性动机的基础,道德是一个理性的信仰,理性指出宗教信仰的方向。
《判断力批判》:“崇高”的经验。通过设想无限之物理性,我们进一步获得了作为理性存在所具有的尊严感以及(在与自然的构架对比中)渺小感。这种目的感和秩序感鼓励我们把自然和我们自己看作宏大设计的一部分。这把我们的思维引向一个超感觉的存在。最终,自然的秩序、自然与我们能力的和谐指引我们朝向更为深广的宗教视野,即一种不限于知识、自由和信仰的世界观。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宇宙)“精神”的观念包含我们的全部和自然的全部。黑格尔以生物学和有机物作为范式:知识是发展着的,意识是成长的,不仅仅是我们获得世界知识的超验视角,它形成新的概念和范畴。意识和知识是动态的、辩证的,通过对立与冲突而成长,而不仅仅是观察和理解的方式。反对笛卡尔和康德的自主自我,认为自我是社会建构的。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一些哲学家(如霍布斯、卢梭)在关于“自然状态”的假设中的前提。假设为首先是个体,然后通过相互同意才成为社会成员。黑格尔认为这是无意义的,因为个体只在人与人所构成的环境中才能出现。我们通过彼此承认和作用界定我们自己,并完美地辨别我们全体。通过举例法国大革命,黑格尔转向“共同性”的政治哲学,我们都是绝对“精神”。
《逻辑学》:康德-范畴是先验的,黑格尔-范畴是流动的,并且相互界定。概念总是在予境中的,其意义有赖于概念间的对比与互补,而且概念的最终确立以经验为基础。仅仅坚持区分主观经验与客观存在和知识是无意义的。
浪漫主义:赫德。维科时,哲学忽视历史和文化,认为真理不变。维科得出了演进的历史观。叔本华反感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理性乐观主义。“物自体”就是“意志”。
克尔恺郭尔(存在主义的萌芽)、费尔巴哈、马克思。
功利主义:大卫·休谟,边沁,约翰·穆勒-个体权利理论。
美国哲学: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梭罗《论公民的不服从》,爱默生-自然、直觉道德引导的“超灵”、自立-终极道德、世俗人文主义。实用主义:皮尔士,威廉·詹姆斯“经验流”、心理学、实用主义大众化、“现金价值”,杜威-理论与功能理解而非静态的抽象分析、工具主义、批评观察者。演讲家:道格拉斯、杜博斯、马丁·路德·金、麦尔坎·艾克斯。
弗雷格,当代哲学-语言逻辑与分析,分析哲学,语言学转向。罗素,语言需要观念化。胡塞尔,现象学。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哥德尔“不完备证明”,弗洛伊德:心灵最终是一个物质实体(脑),根据神经学、能源电路与物理学语言,脑是可以分析的;韦伯-科层化、资本主义连同现代西方社会的结构是新教(达尔文教派)的产物、《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怀特海“过程哲学”,变化、过程与进展的隐喻,新范畴的焦点在事件而非客体,有机体,自然应具有创造性、新奇性、想象性。柏格森-绵延(变迁的实在,事物的性质变化以及生命要素的变化),概念是静态与单向度的,拒绝分析、批判形而上学。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存在(Dasien)、本真性或本己性。
逻辑实证主义:攻击非理性,以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为基础,追溯至休谟和英国经验论,讲究实际、科学与坚决摒弃无意义的特征,把价值问题搁置一边,放逐了伦理学,工具-可检验性。
存在主义:承认非理性是人类的属性,但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之,起源于克尔恺郭尔和尼采,以胡塞尔现象学为方法,也回避伦理学。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
附:佛教基本教义:四谛、十二因缘和八正道
四谛
四谛为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谛”是真理的意思。
1、苦谛。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苦恼。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为苦苦,指正在受痛苦时的苦恼;二为坏苦,是享受快乐结束时的苦恼;三为行苦,谓不苦不乐时,为无常变化的自然规律所支配的苦恼,包括生、老、病、死在内。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阴盛苦。
2、集谛。亦名习谛。集是积聚感招之意。说一切众生,常时以来,由于贪嗔愚痴的行动,造成的善恶行为的业因,能感招将来的生死苦果。
3、灭谛。亦名尽谛,为息灭、灭尽之意,灭尽三界内之烦恼业因以及生死果报,称为灭,也称了脱生死,从此不再受三界内的生死苦恼,达到涅槃寂灭境界,即为解脱。
4、道谛。道为通达之意,也是道路的意思。这种道路是达到寂灭解脱的方法和手段;原始佛教认为道谛是指八正道。以后大、小乘又各有发展。佛教认为依道谛去修行,就能达到寂灭解脱的灭谛。由此途径确实可以达到解脱生死的目的。
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是苦谛、集谛的延伸,主要内容是分析苦因和论述三世轮回。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皆具备种种因缘才能完成或泯灭,因缘和合就生,因缘分散就灭,并无独立实在的自体。人为万物之一,也是因缘和合的表现,整个人生可以分成十二个彼此互为条件和因果联系的环节:即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十二因缘首先从无明开始,无明就是不明根本,不知其所来的意义,普通人们对于生命或心灵意识活动的源泉,都是一本糊涂,不明究竟,反之,就是明自觉悟而得其究竟了,可是一切众生,都从无明而来,所以姑且裁定以无明为开始的因。首因无明而发生第二相互关系的行,行就是动能的意思。第三因行而有识的作用,识是基本能思的潜力。第四因识而构成名色。第五因名色而生起眼等六根与色等六尘进入的现象。第六因六根而发生接触的感觉。第七因触而引起领受在心的感觉。第八因受而发生爱欲的追求。第九因爱而有求取的需要。第十因取而有现有的存在。第十一因有而成生命的历程。第十二因生而有老死的后果。
复因老死而转入无明,又形成另一因缘的生命。无明循前列循环因缘的次序,而互为因果,因此生生灭灭,如环的无端无尽,虚妄相续,建立一个幻化的人生世界历程的现象,同时,又用这一法则,说明物理的,与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段时间中,说明生命延续的法则,扩而充之,又可用与对空间时间的解释。
一无明:明即智慧光明,无明即是贪欲、慎恨、愚痴等产生的烦恼,也是种种蠢动心理的迷惑之源;
二行:即是前生所造的善恶诸业,也就是前世身心的行为;
三识:即是由过去世的业力,感受果报之初起妄念而托母胎,投生为今生的神识;
四能:即是投生于母腹后形成胎儿的身心状态;
五、六入:即是在胎中长成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感觉器官---六根;六触:即是出母胎后,自己的六根与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等相对接触的六法;
七受:即是由接触外境自己所感知的苦乐心境;
八爱:即是厌苦喜乐而生贪爱财、色、名、食、睡等五欲的心理活动;
九取:即是因欲爱旺盛而对于贪染诸境而起取着心;
十有:即是由于今生造作了有漏之因,将要导致感受未来世的生死之果;
十一生:即是因了今生造作的业种,所感受来生的色、受、想、行、识的五蕴聚合之身;
十二老死:来生既有了五蕴假合之身的出生,必将衰老而至死亡。
由十二因缘,说明了人生的由来和生命的流转,自前生今生而到后生之间的因果关系,即称为三世两重因果,但在此十二因缘的回转又可用惑业,苦的三种连锁反应来说明: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之惑的蠢动,所造作了前生的善恶诸业;由于前生的善恶诸业的引导,所以要感受来生的生死之果,这就是十二因缘生死流转的法则。人生之苦皆源于无明所引起的造业受果,轮回不息,只有消除无明,皈依佛法,才能求得解脱,断绝轮回,达到无苦“涅槃”的理想境界。
八正道
八正道是道谛的发挥,指出解脱诸苦,断绝轮回,达到“涅槃”境界的途径和方法: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佛教认为,由此八法可令苦、集永尽,达到涅槃之境,从迷界此岸达到悟界彼岸。
1、正见。正确的见解,亦即坚持佛教四谛的真理;通过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静寂)来鉴定见解的正确性;
2、正思维。又称正志、正思、正分别等。通过正见的原则使得心中勿起贪、嗔之念,这是清净意业的功夫;
3、正语。即说话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说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违背佛陀教导的话;这是清净口业的功夫;
4、正业。正确的行为。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作杀生、偷盗、邪淫等恶行;这是清净身业的功夫;
5、正命。顺从佛陀的教导,远离五种被认为不正当的职业(相互标榜、乍现奇特、占卜巫术等),从事正当的职 业来获得生活的来源。
6、正方便。又称正精进,即毫不懈怠地修行佛法,以达到涅盘的理想境地;
7、正念。系念正道,不起邪念;即是以不净观等方法,摄心制心,使之不受外物欲念所动摇;
8、正定。专心致志地修习佛教禅定,于内心静观四谛真理,以进入清净无漏的境界。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回复: 哲学---智慧之学
http://www.swarmagents.cn/swarma/detail.php?id=18698
科学, 科研, 与“科源” -- 一些最近的思考2015-08-20 13:59:37 生活学习感悟 科研经验
华尔兹的哀
注: 我自己一般把集智这样的′危险科普′(Jake语)+跨学科交叉高级科普+脑洞性和思想性强+可能有未来科学萌芽(比如Jake一直强调的自指这座可能的金矿)的玩法称为′科源′或者′科元′.
这里, 我记录下最近对科学, 正规科研, 和科源的思考, 包括如何让′科源′避免′民科化′的问题. 基本上, 我个人的主张是既要保持已有科学传统的优势与好处(实证, 踏实, 严谨), 又要思维活跃脑洞大开玩转′科源′. 两者能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当然就更好了.
1. 关于正规科研: 科学共同体, 涌现, 与对′平凡科研′的尊重.
~没有任何一个人通所有科学知识,但人类科学作为整体却能把这些人类个体的知识和理解整合,进而作为整体进步发展。科学共同体就像一个大脑,每个研究者就像神经元,而科普,特别是跨学科的专业科普,就像神经元之间的链接。这就是我为什么特别喜欢跨学科的专业科普,因为不仅个人能学到东西,还能加强科学共同体这个大脑的神经元链接,增加整体整合与理解。这种科学共同体整体上的理解,是一种涌现(emergence)的性质,独立于单个科学家甚至单个学科之外。
~做研究会永远感觉自己功底不够,比如沿着摩擦学-材料-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与复杂性科学-数学(比如动力系统)这路一路更深,就永远没有尽头。这种看不见底的无尽感,是科学兴趣的一大源泉,同时随之带来的不确定感,无把握感,功底不够感,也是焦虑的一大来源。所以,适当的截断是蛮有必要的,有助于维持无尽与不确定之间的平衡。截断的分辨率之下,存而不论。当把所选的分辨率之上的东西都做扎实后,再推进到更深的地方,推进到更细的分辨率,也许能看的更深更远。更进一步思考,修好一个仪器,不需要懂理论物理;同样的,做好材料学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也不需要掌握动力学数学。这种“独立”于底层知识的成功工作,不仅是对实际意义实践意义而言,也许更深的看,是反应了人类科学探索中的“涌现”特性--材料学作为学科知识是物理学科的涌现而有其独立性。这种涌现性,也许就是那种“截断”的更深的原因。
~火影忍者里有个场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秽土转生的鼬,在封印长门后,告诫已经练成金身模式,非常厉害,并且决心要靠自己来结束第四次忍界大战的鸣人:“不要执着于你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要记得你还有同伴。如果你执着于自己的能力,无论开始是多么好的动机,最终你会变的和宇智波斑一样,在对力量的追求中迷失自我。” 这句话对于年轻气盛, 意气风发,立志要引领科学未来的年轻科学家也非常适用。永远需要记得,科学是科学共同体集体的事业,无论自己多么厉害,多么有创造力,靠自己一个人都是不行的。革命性的突破确实重要,但科学作为整体,它的稳步前进还是需要大量的实证,实验检验,修修补补,理论细节滋润,不断的精炼。即使是革命性的突破,很多时候也是来自一种集体的努力(例如量子革命),来自一种涌现。这些,都需要同行同伴,需要谦虚的合作交流,共同努力。也许你很牛而看不起一篇很中规中矩的paper,但无数这样平凡的paper汇聚在一起,像神经元汇集成大脑一样涌现出的集体的智慧与创造力,完全不是个体的智慧能比拟的.
2. 关于如何避免科源的′民科′化.
~卢昌海曾很好的定义和总结过民科现象: http://www.changhai.org/articles/science/misc/pseudo_scientists.php; http://www.changhai.org/articles/science/misc/what_is_ps.php. 要避免民科化, 只要参考着这些标准, 反着来就行了.
~ 我自己的几点想法是: 1,在数学和理论功底不够时尽量不去和数学和理论界热门的大问题硬碰硬, 即使功底够硬, 破解这些大问题难问题也需要花很多精力, 而且成功的概率也很小, 还不如把破解这些大难问题交给正规科研来做。2,不四处张扬非要说自己的想法和研究挑战颠覆了现有大理论,而是脑洞归脑洞,随笔归随笔,科幻归科幻,或者叫危险科普啥的,标签要贴准确,定位要准,不能像民科一样非要把脑洞说成正规重要成果。3,对于这种非(潜)主流思考和研究,尽量往“元”,或者更抽象的,更偏认知的地方靠,比如科学的科学,对认知的认知,之类。我现在的目测是这种元问题不太需要相对论量子场论那样的重型理论武器,但又跨学科,超越主流传统,特别适合集智这样的俱乐部来玩。
3. 关于′科源′的定位, 意义, 与价值:
其实我一直有个想法,从哥德尔定理,到图灵停机,到混沌,到复杂,甚至到我之前有贴科普过的摩擦学,横跨这些集智的核心关注点思考点,除了“自指”这个可能的灵魂外,还有一个潜在的灵魂,就是对极限,限制,或者说边界的思考:哥德尔--数学和形式体系的极限,图灵停机--计算的极限,混沌--预测性的极限,复杂性--认识的某种极限(比如只能找到地震的统计规律,而非决定论规律),甚至摩擦学热二耗散本质也是物理体系的某种极限(或者根本限制,无法完美的无损耗的运行机器)。如果再考虑进跨学科功能,和危险科普,那么可以用个比喻:
主流正统科学就像正规军,装备精良,各种理论重器实验仪器齐全,可以和各种大问题难问题硬碰硬。科源则是和大部队配合行动的小股机动轻武器部队,作用是侦查(潜科学轻型研究,脑洞,危险科普),联络大部队个分支(跨学科高级科普),以及确认大部队扎营的边界和范围(对极限和边界的思考)。
科学, 科研, 与“科源” -- 一些最近的思考2015-08-20 13:59:37 生活学习感悟 科研经验
华尔兹的哀
注: 我自己一般把集智这样的′危险科普′(Jake语)+跨学科交叉高级科普+脑洞性和思想性强+可能有未来科学萌芽(比如Jake一直强调的自指这座可能的金矿)的玩法称为′科源′或者′科元′.
这里, 我记录下最近对科学, 正规科研, 和科源的思考, 包括如何让′科源′避免′民科化′的问题. 基本上, 我个人的主张是既要保持已有科学传统的优势与好处(实证, 踏实, 严谨), 又要思维活跃脑洞大开玩转′科源′. 两者能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当然就更好了.
1. 关于正规科研: 科学共同体, 涌现, 与对′平凡科研′的尊重.
~没有任何一个人通所有科学知识,但人类科学作为整体却能把这些人类个体的知识和理解整合,进而作为整体进步发展。科学共同体就像一个大脑,每个研究者就像神经元,而科普,特别是跨学科的专业科普,就像神经元之间的链接。这就是我为什么特别喜欢跨学科的专业科普,因为不仅个人能学到东西,还能加强科学共同体这个大脑的神经元链接,增加整体整合与理解。这种科学共同体整体上的理解,是一种涌现(emergence)的性质,独立于单个科学家甚至单个学科之外。
~做研究会永远感觉自己功底不够,比如沿着摩擦学-材料-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与复杂性科学-数学(比如动力系统)这路一路更深,就永远没有尽头。这种看不见底的无尽感,是科学兴趣的一大源泉,同时随之带来的不确定感,无把握感,功底不够感,也是焦虑的一大来源。所以,适当的截断是蛮有必要的,有助于维持无尽与不确定之间的平衡。截断的分辨率之下,存而不论。当把所选的分辨率之上的东西都做扎实后,再推进到更深的地方,推进到更细的分辨率,也许能看的更深更远。更进一步思考,修好一个仪器,不需要懂理论物理;同样的,做好材料学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也不需要掌握动力学数学。这种“独立”于底层知识的成功工作,不仅是对实际意义实践意义而言,也许更深的看,是反应了人类科学探索中的“涌现”特性--材料学作为学科知识是物理学科的涌现而有其独立性。这种涌现性,也许就是那种“截断”的更深的原因。
~火影忍者里有个场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秽土转生的鼬,在封印长门后,告诫已经练成金身模式,非常厉害,并且决心要靠自己来结束第四次忍界大战的鸣人:“不要执着于你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要记得你还有同伴。如果你执着于自己的能力,无论开始是多么好的动机,最终你会变的和宇智波斑一样,在对力量的追求中迷失自我。” 这句话对于年轻气盛, 意气风发,立志要引领科学未来的年轻科学家也非常适用。永远需要记得,科学是科学共同体集体的事业,无论自己多么厉害,多么有创造力,靠自己一个人都是不行的。革命性的突破确实重要,但科学作为整体,它的稳步前进还是需要大量的实证,实验检验,修修补补,理论细节滋润,不断的精炼。即使是革命性的突破,很多时候也是来自一种集体的努力(例如量子革命),来自一种涌现。这些,都需要同行同伴,需要谦虚的合作交流,共同努力。也许你很牛而看不起一篇很中规中矩的paper,但无数这样平凡的paper汇聚在一起,像神经元汇集成大脑一样涌现出的集体的智慧与创造力,完全不是个体的智慧能比拟的.
2. 关于如何避免科源的′民科′化.
~卢昌海曾很好的定义和总结过民科现象: http://www.changhai.org/articles/science/misc/pseudo_scientists.php; http://www.changhai.org/articles/science/misc/what_is_ps.php. 要避免民科化, 只要参考着这些标准, 反着来就行了.
~ 我自己的几点想法是: 1,在数学和理论功底不够时尽量不去和数学和理论界热门的大问题硬碰硬, 即使功底够硬, 破解这些大问题难问题也需要花很多精力, 而且成功的概率也很小, 还不如把破解这些大难问题交给正规科研来做。2,不四处张扬非要说自己的想法和研究挑战颠覆了现有大理论,而是脑洞归脑洞,随笔归随笔,科幻归科幻,或者叫危险科普啥的,标签要贴准确,定位要准,不能像民科一样非要把脑洞说成正规重要成果。3,对于这种非(潜)主流思考和研究,尽量往“元”,或者更抽象的,更偏认知的地方靠,比如科学的科学,对认知的认知,之类。我现在的目测是这种元问题不太需要相对论量子场论那样的重型理论武器,但又跨学科,超越主流传统,特别适合集智这样的俱乐部来玩。
3. 关于′科源′的定位, 意义, 与价值:
其实我一直有个想法,从哥德尔定理,到图灵停机,到混沌,到复杂,甚至到我之前有贴科普过的摩擦学,横跨这些集智的核心关注点思考点,除了“自指”这个可能的灵魂外,还有一个潜在的灵魂,就是对极限,限制,或者说边界的思考:哥德尔--数学和形式体系的极限,图灵停机--计算的极限,混沌--预测性的极限,复杂性--认识的某种极限(比如只能找到地震的统计规律,而非决定论规律),甚至摩擦学热二耗散本质也是物理体系的某种极限(或者根本限制,无法完美的无损耗的运行机器)。如果再考虑进跨学科功能,和危险科普,那么可以用个比喻:
主流正统科学就像正规军,装备精良,各种理论重器实验仪器齐全,可以和各种大问题难问题硬碰硬。科源则是和大部队配合行动的小股机动轻武器部队,作用是侦查(潜科学轻型研究,脑洞,危险科普),联络大部队个分支(跨学科高级科普),以及确认大部队扎营的边界和范围(对极限和边界的思考)。
一星- 帖子数 : 3787
注册日期 : 13-08-07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